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鉴赏5.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57547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4.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鉴赏5.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书法鉴赏5.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书法鉴赏5.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书法鉴赏5.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书法鉴赏5.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鉴赏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鉴赏5.(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魏晋南北朝书法鉴赏 钟繇(151-230) n 字元常,颖川(今河南长葛)人。汉末举 孝廉,先后任尚书郎、阳陵县令、黄门侍 郎。魏明帝时,被封为陵侯,官至太傅, 人称钟太傅。三国曹魏时期的书法家,因 为他的书艺,后世人们习惯将其与“书圣 ”王羲之并称为“钟王”,与汉末时期的 “草圣”张芝并称“钟张”。 n “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 如厕终日忘 归,每见万类,皆画象之。 ” n 唐代虞世南在书旨述中讲:“钟太傅师 资德升,驰骛曹、蔡,仿学而致一体,真 楷独得精妍。(刘德升、曹喜、蔡邕都是 东汉时人) 宣示表 演示 荐季直表 内容大致是钟繇向魏文帝曹丕推荐有关内侯季直的事情。 “质实”

2、:用笔浑厚 ;空灵”:点画间如同草书一样的笔意、笔势 王羲之(303-361) n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 军,人称王右军。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 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 “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 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 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 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 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 古今莫二”的高度。 n他在书法上的重要贡献,在于能够在继承 传统的基础上,使传统楷书摆脱隶书的影 响,革新和发展行草书,使后世楷行草诸 体都有可效法的模范,因此被后人称为“ 书圣”。 n唐太宗特别喜爱王字,大加褒

3、奖,王羲之 声名大显。 n王羲之书法进一步脱去隶意,字态、字势 的改变是最直观的变化。用笔不避露锋, 收笔回锋。书风秀逸。对后世影响最大的 书体是行书。“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名气最大。 萧翼赚兰亭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于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同当时名士谢安等四 十一人会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之兰亭,修祓禊(f)(x)之礼(在水边举行的 除去所谓不祥的祭祀)。当时王羲之酒后用绢纸、鼠须笔作兰亭序,计28行 ,324字,世称兰亭帖。第二日复书,再不得其神。王羲之死后,兰亭序由其 子孙收藏,后传至其七世孙僧智永,智永圆寂后,又传与弟子辨才和尚, 辨才得序后在梁上凿暗槛藏之。唐贞观年间,唐

4、太宗李世民最喜王羲之法 书,虽收集甚富,唯为得不到兰亭序而遗憾,常令人明察暗访之。后听说 辨才和尚藏有兰亭序,便召见辨才,可是辨才却说见过此序,但不知下落 ,太宗苦思冥想,不知如何才能得到。唐太宗召见群臣,毫不掩饰地说: “朕梦寐以求右军兰亭帖,谁能用计从辩才手中取得,朕一定重赏。”尚 书仆射房png玄龄向唐太宗推荐梁元帝的曾孙,多才善谋的监察御史萧翼担 当此任。唐太宗召见萧翼,萧翼奏道:“陛下!我若作为公使去取兰亭帖 是行不通的,请陛下给几件王羲之父子的杂帖,让我私自行动。” 萧翼换上了黄衫,打扮成山东书生的模样,随商船来到山阴永欣寺。 他选择太阳快落山进寺,缓步而行,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观看

5、寺中的壁 画。当他来到辩才的寺院时,故意停步不前。辩才见这位气宇不凡的游客 ,便上前施礼问道:“何处施主光临寒寺?”萧翼彬彬有礼上前拜道:“ 弟子是北方人,卖完蚕种顺道游历圣寺,在此有幸遇上高僧大师,快哉! 快哉!”当晚辩才请萧翼进房用茶,两人下棋抚琴,谈天论地,评文述史 ,探讨书法,两人情投意合,皆觉相见恨晚。辩才见萧翼不同常人,便心 生疑窦,酒后赋诗,以探虚实。诗云: 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 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然灰? 萧翼为了打消辩才的疑虑,当场也和了诗,两人尽欢通宵。临别时,辩 才依依不舍,请萧翼方便时再次光临寒寺。 隔了几天,萧翼带来美

6、酒看望辩才,如此往返两三次,辩才羡慕萧翼满 腹经纶,疑团也就渐渐消失了。有一次,萧翼拿出梁元帝书写的识贡图 书帖请辩才指教,辩才赞叹不已。从这以后辩才对萧翼更是无话不说。闲谈 时,萧翼对辩才说:“弟子自幼喜欢临帖,现在还珍藏着几件王羲之父子的 真迹。”辩才听说是王羲之父子的真迹,连忙请萧翼带来看看。第二天辩才 看过萧翼带来的二王的字帖后说:“真迹倒是真迹,可惜不是佳品。贫道有 一王羲之的真迹,颇不平常。”萧翼追问是何帖,辩才毫不犹豫说是兰亭 帖。萧翼见辩才上了钩,故意装出若无其事地说:“数经战乱,王羲之的兰 亭帖怎么还会在世呢?一定是赝品。”辩才怕萧翼不相信,连忙将藏在屋梁 槛内的兰亭帖拿下来

7、给萧翼观看。看后,萧翼故意说是假的,于是引起二人 争论不休。 辩才自从将兰亭帖给萧翼看后,就不再藏在屋梁上了。把它和萧翼带来 的御府二王杂帖一起放在书桌上。一天,萧翼趁辩才外出做客,来到了方丈 室,他请小和尚打开门,谎称自己将书帖遗忘在床上了。小和尚见是经常出 没在大师房的萧翼,没加思索就开了门。萧翼将兰亭帖和和御府二王杂帖放 进衣袋内,转身就走了。 萧翼得到了兰亭帖,便来到了永安驿,告诉驿长,亮明是本朝 御史,有皇上的御旨,请驿长急告都督。都督接到传信,急忙前来 拜见萧翼。都督看过御旨,急派人召辩才见萧御史。辩才一见原来 御史就是萧翼,惊奇不已。萧翼彬彬有礼对辩才讲明自己奉皇上旨 意,前来取

8、兰亭帖。现兰亭帖已到手,特来与大师道别。辩才听后 ,当场昏倒在地。待他醒过来时,萧翼已驱车回京城去了。 萧翼智取墨宝回到京城长安,唐太宗欣喜若狂,大摆宴席招待 萧翼及群臣。宴席上唐太宗当众宣布:房玄龄荐人有功赏锦彩千 尺。萧翼加官五品,晋升为员外郎,并赏住房及金银宝器。辩才犯 欺君之罪,本应加刑,因年迈获免。唐太宗宽大为怀,还赐给他谷 物三千石。辩才深感皇恩,将赐物变卖,建造了一座精美的三层宝 塔放置在永欣寺内。他因兰亭帖一事欺君受吓,身患重病,一年后 便去世了。萧翼因骗的兰亭集序而内疚,出家做了辨才的徒弟。 太宗殁,兰亭序陪葬昭陵。 兰亭序 兰亭序技法及艺术魅力 1.露锋为主。 2.提按明显

9、。 3.点画精到。 4.结构斜画紧贴,欹正相生。 5.字距紧、行距宽,章法处理从 容不迫、游刃有余。 6.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具 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其突出之处 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通观 全文,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 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起 来,充分表现了王羲之与朋友聚 会时快然自足之情怀。情文并茂 ,心手合一,气韵生动,被历代 学书者奉为学习行书的典范。 快雪时晴帖 释文: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 果。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 山阴张侯。 王羲之行书,纸本墨迹。纵23厘米,横 14.8厘米,4行,28字。快雪时晴帖 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 晴时的愉快心情

10、及对亲朋的问候。收藏于 台北故宫博物院。 笔法演示 王献之(344-386) 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 世称“王大令”。与其父在书法史 上并称“二王”。 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 体。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 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 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 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 其才,四十二岁就过早病卒。 代表作品:洛神赋十三行、 中秋贴、地黄汤帖、东山 贴、鸭头丸贴等。 王献之像(近现代 溥儒) 洛神赋十三行 洛神赋十三行书法艺术 1.字法上看,整体内收外放,重心偏上。 2.论点画,从容舒展的意态是最大的特征。 3.整体风格秀美飘逸。 十二月割贴 n

11、十二月割帖墨迹曾为米芾 收藏,后摹勒上石,南宋人收 入宝晋斋法帖。墨迹早已 失传,现仅有拓本传世。 n “天下子敬第一帖也”(米芾 语) n 介乎行草之间,行书的字形, 草书的势与意。 中秋贴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 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 行书3行,共22字,释文: “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王珣及伯远帖 王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于东晋王氏一族。祖父王 导、父王恰均精于书法,“书圣”王羲之是其堂叔。 他的伯远帖是东晋时十分难得的名人法书真迹,且是东晋王氏 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一直被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视为稀世瑰

12、 宝。 董其昌称之为“尤物”,他在画禅室随笔中这么评价伯远帖 :“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清高宗弘历把伯远帖和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 中秋帖(后二者非真迹,为描摹本)定为“三希帖”。他还在 伯远帖上题跋褒扬,于空白处补绘树石。弘历还以“三希”为名 ,编刻大型法书丛帖,这就是著名的三希堂法帖。 伯远帖 伯远帖,纸本,行书, 5行共47字,纵25.1cm,横 17.2cm。 伯远帖原文:“珣顿首 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 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 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 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 ,不相瞻临。” 伯远帖是王珣问候亲友 疾病的一通信札。行笔自然 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

13、早 期典范之作,通篇用笔精熟 ,疏朗飘逸,从平和的文字 中我们可以洞窥到东晋一代 的“尚韵”书风,那种追求 完美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 和当时的社会风尚是有密切 关联的。 北朝刻石 从形制种类分,北朝刻石可以分为碑刻、造像题记、墓志、 摩崖刻石等 碑 刻 广武将军碑是北朝早期 碑刻中声名最显的作品,造 于前秦建元四年(368年 )。 张猛龙碑是北魏明孝 帝正光三年(552年)所 制,是典型的魏体书法。 造像题记魏灵藏造像题记 北魏佛教大兴、庙宇广建,洛阳龙门山开 凿佛教造像数量巨大。龙门四品水平最 高。 魏灵藏造像题记为“龙门四品”之 一。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方笔的运用。点 画、转折、收笔都是方笔。整篇横竖成行 ,点画穿插,笔势呼应。 墓志 张黑女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称张玄墓志。 张玄字黑女,因避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名讳,故清人通俗称张黑女墓 志。 精美遒古,峻宕朴茂,结构扁方疏朗,内紧外松,多出隶意。此 墓志虽属正书,行笔却不拘一格,风骨内敛,自然高雅。笔法中锋与侧锋 兼用,方圆兼施,以求刚柔相济,生动飘逸之风格,堪称北魏书法之精 品。 张黑女墓志 摩崖刻石:浑穆苍茫 石门铭 郑文公碑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南朝书法 书法地位一般。 王僧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