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说明顺序训练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1696299 上传时间:2017-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说明顺序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说明顺序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说明顺序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3说明顺序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3说明顺序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说明顺序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说明顺序训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说明文阅读训练(三)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指的是说明类文章说明事物或者事理时候采用的顺序,而非说明类文章的结构顺序。说明文中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时间顺序”:多用于说事物的发展、变化、建造及产品的生产过程。有表示时间的词语:首先、其次等,从古到今,从上午到下午,从一点到两点等。比如有一篇景泰蓝的制作 ,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2、“ 空 间 顺 序 ”: 按 事 物 的 位 置 、 形 状 、 构 造 等 方 位 顺 序 介 绍 事 物 。 有 表 方 位 的 词 语 , 由 内 到 外 , 由

2、上 到下 , 由 左 到 右 等 等 。 一 般 说 明 某 一 静 态 实 体 ( 如 建 筑 物 等 ), 常 用 这 种 顺 序 。 故 宫 博 物 馆 在 介 绍 每 一 座 建筑 物 的 时 候 , 则 又 按 照 先 外 后 内 、 先 上 后 下 的 顺 序 。 这 样 安 排 合 乎 人 们 观 察 事 物 的 习 惯 , 是 最 合 理 的 顺 序 。3、“逻辑顺序” 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及事理的关系说明事物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介绍高科技产品、科技知识原理等) 。通常包括: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一

3、般到个别(特殊),等等。如苏州园林,就是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标志性词语(比如:表示时间或者空间的名词)。当然,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除了时间和空间顺序外,就是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多用于“事物说明文”。“逻辑顺序”多用于事理说明文。三种顺序的作用都能使说明对象条理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以上是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顺序。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我们应用不同的说明,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另外,“说明文的结构顺序

4、”一般有两种:总分式(分总或者总分总)和层进式。事物说明文的文章结构多采用“总分式”,事理说明文的文章结构多采用“层进式”。如何理清说明顺序?一 是 认 清 说 明 对 象 , 分 析 说 明 顺 序 。 说 明 对 象 的 特 点 决 定 了 说 明 顺 序 的 选 择 。 有 些 事 物 内 部 构 造 比 较复 杂 , 通 常 按 空 间 顺 序 说 明 , 或 由 前 到 后 , 或 由 上 而 下 , 或 由 外 及 里 , 或 由 中 间 到 四 周 , 或 按 东 西 南 北 方 位顺 序 。二是把握语言标志, , “读 ”出 说 明 顺 序 。 说 明 文 语 段 中 往 往

5、借 助 一 定 的 词 句 表 明 层 次 和 顺 序 , 连接 内 容 , 组 织 材 料 。 各 种 顺 序 在 语 言 上 都 有 一 定 的 标 志 。 时 间 顺 序 多 用 表 时 间 变 化 的 词 语 , 空 间 顺 序多 用 表 方 位 的 词 语 , 逻 辑 顺 序 多 用 表 逻 辑 层 次 的 关 联 词 等 。 所 以 , 把 握 这 些 语 言 “标 志 ”, 可 顺 利地 理 清 说 明 顺 序 。三 是 分 清 主 次 , 综 合 归 纳 。 有 时 一 篇 文 章 不 仅 采 用 一 种 说 明 顺 序 , 而 是 将 几 种 方 式 揉 合 起 来 , 交

6、叉 使用 几 种 说 明 顺 序 , 从 而 达 到 说 明 透 彻 的 效 果 。 如 中 国 石 拱 桥 一 文 , 除 了 按 先 古 后 今 的 时 间 顺 序 外 , 又 按先 概 括 后 具 体 、 先 整 体 后 局 部 的 逻 辑 顺 序 进 行 说 明 , 先 谈 石 拱 桥 的 一 般 特 点 , 再 概 括 介 绍 中 国 石 拱 桥 的 总体 情 况 , 接 着 以 赵 州 桥 、 卢 沟 桥 为 具 体 实 例 来 说 明 中 国 石 拱 桥 在 历 史 上 曾 取 得 的 辉 煌 成 就 。【考点测试】 一、下面是两段内容关联的文字,其中第二段文字顺序混乱。联系第一

7、段文字,将第二段带序号的句子合理排列,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句子的序号)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一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部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个非常精彩的乐段。 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于平直简约 把整个一座古镇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 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可见其对水的依逐 古镇的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挨挨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的一条。2 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联着古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顺序: 二、指出下面这四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

8、,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作为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级行政区冠名“襄

9、阳”者断续绵延: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 年)设襄阳郡;三国、晋、隋亦设襄阳郡;北宋宣和元年(公元 1119 年)改设襄阳府;元设襄阳路;明、清设襄阳府;民国初设襄阳道:新中国设襄阳专(地)区。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 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 6 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我爱小店整齐清洁。几天紧张的考试过去了,今天一放学,我又

10、来到小店。几天没来,小店又换了模样。原来的棉门帘,如今换上了带孔雀图案的塑料珠帘,鲜艳夺目;两边的窗台上新添了十来盆月季花,开得正旺。屋里,柜台正前方的三格货架上层放着酒、罐头之类的食品,中层放着糖、茶叶、水果等,下层是面包、挂面等;柜台东边货架上层放着毛巾、手绢等等,下层放着针、线,纽扣和肥皂;正中货架的上方,端端正正地挂着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一面鲜红的卫生流动红旗。大家进了小店,都有一种舒服、亲切的感觉。三、 实至名归话“襄阳” 高伟凡 2010 年 11 月 26 日 , 国 务 院 同 意 湖 北 省 襄 樊 市 更 名 为 “襄 阳 市 ”, 襄 樊 市 襄 阳 区 更 名 为 “

11、襄 阳 市 襄 州区 ”。在鄂西北,古老的汉江流贯襄阳盆地。及至 1951 年,以襄阳县的中心地带南岸的襄阳镇(县城)、北岸的樊城镇合设“襄(阳)樊(城)市”,面积 300 多平方千米。时隔 32 年,国家开始进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1983 年撤销襄阳地区,所辖各县划属已升格的襄樊市,使其规模骤然增至近 2 万平方千米。襄樊,乃两个小地方的统称,设市后也多为“襄阳”(地区)管“襄樊”(县级市),与周边县市从无称谓上的纠葛。然而,当襄樊市取代襄阳地区后,周边县市变成下属,形成“襄樊”(市)管“襄阳”(县、区)的格局,难免平添“辈分”颠倒、“位子”坐错之感。悠久历史非“襄阳”不能延续。“襄阳”之称

12、,始于西汉所设襄阳县,得名于县治地处襄水(今南渠)之北,至今 2200 年。由此,故至今称“襄阳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这里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无不注明发生地为“襄阳”。东晋朱序守城抗击前秦,其母韩夫人率众女修城助战,今存“夫人城”。因三国故事,襄阳更负盛名:襄阳人庞统号称“凤雏”,与“卧龙”诸葛亮齐名;“襄阳城”外,有“古隆中”“刘备马跃檀溪遗址”等。 厚 重 文 化 非 “襄 阳 ”不 能 承 载 。 唐 代 诗 人 孟 浩 然 生 长 于 此 , 世 称 “孟 襄 阳 ”; 宋 代 书 画 家 米 芾 移 居 此地 , 自 号 “襄 阳 居 士 ”, 今 有 “米 公 祠 ”

13、“米 公 路 ”。 襄 阳 之 名 盛 名 远 播 , 天 津 有 “襄 阳 道 ”, 上 海 有 “襄 阳路 ”, 港 、 台 乃 至 美 国 、 日 本 也 有 街 道 冠 名 “襄 阳 ”。 以 “襄 阳 ”为 主 体 , 仅 唐 代 便 有 诸 多 诗 篇 , 名 句 如 王 维的 “襄 阳 好 风 日 , 留 醉 与 山 翁 ”, 更 有 诗 名 直 称 “襄 阳 ”者 : 苏 轼 襄 阳 乐 、 李 白 襄 阳 歌 和 襄 阳 曲 等 。3偌大地域非“襄阳”不能涵盖。作为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级行政区冠名“襄阳”者断续绵延: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设襄阳郡;三国、晋

14、、隋亦设襄阳郡;北宋宣和元年(公元 1119年)改设襄阳府;元设襄阳路;明、清设襄阳府;民国初设襄阳道:新中国设襄阳专(地)区。显而易见,在饱经 2200 年风霜的“襄阳”膝下,问世不足 60 年的“襄樊”难以望其项背,勉为其难则带来无尽的窘迫:顶替襄阳充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感文不对题,以“襄樊”领率周边县市又不具涵盖能力,阐述当地历史、文化总要赘加注解,国内乃至海外“襄阳人”认祖归宗困惑不已不过,“襄阳”若用于市名,下属襄阳区便要同时更名:其前身襄阳县早于 1992 年由襄樊市区移治县境张湾镇,2001 年改县为区。由于襄阳区并非市政府驻地,如今不与市同时更名将形成大、小“襄阳”同名异地

15、的误区。查襄阳县在古代曾兼为“襄州”治所,此时改称“襄州区”顺理成章。将颠倒的“辈分”正过来,坐错的“位子”换过来,通过正本清源、各归其位“理顺地域称谓关系”,是襄樊市及襄阳区更名的实质所在。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次转折,“襄樊”不再小材大用、力不从心,襄阳”不再大材小用、无处施展,以“名正言顺”疏通历史脉络、传承悠久文化。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没有谁比“襄阳”更适宜承载千百年的一方文化,更适宜涵盖上万平方千米的疆土,更适宜充任引领当地顾后瞻前的旗帜,魂牵梦萦的大“襄阳”终于回来了1、第段画线的句子属于哪种说明顺序?采用这种说明顺序的好处是什么?(3 分)2文中第段画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6、?有什么作用?(3 分)3选文第段能否删除,为什么?(3 分)我国湖泊数量锐减 _2011 年,在科技部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支持 下,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牵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湖泊治理调查。这也是我国首次设立以掌握我国主要湖泊现状、完善中国湖泊数据为目的的重大项目。来源:Z,xx,k.Com调查数据表明,近 30 年来,长江流域消失面积在 1 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 96 个,近 50 年来我国消失的面积大于 I 平方公里的湖泊多达 243 个。以 2005 年和 2006 年为基准年,有关部门对湖泊数量、面积和分布现状进行遥感调查,并开展了面积大于 I0 平方公里主要淡水湖泊的水量、水质和水生资源系统调查。调查表明我国湖泊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