杂色五味文化风景——高考作文引发学科思考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96492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色五味文化风景——高考作文引发学科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杂色五味文化风景——高考作文引发学科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杂色五味文化风景——高考作文引发学科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杂色五味文化风景——高考作文引发学科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杂色五味文化风景——高考作文引发学科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杂色五味文化风景——高考作文引发学科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色五味文化风景——高考作文引发学科思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杂色五味的文化风景高考作文引发的学科思考-中学语文论文杂色五味的文化风景高考作文引发的学科思考 管然荣 谢政满 无论你怎样的痛心疾首,无论你怎样的冷嘲热讽,无论你怎样的起哄抬杠,从“科举”到“高考”到“托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各类考试一直是一种冷静甚至冷酷的社会存在。针对这样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与身在其外、无关痛痒的各界人士不同,教育工作者最需要做的绝不是浮躁的情绪宣泄,而是冷静理性的思考,扎实有效的应对。高考作文,同样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无可回避、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 如果将高考作文放置于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平心静气地去探究讨论,我们会发现:高考作文远非像外界简单苛评的那样面目可憎,而是一个具

2、有人才选拔、学科导向、效率评估等多重教育属性和社会效能的文化现象;其中包含着许多值得我们深思慎取的教育价值。 在“限制”中历练人生 无论什么国家,无论什么时代,写作一走进选拔性的考场,就不再也不可能更不应该是纯粹的自由的文学创作,考场作文必须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一限时空,必须要在考场上,在两个半小时之内(根据目前的时间规定)来完成且还要拿出若干时间去做作文之外的很多题目,不会允许你“精思附会,十年乃成”;二限内容或文体,绝不会允许有这样的情况题目不限,内容不限,文体不限,字数不限,只要随心所欲写一篇。与自发自由的写作不同,出于重要的选拔性检测的责任担当,出于对宿构、套作行为的严密防范,高考作文属

3、于高强度的被动类型的写作,“限制性”应该是其最显著的“特殊性”。 也就是说,高考作文是有(也应该有)明确限制的: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提倡什么,不提倡甚至反对什么,都有明确的底线;选用什么文体,不能选用什么文体,也有明确的要求即使“文体自选”,也要选什么文体就要写得像什么文体,不能写得“四不像”。一言以蔽之:高考作文要有内容、情境、文体等多方面的限制。比如,2015年高考北京卷的一道作文题,要求必须选写自己心目中的一位中华英雄,展开想象,叙述自己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要写出英雄人物的独特风貌和自己由此产生的具体情感;而且要求写成想象记叙类的文体。 这样的“限制性”一直饱受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学界

4、人士的诟病。但是,有些为批评而批评的批评者,却罔顾考场作文的基本事实,一味地指责高考作文这不合乎文学性那不合乎人文性,这扼杀了学生的灵性那压抑了人才的个性。这样的批评,除了一番情绪化宣泄,并没有多少理性质疑的力量。 实际上,必要的“限制性”恰恰正是选拔性高考作文不可或缺的重要属性,没有了“限制性”,所谓的“选拔”又从何谈起?同时,还要看到,适当的“限制性”也是日常写作教学(乃至其他学科)训练学生精细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素。其实,任何真正的学术创造,都产生于特定的专业范围之内;只有在这样相对狭小的专业范围内,才能进行精深的学术研究(至于文化视野的开阔与否,是另外的问题)。要想在写作中对学生进行精

5、细的思维训练,恰恰正需要这样的限制性思维。这种限制性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把概念的外延限制在相对狭小的范围之内,让思维聚焦在某一个“小范围”甚至“小点”上,然后进行精细准确的分析、判断、推理。写作的这种限制性训练也有类似的效用,它在训练学生准确的语言表达力的同时,也训练其敏锐精确的思维能力。而有效地训练了这种精确细致的思维能力,才可能培养学生真正的创新能力。 说得再长远一点,这样的“限制性”写作也是一种特殊的意志品质的历练。试想,在学生必然迟早要面对的未来包括写作在内的社会生活中,各式各样的“限制”将是无可避免的。因此,学会在各种“限制”中锤炼意志、提升能力、追求成功,是现代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的精

6、神素质。 如此看来,我们通过写作训练这一特殊的学习途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限制性训练,训练学生的精细思维的能力,训练学生应对各种限制的能力,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有益的学习实践,更是一种很富有人文关怀的人生历练,其作用意义也就远不止于写作了。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那种一味地张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之类个性化、自由化写作理念的想法与做法,说起来振振有词,看起来风光无限,但未必是真正科学的,甚或未必是真正负责任的。 当然,必须要有与“限制性”相辅相成的另一面,即“开放性”。若没有“开放性”,高考作文就会陷入死板的“封闭”状态,就缺失了构思想象的多维空间,也就很难激发起不同考生的

7、写作潜能。2015年全国乙卷作文题,要求考生从三名“当代风采人物”中选出自己更为赞赏的一位: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国际学术研究者“大李”,“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的大师”“老王”,“酷爱摄影,捕捉世间美景”的“小刘”,谁最具新时代的风采?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自由选择,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情感。北京卷的选写自己心中一位中华英雄的作文题,“自己心中”的英雄肯定也是多姿多彩的。这些作文题都很好地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 所以,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我们要自觉地引导学生处理好、把握好“限制性”与“开放性”的辩证关系,并在这种处理、把握的引导训练过程中,锻造文采华章,历练精彩人生。 在

8、“思辨”中磨炼写作智慧 辩证分析法是中学生常用的议论文写作方法。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辩证分析法强调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运用辩证思维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思维品质。正与反,虚与实,曲与直,巧与拙,有限与无限,含蓄与直白,我们的写作中,到处存在着一对对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充满着辩证智慧的精神生命。这一特殊的精神生命,只有在富有辩证智慧的写作巧手中,才能尽显其万千仪态。从某种角度看,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就是文字符号在思维中的辩证组合。辩证法是一切写作技巧的灵魂。真正的写作,正是辩证思维的灵动体现。 许多高考作文试

9、题,恰恰蕴含着这样的思维品质。2014年江苏卷:青春真的是“不朽”的吗?2014年上海卷:穿越沙漠,到底是自由还是不自由?2015年浙江卷: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是否是一致的?2015年广东卷: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到底是“近”,还是“远”?立足材料内涵,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分析,才能全面、深刻地分析材料,表达观点。我们日常写作训练,同样应该贯注这样的思辨精神。 当然,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分析,并不代表可以模棱两可地表达观点、看法;也不是说只是从宏观层面进行表层剖析,它还要求学生在全面或整体分析事物的基础上,立足材料,重点发掘自己独特的生活积淀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看法,张扬自己独特的个

10、性特征。2015年最能体现思辨色彩的是上海卷作文题:人心中总有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要辩证统一地对待它们,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坚硬”的东西是什么?“柔软”的东西是什么?每个学生自然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也许有学生认为坚硬的东西是“坚强”“坚韧”“冷酷”等,柔弱的东西是“软弱”“温情湿润”等,不管如何理解,都带上了学生独特个性的色彩。要写好这篇作文,不仅需要学生运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将“坚强和柔软”“冷酷和温情”有机统一起来进行全面透彻地阐析,还要注意重点发掘自己的生活积淀,表达出自己对“坚强和软弱”“冷酷和温情”独特的理解和探究,表明自己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点。在辩证分析基础上进行重点发掘,才

11、能分析得透彻,挖掘得深刻,才能真正打动读者。 辩证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善于灵活变通,善于发现“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推而广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发现“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让他们在反复比较中学会多角度看问题。比如,在写作中学会“一材多用”的选材方法。“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所积累的每一则材料,尤其是社会现实材料,往往截取的就是一段社会生活(或现实的或历史的),而这些生活材料一般都辐射着多重意义鲜有单一指向的。这就为“一材多用”的写作方法提供了基本保障。比如,几乎人所共知的刘邦与项羽的故事,就不止一次地被不同年度不同考题下的考生采用过谈诚信的题目

12、,有一考生以项羽的诚信来反衬刘邦的虚伪;讲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考题,又有一考生用刘邦的虚心纳谏与项羽的刚愎自用来对比;两位考生各选材料的某个角度,各取所用,“各自为证”,都做得很精彩。不过,材料固然是多意向的,但自己所拟定文章(特别是篇幅短小的千字文)的立意却是单一的,为了使自己的文章内容高度集中,在使用材料时,也一定要扣紧自己的立意或中心,认真选取并分析出材料中与自己文章立意和谐一致的某一种意思或某一个角度,万不可发散无度,辐射无界,如风吹散沙漫天而去,以致写出的文章连一个起码的中心都没有。 不过,有些高考作文命题还存在这方面的疏漏。比如,有的虚拟性太强,导致现实关注度明显不够;有的材料内容单

13、调,导致立意角度狭窄,开放度不够;有的材料中命题者的主观情感倾向太明显,导致无法运用辩证思维展开写作。这也从反面启发我们,在日常写作教学中,要高度关注思辨能力的训练。 健康的人生价值取向 2015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大多继续沿用了“新材料作文”样式,其中生活故事类材料有8道,社会现象类材料有4道。社会现象类作文题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故事类作文题则间接反映着生活,都紧密联系着现实生活。同时,这些作文题又都与考生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息息相关。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作文命题不再回避社会热点,着意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自己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关注自我心灵世界的成长。例如:全国新课标乙卷作

14、文题,通过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引领考生去思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话题。全国新课标甲卷作文题,则用“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的新闻事件,呼应着“依法治国”的时代新理念。山东卷作文题叙述“孩子”与“父亲”如何看待“丝瓜藤蔓与肉豆茎须纠缠在一起”的生活现象,意在引导学生体味日常生活小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上海卷“如何处理内心中坚硬和柔软的东西”,又在引导学生由外而内,关注自身建设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稍做梳理,我们首先就可以从中得到一种基于“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积极展现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引导学生培育关注社会现实的人文情怀。同时,我们又从中进一步印证一个朴素而又普适的写作

15、理念: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叶圣陶语)。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立足社会现实,尊重学生的生活积淀和人生体验,展现时代发展的轨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持续不断地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和内心世界进行深度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指导训练学生的观察、想象、思辨等各种语文能力。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关注现实与继承传统又是不可分割的。传统文化可以在时代浪潮撞击中逐渐与现实生活相融相合。因此,追寻文化根脉,汲取传统元素,也是当下极其响亮的呼声。高考作文同样折射出这一时代的文化气息:关注中华优秀传统的继承,正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另一要旨。2014年北京卷作文要求考生对“老规矩重新被提起引起热议”的现象进行思

16、考。2015年天津卷就社会上流行的词“范儿”展开阐述,要求学生从“民族”“时代”等角度人手进行表达与交流。“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现代流行词“范儿”一旦成为了“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等正能量的代名词,就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这是现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日常作文教学指导的基本要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由此看来,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如何引导学生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在与时俱进中发扬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