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钼靶影像诊断学(影本)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4538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9.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腺钼靶影像诊断学(影本)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乳腺钼靶影像诊断学(影本)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乳腺钼靶影像诊断学(影本)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乳腺钼靶影像诊断学(影本)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乳腺钼靶影像诊断学(影本)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乳腺钼靶影像诊断学(影本)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钼靶影像诊断学(影本)讲解(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汕大医学院一附院放射科 孙佩贤 乳腺钼钯检查方法: 一、乳腺摄影的成像原理 利用软X线对乳腺组织进行投照 ,通过胶片进行感光,经过显影 ,定影等程序进行成像。 二、乳腺X线机的主要设备: X线球管 乳腺压迫装置 滤线栅 操作台 1、X线球管: 是获取乳腺高对比图像的主要决定因素。 一般的X线机,球管的阳极钯面是钨,产生的波 长为0.008-0.031nm,波长短,穿透力强,为硬射线。 而钼钯产生的波长为0.063-0.071nm,波长长,穿透力 弱,为软射线。铑钯产生的波长介于两者间,穿透力 较钼钯强。对致密型腺体显示效果优于钼钯。 2、乳腺压迫装置 作用: 1)、适当压迫可减少散射线对检测物

2、的对 比度的影响; 2)、减少乳腺移动,使乳腺内结构离增感 屏-胶片距离更近,降低图象的模糊度。 3、滤线栅 降低散射线和改善乳腺对比度。 三、投照方法: (一)、患者体位 拍片时可任意立位、坐位、侧卧位或俯卧位。一 般取立位,因投照方便,但体位易移动而影响图像质 量。 可根据患者情况及特殊要求而选取合适的体位。 (二)、投照位置: 可有轴位、侧位、侧斜位、局部点片及点片放大 摄影等。 1、轴位(CC): 又称上、下位或头、足位。X线束自上向下投照 。 2、侧位: 又称内、外位;X线架旋转90度,将胶片置于乳 腺的外侧,X线束自内向外投照。 3、侧斜位(MLO): 可分内外斜位和外内斜位。内外

3、斜位是将胶片置于 乳腺的外下方,X线束自乳腺内上方以45度投射向外 下方;外内斜位则相反。一般以内外斜位投照多见。 4、局部点片和局部放大点片: 作为一附加投照位置,有时有很大的价 值。 一般在以下情况可进行投照此位: (1)、临床触及硬物或肿块时,而X线片 未能显示; (2)、钼钯片疑有微小钙化而不能完全肯 定时; (3)、行乳管造影,疑有小分支导管病变 时; 四、X线乳腺摄影图像质量的评价准则: (一)、CC位投影: 1、诊断要求 成像的体位标准 胸肌在影像边界的成像清晰可见 腺后脂肪组织的影像清晰显示 乳腺中间的组织影像清晰显示 外侧组织的影像清晰显示 影像不显现 皮肤的褶皱 左右两侧的

4、胸像成像清晰对称 2、摄影条件的标准 观片灯下可以看到皮肤的轮廓 透过致密组织可以观察到脉管的结构 所有脉管、纤维肌和胸肌边缘都清晰显示 沿胸肌的皮肤结构所成的影像清晰明显 (二)、乳腺内外斜位投影(MLO位) 1、诊断要求 成像的体位标准 胸肌的角度正常 可见乳房下角 乳腺外侧组织影像清晰明显 乳腺后脂肪组织影像清晰明显 胸部组织和/或标定的乳头影清晰明显 影像不明显皮肤皱裙 胸部左右两侧成像清晰对称 2、摄影条件标准: 在观片灯下可见皮肤轮廓 透过乳腺致密实质可见脉管结构 所有脉管和胸肌边缘清晰 沿胸肌的皮肤结构成像清晰 乳腺的胚胎发育 乳腺的胚胎发育起始于妊娠的第四周末,但第 六周起明显

5、,它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第六周时,胚胎沿躯干前壁左右两侧乳线(此 线上起上肢芽根部,下止于下肢芽的根部)形成 乳腺始基 乳头芽 、乳头凹(九周时) 乳腺芽(三个月未) 乳腺小叶芽(出 生时) 乳腺小叶芽在出生后青春期时逐渐演变成末 端输乳管和腺泡。 乳腺解剖 一、形态、范围 形态: 多呈半球形或圆锥形,主要是由腺体和 脂肪组成;中央有一短柱乳头,其表面有1520 个输乳孔;乳头周围皮肤色泽较深的区域,称为 乳晕。 范围:垂直向 介于第26前肋间 水平向 介于胸骨旁线与腋中线 前后向 位于胸前壁浅筋膜内 二、乳腺的结构 主要基础是乳腺体,乳腺体是由乳腺和间质组成。 1、 乳腺:是由腺泡和乳管构成

6、 每个乳管分支及其所属腺泡组成乳腺小叶,若干 个乳腺小叶组成乳腺叶(1520个);乳腺叶以乳头 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每个小叶均有一个输乳管引至 乳头,输乳管近乳头梭形膨大,为输乳窦。 2、间质 乳管及腺泡以外组成,称为间质。由纤维结缔组 织、脂肪组成,其间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系统。 三、乳腺血管、神经和淋巴系统 动脉: 有三个来源:胸廓内动脉穿支 腋动脉分支 上位肋间动脉前穿支 静脉: 浅静脉 深静脉:胸廓内静脉穿支 腋静脉属支 肋间静脉 神经: 交感神经 脊 神 经 淋巴回流: 外侧干 乳腺细小淋巴管 乳晕下淋巴管 腋淋巴 内侧干 锁骨下淋巴结 总淋巴干 锁骨下V或颈V(右侧) 胸导管 颈V或

7、锁骨下V(左侧) 腋淋巴结分布示意图 第I组腋淋巴结 胸小肌外侧 第II组腋淋巴结 胸小肌深面 第III组腋淋巴结 胸小肌内侧 乳腺淋巴引流 II BREAST CANCER Spread to lymph nodes Supraclavicular Subclavicular Distal (upper) axillary Central (middle) axillary Proximal (lower) axillary Mediastinal Internal mammary Interpectoral (Rotters) 一、乳头: 乳头位于乳腺的顶端和乳晕的中央。朝向外 下,呈圆柱

8、形,直径约1 .52.5cm。 X线片上呈突起状态、扁平形或稍有内陷。 二、乳晕: 乳晕区是以乳头为中心直径约3.04.0cm 所属 范围。表面有Montogmery腺,有时可见小的突起 。 三、皮肤: 一般正常皮肤厚约0. 5-3mm,乳晕区皮肤稍厚 约15mm 呈线样阴影,厚度均匀一致。 四、皮下脂肪层 介于皮肤与浅筋膜间,一般厚度在1.0cm 以上,在X线片上呈高度透亮。在此层内尚可 见或粗或细的悬吊韧带阴影。 五、Cooper韧带 因人而异。发育差者,X线片上见不到 Cooper韧带阴影,或在皮下脂肪层内见到纤 细阴影,前端指向乳头方向。发育好者, Cooper韧带表现为狭长的三角形阴

9、影,基底 位于浅层上,尖端指向乳头方向。 六、浅筋膜浅层 整个乳腺包裹在浅筋膜浅层和深层间。X线上 难以显示。 七、乳导管 正常有1520支乳导管,开口于乳头,呈放射 状,向乳腺深部走行,止于腺泡。在X线片上多能 见到大导管。 八、腺体 X线片上腺体影像,实质上是由许多小叶及其 周围纤维组织间质融合而成的片状阴影,其边缘多 较模糊。 九、乳后脂肪线 乳后脂肪线位于乳腺组织和胸壁间而与胸壁平 行。在钼钯片上显示率低,表现为透亮线影。 十、血管 X线片上在乳腺上部的皮下脂肪层多能见到静 脉阴影。一般左右两侧大致等粗。 乳腺分型: 致密腺体型 透亮脂肪型 索带导管型 中间混合型 致密型 透亮脂肪型

10、索带导管型 中间混合型 一、肿块 指在两个不同投照位置均可见的占位性病变。 1、形态:球形、卵圆形、分叶状、不规则形 2、边缘:清晰、模糊、小分叶、毛刺 3、密度: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脂肪密度 一、肿块 1、形态 2 、边缘:对判断肿块性质最为重要 。 3、密度 球形、类圆形 分叶状 深分叶 浅分叶 不规则 球形肿块 条形肿块 形态越不规则,其 恶性可能性就越大 一、肿块 A、形态 B、边缘:对判断肿块性质最为重要。 C、密度 边界清晰 边界模糊 浸润 、毛 刺 部分边界模糊 星芒状 毛刺 一、肿块 A、形态 B、边缘 C、密度 高密度 等密度 低密度 小结 良恶性肿块鉴别 良性 恶性 形

11、态 规则,呈圆形或卵圆形 圆形或,分叶状,不规则形 少数呈分叶状 密度 等腺体或略高于腺体 多数高于腺体 边缘 光滑,整齐 常有毛刺,浸润,不光滑 大小 大于或等于临床测量 94%小于临床测量 三、钙化 良性钙化:皮肤钙化、血管钙化、粗糙 钙化、圆形钙化、中空钙化、点状钙化、环 形钙化等 恶性钙化:多形性不均质钙化、泥沙样 钙化、分支状(小叉状)钙化、短棒状(针尖 状)钙化等 良性钙化 粗大钙化 圆形钙化 碎石样钙化 碎石样粗大钙化 血管钙化、圆形钙化 圆形颗粒状钙化 恶性钙化 泥沙样钙化 泥沙样钙化 多形性不均质钙化 分枝状钙化 钙化分布:簇状 段样 区域 散在 区域 簇样 多形性簇样恶 性

12、钙化 段样 小结 良恶性钙化鉴别 良性 恶性 部位 肿块/浸润区内 肿块/浸润区内外或内外均有 密度 较致密 致密或较淡 大小 粗大或粗大为主掺 呈均匀一致微小钙化或微小 杂少微小钙化 钙化为主掺杂少许粗大钙化 形态 圆形,环形杆状或不规 呈泥沙样,细线状,小分枝状 则形融合成火树状 短杆状,针尖状或不规则形 数目 少 多 分布 在一局限性区域内融 密集成簇分布或沿导管 合成团或在一大范围内 分布(单位面积内5枚) 散在 三、结构扭曲 是指正常结构被扭曲,但无明确的肿块可见,包括 从一点发出的放射状影和局灶性收缩,或者实质边缘 扭曲。 见于术后疤痕、脂肪坏死、乳腺脓肿、放射状疤痕 、硬化性腺病

13、及恶性浸润性癌等。须结合临床进行判 断。 四、合并征象: 皮肤凹陷 乳头凹陷 皮肤增厚 腋下淋巴结肿大 牛角征 塔尖征 大导管相 异常血管 乳头内陷 异常血管 皮肤增厚、凹陷 皮肤增厚 乳头内陷(漏斗 征) 塔尖征 大导管相 乳头内陷 、 大导管相 皮肤增厚 牛角征 一、概述: 病因: 1)、遗传因素; 2)、激素因素; 3)、饮食; 4)、吸烟与饮洒; 5)、病毒; 6)、其它; 乳腺癌X线诊断的主要目的是发现 早期乳腺癌及鉴别良恶性,认识乳腺 癌的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对诊断与 鉴别诊断十分重要。乳腺癌的X线表 现一般可分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临床与病理: 乳腺癌好发于绝经期前后的40-60

14、Y妇女,临 床常为乳房肿块、疼痛、乳头回缩或溢血。触 诊质硬、固定。 病理学将乳腺癌分为三类:1)非浸润性癌 ;2)浸润性非特殊型癌;3)浸润性特殊性癌 。 浸润性导管癌 (IDC) 最为常见 占乳腺 癌60%。其生物学特性:浸润性生长,边界不 清,无包膜,极少见到出血和坏死。 乳腺癌的X线表现: (一)、 直接征象:肿块/结节 (二)、 间接征象: 1. 钙化; 2. 单导管增粗、 扩张(大导管 相);3.乳晕增厚;4. 皮肤增厚、凹陷; 5. 乳头内陷(漏斗征);6. 乳腺结构扭 曲;7. 静脉血管增多增粗;7. 牛角征; 8. 塔尖征;9. 腋下淋巴结肿大 泥沙样钙化 肿块伴钙化 单纯钙

15、化 线样分枝状钙化 多形性钙化 簇样泥沙 样钙化 结构扭曲 一、乳腺纤维腺瘤 最常见,良性肿瘤的3/4,以40岁以下女 性多见,肿瘤以纤维成份为主,常伴小叶增 生,一般单发也可多发,或累及双侧,多发 者约占15%。是由乳腺管和纤维结缔组织增 生所致,以巨大纤维瘤、分叶状、多发性纤 维瘤癌变率高。 病理:常见有完整的包膜,表面光滑, 略呈球形或分叶状,境界清,直径常1-3cm ,大者可达1020cm,质韧,切面呈灰白色 。 临床症状: 一般无自觉症状,多为偶然发 现,少数可有轻度疼痛,为阵发性 或偶发性,或在月经期明显。触诊 可及类圆形肿块,表面光滑,质韧 ,活动,与皮肤无粘连。 X线表现: 1、肿块形态:以圆形、半圆形、或花瓣状 为主,以分叶状,不规则少见;表面光滑,肿 块周围可有薄层晕环; 2、密度:以等腺体或稍高腺体密度为主; 3、钙化:蛋壳状、圆形、中空、点状、斑 片状或碎石状,可位于病灶的中心或边缘; 4、肿块大小不一,小者仅几微米,大者直 径大于20cm ,多为1-3cm 。 纤维腺瘤与乳腺癌的鉴别要点: 1. 纤维瘤以中心点向外增长,所以肿块在2cm 以 下时,以圆形为主。通过各种角度投照,其边 缘均很光滑,境界清楚,不与周围组织粘连, 但可能出现挤压性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