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9549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LLYBQ 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1山东省实验中学 2017 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20169说明:试题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为第 1 页至第 5 页,第 II 卷为第 5 页至第 8 页。试题答案请用 2B 铅笔或 0.5mm 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 I 卷(共 36 分)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齐白石授徒时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李苦禅谨记老师的这句话,因此他学的是老师独到的艺术匠心,而不是简单地描摩老师的艺术

2、样式。在绘画(题材 体裁)上,齐白石一生“为万虫写照、百鸟传神” , “万虫” “百鸟”寄托了齐白石对自然生活的思念。而李苦禅则有意避开老师常画的风物,更强调对象的象征意义,(赋予付与) 对象某些人格内涵。如综合了鹰、鹫等多种猛禽特点的“雄鹰”形象,是阳刚的化身;风中伫立的劲竹是刚正不阿的人格写照;“雪侮霜欺芳益烈 的白梅则表现了竖贞不屈的品格在艺术修养方面,齐白石是诗、书、画、印四全,自谓“印第一,诗第二,书第三, 画第四” ;李苦禅未着意印学,诗不及齐,书法过之,较之老师又增武术戏曲之功。李苦禅认为:“齐老师治印是以金石艺术融入大写意,我把要这功夫尽用在读碑贴和欣赏 铜器图文和砖石刻画的拓

3、片上体会它的金石味道,融进自己的书画里,习得齐派 治印的真精神。 ”此外,李苦禅对易经很感兴趣,他在绘画中追求一种“禅境” ,齐白石赞扬他“能将有法为无法” 。齐白石爱画暮鸦归林,从鸟的朝飞暮还中(领悟领略) 人生的真谛:李苦禅每临自然生机景象,往往喃喃念叨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A授徒 伫(ch)立 B描摩 劲(jng)竹C念叨 着(zhu )意 D碑贴 拓(t) 片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题材 付与 领悟 B体裁 付与 领略C题材 赋予 领悟 D体裁 赋予 领略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4、B C 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正确的一项是A家园被毁,亲人受伤,但战士何伟说: “我知道家中亲人没有生命危险就可以了,这里的群众更需要救援。 ”这是何等境界?无独有偶,这样的事也发生在武警四川总队中队长杨昌军身上。B春天的汴梁城,花红柳绿,生机盎然,游入漫步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水系工程中,含英咀华,欣赏着粼粼水波、烟柳画桥。C对两岸同胞的交流, “ ”政客都怕得要死、恨得要命,然而他们也太低估了台湾民众的判断力,其煽动性言论经不起推敲,甚至不赞一词。HLLYBQ 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2D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赞叹道: “桂林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

5、,真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就扑朔迷离的中东局势而言,达成伊核全面协议,就如同拔除了一个潜在火药桶的引信,缓解了地区紧张局势,降低了冲突。B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生动的冰雪运动姿态与书法艺术巧妙融合,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和中国文化的魅力。C浙江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创新论坛” ,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在演讲中表示:百度连接的范围越来越广、东西也越来越多。D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面的

6、文字,完成 68 题。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 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晴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 )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 生查子) 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 ,把女子

7、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 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 。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 ,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 ,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 ,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花黄”也称“花子” “额

8、黄” ,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蜒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 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 ,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 。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 ,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

9、贴面妆容, “梅妆”即“梅花妆” 。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 。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 ,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 ,欲画而未画,HLLYBQ 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3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

10、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B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 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这一时期词人的笔下,它常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C因为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所以宋词中的“愁绪” ,都会通过对眉黛的描写来表达。D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B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

11、风尚。 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 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全是在写女子的妆容。 “小山”即“小山眉” , “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D “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B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黛” ,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C “远山眉

12、” “花子”和“梅妆 ”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宋代词人就将其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D “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 ”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三、(每小越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颤衎,字祖德,究州曲阜人,少苦学,治左氏春秋 。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簿。以治行闻。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今。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习遽召衎笞之,暮客军吏成以为辱及正人,习甚悔焉,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长兴初,召拜太常博士,习力奏留之。习致仕,衎

13、东归养亲。未几,房知温镇青州,复辟置幕下。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知温诸子不慧,衎功今以家财十万余上进。晋祖嘉之,归功于衎。俄迁都官员外郎,充东都留守判官,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HLLYBQ 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4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瘴疾,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岁余,父疾不能起,衎亲自掬矢,未尝少倦。晋祖闻之,召为工部郎中,连使促召至阙,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请。逾年,上表请还侍养

14、,授青州行营司马。丁父忧,衰毁甚。俄召为驾部郎中、盐铁判官。以母老恳辞,有诏止守本官。开运末,授左谏议大夫,权判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丧乱之后,朝纲不振,衎执宪颇有风采。尝上言:“才除御史者,旋授外藩宾佐,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州郡屯参谒之仪,出入失风宪之体,渐恐四方得以轻易,百辟无所准绳。请自令藩镇幕僚,勿得任台官:虽亲王、宰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非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余不今厘杂务。 ”诏惟辟召入幕如故,余从其请。复抗表求侍养,改户部侍郎。衎又坚乞罢免,诏书褒许,即与其母东归。汉乾祐末,丁忧。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阑,衎辞以足疾,不至。周广顺初,起为尚书右丞俄充端明殿学士。太祖征充州

15、,驻城下,遣衎往曲阜祠文宣王庙。城平,以衎权知州事。归朝,权知开封。时王峻持权,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会峻败,观左迁,衎罢职,守兵部侍郎。显德初,上表求解官,授工部尚书,致仕还乡里,台阁缙绅祖饯都门外冠盖相望,时人荣之。建隆三年春,卒于家,年七十四。(宋史列传二十九)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习致仕,衎东归养亲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B知温恃兵力偃蹇 偃蹇:骄横,傲慢,盛气凌入。C晋祖嘉之,归功于衍 嘉:嘉奖。D汉乾祐末,丁忧 丁忧:遭父母之丧。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 其如是,孰能御之?B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C出入失风宪之体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B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俄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C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D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误有闻过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