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6076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 学习需要分析解决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学习内容分析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学习目标的确定和阐明解决“学到什么程度”。 学习者分析明确学生是“什么状态”。 教学策略的制定用“什么方法”教学。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如何选择和利用。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实施的结果如何。 一、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目前学习状况 它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主要解决必要性和 可行性问题。(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阐明教学设计课题的总目标 学习需要分析的范围按课题的大小,可以是几年、几 十年内的长期需要分析,可以是一年、两年的短期需 要分析,可以是一门课程的,也可以是一节课

2、的,它 是相对的。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分析:主要内容有: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在校学生的智能、情感发展的特征) 初始能力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等 它们是确定教学起点和策略设计的依据。 学习者特征分析一般在开始授课之前详细地 做一次,不必每节课的设计都做。 1、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一般可分:为事实、概念、技能 、原理、解决问题。 2、学习目标分析: 一般分为:知道、理解、应用、分析 、综合、评价、创新。 三、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分析 3、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分析的二维层次模型: 目标 创新 评价 问题综合 原理分析问题分析 技能应用原理应用 概念理解技能理解 事实知道

3、 概念知道 事实 概念 技能 原理 问题 4、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的分析表格: 学习目标 节次知识要点知道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创新 1、 2、 3、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1、 选择时主要考虑: 教学媒体的特性、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对象、教学单位的具体条件等。 2、学习设计的初期需要对媒体的作用、使 用方式作设计和说明,当熟悉之后就不用写 在教案当中。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 活动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1、 教学程序主要有: 传递接收程序、引导发现程序、示范模仿程 序、情境陶冶程序等。 2、教学方法主要有: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4、、实验法、示范模仿 法、抛锚式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随机进入教学等 等。 五、 教学策略的制定 3、教学形式主要有: 集体授课(班级教学)、个别化教学、 协商学习、网络教学(远程教学) 探索学习等。 4、教学策略的制定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 点,也是最具创造性的一项工作,灵活性非 常大。同样的内容、对象、环境、条件,就 是设计者教师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设计 方案和结果,我们要在教学设计的实践当中 反复去修改、去总结。 六、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1、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基本要素: 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生、 教学指导思想。 2、 组织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供明确

5、的知识结构; 优化多媒体的组织与实施;强调师生双边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3、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流程图表示方法 : 符号 表示的意义 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应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判断 4、说明 结构流程图是教学设计成果的主要内容,是 教学策略的集中体现,不可缺少。 结构流程图是教学活动的大纲、师生活动的 线索。 结构流程图是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相互交流 的有效工具。 5、介绍几种类型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 : 主要有示范型、逻辑归纳型、逻辑演绎 型、探究发现型、练习型和控制型等。 1、示范型课堂教学过程结构: 2、探究发现型教学过程结构 : 3、练习型教学

6、过程结构: 4、控制型教学过程结构: 开始 导言 媒体 全过程示范 要点分析 媒体 单元1示范 媒体 单元2示范媒体 单元3示范 模仿练习模仿练习模仿练习 评价分析 评价分析 评价分析 整体归纳 媒体 重复全过程 完整模仿 总结强化 结束 开始 导言 提出思考问题1(特征) 媒体 提供典型现象与过程 学生思考 讨论发言 判断 结论1 提出思考问题2(原因) 结论2 提出思考问题3(关系、规律) 结论3 总结形成性练习 结束 开始 导言 媒 提供简单的 体 观察对象 提出要求 学生描述 评析 判断 媒 提供较复杂 体 的观察对象 提出较高要求 学生描述 评析 判断 总评 结束 开始导言 提出某些

7、技能要点 学生实践 拍摄 录像 录像 师生同时观看录像片 自我分析 同学评议 教师评议 判断 教师总结 结束 课文内容 浮力 船能够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浸在水里的船身 受到水的向上托的力。木块能够浮在水面上,是 因为浸在水里的木块受到水的向上托的力。浸 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水的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实例1 以初二物理浮力为例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背景材料: 、初二学生的基本特征: 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思维能跳出旧 框框,虽然初二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占有 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 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在经验型向理论 型转化的过程中,年龄段是从初二年级开 始的,这是一个关键的年龄,

8、自我意识和 监控能力较强,但对高层次的知、情、意 方面的调控仍不稳定。 、教学起点的确定: 初二学生对物体在水中的上浮和下沉有一 定的了解,但对其中的真正原因并不清楚, 所以教学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物体的沉浮现象 开始,逐步阐明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资源: 学校的教学条件一般,我们在教学中主 要采用传统教具,如弹簧秤、铁钉、铁球等 ,再加上一些录像教材如果教学条件许 可,还可采用一些更现代的教学媒体。 2、学习内容分析与教学目标确定: 知识点的划分 课目 学习目标 名称 知识点 知道 理解 运用 1、什么是浮力? 2、施力物体是什么? 受力方向如何? 浮力 3、浮力产生的原因 4、如何用弹簧秤测

9、量物体 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 学习目标的描述 知识 学习 描述语句 行为 点 目标 动词 1 、 知 道 知道浮力的概念,包括施力物体 及受力方向 知 道 2 、 知 道 知道浮力是由液体对物体向上和 向下的压力差引起的 知 道 3 、 理 解 理解、领会浮力的实验测量方法 理解 4 、 应 用 利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在液体中受 到的浮力大小 利用 3、选择设计教学媒体 媒体选择情况表 知识 学习 媒体 媒体内容要点 使用 媒 体 使用 点 目标 类型 时机 作 用 方式 氢气球脱手 提供事实 设疑 1 知道 演示 木块、在水中浮沉 展示过程 演示 用弹簧秤测浮力 讲解 2 知道 录像 测液

10、体中物体所受上 下压力差 解释原理 3 应用 演示 用弹簧秤测浮力 木块、铁球在水中受 录像 浮力大小的测量 4、设计形成性练习: 形成性练习题 知识点 学习目标 练习题内容 1 知道 1.本块在水中上浮时受到浮力, 铁钉在水中下沉时没有受到浮力 2 知道 3 应用 计算题 5、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 开始 演 氢气球 示 脱手 演 石头、木块 示 在水中沉浮 演 用弹簧秤 示 测浮力 气体对置于其中的物 体有向上的作用力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向上的作用力 强调:施力物 体、受力方向 浮力概念 测量浮力的方式 录 木块、铁球在水中 像 受力大小的测量 阅读浮力 产生的原因 结合例题分析浮力产生

11、 的原因:上下压力差 录 正方体在水中上、 像 下表面压力差测量 讨论:A、石块沉底是否 受浮力?施力物体及受 力方向如何? B、浸入与浸没的区别 投 A、浮力的定义 B、测量方法 影 C、产生的原因 形成性练习 结束 6、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详细教案 实例2:高中化学第一册第6.3节 6.3氨、铵盐铵盐计计划学时时2 教学目的 认识认识 分子结结构,了解氨的分子性质质、 铵盐铵盐 的性质质、氨气的用途。 掌握氨的化学性质质。 学会氨的实验实验 室制法和铵铵离子的检验检验 。 项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氨的化学性质质、 实验实验 室制法、检检 验验。 从实验实验 入手,由感性认认 识识上升为

12、为理性认识认识 。 教学难难 点 氨的催化氧化看录录象了解反应过应过 程, 认识认识 分析它的还还原性。 实例3 小学自然种子的萌发 开始 问:种子的构造 主要有哪几部分 ? 讨论:种子有什么作用 ?种子是怎样生长的? 繁殖新的植物 :先发芽后长 大 种子发芽又叫种子 萌发(板书课题) 提问:种子 萌发必须具 备什么条件 ? 讨论:种子萌 发可能需要水 分、空气等。 判断 讨论、设 计种子萌 发的实验 总结结束 第二课时 检查实 验情况 讨论:你是怎样实 验的?种子萌发必 须具备什么条件? 小结:水、空气 、温度是必备条 件。 汇报实验结果,讨 论种子萌发大致可 分几个阶段? 挂图 种子萌发过程图 小结:种子萌发大 致可分四个阶段 巩固 提问 1、种子萌发过程:- 2、秋天收获的粮食晒 干入库 总结结束 课堂教学设计成果的形式: 主要包括: 1、教学背景材料(学生预备知识、学生特征 、 教学起点、教学资源等) 2、教学目标与知识点的确定 3、教学结构流程图 4、 形成性练习与教学评价 5、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 6、教学附件(媒体选择依据、评价工具、使 用说明)等。 谢谢大家! 欢迎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