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下期教案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95708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下期教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小班下期教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小班下期教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小班下期教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小班下期教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下期教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下期教案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教案:蛙娃乐活动目标:1.欣赏舞蹈,感受其音乐的欢快和动作、造型的夸张、有趣。2.愿意说说自己的感受,萌发模仿、表演的兴趣。活动准备:音乐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萌发欣赏的兴趣师:夏天到了,有一种小动物出来玩了听,是谁来了?师:夏天到了,小青蛙出来玩,你们知道青蛙有什么本领吗?师:我们来看一段哥哥姐姐跳的舞蹈,我们来看一看,小青蛙们在干什么?你最喜欢哪个动作。2.欣赏舞蹈,感受舞蹈动作的夸张,有趣(欣赏次数根据幼儿的反馈来播放,12遍)(1)播放舞蹈,幼儿欣赏,教师指导幼儿观察动作(2)提问,并模仿部分动作师:你最喜欢哪个动作?这是小青蛙在干什么?结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模仿,并听音乐表演

2、师:小青蛙还可以怎么叫呢?师:你还喜欢哪个动作,这又表示小青蛙在干什么?小青蛙跳之前先要蹲蹲好,胸挺起来,露出你白白的肚皮,听好音乐哦。(听音乐跳)小青蛙游泳的动作,手臂张开脚用力蹬。(3)听音乐,完整表演蛙叫、蛙跳、游泳动作表演中,教师创设情境性的语言环境:清晨,小青蛙们睡醒了,在叫;小青蛙跳了起来,跳到了水里;干什么啦,游起泳来了。3.创编小青蛙跳舞动作师:这段音乐小青蛙可能在干什么呢?(跳舞)师:怎么跳呢?请你听这音乐来试试看。请个别幼儿介绍4.完整听音乐表演师:小青蛙们,你们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呀?师:这么开心,可以找谁一起来表演呢?(鼓励幼儿找好朋友,两两合作)小班健康活动:我们的牙

3、齿真能干教学活动目标:1、得要自己吃饭,不要别人喂。2、学习一些独立进餐的基本方法:学用小勺,能把饭莱一勺一勺送进嘴里细嚼慢咽。重点与难点:掌握一些独立进餐的基本方法,改变进餐依赖的习惯。活动准备:1、生活区角活动:舀小勺2、体育游戏:给小动物喂食3、饭厅环境布置:自己吃饭真能干 、小镜子若干 、小奖品若干活动过程:感知讨论实践操作强化巩固1、感知讨论(1)餐厅环境布置“自己吃饭真能干”。用环境隐性的教育手段,让幼儿潜移默化感知,吃饭要自己吃。(2)演示“学用小勺”。请几名幼儿演示各自用小勺的方法,然后让小朋友说说谁拿的方法对或不对。教师再示范讲解正确使用小勺的方法:左手扶碗,右手拿小勺,用拇

4、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勺柄,无名指和小指配合抵住,不宜捏得过低或过高。(3)照镜子“我们的牙齿真能干”建议可利用吃点心时,发给每位幼儿一面小镜子,先张开小嘴照一照,看见嘴巴里有牙齿和咽喉部等,再拿一块点心放进嘴里,看看原来的点心怎么会变得越来越碎?最后是从哪里咽下去的?让幼儿直观感知一下,自己的牙齿真能干,吃东西时要咀嚼,一口一口咽下去,这样才能吸收营养长身体。2、实践操作(1)生活区角活动:在生活角里投放一些玻璃弹或各类豆粒等材料,让幼儿练习舀小勺,掌握正确用小勺的方法。(2)体育游戏“给小动物喂食”,让幼儿扮演饲养员,给小动物喂食(要用小勺舀起“食物”送进小动物嘴里)看哪组饲养员喂得又快又多。

5、(3)幼儿餐点时,注意督促提醒幼儿要正确使用小勺,一勺一勺把食物舀进嘴里,要细嚼慢咽。对特殊幼儿,先要求会嚼会咽,逐步要求自己拿勺吃。3、强化巩固建议可不定期地在午餐时搞一些小奖励,对那些能独立吃完自己一份饭莱的幼儿送以小奖品,激发幼儿独立进餐的积极性,逐步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小班三种情绪:“笑、生气、哭”教案目标:1、感受“笑、生气、哭”三种情绪并产生相应的体验。2、积极探索情绪调节的方法,知道要保持积极的情绪。3、体验帮助他人,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准备:材料准备:音乐,汇总图,材料(皮球、书、油画棒等),三个大班幼儿。过程一、引题向老师问好。拍手歌圆圈上入坐。(帮助幼儿适应陌生的人和环境,拉

6、近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二、体验情绪1、介绍三个小客人。(开门见山,马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2、体验。学学开心、生气、难过时的表情,谈谈自己的情绪经验。(让幼儿对这三种情绪产生共鸣。)三、情绪调节。帮助气宝宝、哭宝宝变成笑宝宝。(幼儿互相交流及与表演者的交流,教师及时记录方法,让幼儿产生自信心,体验帮助别人后的快乐。汇总图使幼儿的经验汇总、归类,并可以时刻提醒幼儿,具有长期性。)四、欢庆舞(活动在气氛高潮中结束。)小班科学:哪些物体会浮起来教案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想办法使小伞飞起来。2、通过玩会飞的小伞,注意到形状不同的小伞飞的高度不一样,二、活动准备:1、幼儿有玩可乐瓶

7、的经验。2、同种材料制作的三种不同形状的小伞(锥形、平面形、漏斗形)、大号可乐瓶幼儿人手一份。三、活动过程:(一)、师:这里有和小朋友一样的三把小伞,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2、引导幼儿观察三把小伞颜色和形状的不一样。(二)、启发幼儿探索“怎样使小伞飞起来”。1、引导幼儿把小伞放在可乐瓶瓶口上,想办法使小伞飞起来。2、讨论交流:你们的小伞飞起来了吗?是用什么办法使小伞飞起来的?师小结:要想使小伞飞起来,可以捏、拍、敲、吹等。(三)、用同种材料制作的三种不同形状的小伞进行比较1、请小朋友再用用力拍的方法,轮流把三把小伞放在可乐瓶的瓶口上,看看哪把小伞飞的最高。2、请三位幼儿各持一把形状的伞示范表

8、演,幼儿观察比较。(四)、让幼儿拿着自己的小伞到户外自由地玩,自然结束。活动延伸:1、在科学区投放不同材料制作的小伞,比一比谁飞的高。2、回到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会飞的小伞,想想为什么小伞会飞起来呢?小班数学: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目标: 1、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迁移整理已有经验的能力,逐步促进幼儿思维深刻性的发展。重点: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初步理解组成的意义。难点:概括5以内各数组成情况,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准备:教具(大房子图一间2层、数卡“1”3张,“2”2张、“3”一张,表示分合意思的符号四个)学具(操作分

9、合学具出现不同结果的记录纸、房子图10张,人手2套1-5的数字卡、宝贴)过程:重点讨论 - 幼儿迁移运用 - 集体交流 - 结束活动1、 重点讨论A、 目标: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 ”,理解组成的意义。B、指导:a、出示房子图,引导幼儿将相应数字布置上去,如屋顶上是2,下面2个房间里分别是1和1;b、将房子拿掉,请幼儿讲讲2、1、1是什么关系,该怎么念,引出“ ”:分开、合起来的意思。c、同法学习“3”的组成。重点是体会3有2种分法。2、 幼儿迁移运用目标:在前一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迁移整理5以内各数的组成的经验,并用数字表示。指导:a、教师介绍玩法b、幼儿在上次操作

10、经验的基础上,在房子图里有数字表示3、 集体交流:目标:整理有关5以内各数的组成经验指导:(1)幼儿介绍,教师有序排放5以内各数的组成卡片。重点指导幼儿体会把一个数分成2份,这2份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数。(2)在结果出来后,引导幼儿观察,列出每一个数字分的方法记录情况,问:记录每个数字分的方法从2-5有些什么变化?(体验:记录越来越多 - 分的方法越来越多)4、 结束活动(1)小结有关数的组成的一些经验,激发幼儿下次活动的兴趣;(2)肯定活动中有进步的幼儿。课后反思:本课的新知教学部分分为三部分:教学5的组成,教学4、3、2、1的组成,巩固练习。其中以教学5的组成为重点环节,主要以启发引导教学为主

11、,有效地落实本节课的重点,而2、3、4的教学在学习5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这一点也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而教学5的组成,也是按照学生操作-提出困惑-再次操作 -介绍分析式、读法-找规律等逐步展开的,体现了建构知识的一般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展开的,渗透数学知识结构间的有序严谨的思想。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传声筒一、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活动,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楚,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2、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培养他们喜欢玩科学小游戏的兴趣。3、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协作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大胆交往的能力。二、活动准备

12、:1、幼儿已有玩“悄悄话”游戏的经验。2、空心传声筒、实心传声筒人手一个。3、记录单一张。三、活动过程:()幼儿玩纸筒。1、引导幼儿观察纸筒的外形特征。(出示纸筒)师: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2、鼓励幼儿自由玩纸筒。3、幼儿交流游戏玩法师:刚才你们是怎样玩的?(幼儿大胆表述)(二)引导幼儿用纸筒玩“悄悄话”的游戏,体验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楚。启发幼儿玩“悄悄话”游戏并交代要求:我们用纸筒的一头对准好朋友的耳朵,用嘴巴对准纸筒轻轻地说一句话。(1)师生互动玩“悄悄话”游戏。(2)幼儿自由结伴玩“悄悄话”游戏。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我们一起告诉大家。小结:今天我们发现这个纸筒可以传声音,我们

13、就给这个纸筒取个名字叫“传声筒”。(三)幼儿与老师玩“悄悄话”的游戏,体验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1、幼儿与老师游戏。老师出示实心的传声筒:这个传声筒也想玩游戏,这次跟谁玩呢?后面有许多的老师也想玩悄悄话的游戏,我们每人拿一个黄色的传声筒,用刚才的方法去和客人老师玩一玩。2、鼓励幼儿寻找原因并总结。师:老师听清楚悄悄话了吗?小朋友听清楚了吗?为什么这次听不清楚呢?小结:小朋友真能干,我们发现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楚,而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因为纸团堵住了传出来的声音。3、尝试记录师:我们把发现记录下来。 空心的传声筒声音清楚,我们怎样记录?实心的传声筒声音不清楚,我们怎样记录?

14、(四) 与老师再次游戏,结束活动。师:老师想很清楚的听到悄悄话,小朋友该选怎样的传声筒去跟她们做游戏?小班科学教案:有用的垃圾活动目标:1有废物利用的意识,对回收垃圾、给垃圾分类有兴趣。2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3知道垃圾可以回收变成新的物品,垃圾是有用的,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活动准备:1认知准备:幼儿对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认识,看见过垃圾场、垃圾堆。2材料准备:(1)垃圾场图片,玻璃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一套,几个大篮子。(2) 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报纸、易拉罐、纸盒子、玻璃瓶等废旧物品(装在大篮子里)。活动过程:一、提问,引出话题。师:什么是垃圾?(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

15、东西就是垃圾。)二、观察垃圾场图片,了解垃圾的去向,知道垃圾多了的坏处。1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害处。师:我们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这么多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用以下这些方法来处理垃圾有什么缺点?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害处?掩埋法:占空地,污染地下水,容易滋生老鼠、苍蝇、病菌;焚烧法:容易产生烟尘污染;积肥法:农业生产几乎都不用积肥了。2启发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垃圾?三、引导幼儿为垃圾分类。1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废旧物品,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1)观察“玻璃瓶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悦一说废旧玻璃瓶是如何变成崭新的玻璃制品的。(2)讨论:废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