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概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5726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机构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金融机构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金融机构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金融机构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金融机构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机构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机构概述.(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机构(Financial Institution) n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服务业有关的金融中介机构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为金融体系(financial system )的一部分; n金融服务业包括银行Bank、证券Security、保险 Insurance、信托Trust 、基金Fund等行业,与此相应, 金融中介机构也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 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 金融机构体系 存款型金融机构商业银行 储蓄银行 信用社 契约型储蓄机构保险公司 养老基金 投资型金融机构金融公司 共同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 “大一统”金融时期 n1948年,合并

2、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 银行的基础上建立人民银行 n1952年,将建立全国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并 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 n1953年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既行使中央 银行职能,又办理具体银行业务。 金融改革的起步阶段 n1.实行金融机构多元化,建立二级银行体系框架 形成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四大国有银行为主体、其他银行和非 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n2.逐步放开搞活金融市场 建立了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等。 n3.建立宏观金融调控 金融改革调整与充实阶段 n1.中央银行职能的转变 n2.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 n3.外汇体制改革 中国金融机构上市一览表 序号上市

3、时间时间机构名称上市地 11991年4月深圳发发展银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证证券交易所 21993年4月上海爱爱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证券交易所 31994年1月陕陕西省国际际信托投资资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证证券交易所 41994年1月安信信托投资资股份公司上海证证券交易所 51994年2月宏源证证券股份公司深圳证证券交易所 61999年11月上海浦东发东发 展银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证券交易所 72000年12月中国民生银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证券交易所 82002年4月中国招商银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证券交易所 92003年1月中信证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证券交易所 102003年9月华华夏银银行

4、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证券交易所 中国金融机构上市一览表 名称代码 挂牌上市时间时间 上市时间时间机构名称上市地 2003年12月中国人寿保险险(集团团)股份有限公司香港联联合证证券交易所、纽约证纽约证 券交易所 2004年6月中国平安保险险(集团团)股份有限公司香港联联合证证券交易所 2005年6月交通银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联联合证证券交易所 2006年7月 中国银银行 上海证证券交易所 2006年10月 工商银银行 上海证证券交易所 2007年2月兴业银兴业银 行 上海证证券交易所 2007年4月中信银银行 上海证证券交易所 2007年5月交通银银行 上海证证券交易所 2007年7月宁波商行

5、深圳证证券交易所 2007年7月南京市商行 上海证证券交易所 2007年9月北京银银行 上海证证券交易所 2007年9月 建设银设银 行 上海证证券交易所 9 1979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 从1979年起,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 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独立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专业银行,并在此 基础上将其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1979年2月,为适应农村经济 体制的改革,振兴农村经济和金融,再次恢复了中国农业银行 ,原来由中国人民银行承办的农村金融业务全部移交给中国农 业银行经营;为了适应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往来的需要,1979 年3月,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

6、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来, 完全独立经营; 1979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也从财政部分设出来,1983 年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是经济实体,是全国 性的金融机构,除继续负担拨款任务外,可大量开展一 般银行业务;1984年1月,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办中 国人民银行原来所办理的全部工商信贷业务和城镇储蓄 业务。1994年以后,为了解决专业银行既实行企业化经 营又负责执行国家政策任务的矛盾,又将专业银行的政 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相分离,使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 银行的改革迈出了新的一步。 11 2.建立中央银行体制。随着“大一统”的金融体制向多类型 、多层次金融体制格局的演变,金融机构不断增多,使得

7、金 融领域中协调、疏导、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中国人 民银行既要承担占全国银行业务比重最大的工商企业信贷业 务和城镇储蓄业务,还要担负对整个金融业的调控和管理工 作,不仅显得力不从心,而且中国人民银行集具体业务和管 理于一身,也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在这样的背景下, 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要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 能,它原来所承担的各项具体业务,交由将成立的中国工商 银行办理。 3.在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组建其它商业银行。1986年交 通银行重新组建,随后又陆续成立了10余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这些商业银行的产生,对于加强金融业的合理竞争,促进 金融业的经营管理,支持经济均衡发展起

8、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 12 4.组建政策性银行。1994年以后,一方面,为了解决专业 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困难,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支持经济 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先后组建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 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 5.建立包括信用合作社、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 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投资基金等在内的 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同时引进大批外国 金融机构。 6.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 。1990年和1991年组建的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的正式营 业,标志着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4年顺利 实现了

9、汇率并轨,1996年12月1日又顺利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 目可兑换,都标志着我国外汇体制的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实现了市场化,也标志着我国的货币 市场及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3 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现已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 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政策性银行、其它商业银行 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分工协作的这样一个较为完善的金融 机构体系。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 银行以及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此外,近年来在我国境内还开 办了许多外资、侨资、中外合资的金融机构,而且,我国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WTO)后

10、,这类的金融机构将越来越多。 1.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2.中国的商业银行 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国家控股商业银行、一般股份 制商业银行和其它商业银行。国家控股商业银行主要包括:中 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一般 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包括: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 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 、中国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其它商业 银行则主要是指城市商业银行。 14 3.中国的专业银行 就目前状况而言,可以称得上是经营性专业银行的只有中 德住房储蓄银行。 政策性专业银行有3家。 4.中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改革开放以后

11、,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很快,而且业 务也在不断扩大并趋于规范。目前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 有: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企业财务公司、租 赁公司、投资基金等。 第一章 金融中介机构的特殊性 n金融中介机构:把资金从盈余者(资金提供者, net savers)导向短缺者(资金使用者, net borrowers)。 n金融机构具有哪些特殊的功能? 无金融中介的资金转移 公司 (净借款者) 家庭 (净储蓄者) 现金 股权和债权 无金融中介资金转移的特点 n缺乏效率 、资金流量水平低 n(家庭储蓄者会把直接投资于公司证券当做一种没 有吸引力的投资建议) q监督成本 monitoring

12、 cost , Information costs q流动性要求 liqudity q价格风险 price risk 监督成本 n一旦家庭购买公司证券,就得不断监督那家公司 的行为。 n对单个家庭而言,这种监督成本是高昂的。 n搭便车(Free rider problem):每个家庭都希望别 人去履行监督的责任。 流动性成本 n股权和债务相对较长的期限 n家庭为了流动性的原因而更愿意持有现金 价格风险 n即使如果允许家庭之间进行公司证券的交易,从而对家庭 提供流动服务。 n他们出售公司证券的价格与最初购入证券的价格可能会有 很大的不同,即价格风险。 n交易成本 transaction cost

13、 n由于存在: n(1)监督成本,(2)流动性成本,(3)价格风险 n所以,家庭的储蓄 不能很好的流入 公司部门 n此时,金融机构就能够促使家庭储蓄转移到公司部门。 通过金融中介的资金转移 现金 家庭公司 股权和债权 金融中介机构 (经纪人) 金融中介机构 (资产转换媒介) 存款和保险单现金 金融中介的两个主要功能 n1 经纪人职能Brokerage function n 专门提供信息和交易服务 n 导致交易成本的降低或者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economies of scope n2 资产转换(asset transfer) n金融机构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债券及其他

14、债务证券,称 为初级证券(Primary securities), n同时出售存款、保单等金融债权凭证,称为二级证券( Secondary securities),为这种购买融通资金。 n出售二级证券,购买初级证券。 n金融机构是怎样购买初级证券, n然后再把它们转换为对家庭储蓄者更有吸引力的二级证券 ,并从这个转换过程中获得利润的呢? n金融机构能更好的应对家庭储蓄者所面临的三种成本。 降低家庭储蓄者的监督成本; 增加它们的流动性; 降低价格风险 信息成本 n代理成本,委托监管人 n大的金融机构就比单个家庭有更大激励去收集信息和监 督公司的行为,因为这与其自身有很大利益关系; n收集信息的平

15、均成本更低; n创造的二级证券,合同中加进详细的条款可以提高金融 机构的监督能力;例如: 银行贷款一般来说是短期债务合同,这个短期的性质 可以使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监督权力从而控制借款者; 流动性和价格风险 n二级证券通常比初级证券如公司股票和债券有着更高的 流动性,包括存款、基金股份、人寿保险的保单等。 n金融机构利用规模效益来分散大部分资产组合风险,以 低价或资本价值风险提供高流动性的资产; n分散化diversity 其他特殊服务 q降低交易成本 Reduced transaction costs 规模经济 q期限中介 Maturity intermediation 为经济中的其他部门提供

16、期限中介服务,例 如:提供长期抵押贷款的同时,通过短期债务合同 融资。 其他方面的特殊性 q货币政策的传导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 q信贷分配 Credit allocation q代际财产转移或时间媒介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s or time intermediation. q支付服务 Payment services (FedWire and CHIPS). q面值中介 Denomination intermediation. 金融机构的特殊性与监管 n金融机构向经济中的各部门提供各种特殊服务而显得 与众不同; n如果不能提供这些服务或者其有效服务中断,对于储 蓄的最终来源(家庭)和使用者(公司)就会产生成 本。当经济中的金融机构部门出现问题时,对公司和 家庭产生负外部性(negative extemalities); n监管对整个社会是有利的,但是对金融机构来说却产 生了私人成本; 金融中介的特殊性与监管 n垄断 n外部性 n信息不对称 监管的内容 n安全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