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概论.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63672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污染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大气污染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大气污染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大气污染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大气污染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污染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污染概论.(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大气污染基础知识:大气污染,污染源,污染物等; 洁净燃烧技术:燃料、燃烧、燃烧设备的基础知识, 污染物形成机制,脱硫和低NOx燃烧技术; 烟气排放:烟气扩散因素,污染物浓度的计算,烟云 抬升高度,烟囱高度计算; 颗粒状污染物控制技术:除尘;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脱硫脱氮、含氟废气、有机废 气; 工业通风技术:集气罩、通风机、净化系统保护等。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1 绪论 使用的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李广超、傅梅绮主编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化学 工业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 郭静、阮宜纶主编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郝吉明、马广大 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钟秦主编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

2、术及工程实例; 何争光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及应用实例; 黄学敏主编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程; 孙克勤主编 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设计、建造及运行。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21 绪论 1.1大气与大气污染 1.1.1大气和空气 大气环绕地球全部空气的总和(ISO ) 环境空气暴露在人群、植物、动物和 建筑物之外的室外空气。 注:大气范围更大,环境空气范围小。 环境工程中所说的大气是指环境空气。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31 绪论 1.1.2大气圈及其垂直结构 大气圈:受地心吸引随地球旋转的大气(自然地理学 定义)。 大气圈层界定为12001400km。1400km以外空气非 常稀薄,是宇宙空间。 根据大气温度垂

3、直分布特点,垂直运动,世界气象组 织将大气分为五层: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暖层 -散逸层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41 绪论 1)对流层 最接近地面,平均厚度约12千米,占大气总质量的90。 对流层特点: 高度温度 原因: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吸收地面热辐射。 空气对流。垂直对流温度下高,上低;水平对流 陆海、不同地区温差。 温度、湿度等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气流运动,水蒸气、尘埃、微生物等有毒物质化学过程 十分活跃;气团冷热变化,雨、雪、雹等气象现象。 通常大气污染层,影响人类,特别12km近地层。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51 绪论 2)平流层 对流层上面。距地面5060km。空间大,密度 低

4、,占大气总质量的5。 平流层的特点: 污染物在平流层中扩散速度慢,停留时间长 ,可达数十年; 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原因:含有臭氧,强烈吸收紫外线,形成显著 暖层,即臭氧层。 注:臭氧层防护太阳辐射和宇宙辐射。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61 绪论 3)中间层 平流层上,距地面8085 km。 没有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下降。 4)暖层 中间层顶,到800 km高度。 特点:气体密度低,宇宙射线作用下气体呈电离状态, 又“电离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电离层使无线电波返回地面,实现远距离通讯。 5)逸散层 大气外层,800 km以上高空。气体更加稀薄,距地面 愈远,气温愈高,

5、气体分子电离度愈大。 气体粒子(原子态的氧、氢、氦等)运动速度达12 km/S。气体粒子能克服地球引力而逸向星际空间。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71 绪论 1.1.3 大气组成 自然状态下大气组成:混合气体、水汽和悬浮微粒。 干洁空气:除去水汽和微粒的空气。 主要成分:N2、O2和Ar,99.96;次要成分不到 0.04,CO2、Ne、He、Kr等。 水汽含量随时间、地点、气象条件变化大,含量不多 ,影响天气变化。 自然大气的悬浮微粒岩石和土壤风化、火山爆发 、海水飞沫等,多数在大气底层。 空气中某种物质的含量远大于自然化学组成含量或空 气中出现自然化学组成中没有的成分,就构成污染。 水不被看作是空气

6、污染物。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81 绪论 1.1.4 大气污染及分类 1.大气污染定义 ISO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 进入大气,呈现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 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坏境的现象。 人类的活动生活和生产。 自然过程火山活动、山林火灾、海啸、土壤和岩石 风化及空气活动等。自净作用。 危害人体的舒适、健康影响正常生理机能,引起急 性病、慢性病以至死亡等; 福利与人类协调并共存的生物、自然资源以及财产 、器物等,如:粮食减产等。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91 绪论 2.大气污染的分类 按大气污染的范围分类: 局部地区大气污染 某工厂烟囱排气的直接影响;

7、区域性大气污染 工矿区、附近地区、整个城市受到污染; 广域性大气污染 城市、大工业地带污染; 全球性大气污染 S、N、C氧化物,氯氟烃化合物和飘尘增加,造成 跨国界的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01 绪论 根据污染原因和污染物组成分类: 煤烟型污染:燃煤工业排放的烟气、家庭炉灶等 燃煤设备排放的烟气。 我国大部分的城市污染属于此类型污染。 石油型污染:燃烧石油排放有害物质。 混合型污染:煤炭和石油在燃烧或加工过程中产 生的混合物污染大气。 特殊型污染:工业企业排放的特殊 气体,如:氯 气、硫化氢、氟化氢、金属蒸汽等引起大气污染 。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11 绪论 二温室效应

8、 CO2与、N2O、O3、氟氯碳、水蒸气等微量气 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却可以 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1产生原因 CO2急剧?矿物燃料大量燃烧,100亿t/年;大 面积森林消失。 甲烷 ?家畜饲养、生物质能利用、垃圾填埋等 。 氟里昂(CFCS)大量使用和排放,仅次于CO2。 2影响 海平面上升;气候带的移动;农业生产;人类健康; 生物多样性。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21 绪论 三臭氧层破坏 1臭氧层及臭氧空洞 平流层中有一个O3浓度达10ppm的小圈层。 臭氧层作用:极强的吸收紫外线达99%。 科学监测表明:1969年以来,北

9、半球冬季臭氧层臭 氧含量平均减少3%5%; 南极上空每年在9至10月臭氧层中的臭氧含量平均 减少50%,周期性出现臭氧层空洞。 原因: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内排放大量NOx; 大量生产和使用CFCS为代表的氯氟化合物。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31 绪论 臭氧层破坏 v臭氧分子吸收紫外线分解为一个氧气分子和 一个氧原子: v氧气分子可以吸收紫外线分解为两个氧原子 : v氧气分子和氧原子可以合并生成臭氧分子, 吸收更多的紫外线: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41 绪论 v上述反应过程吸收了99的来自于太阳的紫外 线。 v氟氯烃(CFCs)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平流层臭氧 的减少。 v都造成臭氧减少。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5

10、1 绪论 3危害 提高皮肤癌和白内障发病率; 抑制人体免疫系统; 加速全球变暖农作物减产、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等 。 4保护措施 控制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质。 例如:停止生产和使用国际协议规定的氯氟烃等受 控物质。 1993年2月,中国政府批准了中国消耗臭氧层物 质逐步淘汰方案,确定在2010年完全淘汰消耗 臭氧层物质。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61 绪论 四酸雨 1酸雨 SOx或NOx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 硫酸或硝酸气态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 ,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酸雨: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 5.60的降水。 全球有三大块酸雨区:西欧,北美和东南亚。 我国酸雨区:长江

11、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以及四 川盆地。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71 绪论 2成因 SO2与NOx是造成雨水酸化最主要污染物。 自然物质:火山喷发,水域自然释放H2S, 动植物分解产生有机酸,土壤微生物释放 H2S。 人为物质:燃料燃烧SO2、NOX及悬浮固 体物大气环境,光化学反应硫酸、硝酸 等。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81 绪论 3危害 土壤、岩石中有毒金属元素溶解河川或湖泊鱼 类大量死亡; 水生植物和酸化水灌溉农作物,累积有毒金属,经 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类健康; 土壤中矿物质大量流失植物无法获得充足的养分 枯萎、死亡; 湖泊酸化,改变生态系,湖中生物死亡,变成死湖 ; 酸雨腐蚀建筑物、公共设施、

12、古迹和金属物质。 由于酸性物质的大气输送特性,酸雨是全球性问题 。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91 绪论 4酸雨控制措施 根本途径减少酸性物质排放。 限制高硫煤(2.4%4.0%) 的开采与使用,使 用固硫型煤,使用锅炉固硫、脱硫除尘新技术 ,使用干净能源(风、太阳能、地热等); 重点治理火电厂SO2污染,发展水力和核电站 ; 烟道气脱硫脱氮; 发展内燃机代用燃料,机动车安装尾气催化净 化器,培植耐酸雨农作物和树种等。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201 绪论 许多污染物的排放在世界上都位居前列。 二氧化硫2001年排放1947.8万吨居世界第 一位; 消耗臭氧层物质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 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1.9

13、亿吨,仅次于美国 (54.7亿吨,占全世界排放总量的24%) ,居世界第二位,占全世界排放总量的 14%。 专家研究我国COD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211 绪论 1.2 大气污染源和大气污染物 1.2.1 大气污染源及分类 大气污染源:通常指向大气中排放出各种污染 物的生活或生产过程、设备、场所等,也称人 为污染源。 地球上分自然过程排放源和人类活动排放源。 在大气污染防治中,主要研究和控制的 对象是人为污染源。 人类活动排放源: 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又 称为流动源;农业施用化肥、农药。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221 绪论 1. 存在形式划分:固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

14、 2.污染物排放方式划分:高架源:垂直高度15m排气筒排 放,排放量比较大;面源:多个垂直高度15m排气筒集合 构成区域性污染源;线源:移动污染源,汽车在街道上行驶 造成的线状污染。 3.污染物排放时间划分:连续源:污染物连续排放源,如: 造纸厂排放制桨蒸煮废气的排气筒;间歇源:间歇排放污染 物,如取暖锅炉烟囱;瞬时源:排放时间短暂,如工厂的事 故排放。 4.污染物产生类型划分: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 通污染源。 污染源的划分方法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231 绪论 1.2.2 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ISO):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 入大气的并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根据存在状态分:

15、气溶胶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气溶胶(环境科学定义):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固 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固体和液体粒子在气体介质中 的悬浮体。 一次气溶胶:指从排放源排出的微粒,如从烟囱排 出的烟粒、风刮起的灰尘以及海水溅起的浪花等; 二次气溶胶:指从排放源排放的气体,经过某些化 学过程所形成的微粒,如锅炉排放出的H2S和SO2 气体,经过大气氧化过程,最终转化为硫酸盐微粒 。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241 绪论 从大气污染控制角度,主要分为: 1)粉尘 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细小固体粒子。 形成:固体物质在破碎、分级、研磨等机械过 程或土壤、岩石风化等自然过程中。 粉尘粒径一般在l200m之间。 降尘:10m的粒子,靠重力能在较短时间内 沉降到地面; 飘尘:10m的粒子长期在大气中飘浮。 2)飞灰 指由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带走的灰分中分散的 较细的粒子。灰分系含碳物质燃烧后残留的固 体残渣,如粉煤灰。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251 绪论 3)烟 由冶金过程形成的固体粒子的气溶胶。 生产过程中有各类化学反应,其熔融物质挥发 后生成的气态物质冷凝时生成各种烟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