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练案15实用类文本阅读三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94620 上传时间:2017-10-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练案15实用类文本阅读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练案15实用类文本阅读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练案15实用类文本阅读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练案15实用类文本阅读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练案15实用类文本阅读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练案15实用类文本阅读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练案15实用类文本阅读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练案 15实用类文本阅读(三)本练案共 9题,共 36分,用时 36分钟一、精准训练(18 分)(一)(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2 分) 导 学 号 15650465一生奔波为诗词位于南开大学的“迦陵学舍”近日封顶。这个占地面积约 500平方米的四合院,是为南开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家叶嘉莹修建的。叶嘉莹号迦陵,今年 90岁。在她的规划中,学舍不是住房,而是有点像古代的书院,是个教书、做研究的地方。她说,这回终于就要有自己的“家”了。叶嘉莹对家的渴望,竟是一段累积了整整四十年的情感。13 岁的她经历了父亲失联、母亲去世的家庭变故,53 岁的她又亲历了晚年丧女的彻骨之痛

2、,生活的多难百折,使她无法享受家的温暖,她转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痴爱的诗教与诗学理论研究中。1974年,叶嘉莹第一次从加拿大温哥华回到了阔别 26年的故乡北京。 “当时的我,曾失望于只能回国旅游,不能为祖国做出任何贡献。 ”关于那次回家,她写下一首 2700字的长诗祖国行:“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1978年暮春,叶嘉莹向国内的教育部门写信,申请回国教书。此时,她已定居温哥华近 10年,早被聘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79 年,她的申请得到批准,她可以利用放假的时间回国讲学。第一次回国教书,叶嘉莹特意在香港买了一件蓝色中式上衣。站在祖国

3、的讲台上,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她仪态高贵,激情四溢,京腔婉转。她喜欢随讲随写,从黑板的这一边,一直写到那一边,满满一黑板的粉笔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因为过敏的缘故,她的手总会因接触太多粉笔而皮肤开裂,那时候她的手上经常贴着胶布。像候鸟一样,叶嘉莹飞来飞去,她的身影曾出现在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数十所高校里。直到 2002年,她终于获得了在华长期居留证。对于故乡,她终于不再是一个过客。自从回归故土之后,叶嘉莹的工作就变得更加繁忙了。一览叶嘉莹的书目,从 1982年出版迦陵论词丛稿 ,到 2007年推出迦陵说词讲稿 ,她完成的诗词专著迄今已有三十余部。 “早年间我在患难中,我

4、家里只有个像学生的课桌摆在走廊,有一把小椅子,前腿在地板上,后腿在草席上,我早期的一些文章,看起来富有诗意,其实都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写的。 ”叶嘉莹淡淡地说着。“我一生一世都喜欢古典诗词。 ”叶嘉莹说,古典诗词这么宝贵的传统文化之瑰宝, “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 ”从 1948年在北京教中学开始,传承、传播古典诗词这条路,叶嘉莹竟然走了将近 70年,甚至在她定居加拿大期间,也没有中断2过。在加拿大,曾经跟随叶嘉莹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洋研究生就有十几位,她还另外带了一班完全不懂中文的洋学生。她用不太标准的英语,用自己对诗词的真实感悟和真诚心,打动了这些洋学生。 “我本是一个

5、在讲课时喜欢随意发挥跑野马的人,却要用英语讲课,失去了这一份随意发挥的乐趣。 ”叶嘉莹这样描述自己在国外讲诗词的尴尬。她还曾为此写过一首七言绝句:“鹏飞谁与话云程,失所今悲匍地行。北海南溟俱往事,一枝聊此托余生。”叶嘉莹始终认为,古典诗词的根在大陆,用英语讲得再好,也无法真正讲清楚诗词中的深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里无限的涵义和意境,就很难和外国学生说得通透。 ”多年来,即便是自掏腰包买机票,叶嘉莹也从未停止奔波,她想将诗词的美讲给更多的中国人听。叶嘉莹说,她回来工作已经 30多年了,不是现在才来工作的,只是那个时候大家不注意, “现在忽然间知道了叶嘉莹,这也找你,那也找你,结果我老了,

6、反而更忙了。 ”她特意说:“有些朋友的要求我不能完全做到,希望得到大家的原谅。 ”提起叶嘉莹,外界时常为她冠以学者或作家的头衔,但叶嘉莹坦言,自己从没想过要作一个学者或诗人。 “因为学者、诗人的成就一般都是属于个人的,往往只是个人的追求,而我不是,我所做的不是为了我个人。 ”老人说, “我平生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诗词传给下一代人。 ”现已九十岁高龄的叶嘉莹还在为古诗词的推广四处奔走,她倡议要在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三年级期间开设诗歌唱游课,让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吟诵诗词,由此打下一个很好的人文基础。遗憾的是,这个倡议至今尚未得到完全落实。但叶嘉莹说,她不会因此放弃。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7、项是(3 分)( C )A第二段引用叶先生祖国行中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她回到阔别 26年的故乡时的喜悦心情,丰富了传主的形象,增添了文学色彩。B第一次回国授课,叶先生的手因粉笔过敏开裂,她贴着胶布授课,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叶先生的敬业精神和对回国工作机会的珍惜。C第六段,叶先生对患难生活只是“淡淡”地述说,艰苦环境中仍然创作出“富有诗意”的文章,表现出热爱生活、柔情女性的一面。D本文运用深情的语言记叙了一位一生为古诗词奔波而无怨无悔的学者形象,作者对叶嘉莹高蹈的人生境界,充满了钦佩和赞美之情。解析叶嘉莹工作繁忙、生活艰苦仍然完成大量著作,表现了她勤奋、执着的治学态度以及坚韧乐观的性格特点。 “柔

8、情女性的一面”理解错误。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CD )A叶嘉莹的人生多难百折。她 13岁时母亲去世,与父亲失联,53 岁时经历了晚年丧女的彻骨之痛,家的温暖距离她十分遥远。B叶嘉莹热爱祖国。她虽然被聘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但她身在万里之外的加拿大,心念为祖国做出贡献。C叶嘉莹是一个勤奋的作家。迄今为止,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出版了迦陵论词丛稿3迦陵说词讲稿等诗词专著 30余部。D叶嘉莹喜欢古典诗词。她认为古典诗词的根在中国,一个人英语无论讲得再好,也无法真正讲清楚中国诗词中的深刻含意。E本文第一段交代了“家”对于叶先生的多重含义,展现了她坚强执

9、着的性格,引出后文叶先生对于古典诗词的挚爱与传承。解析C“迄今为止,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出版了迦陵论词丛稿 迦陵说词讲稿等诗词专著 30余部”分析不当,原文说, “从 1982年出版迦陵论词丛稿 ,到 2007年推出迦陵说词讲稿 ,她完成的诗词专著迄今已有三十余部” 。D“一个人英语无论讲得再好,也无法真正讲清楚中国诗词中的深刻含意”分析不当,原文说, “叶嘉莹始终认为,古典诗词的根在大陆,用英语讲得再好,也无法真正讲清楚诗词中的深意” 。3叶嘉莹为什么说自己“从没想过要做一个学者或诗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说法的理解以及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5 分)答:叶嘉莹认为“学者、诗人的成就一般都是属

10、于个人的” ,而她所做的不是为了她个人。她一生为古诗词奔波,是为了把美好的诗词传给下一代。启示: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古典诗词。担当传承大任(谈及责任即可)。淡泊名利,境界超然。坚持理想,不懈追求。解析本题两问,第一问 2分,第二问 3分,每点 1分,答出 3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二)(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2 分) 导 学 号 15650466中国航天事业先行者赵九章高睿赵九章,出身中医世家,幼年就读私塾,曾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座右铭,勉励自己发奋读书,立志成为国家栋梁。五四运动以后,民主科学的思想对赵九章影响很大。少年的他,不仅开

11、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并且产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他放弃了学习文学的初衷,改学科学,誓以“科学救国”为己任。1925 年,他考进了浙江工业专门学校电机系,在此与进步的同学走到一起,并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这对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那以后,他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入爱国的民主学生运动中去。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他不幸被捕入狱。所幸他的姨夫戴季陶在国民党政府中位高权重,由他出面疏通关系,才将奄奄一息的赵九章从狱中保释出来。出狱后,他本可凭借有权有势的亲戚走上仕途,前途轻松且不可限量。但他却毅然拒绝,最终选择北上,考进了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 7月,他又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公费留学,

12、赴德国研习动力气象学、高空气象学和海洋学等课程。1937 年,他在现代气象学之研究与气象预报这篇论文中明确地提出了把数学、物理引进气象学领域的想法。同年,他在整理大西洋高空探测资料的基础上,用4求解数学、物理方程的方法,定量地讨论了从热带高压到赤道信风主流中得到的水汽和热量的多少问题,并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论文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 。这是他按自己的思路把数学、物理和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引进到气象科学中来的首次尝试。该文发表后,立刻引起了国际气象学界的重视,他也因此受到了国际专家的瞩目。1938年,他以中国人特有的勤劳与智慧,仅用三年时间就获得了柏林大学的博士学位。那时正值抗战艰难之际,大半个中国都

13、成了抗战区。当时,以他的社会关系和自身条件,若要继续留在国外,自然不在话下。可他决意用自己的学业报效祖国,便毅然回国。1945年,他针对 30年代初由著名气象学家 Rossby等创立的大气长波理论的不足之处,率先以大气长波的临界波长理论,提出了行星波斜压不稳定的概念,成为现代天气预报的理论基础之一。1946 年,他被聘担任民国中央气象研究所所长。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当局威逼利诱,要他将气象研究所迁到台湾,但他不甘屈服,坚决顶住胁迫,团结同仁,坚持不撤离大陆。解放后,担任新中国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的赵九章,洞察到世界大国争夺外层空间的新动向,并敏锐地意识到,空间物理研究将在国际上兴起,认为

14、新中国应该抓住这次机遇。1957 年春,他首先向国家提出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可行性,并提交技术实现途径的分析报告,成为我国提出研制人造卫星的第一人。针对当时国际上对中国技术封锁的现实,他在报告中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议。因此,在开展中国人造地球卫星事业中,赵九章始终都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在中国自己的科技和工业基础上。1959年,当时国际磁层物理和太阳风研究刚起步,他就在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创立了以空间物理研究为目的的磁暴组。他抓住当时空间物理的主题,带领他的研究团体,在短短的几年内便取得一批接近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撰写了中国第一本高

15、空物理学专著,揭开了我国空间物理研究的第一页。60年代初,在他的领导下,地球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并发射了气象火箭,研制出火箭仪器舱内的各种仪器及无线电遥测系统、电源及雷达跟踪定位系统等,还研制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使用的多普勒测速定位系统和信标机。这些工作,为以后成功发射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选自名人传记 ,有删改)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C )A赵九章热爱祖国。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当局威逼利诱,要他将气象研究所迁到台湾,他坚决顶住胁迫,坚持不撤离大陆。B赵九章是我国提出研制人造卫星的第一人。他洞察到世界大国争夺外层空间的新动向,首先向国

16、家提出了研制人造卫星的可行性。C赵九章创立了以空间物理研究为目的的磁暴组。他撰写了中国第一本高空物理学5专业著作,揭开了我国空间物理研究的第一页。D赵九章带领团队科研成果丰富。他们研制出火箭仪器舱内的各种仪器及无线电遥测系统、电源及雷达跟踪测速定位系统和信标机。解析“他撰写了中国第一本高空物理学专业著作”理解不当,应为他“带领他的研究团体,在短短的几年内便取得一批接近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撰写了中国第一本高空物理学专著”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CD )A赵九章 20世纪初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幼时发奋读书,志向远大;五四运动对他的思想影响很大,他放弃学习文学的初衷,改学科学。B赵九章考进了浙江工业专门学校电机系,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经历,影响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曾被捕入狱,后被保释出来。C赵九章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后,研习动力气象学和高空气象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