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20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修2)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96306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5.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20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20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20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20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20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20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20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修2)(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内容索引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综合分析 主观题型6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 考点三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作业 考点二 农业地域的形成 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综合分析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技术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地租 主要区位因素及变化特点 比较稳定 发展变化较快 影响农业生产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光 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 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 特别提醒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千烟洲立体农业 地形因素 横断山区垂直农业 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

2、棚 市场因素 改革开放亚热带沿海 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特别提醒 农业区位选择的“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的区别 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 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有时某个区域的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就 会转化为主导因素。如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就是水源。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气候光照光照的强弱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如棉花分布于光照充足的地区 热量 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的品种和耕 作制度 如冬小麦分布于热带、

3、亚热 带和暖温带;春小麦分布于 中温带和寒温带 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 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 降水量800mm水田农业, 400mm800mm旱作农业, 200mm400mm畜牧业 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形 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机 械化水平 坡度25 的山地,宜发展林牧业;低洼易涝地 适合发展渔业 土壤 土壤的肥力、厚度、酸碱度、 墒情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 状况 如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黑土适宜 种植大豆 水源 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种植 业的关键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种植 业要布局在灌溉水源丰富的地区 气候还包含昼夜温差、生长期等因素。昼夜温差对作物

4、有 机质的积累影响很大,进而影响作物品质,例如新疆瓜果 特别甜。作物生长期越长,养分积累越多,品质越好,例 如东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口感好。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 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 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输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 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园艺业、乳畜业等易腐烂变 质,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 快捷的地方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 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 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劳动力影响农业的规模和水平 农业适宜分布于劳动

5、力丰富的 地区,商品农业宜分布于劳动 力素质较高的地区 科技 机械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使农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的需 求降低 化肥促进了农业的产出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 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良种使单位产量提高 冷藏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土地价格和土地面积也是影响农业的重要因素。乳肉、禽 蛋、蔬菜、花卉等生产多分布于地价较高的城市郊区,粮 食、水果等生产多分布于地价较低的地区。单位面积产值 较低的农业适宜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如畜牧业。人均 土地面积影响农业的生产规模,如东南亚人多地少,生产 规模小。 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为

6、种植业(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按投入产出分为密集农业(集约农业)、粗放农业 按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考情速查命题揭秘 2016全国文综甲卷,12 以“区域图文字”的形 式呈现信息,判断农业的 类型和分布,分析特点的 成因,评价区位条件优劣 。难度中等。 2016全国文综乙卷,36(1)(2) 2015全国文综,23 2014大纲全国文综,9 2016北京文综,10 2015重庆文综,6,8 2015海南文综,6 2015四川文综,14(1)(3) 2014海南地理,68 2014天津文综,2 1.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地区古都较多,这些古都大多是在农业文 明基础上形

7、成的,分布有共同特征。 据图分析,古都分布与山脉、河流的位置关系是 _、_ _。这种区位为当地 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请答出两 条。 农业的区位条件 位于山脉东麓(位于山前冲积扇)位于河流中游 地区(位于河流中上游地区) 坡度和缓(排水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土 层深厚)。(答出任意两条即可) 答案解析 农业的区位条件 依据高度表,判断地形类型、地势及地形区分布状况,并结合水系特 征,分析古都与山脉、河流的位置关系。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 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该区山前冲积扇为缓斜平原,排水良 好,避免了盐碱化现象的发生;沿河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有利 于农业生产。

8、 农业区位条件的变化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 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 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 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23题。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答案解析 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发展,对花卉、蔬菜的需求不断增长,花卉 、蔬菜市场不断扩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是 为了提高经济收入。 农业区位条件的变化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

9、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答案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 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 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 农业地域的形成 农业地域 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 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 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 、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成因: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的结

10、果 分布 澳大利亚东南部 墨累-达令盆地 澳大利亚 西南部 特点 l 种麦与牧羊交替进行,时 间安排合理 l 实行休耕,使生态系统良 性循环 l 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安排 多种麦还是多牧羊 区位条件 气候适宜,光热充足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灌溉水源便利 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 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 l 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是两个不同概念,农业类型 强调农业部门结构,如种植业与畜牧业等; l 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的区域特点,如东亚、东南 亚、南亚地区的季风水田农业等。 易错警示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 考情速查命题揭秘 2015福建文综,12 给出区域农业生产的基

11、本状况 ,判断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 件、农业特点,难度一般。 2015重庆文综,7,9 2015海南地理,7 2012四川文综,39(1)(2)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答案 解析 由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得出,该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种植业和畜牧业相 结合,因而属于混合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 2.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答案解析 A.价格低廉 B.减耗保鲜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 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是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的,不使用 化肥

12、,安全,少污染;而A、B、D三项与图示模式无关。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理的生产强度,可以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不合理生产强度和生产方式 l 过度放牧和垦殖,引起水土 流失,土地退化、沙化; l 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壤盐碱化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毁林开荒、垦山种粮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修水库、修渠道、不合理灌溉沼泽化、盐渍化 过度放牧、滥垦滥挖草场退化、草场沙化、土地荒漠化、载畜力下降 过度采伐森林 森林资源减少、河流下游涝灾频发、 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 滥捕滥杀、施用剧毒、高残留农药鱼类资源大幅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农产品产量与品质降低, 危害人类健

13、康、土壤板结、土壤污染 大型畜禽养殖场的粪便、污水污染土壤与水体,危害人类健康 境外物种的引进病源、生态灾难(外来物种入侵) l 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 ; l 广泛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 和土壤污染 农业技术改革 考情速查命题揭秘 2015全国文综,37(3)(4) 结合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 考查其影响及原理;或结合生 态脆弱区域的环境信息,对其 可能的不合理农业活动及其分 布、影响进行考查。难度一般 。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5 2013海南地理,1820 2012重庆文综,36 不合理的农业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 1.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 农产品质量。我

14、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 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 B.C. D. 答案解析 不合理的农业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 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透水,降解慢,会阻挡根系的伸展生长和地下 水的运动,影响养分的搬运,正确; 土壤中的地膜较破碎,对土壤温度的传导影响不大,错误; 废弃地膜与表土流失速度关系不大,错误。 不合理的农业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 2.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 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 引用过多

15、,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 的环境问题是 土壤盐碱化 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湖中的 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 B.C. D. 答案解析 不合理的农业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 首先需明确该盆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 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有关,其次应正确分析以上行为可能引发的环 境问题。由于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年降水量较小, 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大规模引河水灌溉将导致河 流水量减小,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河口地区海水的侵蚀作用增 强;湖中的水生植物大量繁殖,主要与湖中N、P等营养物质的排放

16、有 关,与大规模引河水灌溉关系不大。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6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三类: l 直接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 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 因素展开多方面论证。 l 给出限制性条件,如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优势区 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农业 的发展条件。 l 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如某地区是否可以大力发展某种作物或某 种农业地域类型,说出你的观点,然后针对观点阐述理由。 题型概述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 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 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