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第2章_蓄电池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5946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第2章_蓄电池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第2章_蓄电池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第2章_蓄电池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第2章_蓄电池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第2章_蓄电池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第2章_蓄电池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第2章_蓄电池讲解(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蓄电池 目 录 2.1 蓄电池概述 2.2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2.3 蓄电池技术状况的检查 2.4 蓄电池的充电操作 2.5 蓄电池的使用和维护 2.6 蓄电池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图2-1 汽车电源与其他设备连接电路 2.1 蓄电池概述 2.1.1 蓄电池的作用 车用蓄电池是提供和储存电能的装置。它能产生直流电,与发电机并联 ,共同为汽车电器设备供电。发动机及蓄电池统称为汽车电源,其与其他设 备连接电路如图2-1所示。 在起动发动动发动 机时时,它向起动动机提供强大的起动动 电电流,同时给时给 点火系统统、电电子燃油喷喷射系统统、 仪仪表系统统等电电器设备设备 供电电。 1

2、当发电发电 机电压较电压较 低或不发电时发电时 ,如发动发动 机停止 运转转或低怠速运转转的时时候,由蓄电电池向汽车电车电 器设备设备 供电电。 2 当发电发电 机过载时过载时 ,由蓄电电池协协同发电发电 机向电电器 设备设备 供电电。 3 当发电机的端电压高于蓄电池的电动势时,它会 将一部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即充电。 4 蓄电池具有以下作用: 2.1.2 蓄电池的结构 蓄电池主要由极板 、外壳、接线柱及电解 液(图中未画出)等组 成,如图2-2所示。额定 电压为12 V的蓄电池由6 个单格电池串联组成, 每个单格电池的电压约 为2 V。 图2-2 蓄电池结构 1外壳; 2塑料电池盖;

3、 3正接线柱; 4负接线柱; 5加液孔 ;6负极板; 7隔板; 8正极板 极板、隔板、电解液、外壳、联条 极板由栅架和活性物质组成。 正极板:二氧化铅(PbO2), 棕红色 负极板:海绵状纯铅(Pb),深灰色 栅架的作用是容纳活性物质并使极板成形,一般由铅锑合金 浇铸而成。 注意:负极板比正极板多一块。 1.极板 为了增大蓄电池 的容量,将多片 正、负极板分别 并联,组成正、 负极板组,装在 单体内。 2.隔板 隔板安装在正、负极板之间,其作用是使正、负极板尽量靠近而又不至 于接触引起短路,以缩小蓄电池的体积。 隔板多采用木材、微孔塑料、橡胶、纸质及玻璃纤维等材料制成。隔板 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

4、能,此外隔板材料应具有多孔性,以便于电解液渗透, 减小蓄电池内阻,还要具有耐酸及抗氧化性能强等特点,以适应其工作条件 。 通常情况下,隔板厚度小于1 mm,长和宽比极板略大,通常一面带有沟 槽(或玻璃纤维),安装时应将带沟槽面朝向正极板,并使沟槽竖直放置。 3.电解液 电解液的作用是使极板活性物质与其反应,完成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 。电解液由蒸馏水(H2O)和密度为1.831.84 g/cm3的化学纯硫酸(H2SO4)按 一定体积或质量比配制而成。电解液的密度视厂家要求与使用地区最低气温 而定,一般为1.241.30 gcm3,电解液液面一般高于极板1015 mm。寒冷的 地区和季节应采用较大

5、密度的电解液。 4.外壳 如图2-5所示,外壳由间壁将其分 为3个或6个互相分离的小格子,每个单 格一般都有一个加液孔,用于加注电解 液或检测电解液密度。在加液孔盖上设 有通气孔,以便排出化学反应所放出的 气体,防止外壳膨胀或发生事故。底部 有凸起的筋条支撑极板组,凸筋之间的 空间用来容纳极板脱落的活性物质,以 防极板短路。 图2-5 外壳 5.接线柱 蓄电池正、负两极板组的横板上焊有接线柱,接线柱有侧置式、圆柱式及L 形等类型,如图2-6所示。为了便于区分,在正接线柱上或旁边标有“”或 “P”记号,负接线柱上或旁边标有“”或“N”记号,也可在正接线柱上涂 红色油漆加以区分。 图2-6 蓄电池

6、接线柱外形 2.1.3 蓄电池型号及种类 1.蓄电池型号 按机械工业部JB/T 25991993 铅酸蓄电池产品型号编制方法标 准规定,铅酸蓄电池的型号由三大部 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用破折号分隔, 其内容及排列见教材表2-2。 2.蓄电池的种类 汽车用铅酸蓄电池分为普通蓄电 池、干荷电蓄电池和免维护蓄电池等 类型。 图2-7 免维护蓄电池的结构 1正接线柱; 2负接线柱保护壳; 3壳体;4正极板; 5负极板 2.2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2.2.1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1.蓄电池电动势的建立 极板浸入电解液后,由 于少量的活性物质溶解于电 解液,产生了电极电位,并 且由于正、负极板的电极电

7、位不同而形成了蓄电池的电 动势,如图2-8所示。 图2-8 电动势的建立 2.蓄电池的充电过程 铅酸蓄电池充电时,应 外接一直流电源(充电机或 整流器),使正、负极板在 放电后生成的物质恢复成原 来的活性物质状态,并把外 界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 起来,如图2-9所示。 图2-9 充电过程 充电时化学反应为: 正极板: PbSO4 Pb2+SO42- 4H2O 4H+4OH- Pb2+-2e Pb4+ Pb4+ 4OH- Pb(OH)4 Pb(OH)4 PbO2 +4H2O SO42-+ 2H+ H2SO4 负极板: PbSO4 Pb2+SO42- Pb2+2e Pb SO42-+ 2H+ H

8、2SO4 充、放电时化学反应总方程式为: 2PbSO4 2H2O PbO2 Pb 2H2SO4 3.蓄电池的放电过程 铅酸蓄电池放电时, 在蓄电池的电位差作用下 ,负极板上的电子经负载 进入正极板形成电流。同 时在蓄电池内部进行化学 反应,如图2-10所示。 图2-10 放电过程 正极板: Pb4+2ePb2+ Pb2+SO42-PbSO4 附在正极板上 负极板: Pb-2ePb2+ Pb2+SO42-PbSO 附在负极板上 放电时化学反应总方程式为: PbO2 Pb 2H2SO4 2Pb SO4 2H2O 电解液中:H+OH-H2O SO4 减少 电解液硫酸浓度降低 2.2.2 蓄电池的工作

9、特性 1.蓄电池工作参数 1)静止电动势 蓄电池处于静止状态时(不充电也不放电),正、负极板之间的电位差( 即开路电压)称为静止电动势,通常用ES表示。其值取决于电解液的密度和温 度。电解液密度为1.051.30 g/cm3时,ES=0.85+25。 2)内阻 电流流过蓄电池时所受到的阻力称为蓄电池的内阻。 蓄电池的内阻包括以下几部分: (1)极板内阻。 (2)隔板内阻。 (3)电解液内阻。 3)蓄电池的容量 蓄电池的容量标志着蓄电池对外供电的能力,是指蓄电池在完全 充足电的条件下,在允许的放电范围内所输出的电量,单位为安培小 时(Ah)。当蓄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时,其容量C为 C=Iftf 式

10、中,If为放电电流(A);tf为放电时间(h) 一般蓄电池容量包含以下类型: (1)理论容量。 (2)实际容量。 (3)额定容量。 (4)储备容量。 (5)起动容量。 4)影响蓄电池容量的因素 (1)构造因素。极板厚度越薄,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就越高,容量就越高; 极板面积越大,同时参与反应的物质就越多,容量也越大;同性极板中心距越 小,蓄电池内阻越小,容量就越大。 (2)放电电流。放电电流越大,单位时间所消耗的硫酸越多,极板孔隙内 硫酸消耗较快,造成孔隙内电解液下降较快,电解液来不及渗入极板内部,就 已被表面生成的硫酸铅堵塞,致使极板内部大量的活性物质不能参加化学反应 ,因而蓄电池容量减小。 (

11、3)电解液温度。电解液温度 对容量的影响如图2-11所示。 电解液温度降低时,一方面, 电解液的黏度增大,离子运动速度 慢;另一方面,极板的收缩使得极 板表面的孔隙缩小,电解液向极板 孔隙内层渗入困难,使极板孔隙内 的活性物质不能充分利用,使蓄电 池放电容量下降。一般来讲,在正 常范围内,电解液温度每下降1 ,蓄电池容量约下降1%。 图2-11 电解液温度对容量的影响 (4)电解液密度。电解液密 度与容量的关系如图2-12所示。 适当增加电解液的密度,可 以提高蓄电池的电动势及电解液 的渗透能力,并减小电解液的内 阻,使蓄电池容量增加。但密度 过大,其黏度增加,渗透能力降 低,内阻增大,蓄电池

12、端电压及 容量将减小。电解液密度偏小有 利于提高放电电流和容量。冬季 使用的电解液,在不使其结冰的 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小密度的 电解液。 图2-12 电解液密度与容量的关系 2.放电特性 恒流放电过程中,蓄电池的端电压Uf、电动势E和电解液密度25随时 间tf变化的规律称为蓄电池的放电特性,曲线如图2-13所示。 图2-13 恒流放电特性曲线 3.充电特性 在恒流充电过程中, 蓄电池的充电电压UC 、电动势E和电解液密 度25随时间tC变化 的规律称为蓄电池的 充电特性,曲线如图2 -14所示。 图2-14 恒流充电特性曲线 1 要检查蓄电池的安装 是否牢固,线夹与接 线柱的连接是否牢固 ,

13、并及时清除线夹和 接线柱上的氧化物。 在线夹与接线柱的表 面涂上凡士林或黄油 可防止氧化。 2 要检查蓄电池盖的表面 是否清洁,应及时清除 灰尘、油污、电解液等 脏物。 3 要检查加液孔盖的通 气小孔是否畅通,以 防止因小孔堵塞引起 蓄电池内部气体积聚 而造成压力升高,压 力升高会挤裂壳体甚 至发生爆炸事故。 2.3.1 外部检查 2.3 蓄电池技术状况的检查 2.3.2 电解液密度及液面高度检查 1.电解液密度检查 用吸式密度计检测电解液密度,方法如图2-15所示。 图2-15 检测电解液密度 2.电解液液面高度检查 1)目测法 蓄电池的壳体是用透明或半透明 材料制成的,可以直接观察电解液液

14、 面的高度,判断电解液液面是否在蓄 电池外壳上、下液面线即高、低水平 线之间。 2)用玻璃管测量法 测量方法如图2-16所示,电解液 液面高度应高出极板1015 mm。注意 :除非确知电解液溅出,否则不允许 添加硫酸溶液。 图2-16 用玻璃管测量液面高度 2.3.3 蓄电池开路电压检查 检查蓄电池开路电压时,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蓄电池充电 完成后至少应等待10 min,或者接通前照灯30 s,以消除“表面充电 ”现象。然后切断所有负载,让蓄电池的电压稳定,才能进行电压检 查。对于技术状况良好的蓄电池,当以起动电流或规定的放电电流连 续放电15 s时,端电压应不低于规定值。 2.4 蓄电池

15、的充电操作 2.4.1 蓄电池充电方法 1.恒流充电 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恒定不变的充电方法称为恒流充电,其 连接图如图2-17所示。 图2-17 恒流充电法连接图 2.恒压充电 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压恒定不变的充电方法称为恒压充电。恒压充电是 蓄电池在汽车上由发电机对其充电的方法,其连接简图及特性曲线如图2-18所 示。 图2-18 恒压充电 3.改进恒流充电 改进恒流充电为两阶 段充电法,在第一阶段用 较大电流充电,当单格电 池电压升到2.4 V,电解 液开始产生气泡时,将充 电电流减小一半进行第二 阶段恒流充电,直到蓄电 池完全充足电为止。改进 恒流充电特性曲线如图2- 19所示。图2

16、-19 改进恒流充电特性曲线 4.快速充电 1)脉冲快速充电 以脉冲大电流充电来实现快速充电的方法称为脉冲快速充电。采用脉冲 快速充电法,新蓄电池的初充电时间不超过5 h,旧蓄电池的补充充电只需要 0.51.5 h,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智能快速充电 利用单片机的智能功能,控制充电电流按照最佳充电电流变化而实现快 速充电的方法称为智能快速充电法。 2.4.2 蓄电池充电种类 1.初充电 对新蓄电池或修复后的蓄电池在使用之前进行的首次充电称为初 充电。其目的是恢复蓄电池在存放期间极板上部分活性物质因缓慢放 电和硫化而失去的电量。初充电恰当与否,对蓄电池以后的使用性能 极为重要。 进进行初充电电操作时时,加注的电电解液密度要符合厂 家规规定,液面高度符合要求。蓄电电池注入电电解液 后应应静置36 h,待温度低于35 时时才能充电电。 将蓄电电池的正接线线柱与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