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瘦肉精事件课件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96329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汇瘦肉精事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双汇瘦肉精事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双汇瘦肉精事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双汇瘦肉精事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双汇瘦肉精事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汇瘦肉精事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汇瘦肉精事件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l 有时候,猪也可以减肥 瘦肉精瘦肉精 l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 加动物的瘦肉量、使猪提高生长速度、减少饲料使用、使 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 l对人体的危害 l 人食用后重者出现心慌、肌肉震颤、头疼、神经过敏 等症状;轻者感觉不明显,但长期食用可致慢性中毒,引 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 l 多年来,农业部一直将“瘦肉精”作为监管工作重点。 早在2002年2月出台的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 的药品目录,就将“瘦肉精”列为禁用药品。 双汇集团双汇集团 l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 总

2、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 目前总资产100多亿元 ,员工60000多人,年产肉类总产量300万吨,是 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0年中国企业500 强排序中列160位。 l 双汇高低温肉制品是“中国名牌”,双汇集团 是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 ”。 双汇集团旗下公司被央视315特别节目曝 光 l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 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 肉精”饲养,有毒猪肉流向了双汇。 l 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河南双汇集团下属的分公司 ,以生猪屠宰加工为主,有自己的连锁店和加盟店,“ 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字样随处可见,但却不包 括“

3、瘦肉精”检测。 l 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采购部业务主管承认,他们厂 的确在收购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所谓“加精”猪,而且收 购价格比普通猪还要贵一些。这种猪停喂“瘦肉精”一周 后,送到他们厂里卖的时候就不容易被查出来。 河南 孟州、沁阳、温县等地一些添加“瘦肉精”养殖的生猪, 也都卖到了济源双汇。 l 央视记者发现,河南孟州市、沁阳市等十几家养猪场 ,都在养殖这种肌肉发达的“健美猪”,养猪户在饲料里偷 偷添加“瘦肉精”,一千斤饲料加120克,从一百八九十斤 喂到二百二三十斤重。这种加“瘦肉精”喂出来的猪,不但 卖相好,而且还能多卖几十元钱。 在河南孟州市、沁阳 市、温县和获嘉县,生猪养殖环节违禁

4、使用“瘦肉精”几乎 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瘦肉精尿检”、生猪检疫等如同走 过场,有的“尿检”甚至用人尿冒充,每头猪花两元钱就能 买到三大证明,再花上一百元打点河南省省界的检查站, 便可以一路绿灯送到南京一些定点屠宰场。无需检测“瘦 肉精”,每头猪交10元钱就能得到一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 证明”。有了这张证明,用“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健美猪” 就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南京市场。 瘦肉精事件发生之后 l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 严肃查办,并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 处工作。 l3月16日,双汇集团发表声明向消费者道歉 ,声明称集团已责令济源工厂停产,并派 出集团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及相关人

5、员进 驻济源工厂进行整顿和处理。 l 在央视曝光“瘦肉精”事件过去10天后,各地下架双汇 产品的消息依然不绝于耳 。 l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表示,受央视报道的影响,双汇 的市场受到冲击,部分地区产品下架,企业的市场、品牌 信誉和经济效益包括资本市场都遭受到了较大的损失。他 说:“3月15日双汇股票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3月15 日起到25日,10天时间即影响销售10多亿元。”也就是说 ,双汇销售额每天损失超1亿元。 l 据多个地方媒体的报道,事件发生后,许多双汇代理 商、经销商处于一种想退货退不了卖又卖不出去的状态, 提前购进的双汇产品都砸在了自己手里。 l 2010年双汇集团收入突破50

6、0亿元,若按照该人士的 预测,此次“瘦肉精”将会至少吞噬掉双汇集团年销售收入 的五分之一,甚至接近四成。 l 自3月15日“瘦肉精”事件被曝光之后,因流入含有“瘦 肉精”生猪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已经被停产整顿,并 自17日起召回市场流通产品。截至目前,已召回肉制品 2000多吨、冷鲜肉70多吨。济源双汇厂内当前被封存的 生猪近千头、冷鲜白条肉超过130吨。据当地人士透露, 这些生猪及肉制品近两天会被全部销毁掉。 l 对于济源双汇而言,也许近两年来的家当都要归零。 但双汇的损失并不止于济源双汇。据一位熟悉双汇的人士 介绍,双汇集团在全国一共有超过17家肉制品厂,济源双 汇只是其中规模最小的一家

7、。由于品牌的连带性,双汇位 于其他地方的工厂同样受到了影响,多个地方的产品尽管 出示了检验合格证明,但消费者仍然不敢相信,拒不买账 。 l令资本市场更为担心的是,此次事件也许 会为双汇发展正在进行中的重组埋下隐患 。3月15日,双汇发展封死跌停,股价从 86.6元跌至77.94元,市值蒸发52亿元。 l同样不可避免受到打压的还有猪肉的消费 热情和整个肉制品产业链上的企业。 双汇瘦肉精事件产生的原因 l1、养猪户 央视特别行动曝光的一些养猪户 称,他们铤而走险偷偷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无非就是 为了使养成出栏的猪看上去卖相好、更容易出手。“使用 瘦肉精比不用瘦肉精的猪,每头能多卖几十元钱。”

8、“有些 猪贩子要求养猪户喂养(瘦肉精),不用白粉(对瘦肉精的 称呼)不收猪,即使收了也会压价!”。 l2、猪贩子 各地的屠宰权一般由政府集中起 来再拍卖给企业。为保障食品安全,私宰的猪肉无法在市 场上流通。控制了屠宰权的企业就等于控制了收购权,进 而也就有了定价权。定点屠宰企业一般不会亲自去农户手 中收购,通常是再通过二手猪贩子控制当地的收购权。而 屠宰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往往竭尽所能压低生猪收购价格 ,这种压力再转嫁到猪贩子身上,他们会不顾品质,进一 步压低生猪收购价格。猪贩子收购的时候根本不会检测, 凭经验看一眼,只要瘦肉率达标了就没问题。 l3、屠宰产能严重过剩 为节约运输成本, 绕过地方

9、保护主义,双汇、雨润等肉制品企业都在各地收 购或自建屠宰场,以控制生猪收购权。但广泛布点的后果 是产能利用率低下。而双汇发展和双汇集团在全国有14家 屠宰场,2009年产能利用率仅为66%。 l限制跨区域的屠宰做法导致了我国生猪屠宰产能总量严重 过剩,落后产能比重过大,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 l4、巨额政府补贴诱惑 当地政府为了招商 引资,鼓励各个龙头企业去当地投资建厂,并刺激其尽量 建新厂。 l5、流通监管体系疏漏 一头猪要从猪圈走到 餐桌上,要经历养殖、收购、贩运、定点屠宰、市场销售 等多个环节,瘦肉精的出现说明在饲料添加、生猪检测、 产品追溯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漏洞。比如说在生猪流通渠道 ,

10、所谓的抽检往往是流于形式,交钱放行。 l6、品牌企业诚信缺失 针对名牌企业诚信缺 失现象,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主要 有两个原因造成。其一,现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是国内国外企业存在大量不诚信的现象的主因。政府之前 没发现是因为监管力量不均衡造成的,而监管不到位,就 不会给企业提供诚信的土壤。其二,目前中国经济体制面 临转型,过去粗放不完善的经营模式,迟早会遭遇滑铁卢 ,企业早一点觉醒和发现问题,可为品牌再造达成好的基 础。 l7、双汇产业内生性原因 双汇是国内肉 类食品加工企业的龙头,近些年来持续扩张,投 资项目从未间断,与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以及迅 猛扩张的产能严重不协

11、调的是,其在产业链上游的 资源相当有限。近两年,双汇虽然也涉足生猪养殖 业,在省内叶县、济源建立生猪养殖项目,但自产生 猪远远不能满足其产能飞速扩张的需求。有记者 了解到,双汇目前生猪自养比例在1/3以下,即外购 生猪超过2/3,而此次“瘦肉精风波”正是源自外购生 猪环节。 l 平心而论,以目前生猪养殖的分散格局,要在养殖环节 对普通散养户做到严格监管,难度很大。加之在检测环节 漏洞百出,检测项目不全,甚至花钱过关的现象并不鲜见,食 品安全就更加难以控制。不可否认,双汇在生猪收购和瘦 肉精检测环节存在重大疏漏,但从控制生产成本的角度考 量,目前也只能对外购生猪采取抽检方式,世界上没有哪家 企业

12、能承担对所有产品全面检测的成本。可问题在于,来 自千家万户的生猪,使用瘦肉精现象仍较为普遍,不全面检 测,就难免有漏网之鱼。这或许恰是双汇瘦肉精事件的根 源所在。 如何杜绝瘦肉精? l确保生猪养殖的源头规范可控, 同时尽量减少从生猪到企 业的中间环节 (比如,像双汇这样的大企业,完 全可以和散户建立直接的“订货”机制,通过合同的方式, 直接购买散户的生猪,统一规划和管理养猪行为。这样既 能保证肉品来源的安全,也可以确保散户的利益。) l监管部门要加大抽检力度,特别加强对猪贩子的监管 l名牌企业要树立诚信 政府、各种行业协会、媒体监 督等力量多管齐下,矫正企业因利益驱动而产生不诚信的 行为,各方督导让企业自觉回到关注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 的层面上来。 l彻底消除危机需要整条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即产业 升级和集约化 l杜绝瘦肉精,加强食品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