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2)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1695852 上传时间:2017-10-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专题测试 12018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2)测试范围:古代诗歌阅读;姓名: ;得分: 一、2017武邑中学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11 分)对雪 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世说新语黜免 载:“殷中军( 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 ”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

2、诗人的悲凉之情。B “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 “炉存火似红”中的“红” 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答案CE解析C 项, “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 项, “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

3、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分)答:_答案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2 分) 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2 分) 同时呼应诗歌标题 “对雪” ,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2 分)解析从题干给出的信息看,本题共分二问。第一问中抓住“乱云急雪”两个景物,将之串连概述即可。第二问中,就“用意”的分析,应从写作手法入手,分析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由于“雪”在此联中是第一次出现,又要考虑与标题的对应问题。二、2017河南豫南九校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34 题。(11 分)楚江怀古(其一)

4、注马戴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语文专题测试 2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注在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这首诗为其南渡湘江洞庭时所作。3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诗题“怀古” ,实际并未怀古,而是借泛游楚江来抒发自己的情怀。B诗中“微阳” “猿啼” “乱流 ”等萧瑟清冷的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C尾联写诗人想起了屈原 九歌中的“云中君” ,于是感慨丛生。D尾联中“竟夕”写自己在傍晚时分竟然产生了悲秋之情,有出乎意料的意味。E全诗风格清微婉约,感情细腻低回,语

5、言含蓄蕴藉,别具特色。答案AD解析A 项, “实际并未怀古 ”不正确,诗人凭吊屈原,照应了诗题的“怀古” 。D 项,对“竟夕”的理解不正确, “竟夕”的意思是“整个晚上” ,也并没有“出乎意料的意味” 。4颈联被认为是晚唐诗中的名句,除对仗外,本联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 分)答:_答案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2 分) “广泽生明月 ”,广阔的洞庭湖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以活泼的生命,写出了其冉冉升起的动感,该句以动写静,表现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谧;(1 分) “苍山夹乱流” , “苍山”是静的, “乱流”是动的,该句动静结合,写出

6、了青山的苍茫,江流的喧闹。(1 分) 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广阔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2 分)( 意思对即可,答白描可酌情给分)解析对表现手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渲染” “衬托” “白描”等方面。结合题干提问角度,先答出手法,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三、2017盘锦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56 题。(11 分)行香子赵鼎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注1138 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

7、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 今海南三亚) 。赵鼎最终绝食而死。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 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B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语文专题测试 3C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 “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D “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然” ,这七个字直抒胸臆。E “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

8、色,山鸟飞去,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答案AE解析A 项, “以乐景衬哀情 ”错误,词中的“草色芊绵。雨点阑斑”不是乐景。E 项,“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错误, “生寒”的意思是绿色的榕叶让作者内心升起寒意,更感悲凉。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作者以“天涯万里,海上三年” “谩凝眸、老泪凄然”等抒发被长期贬谪海上的孤独、落寞以及去国怀乡之情。(3 分)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和“尚凭阑”等写出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贞,其中也饱含了对权奸的愤怒之情。(3 分)解析从备注内容看,作者是在被贬期间写作此词。此外,从词中“天涯万里,海上三年”句分析,作者被贬谪万

9、里之遥,三年之久,心系国事,备感孤独、寂寞;再从“举头见日,不见长安”和“尚凭阑”等词语揣摩作者的情感,更加印证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对权臣的愤怒之情。四、2017银川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78 题。(11 分)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 曹彦约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注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诗歌标题中

10、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 “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 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语文专题测试 4歌的内涵。答案BD解析B 项, “回忆去年在吴门时 ”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D 项, “又处于贫

11、寒之中”望文生义, “穷年”指一整年。8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本诗第一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 分)答:_答案第一联中的“惊”是诗眼。(2 分) 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1 分)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1 分) 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2 分)解析对诗眼的捕捉,应重点关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本诗的诗眼应是“惊”字。至于对情感的分析,从诗中的“为兄寿” “念母慈” “终是客”等词语不难得出作者滞留舒州,感慨时光飞逝,担心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心理。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910 题。(11

12、分)荆卿里清 袁枚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吾头入虎狼。力尽自堪酬太子,魂归何忍见田光。英雄祖饯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匕首无灵公莫恨,乱山终古刺咸阳。荆轲山(其二)明 尹礼豪气无论剑不疏,祗缘生劫一筹迂。图穷即断秦王首,千载应传好丈夫。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袁诗首联的“水边”是指燕太子丹与众宾客送荆轲入秦行刺至易水而别。B袁诗的颈联写诗人思贤生情,诗人为荆轲着素默哀,表达自己的情感。C袁诗末句中的“刺”字形象地写出 “乱山”山势的陡峭、高耸,且赋予“乱山”以人性。D尹诗第三句写荆轲动作敏捷,办事果敢,高度赞扬了他是一个英雄人物。E两首诗对于荆轲的行为和精神皆有褒贬

13、,但各不相同,体现了不同人的不同价值观。答案DE解析D 项,尹诗第三句是诗人假设如果荆轲在地图全部展开的时候就出其不意举匕刺秦王。E 项, “皆有褒贬”不准确,袁枚的诗并没有贬低荆轲,而是对其高度赞扬。10两首诗对荆轲的评价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相同:两首诗都赞美了荆轲的精神和壮举。(2 分)语文专题测试 5不同:袁诗赞美中重同情,将刺秦失败归因为“匕首无灵” ;(2 分) 尹诗赞美中重批评,认为荆轲“生劫”秦王的想法是“迂腐”的。(2 分)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求同辨异,于诗歌来说,一是内容(意象、画面、情感、态度等),二是形式(结构、章法、技巧、语言特点等 )。

14、这里的比较,指向很明确,是就对荆轲这一人物的评价作比较。这就需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出评价语。一是第一首诗尾联,一是第二首诗的第二句,这是辨异的关键。然后结合评价语分析梳理后找出异同即可。六、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1112 题。(11 分)内宴奉诏作曹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 ,英名尝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1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 ,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 分)答:_答案观点一:作“弱” “昏”好。“臂弱” “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健” “明”好。“臂健” “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 分 )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