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踪技术及应用解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62587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示踪技术及应用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示踪技术及应用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示踪技术及应用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示踪技术及应用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示踪技术及应用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示踪技术及应用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示踪技术及应用解读(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射性示踪技术及应用 the Technology of Radioactive Trace and its Application 放射性示踪技术及应用 the Technology of Radioactive Trace and its Application n1 放射性示踪技术概述 n2 放射性示踪法在工业中的应用 n3 放射性示踪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n4 示踪在考古学的应用-年代测定技术 n5 放射性示踪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n6 放射性示踪法在生物化学研究的应用 n7 放射示踪法在医学上的应用 n8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 n9 放射性示踪发展展望 1 放射性示踪技术概述 n定义 应用放射

2、性同位素对普通原子或分子加以 标记,利用高灵敏,无干扰的放射性测量技 术研究被标记物所显示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以便追踪发生的过程、运行状况或研究物质 结构等的科学手段。 1.1 放射性示踪技术基本性质 对于含有x个A类原子和y个A*原子的系统, 变化进入Z或Z*状态,可表示为 S(xA,yA*)= Z(xA,yA*) 或= Z(x”A,y”A*) 认为同种元素的各同位素的物理化学行为相同, 而同位素效应可以忽略的情况下,则 x/x=y/y 或 x”/x=y”/y 即非放射性原子和放射性原子将有同等的分数进 入变化生成的中间物或最终产物之中。 1.2 放射性示踪技术的分类 化学标记:放射性示踪核

3、素处于被研究系统 组分相同的化合物中,跟踪特定元素的运动,反 应或代谢过程,以得出关于该系统化学变化的信 息。 物理标记:放射性示踪核素不是被追踪系统 的基本部分,而是以某种方式附着在被研究的对 象或介质上,它的辐射可以用某种方法被探测, 但其化学性质表现并不重要。 1) 用示踪原子标记待研究的物质,追踪其化学变 化或在有机体内的运动规律。 2) 将示踪原子与待研究物质完全混合。然后追踪 示踪原子。比如,研究河流中泥沙迁移规律, 山坡地上水土流失规律,管道中液体的输运过 程等。 3) 将示踪原子加入待研究对象中,然后跟踪。比 如炼铁高炉炉衬烧损程度的监测等。 1.3 放射性示踪技术的方式 1.

4、4 放射性示踪技术的特点 n灵敏度高 F可探测100Ci/g 市售 S=0.52Ci/g 对1mCi的放射性As,前一种样品的质量0.01mg 后一种=20.5 mg 放射性示踪剂的选择 n放射性核素的纯度 F检验放射性纯度和放射化学纯度;提纯 n放射性核素的毒性 F尽量选择低毒组核素; 90Sr 高毒 , 89Sr 中毒 n示踪剂的生物半衰期 F选择生物半衰期短的示踪剂,减少辐射 剂量 最常用的放射性示踪核素 核素 CAS登录号 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 T1/2 化活度( Bq/mMl) 射线能 量(Mev ) 衰变 产物 生物半衰 期d 14C 14762-75

5、-5 5.730 y 0.156, 100% 14N 10 3H 10028-17-8 12.3y0.018, 100 % 3He 12 35S 15117-53-0 86.7d0.17, 100 % 35Cl 90 32P 14596-37-3 14.3d1.7, 100 % 32S 257 125I 14158-31-7 60.2d0.03, 90 % 125Te 138 许多标记化合物都是 14C和3H 为基础制取的.迄今,作为商品出 售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已达1000多种,其中, 14C标记化合物约 600多种, 3H约300多种, 125I和131I 标记有100多种. 2 放射性示踪

6、法在工业中的应用 工业中流率测量常用方法:放射性示踪技术 优点:测量准确度与速度分布无关。 常用方法: F通过时间法:用于流体体积已知的密封管道。 F连续稀释法:用于流体截面不精确,如敞开的 沟渠。 F总计数法:稀释法的变更 2.1 133Xe(氙)-地下管道检漏 2.2 管道流率测定 信号处理显示 Q V 探测器探测器 Q Ci Cf Si Sf ZnS(Ag)小闪烁室 220Rn流气法测管道流量研究 . 基本原理 0 1 2 3 4 小闪烁室 a 小闪烁室 b 可调容器 如图所示, 0点为钍射气220Rn释放点, 管道流量为Q, 小闪 烁室的容积为Vc ,2点至3点之间(包含可调容器)的容

7、积为Vk ,220Rn的衰变常数为,则在稳定层流状态下,根据放射性衰 变规律,各点的220Rn浓度为: 220Rn在小闪烁室a和小闪烁室b的衰变率为: 设小闪烁室的探测效率为, ThA(216Po )的半衰期(0.16秒)很短,可以认为 220Rn连续发射2个粒子,则小闪烁室a和小闪烁室b测到的计数率为: ZnS(Ag)小闪烁室 220Rn流气法测管道流量研究 小闪烁室a和小闪烁室b测到的计数率比值为 : 流经管道的气体流量Q为: ZnS(Ag)小闪烁室 220Rn流气法测管道流量研究 2 . 实验装置 ZnS(Ag)小闪烁室 220Rn流气法测管道流量研究 3 . 实验结果 有关参数: 小闪

8、烁室容积 :Vc=64(ml), 即流率低于740ml/min时216Po和 220Rn已经达到平衡; 延迟体积:Vk=64 (ml); 小闪烁室的探测效率:a= b=100%, 220Rn的衰变常数:=1.32(min-1); 气体流率:Q与Q分别表示实际流率与测量流率值(ml/min) ZnS(Ag)小闪烁室 220Rn流气法测管道流量研究 ZnS(Ag)小闪烁室 220Rn流气法测管道流量研究 测量流率Q与实际流率Q的比对曲线 ZnS(Ag)小闪烁室 220Rn流气法测管道流量研究 3 放射性示踪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n分子结构的研究 同位素交换反应:不发生化学反应,只在不同化学物 质的同位

9、素重新分配所引起的同位素分馏作用。常见的反应有 : 12CO2+13CH4=13CO2+12CH4 13CO2+H12CO3-=12CO2+H13CO3 因同位素核质量的不同使原子或分子的能级发生变化, 从而引起光谱谱线位移,因此可以进行分子结构的研究。 n化学反应机理研究 F化学键的形成方式 F反应中发生的分子重排、异构、裂解、水解过程 F催化反应中吸附催化机理、吸附分子寿命 3.1 放射分析化学方法 n 同位素稀释法 原理:放射示踪剂与待测物混合分离测量 实例:P 加速器质谱法(AMS) 7 放射示踪法在医学上的应用 n目前全世界80%的同位素用于医学 n核药物的分类 诊断核药物: 进入体

10、内的示踪剂,产生射线,通过体外监测装置 记录示踪剂在体内的位置、不同器官浓度及随时间的变 化。 如:扫描机、 相机、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技术)、PE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技术) 显象:平面显象、三维断层显象、动态显象 n治疗核药物: 利用放射性核素衰变时产生射线的辐照效应达到治疗 的目的。 多为、衰变 剂量定位在体内某特定部位 如:131I-NaI:治疗甲亢、甲状腺癌 放射示踪法在医学上的应用 常用的放射性药物 201TlCl 心肌显像剂 异氰类:MIBI, TBI-99mTc TcN类, NOET 焦磷酸类:Tc-P53 硝基咪唑类 脑显像剂 18F-FDG HMPAO 1

11、23I-多巴胺受体 11C-螺旋哌啶酮 肿瘤显像剂 99mTc / 111In/ 186Re -McAb 123I/ 99mTc -受体, Octra 肽 直接标记,还原S-S键 间接标记,双功能连接剂 放射性药物99mTc (锝) n生产便利,(99mTc标记物占80%) n物理特性: T1/2 = 6.02h;辐射,E=141keV,适用于相 机和SPECT n临床应用: 可标记多种化合物 脏器显象剂 心肌显象、脑显象 7.1 Na131I诊断甲状腺功能 口服示踪量Na131I ,在甲状腺部位测量放射性,求131I吸收率 7.2 放射免疫分析(RIA) Radio Immuno Assay

12、 n定义:应用放射示踪剂测定体液中生物活性物 质含量的体外检测技术。 n原理:放射性标记抗原和非标记抗原对限量特 异性抗体的竞争抑制反应。 n常见分析方法: 测量X和射线样品的放免计数器 测量软射线样品的液体闪烁计数器 n应用: 糖尿病人血浆中胰岛素浓度; 125I- T4,血清中甲状腺素浓度; 内分泌学, 肿瘤学, 免疫学, 病毒学等; 测定300多种人体 活性物质和药物, 灵敏度达10-910-12g 7.2 放射免疫分析(RIA) 物质代放谢的研究 n体内存在着很多种物质,究竟它们之间是如何转变的,如果在研究 中应用适当的同位素标记物作示踪剂分析这些物质中同位素含量的 变化,就可以知道它

13、们之间相互转变的关系,还能分辩出谁是前身 物,谁是产物 ,分析同位素示踪剂存在于物质分子的哪些原子上, 可以进一步推断各种物质之间的转变机制。为了研究胆固醇的生物 合成及其代谢,采用标记前身物的方法,揭示了胆固醇的生成途径 和步骤,实验证明,凡是能在体内转变为乙酰辅酶A的化合物,都可 以作为生成胆固醇的原料,从乙酸到胆固醇的全部生物合成过程, 至少包括36步化学反应,在鲨烯与胆固醇之间,就有二十个中间物 ,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途径可简化为:乙酸甲基二羟戊酸胆固醇 又如在研究肝脏胆固醇的来源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3H胆固 醇作静脉注射的示踪实验说明,放射性大部分进入肝脏,再出现在 粪中,且甲状腺素

14、能加速这个过程,从而可说明肝脏是处理血浆胆 固醇的主要器官,甲状腺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的机理,在于它对 血浆胆固醇向肝脏转移过程的加速作用。 物质转化的研究 n物质在机体内相互转化的规律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本质内容,在过去的物 质转化研究中,一般都采用用离体酶学方法,但是离体酶学方法的研究结果 ,不一定能代表整体情况,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使有关物质转化的实验 的周期大大缩短,而且在离体、整体、无细胞体系的情况下都可应用,操作 简化,测定灵敏度提高,不仅能定性,还可作定量分析。 在阐明核糖苷酸 向脱氧核糖核苷酸转化的研究中,采用双标记法,对产物作双标记测量或经 化学分离后分别测量其放射性。如在鸟

15、嘌呤核苷酸(GMP)的碱基和核糖 上分别都标记上14C,在离体系统中使之参入脱氧鸟嘌呤核苷酸(dGMP) ,然后将原标记物和产物(被双标记GMP掺入的dGMP)分别进行酸水解和 层析分离后,测定它们各自的碱基和戊糖的放射性,结果发现它们的两部分 的放射性比值基本相等,从而证明了产物dGMP的戊糖就原标记物GMP的戊 糖,而没有别的来源,否则产物dGMP的碱基和核糖的比值一定与原标记物 GMP的两部分比值有显著差别。这个实验说明戊糖脱氧是在碱基与戊糖不 分记的情况下进行的,从而证明了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核糖核苷酸直接转化 而来的,并不是核糖核苷酸先分解成核糖与碱基,碱基再重新接上脱氧杭核 糖。无细

16、胞的示踪实验可以分析物质在细胞内的转化条件,例如以3H-dTTP 为前身物作DNA掺入的示踪实验,按一定的实验设计掺入后,测定产物 DNA的放射性,作为新合成的DNA的检出指标。 动态平衡的研究 n阐明生物体内物质处于不断更新的动态平衡之 中,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对生命科学的重大贡 献之一,向体内引入适当的同位素标记物,在不 同时间测定物质中同位素含量的变化,就能了解 该物质在体内的变动情况,定量计算出体内物质 的代谢率,计算出物质的更新速度和更新时间等 等。机体内的各种物质都在有大小不同的代谢库 ,代谢库的大小可用同位素稀释法求也。 生物样品中微量物质的分析 n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被应用之前,由于制 备样品时的丢失而造成回收率低以及测量灵敏度 不高等问题,使得对机体正常功能起很重要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