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刷卡费率新规重切产业蛋糕 74亿“利好”背后:谁在进退解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60047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12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卡刷卡费率新规重切产业蛋糕 74亿“利好”背后:谁在进退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银行卡刷卡费率新规重切产业蛋糕 74亿“利好”背后:谁在进退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银行卡刷卡费率新规重切产业蛋糕 74亿“利好”背后:谁在进退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银行卡刷卡费率新规重切产业蛋糕 74亿“利好”背后:谁在进退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银行卡刷卡费率新规重切产业蛋糕 74亿“利好”背后:谁在进退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卡刷卡费率新规重切产业蛋糕 74亿“利好”背后:谁在进退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卡刷卡费率新规重切产业蛋糕 74亿“利好”背后:谁在进退解读(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冯恩援在接受电视媒体采访的时候 喜形于色。他说,9月6日开始实施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 费率新规(下称“费率新规”)使餐饮行业承担的手续费“ 降低了一半以上”。冯恩援此言不假。 他估算费率新规每年能给餐饮行业降低20亿左右的成 本。而从发改委和央行对各类商户的手续费支出测算来 看,新规每年能为他们省74亿。这74亿不是从天而降。 商户“获利”的背后,其实是银行卡产业 在“指挥棒”下的“让利”:发卡银行能抽取的手续费 整体被降;被抛向市场化的收单机构博弈开场、硝烟渐 扬。而被扣多年“垄断”帽子的清算方中国银联,非但 要面对清算市场开放、线上清算被抢、国际惯 例的品牌授权费暂没指望,

2、还要在线下被“指导定价” 打去一大块利润。市场中人人都希望自己利益最大化。 张力始终存在,定价的艺术是在其中寻找平衡点。获得 “新蛋糕”一方总是美滋滋,但那背后铺垫着 被切走“蛋糕”一方的失落。然而搅动之下亦有新活 力。抛开势必会受益于费率新规而贴补更多利润的餐 饮、百货等行业暂不讨论,即使在银行卡产业里,竞争 也在倒逼成长。“舒适区域”的收缩,或许才是发 动新利润引擎的那一脚油门。发卡行:棋局铺向“大零 售”从发改委和央行答记者问的表述来看,发卡行整体 面临刷卡手续费降低。新规费率为:借记卡不超过交易 金额的0.35%且单笔封顶13元、信用卡 不超过0.45%;发卡行曾经的收入是整体手续费里

3、的7成, 而原费率按商户类别分档,如:餐饮类1.25%、百货类 0.78%、超市类0.38%、批发民生类单笔封顶等。以调降 最明显的餐饮类商户 为例,原本信用卡持卡人刷卡100元,餐厅承担1.25元手 续费,发卡行获得其中0.875元,但新规中发卡行最高获 得0.45元。“单从刷卡手续费这块收入来看,对我们这些 发卡量大的银行来说是 有挑战的。”一名银行卡部们管理层人士在接受第一 财经日报采访时直言。不过他进而话锋一转,称自从 上一次、即2013年的费率调降以来,业内大部分银行已 经接受了手续费进入“微利时代”,并调 整收入结构,扩大分期和循环利息收入、取现手续费(计 入中间业务收入)和利息收

4、入等的占比。本报从银行业内 多名卡业务相关人士处获悉,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多数 银行已成功将发卡+收单的手续费收入占 比降至卡中心整体收入的20%以下、甚至更低。由此,即 便费率新规造成一定冲击,但整体来看并不严重。至于 发卡行的收入会减损多少,难以做出精准的估算。从整 体来看,一名业内观察人士向本报表示, 假设参考发改委测算的74亿为总量,则其中银联估计得 消化“大几亿”,历来手续费收入7倍于银联的发卡行“ 会吃进大盘子中的很大一部分”;从本报问及的发卡行个 体而言,情况悬差较大。颇有意思的是 ,某发卡量位居股份制银行前列者,其一名管理层人士 告诉本报,据他们预估,费率新规对该行手续费收入的

5、实际影响有限,甚至“忧中有喜”。原因是新规取消了 在批发类商户信用卡刷卡的手续费封顶机制( 仅给部分民生类留了2年优惠费率过渡期),同时抹平了不 同种类商户的分档定价,由此原来侵蚀着发卡行利润的 信用卡套现和MCC套码问题得以大幅缓解。有必要一提 的是,原本利用信用卡的授信额度靠批 发类商户POS封顶机套取免息资金的行为,不但占用了银 行卡中心以内部FTP定价花了成本从总行拆来的资金,还 隐藏着较高坏账隐患,除了个别特别需要冲规模的银行 卡中心外,一般银行视此为一大负担 。而新规在这一点上能为银行减负。据称,过去套现套 码最“猖獗”的期间,一些发卡行的信用卡批发类商户 交易占了一半,直到近两年

6、才打压下去,这使得一些发 卡行原本平均下来的信用卡刷卡手续费率与新 政降低后的费率接近或持平,扣减一些仍有优惠的民生 类商户,合计下来也在0.4%出头。从费率标准降低角度 看,用前述“发卡量大的银行”卡部门人士的话来说, 新政影响“其实还好”,以前批发类刷卡 占比高的发卡行或许还会因市场规范加强而“受益”。 某发卡量较小的银行的人士甚至表示“欢迎这一调整” :一来,反正他们存量不大影响就不大,二来,他表示 长远来看,商户负担减轻、支付环境向好,将 使选用银行卡支付商户增加,也使愿用银行卡消费的持 卡人增多,刷卡消费的总盘子大了,亦即供他们借机开 发的市场就大了。而跳出手续费的小格局,中国人民大

7、 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的一段评 述与上述大行卡部门人士的视阈接近:即从银行卡整体 业务、大零售乃至银行整体业务角度去看。“手续费较 高的时候,原来可以粗放耕作,轻松收取手续费;现在手 续费不好收了,就要精耕细作,倒逼发卡行 进行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董希淼在接受本报采访时 表示:“银行将可以借此提供形式多样的金融服务,如 信用卡分期、代发工资、商户融资等,对大的商户还可 以开展公私联动营销,在刷卡手续费之外 获得更多的厚利型收入,提升大零售业务乃至公司 业务的效益。”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则将银 行卡费改与互联网提速降费做了类比。他称,互联网流 量成本的大幅下降促进了手机硬件

8、产销、AP P应用、O2O和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活跃度,提升了产业整 体创新能力、规模和质量;银行卡费改降费也是同样道理 ,商户需求也在发生变化,需要的是一整套集成化的综 合服务,而不是单一的受理银行卡业务 ,市场在倒逼银行加速创新,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清 算组织:转接费“割肉”后路在何方?相比业务模式更 多元、营收结构更丰富的商业银行,作为银行卡清算组 织的银联受到费率新政的影响或许会更“痛” 。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在2015年新年致辞中曾经透露, 银联所从事的清算服务,是一个不到20亿利润的“微利 行业”。因此不管最终银联要从降幅大盘子里领走到底 “大几亿”,此次新政都意味着狠狠地 “割肉”。在

9、原刷卡手续费标准中,作为转接清算方的 银联可以收取整体手续费里的1成,但新规将此降低为不 超过交易金额的0.065%且封顶6.5元,由发卡、收单机构 各承担一半。仍以调降最明显的 餐饮类商户为例,原本信用卡持卡人刷卡100元,餐厅承 担1.25元手续费,清算组织获得其中0.125元,但新规中 清算组织最高获得0.065元。和银行卡部门的收入结构已 有大幅调整不同的是, 转接清算费收入仍占了银联9成以上的份额。对于这一记 降费重拳,银联、以及未来将要入局线下清算市场的机 构,或都将难以避闪。本报查询境外主要市场定价机制 发现,美国的刷卡手续费率为2%3%, 日本商户受理信用卡的平均手续费率为2%

10、3%、借记卡 为1.5%2%,韩国平均水平为2.3%,德国为0.7%2.6%, 波兰为2%2.4%。不难发现境内的手续费水平,比“低” ,已经走 在了最前列。“今后国际卡组织进入境内开展转接清算 业务,这么低的费率会导致他们集体水土不服。”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张宽海在一场内部研讨会上表示。一 名不愿具名的境外卡组织人士则对本报表示, 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地都有对费率的新规,但最后裁决 都考虑了银行和卡组织的必要成本,并非“越低越好” ,其中卡组织要提供网络、主机、数据等基础设施以及 产品创新和安全保障等一系列服务,皆有成本 。他并称,银行卡产业必将是开放共融的,多重主体将 在其中完成利益协调。不过

11、,除了转接清算收入,境外 卡组织还有其它收入来源。本报记者查询巨头之一的万 事达卡2015年财报数据发现,在其135 亿美元的总收入中,交易处理费(基本等同于境内俗称的 转接清算费)仅为43亿美元,而另一个大头是品牌管理费( 授权费)40亿美元,此外还有跨境交易费32亿美元以及其 它收入19亿美元。在上述业 内观察人士看来,多家国际卡组织收入构成均包括了转 接清算费、品牌管理费、增值服务费等,且其中品牌管 理费占比与转接清算费持平或超出,这是比较健康的收 入结构。卡组织的核心资产其实是品牌,这也 是各大卡品牌抢食知名赛事活动冠名背后的逻辑。但对 于银联而言,多年来的“特许经营”使其没法真正作为

12、 一个卡组织运作,而更多只是一个转接清算组织。面对 各种准清算平台不经授权许可即转接银联品牌 卡片现状,常常“有苦难言”。“外面还在说我们享着 垄断的福,但事实上在很多方面,我们是享不到 市场化的福。”曾有银联人士如是向本报记者表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对此,市场也开始猜测, 在未来线上支付统一清算平台网联尘埃渐定时,或许境 内卡组织的品牌管理费,也会被提上议事日程。毕竟, 市场已经开放,中外卡组织同场竞技之时,差异化的规 则取向会使监管权威受到质疑。银联还可能有 什么投靠?从万事达卡的收入结构来看,第一财经日报 采访其中国区总裁常青获悉,万事达还向各合作方提 供诸如大数据、商业咨询等增值服务

13、,也在高科技、数 字化方面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以获得更大 服务能力和更多收入来源。在创新业务方面,银联其实 已开始行动,除了去年末推动的移动支付平台“云闪付 ”持续发力,其对“银联钱包”建成O2O综合服务平台的 规划也是动向之一。此外,银联国际近年 来低调却快速的发展,也成为中国银联的利润新引擎。 收单机构:博弈在所难免在竞争已较为充分的收单环节 ,新规中费率定价也被抛向市场化:由收单机构与商户 自行协商确定具体费率。在各市场主体之间, 在规模与利润之间,一场博弈在所难免。新规伊始,各 收单机构的定价策略如何?对于这一市场机密,各家机构 均讳莫如深。个别愿意发声的机构,如快钱等,也只是 表示暂

14、时对费率调整还无具体应对措施,并 对收单手续费划出一个宽幅区间。但当第一财经日报 记者转而让这些机构猜测其同业会怎样应对时,某第 三方收单机构人士认为,业内几家仍在“跑马圈地”的 机构很可能趁机“低价倾销”。“他们要的就 是市场占有,平进平出都不是没有可能。”竞争是 把双刃剑。乐观者看出了它对于客户体验的改善,悲观 者则恐于价格战、及其引发行业洗牌的可能性。中国银 行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卫国 在一场内部研讨会上表示,在新的价格形成之后,收单 机构之间有竞争,商户便有了选择空间,竞争和选择的 博弈结果将会使收单机构趋向于降低费率、提高服务和 改善用户体验。但也有第三方收单机构“玩不

15、 起”。在盈利挑战面前,多名收单机构人士向本报表示 ,盈利挑战将更为严峻,只能想办法往多元化经营转型 ,逐步摆脱对收单服务费的依赖。一名对接相关机构的 卡组织人士曾向本报提及他的观察,从第三方 支付的情况来看,行业中的前几名、有冲击资本市场野 心的,对他们而言,为求行业领头羊的“光环”,哪怕 不赚钱的规模都要先扛着。因为对市场的占有本身通往 “大数据”的累积和概念的制造、资本方的青 睐,以及通往互联网金融无限想象空间的可能性。但这 些机构的存在,很可能对同业而言,就是一场类似价格 战的驱逐。事实上,在费率新规出台前,收单行业的份 额争夺已趋于“白热化”,连银行业收单也在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挤压下

16、被边缘化。从本报此前获取的 异地在沪持牌信用卡中心去年第三季度的内部数据来看 ,第三方支付公司收单的占比已达50.89%,同比快速上 升了13.67个百分点,首次超过了 银行们。不过,仍在做着收单业务的银行们,也自有高 招。某家有着传统信用卡业务特色的股份制银行卡中心 人士告诉本报,对于费率新规实施后的收单环节,他们 打算依托品牌和服务优势走“中高端商户”路 线,那些对于价格敏感的小商户,将不再是他们的目标 客群。此外,多名收单银行人士也提及,收单服务从收 入而言本已微薄,但这一业务之所以仍有必要,一方面 出于服务客户时的一项业务配套,更重要的另 一方面是,通过收单获取商户的流水,从而为后续贷款 产品(诸如“流水贷”等)提供贷审依据;或是获得商户重 要数据,为银行的大数据开发提供支撑。 完!谢谢欣赏! 网易一卡通充值中心 ty861htv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