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地质6(库坝区地质问题).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6206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工地质6(库坝区地质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水工地质6(库坝区地质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水工地质6(库坝区地质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水工地质6(库坝区地质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水工地质6(库坝区地质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工地质6(库坝区地质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工地质6(库坝区地质问题).(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库坝区工程地质问题 水工建筑物主体由三大部分组成: 挡水建筑物 主体建筑 泄水建筑物 取水、输水建筑物 +附属建筑物(水电站、航运船闸、鱼(筏)道等 ) 水利枢纽 水利枢纽按规模分为五个等级 鱼 道 工程地质条件: 是指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各种地 质因素的综合。内容主要包括: 地形地貌 地质构造 地层岩性 水文地质条件 自然(物理)地质现象 天然建筑材料 第一节 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指地表形态、高程、地 势高低、山脉水系、自然景 物、森林植被,以及人工建 筑物分布等,常以地形图予 以综合反映。 地貌:主要指地表形态的成因 、类型,以及发育程度等, 常以地貌图予以反映。二、地质构

2、造 一、地形地貌条件 决定因素,地质结构不适宜,水电工程建设就不能进行 四、水文地质条件 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地下水类型 2. 含水层与隔水层的组合关系、空间分布规律 及特征 3. 岩(土)层的水理性质(容水性、给水性、透 水性) 4. 地下水的运动特征(流向、流速、流量等) 5. 地下水动态特征(水位、水温、水质的变化 规律) 6. 地下水的水质(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水质 标准等) 三、地层岩性 两大类坝基,即: 岩基(硬基) 土基(软基) 六、天然建筑材科 水工建筑天然建材的用量巨大,需要 研究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产地距离; 2. 开采条件; 3. 质量; 4. 数量. 五、自

3、然(物理)地质现象 风化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岩溶 等 第二节 库坝渗漏问题 渗漏:水体通过渗透通道流失的现象。 一、库区渗漏 1. 库区渗漏形式 永久性渗漏 (有渗漏通道) 暂时性渗漏 (饱和后停止) 2.水库永久渗漏 松散土体孔隙性透水层 坚硬岩层的强裂隙性透水 带(特别是断层破碎带) 可溶岩类的岩溶洞穴管道 1)永久渗漏通道: 2)永久渗漏形式:邻谷渗漏+向下游渗漏 岩层产状沟通 纵向河谷段向下游渗漏 向邻谷渗漏 断层沟通 根据渗漏部位不同可分为: 坝基渗漏 绕坝渗漏 坝体渗漏 根据渗漏形式又可分为: 均匀渗漏 集中渗漏 二、坝基渗漏类型 绕坝渗漏 坝基渗漏 在定性了解了坝基(肩)渗漏的

4、地质条件以 后,需对其渗漏量进行定量计算,借以确定防 渗措施。 (一)坝基渗漏量的计算 1. 单层透水坝基:卡明斯基(Kamehck.H)公式: q单宽单宽坝基的渗漏量,m3/(d.m); K土层的渗透系数;H坝上下游水位差,m; b坝底宽度之半,m;T透水层厚度,m。 三、坝基(肩)渗漏量的计算 坝基渗漏总量 B 2. 双层透水坝基: 卡明斯基公式计算单宽双层坝基的渗漏量q : 双层透水坝基坝基渗漏量计算图 1不透水岩层; 2透水岩层; 3弱透水岩层 这里K2K1! 当坝基为多层结构,且各层渗透系数不一时,需先计算出 渗透系数的加权平均值,再视情况分别按单层和双层情况计算 ; 若上下层的渗透

5、系数K值相差在10倍以内,按合并的单层情 况计算渗漏量; 若上下层渗透系数K值相差在10倍以上,则先将地层分为两 组,分别计算渗透系数的加权平均值,再按双层计算式计算渗 漏量。 3. 多层透水坝基: 总渗漏量计算 按下式计算每一条渗流带的渗漏量Q; (二)绕坝渗漏量的计算 K 岩土的渗透系数,m/d; b 某一渗流带的宽度,m; L 某一渗流带的宽度,m; H1水库正常高水位至隔水层顶板的高差,m; H2水库下游水位至隔水层顶板的高差,m; H水库上下游水位差,m。 总的绕坝渗漏量Q: 坝基渗透变形: 上游通过坝下地层渗流向坝下游的水流具有较大的动力压力 ,带动土层中的细颗粒,使之发生移动或颗

6、粒成分发生改变的 现象。 第三节 坝基渗透变形分析 一、坝基渗透变形的形式 管涌(或潜蚀)-级配不良 流土-级配良好 坝基渗流示意图 1坝基上游渗流方向向下;2坝基渗流方向水平;3坝基下游渗 流方向向上 L渗流距离;H水位差(H=H1H2) 二、坝基渗透变形的原因分析 (一)岩(土)体结构因素分析 岩(土)体的结构,特别是颗粒组成的不均匀性,是形成管涌 或流土的主要原因。 其中影响因素如下。 1. 土中占多数的粗、细颗粒的平均直径: 时,才能产生管涌。 2. 土颗粒级配的不均匀性的影响: 不均匀性小时,土易产生以流土为主要形式的渗透变形;不均 匀性大的土易产生以管涌为主要形式的渗透变形; 10

7、Cu20的土,可能产生流土,也可能产生管涌 。 3. 土层具二元结构或呈多层状结构,则根据土层的埋藏条件具 体分析 二元结构情况下- 当粘性土在上,砂性土在下,且粘性土层厚而完整时, 则不易产生渗透变形;当粘性土薄或不完整时,就易在坝 的下游产生流土隆起,并相继产生下层砂土管涌。 有尖灭层、透镜体等土层存在,且粘性土层厚度由上游向 下游逐渐变薄,亦即其下的砂砾石层逐渐变厚,则渗透压 力至下游,会因过水断面的加大而有所削弱。相反,如果 砂砾石层向下游尖灭,则渗透压力会有很大增加,这些地 方就易产生流土或管涌。 (二)动水压力因素 渗透压力是渗透水流作用在单位土体上的压力, 其大小主要与渗透水流的

8、水力坡降和水的容重有关, 即 H水头差, L渗流距离,故H越大或L越小,则I值越大,产生渗透变形的可能性亦 越大。 三、坝基渗透变形计算 预测坝基岩土体是否会发生渗透变形可按下述步骤 :、确定临界水力坡降Icp 理论计算法 实验室测定 野外试验 现场观测 经验数据 以试验法较为可靠,理论计算次之。 2. 允许水力坡降的选择 用临界水力坡降除以规定的安全系数(K)可得 ,如下式: 安全系数的规定应根据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及建筑物的重要 性而定。 砂土:K=23 粘土:K=2.53 3. 坝基实际水力坡降的确定: 4. 渗透变形判别: I与I比较 I I 该点会发生渗透变形 II 临界状态 I I 渗

9、透安全 四、坝基渗透变形防治措施 1.垂直截渗 常用粘土截水槽、灌浆帷幕和混凝土防渗墙等方法。 截水槽示意图 a心墙坝;b均质斜墙坝 心墙与帏幕灌浆 2.水平铺盖 这种措施只是加长渗径而减小水力梯度,并不能完全截断渗流。 3.排水减压 常用的方法有排水沟和减压井,它们的作用是吸收渗流和减小 逸出段的实际水力梯度。设置在下游坝脚附近。 4.反滤盖重 在渗流逸出段 分层铺设粒径 不同的砂砾石 层,层界面应 与渗流方向正 交,粒径由细 到粗,常设置 三层。 典型反滤层结构 a各分层间粒径关系;b排水孔反滤层结构 一、坝基岩体滑动破坏的类型 破坏形式-根据滑动破坏面位置的不同,可分为 表层滑动 浅层滑

10、动 深层滑动 混合滑动 第四节 坝基岩体抗滑稳定分析 坝基滑动破坏的形式 (a)表层滑动;(b)浅层滑动(c)深层滑动;(d)混合滑动 (一)表层滑移的稳定性分析 二、坝基抗滑稳定性的分析 坝基表层滑移计算图形 (二)浅层滑移的稳定性分析 可按表层滑移情况进行简化计算。 但应注意的是,此时应采用软弱岩石或破碎岩体本身的抗剪 强度指标,而不能采用混凝土与岩石间的抗剪强度或抗剪断 强度指标。 浅层滑移 (三)深层滑移的稳定性分析* 坝基深层滑移体稳定计算图形 (a)、(d)单斜滑动面倾向下;(b)单斜滑动面顷向上游;(c)、(d)双斜滑动面 E G H B C A D F *三个面都具备时备时 ,

11、坝坝基滑移变变形可能性最大 切割面ADE、BCF、ABFE 滑动动面ABCD 临临空面HDCG 坝基深层滑移有限元稳定分析 坝基深层滑移计算工况分析 1)倾向下游的单斜滑动面 这种情况下,在坝的下游存在陡立临空面,构成滑移 体,其抗滑稳定系数为 2)倾向上游的单斜滑动面 抗滑稳定系数为: 3)双斜滑动面 剩余推力法 极限平衡法 等安全系数法 三、坝基问题处理 对不良坝基地质问题的处理,分为下列三种方式: 清基 裂隙岩层的处理 软弱破碎带的处理 将坝基表部的松散软弱、风化破碎的岩层及浅部的软弱 夹层等开挖清除掉,使坝体放在比较新鲜完整的岩体上。 (一)清基 坝基开挖 (二)松散、裂隙岩层的处理 -广泛采用灌浆方法 固结灌浆 所起作用 接触灌浆 帷幕灌浆 水泥灌浆 灌入物质 粘土灌浆 化学灌浆 当坝基下存在有规模较大的软弱破碎带时,如 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泥化层、囊状风化带 、裂隙密集带等,则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 1. 高倾角软弱破碎带的处理 混凝土塞 混凝土梁 混凝土拱 (三)软弱破碎带的处理 2. 缓倾角软弱破碎带的处理 (1)明挖或洞挖回填 (2)预应力锚固或混凝土桩 边坡锚固 本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