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 第二章 大气污染控制基础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95675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5.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污染控制 第二章 大气污染控制基础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大气污染控制 第二章 大气污染控制基础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大气污染控制 第二章 大气污染控制基础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大气污染控制 第二章 大气污染控制基础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大气污染控制 第二章 大气污染控制基础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污染控制 第二章 大气污染控制基础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污染控制 第二章 大气污染控制基础解析(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大气污染控制基础 1 本章要点 n燃烧反应物燃料的分类和性质 n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过程 n燃烧反应产物污染物的生成机理、计 算烟气排放量、计算污染物排放量 2 一、燃烧与大气污染 燃烧的化学反应机理 活化分子碰撞理论 链琐反应理论 燃烧基本理论 着火理论 自燃着火理论 点燃着火理论 3 有关燃烧的基本概念 n(1)燃烧 燃烧是指一种物质起剧烈的氧化反 应,同时发光发热的现象。 n(2)燃料 用以产生热量或动力的可燃性物质 ,如煤、焦炭、木柴等。 4 n(3)理论空气量、实际空气量与空气过剩系数。 理论空气量: 按照燃料中各可燃质氧化反应方程来计算燃料燃 烧过程所需的空气量,用V0表示

2、 实际空气量: 实际供给的空气量称为实际空气量。实际空气量 用Vk表示。 空气过剩系数: 5 n1.机理 n活化分子碰撞理论 反应物 活化分子 生成物+放热 分子能量活 化能 原子间振动大 原子间联系小 新产物 6 链锁反应理论 n活化分子碰撞理论在阐述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时,能够正确 地反应客观规律。但是,不一定能解释燃烧反应过程中的某些现 象。如干燥的CO和O2混合气体,即使在700高温下也几乎不会发 生反应;若在其中加入微量的水蒸汽,就能大大加速这一反应, 甚至着火燃烧。其反应式仍为2CO+O2 2CO2 ,这就不能用有效 碰撞理论来解释了,需要有新的理论来解释,如链锁反应理论。 n链锁

3、反应理论认为有很多化学反应需要经过若干中间基元反应 才能完成。在这些中间反应中会产生一些活性很高的活性产物( 活性中心),再由这些活性中心与原始反应物进行化学反应,这 时除产生最终生成物外会再生出若干活性中心,使得化学反应得 以继续。 n活性中心是一些很不稳定的自由原子、自由基,它们与原始反 应物反应时的活化能很低,能大大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n链锁反应有不分支链锁反应与分支链锁反应两大类。 7 均相燃烧过程中的链锁反应 总反应总反应: : 8 2.着火理论 n自燃 自燃 n点燃:依靠外热能量强化局部可燃混合气化 学反应,使反应速率急剧升高而达到爆炸式反应 ,并向周围未燃的可燃混合气传播的现象。

4、 热自燃: 链锁自燃 自身化学反应 :活性中心迅速繁殖 9 气体燃料的燃烧 褶皱层流火焰的表面燃烧理论 微扩散的容积燃烧理论 液体燃料的燃烧 (乳化油) 微爆理论 水煤气反应理论 固体燃料的燃烧 层燃式燃烧 流化床燃烧 悬浮式燃烧 油滴的燃烧 油雾的燃烧 乳化油的燃烧 3.3.燃料与燃烧方式燃料与燃烧方式 (紊流火焰) 紊流燃烧 扩散燃烧 10 气体燃料的燃烧 n褶皱层流火焰的表面燃烧理论 n小尺度紊流 n大尺度紊流 n修正公式 11 n微扩散的容积燃烧理论 紊流火焰的传播速度增大不是由于火焰 前锋面面积的增加,而是由于紊流中热传递和质 量(即活化中心)扩散等紊流迁移性质的加强, 加速了火焰中

5、的化学反应、加大了燃烧区的宽度 。 12 液体燃料的燃烧 a.油滴的燃烧 油滴蒸发 油滴热解和裂化 着火燃烧 添图 13 b. b.油雾的燃烧油雾的燃烧 14 c.乳化油的燃烧 燃料油乳化之后燃烧,既节约了燃 料,又强化了燃烧过程,是一种较常 用的燃烧方法。一般采用机械法、气 动法或超声波法使水分散在油中,形 成油包水型乳化液。有两种理论对乳 化油燃烧过程做出较好的解释。 l微爆理论 l水煤气反应理论 15 固体燃料的燃烧 na. 煤的燃烧阶段特征 挥发分燃烧阶段 焦炭燃烧阶段 燃烬阶段 b. 燃烧方式 层燃式燃烧 流化床燃烧 悬浮式燃烧 、 16 煤的有机化学结构 17 图2-5 挥发分燃烧

6、阶段 焦炭燃烧阶段 燃烬阶段 18 19 n层燃式燃烧主要的优点是: 能获得最大的热密度 可以较大地增加鼓风 燃烧过程稳定 20 流化床燃烧示意图 21 流化床的料层温度一般控制在8501050 , 流化层的高度为1.0 1.5m. 优点 : 很快升温并着火燃烧 热负荷大 ,温度分布比较均匀 可实现低温燃烧 工况不稳定时不完全燃烧 煤气质量低 缺点: 22 n悬浮式燃烧 n悬浮式燃烧 直流燃烧 涡流燃烧:燃烧强度大 优点优点 :容易调节炉温容易调节炉温 , 改善劳动条件改善劳动条件 缺点缺点 :大量的飞灰大量的飞灰 23 直流燃烧/火炬式 涡流燃烧/旋风式 24 n直流燃烧与层燃式相比,最大优

7、点 是可以大量使用劣质煤和煤屑,甚至 还可以掺用一部分无烟煤和焦炭屑。 用层燃式燃烧发热量较低和灰分含量 较高的劣质煤时,炉温只能达到 1100,改用直流燃烧法时,炉温可 达到1300。 25 n影响燃烧过程的因素: (1) 燃料种类和性质。包括燃料中 所含的水分、挥发物灰量及其可熔性 燃料的发热量,燃料的粘结性和热稳定性 (2)化学反应速度和氧气向燃料表面 的扩散速度。 26 n 燃烧与大气污染物 n烟尘:是指煤等固体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由 烟囱排出的烟气中所含的烟、烟黑、灰分、粒 状浮游物质的混合物 n硫氧化物:包括,有机硫和无机硫(如黄 铁矿、硫酸盐类等) n氮氧化物:燃烧过程中的NOx主要

8、来源于空 气和燃料中含有的氮 n碳氧化物: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和机动车排 气。 27 二.燃烧过程与污染控制 nCO与CO2的生成与控制 n烟尘的生成与控制 n硫氧化物的生成与控制 nNOX生成与控制 n碳氢化合物的生成与控制 28 (1)CO与CO2的生成与控制 nCO与CO2的生成(最基本的反应) CO2 CO2 Q 2CO2 2COQ CCO2 2CO Q 2COO2 2CO2 Q n CO的控制方法 充分的氧气,停留时间足够 29 n水蒸气含量较多时: C2H2OCOH2 C2H2O CO22H2 3C4H2O 4H2CO2CO2 C2H2 CH4 n在固体表面的催化下,H2O容易与CO、

9、CO2发生反应: COH2 O CO2 H2 2CO2H2 CO2 CH4 CO3H2 H2 OCH4 CO2 4H2 2H2 OCH4 2CO CO2 C 30 (2)烟尘的生成与控制 生成原因:不完全燃烧 气体燃料 碳黑 液体燃料 积碳+碳粒 煤 黑烟(主要含有苯、芘、蒽、苯并芘等) 31 碳烟的生成 32 n烟尘的控制 改进燃烧过程 n控制 特殊燃烧方法 烟尘再燃烧法 加入添加剂燃烧法 33 n煤中的含硫量一般为0.5%5%,以有机硫和黄铁 矿硫形式存在的硫在燃烧过程中全部参加反应,氧 化为SO2;而硫酸盐硫则不参与燃烧,一部分留在 底灰中,另一部分以飞灰形式排出。 n液体燃料的硫种类很

10、多,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 在于燃料中,也有游离硫、硫化氢等形式。原油的 含硫量因产地而异,一般为0.5%2%,重油的含硫 量较高,一般为原油含硫量的1.5倍。 n气体燃料中硫以气态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天然气 中含硫量一般小于1%。 (3 3)硫氧化物的生成与控制)硫氧化物的生成与控制 34 nSO2的生成 SO2SO2Q 含硫量和含硫量和SOSO 2 2 的生成量的关系的生成量的关系 原因:部原因:部 分分SOSO 2 2 转化转化 为为SOSO 3 3 35 nSO2生成量还可按理论计算式获得: 式中 GSO2指由所计算的燃烧装置排出的SO2质 量,kg/h; S所用燃料含硫量,重量%; B单

11、位时间消耗的燃料量,kg/h。 36 对流受热面上的积灰和氧化 膜的催化作用 n n SO3SO3的生成的生成 火焰中生成的原子氧参与反应火焰中生成的原子氧参与反应 平衡值 V2O5 Fe2O3 37 SO3的危害:锅炉尾部受热面发生腐蚀现象 影响SO3生成量的主要因素: n燃料中的含硫量越多,SO2和SO3的生成量越多 ; n空气过剩系数越大,SO3的生成量越多; n火焰中心温度越高,生成的SO3也越多; n烟气停留时间越长,SO3生成量就越多。 38 n硫酸的生成 n控制硫氧化物的生成的燃烧技术 低氧燃烧 流化床燃烧脱硫 39 (4)NOx n据燃烧原因: nNOX 热机理型NOx 瞬时机

12、理型NOx 燃料型NOx 生成量相对少得多 40 在锅炉的燃烧温度下,NO生成反应尚未达 到化学平衡,NO的生成量将随着烟气在高 温区内的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41 氧气的浓度越高,NO的生 成量相应越高。 42 控制NOx生成的燃烧技术 n控制技术 低氧燃烧法 烟气再循环燃烧 喷水法 低NOx的燃烧器 其它 二级燃烧 降低热风温度 降低燃烧室的热强度 增加炉膛的水冷程度 好的燃烧设备 乳化油燃烧技术 43 44 低NOx的燃烧器 45 (5)碳氢化合物的生成与控制 n碳氢化合物的生成 RH+O2R+HO2 R+O2 RO2 RO2 +RH ROOH+ R n影响因素 空燃比 空燃比应为14

13、15 46 47 点火时间 推迟点火时间,可使C mHn的浓度下 降。但在汽车减速时推迟点火,使断火的 可能性增大,C mHn的浓度反而会增高。 其他影响因素,包括: 残余气体; 冷却水的温度; 汽车运行情况。 48 三.大气污染控制基础数据计算 n物料衡算 n煤 n液体燃料与气体燃料 n燃烧所需空气量的计算 n燃烧产生烟气量的计算 n烟气中CO含量的计算 nSO2的排放浓度与脱硫效率的计算 49 三.大气污染控制基础数据计算 n1.物料衡算 F- D=A 其中,F为进料量,D为出料量,A为积累量 连续燃烧过程,A=0,上式演变为F= D n2.煤 n碳(C):一般占煤成分的20%70% 50

14、 n氢(H):3%5% ,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n氧(O) :无烟煤:1%2%,泥炭中 含量可达40%。 n硫(S):分为可燃硫(Sr)和不可燃烧硫( Sly)。 n氮(N):0.5%2.5%。 n灰份(A):不可燃烧杂质 n水分(W):外在水分(Ww)和内在水分 51 3.3.液体燃料与气体燃料液体燃料与气体燃料 n原油是优良的液体燃料,但很少用作锅 炉燃料。原油在常压和一定温度下分馏, 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油类,剩 下的残留物就是重油或渣油。重油再经过 减压蒸馏,分离出重柴油和蜡油,残余物 为减压重油。工业锅炉与电厂锅炉所使用 的液体燃料,通常是重油或减压重油。 52 53 54 55

15、 4.燃烧所需空气量的计算 碳燃烧时所需氧气量 C+O2 CO2 若燃料中含碳量为Cy kg/kg,则1kg燃料中碳 燃烧所需的氧气量为 22.4/12Cy=1.886 Cy 氢燃烧时所需氧气量 2H2+O2 2H2O 56 若燃料中含氢量为Hy kg/kg,则1kg燃料中氢燃烧 所需的氧气量为 22.4/(4x1.008)Hy=5.55 Hy 硫燃烧时所需氧气量 S+O2 SO2 若燃料中含碳量为Sy kg/kg,则1kg燃料中硫燃 烧 所需的氧气量为 22.4/32Sy=0.7 Sy 燃料中氧的当量 若燃料中含氧量为Oy kg/kg,则1kg燃料中氧的 当量为: 57 22.4/32Oy=0.7 Oy n因此,燃烧1kg燃料所需的氧气量即为上述四项之和: 1.886 Cy+ 5.55 Hy+ 0.7 Sy- 0.7 Oy n燃烧1kg燃料所需的空气量V0(单位为m3/kg)为: V0=8.89 Cy+3.33 Sy+26.5 Hy-3.33Oy 若以质量来表示,则理论空气量为: L0=1.293V0 空气的密度空气的密度 58 (2)燃烧产生烟气量的计算 理论烟气量的计算 理论烟气量(Vyo)由Vco2、Vso2与理论水 蒸气量VH2O0以及理论空气量中的氮气量VN20所组成 。 a.燃料含碳率为Cykg/kg,1kg燃料完全燃 烧产生的CO2为: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