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急救与创面处理(1)详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4401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7.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烧伤急救与创面处理(1)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烧伤急救与创面处理(1)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烧伤急救与创面处理(1)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烧伤急救与创面处理(1)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烧伤急救与创面处理(1)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烧伤急救与创面处理(1)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烧伤急救与创面处理(1)详解(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烧伤急救与创面处理 烧伤基础 烧伤急救与临床治疗 烧伤创面处理 一 烧伤基础 烧伤概念 (狭义)指热力 ,包括热液(水,汤油等)、蒸气 、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 、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是指皮肤和/或 粘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和/或粘膜下组织,如肌 肉、骨、关节、甚至内脏。 (广义)由于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所致的组 织损害和临床过程和热力烧伤相近,因此临床上习 惯将其统称烧伤。 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BurnBurn) 烧伤流行病学特点 烧伤无论平时和战时均较常见。 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约为3:1。 平时烧伤中,以青年和

2、小孩多见。 夏季(每年6、7、8月)发生率最高。 均以中小面积占多数,约为8085。 以暴露部位(头颈、手、四肢)居多。 死亡原因 吸入性损伤(inhalation injury) 。 感染(infection) 。 内脏功能衰竭(internal organ failure)。含多脏器功 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 由于它们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均为“I”,简称为“3I”。 病死率依次为4080;5060;70 90。 伤情评估 伤情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烧伤面积的估算。 烧伤深度的估计 。 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吸入性损伤。 烧伤面积和深度是估计烧伤严重程度的

3、主 要因素,也是进行治疗的重要依据。 烧伤面积 n 中国九分法 头面颈=1 9 双上肢=2 9 躯干 会阴=39 臀 双下肢=591 口诀 “三三三头面颈, 五六七双上肢, 五七十三二十一, 十三十三会阴一。” n 手掌法 伤者本人五指并拢的手掌 占总面积的 1% 五指自然分开的手掌面积约为 1.25% 适合于小面积烧伤测量。 儿童烧伤面积计算 头面颈面积9+(12年龄)%。 双下肢面积46 ( 12年龄)% 儿童头大,下肢小。 成年女性烧伤面积计算 双臀及双足各为6 女性骨盆较大,双足较小 估计面积时的注意事项 计算烧伤总面积时,度面积不计算在内,总面积 后要分别标明浅度、深度及度烧伤各自的

4、面 积,以便治疗时参考。 不论哪种方法,均系估计,但求近似,并以整数记 录 。 大面积烧伤,为计算方便,可估计健康皮肤的面积 ,然后从百分之百中减去健康皮肤面积即为烧伤面 积。 吸入性损伤不计算面积,但在诊断中必须标明其严 重程度(轻、中、重度)。 烧伤深度 三度四分法 1.组织学划分 2.临床表现 3.预后 烧伤深度伤及层次临床表现预后 I度 表皮浅层,生 发层健在 局部发红,烧灼感 ,皮肤温度增高。 3-7天后脱屑愈 合,不留疤痕 浅II度 表皮生发层、 真皮乳头层 红肿明显,疼痛剧 烈,可形成大水泡 ,基底红润。 12周左右愈合 ,通常不留疤 痕 深II度 真皮深层,即 网状层 痛觉较迟

5、钝,亦有 水泡形成,基底红 白相间。 如无感染,34 周愈合,一般 留有疤痕 III度 全层皮肤,甚 至伤及皮下组 织 创面苍白、焦黄甚 至炭化,痛觉消失 ,常见树枝状栓塞 血管网。 除非面积很小 ,一般需手术 植皮 I度创面 浅II度创面 深II度创面 III度创面 判断烧伤深度的注意事项 人体不同部位,皮肤厚度不一。因而同一条 件下的烧伤所引起的损伤深度也不一样。 同一部位的皮肤、因年龄、性别和职业等不 同,其厚度也不一 。 烧伤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一致。 皮肤的隔热作用较大,散热也慢。烧伤发生 后,虽然脱离了热源,但在一段时间内热力 仍可继续渗透,使创面加深 ,应动态估计。 烧伤严重

6、程度 烧伤的严重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烧 伤原因、部位、面积、深度,是否有中毒及 合并伤,伤员年龄,伤前健康状况,伤后处 理是否及时正确等,其中尤以烧伤面积和深 度最重要,是判断烧伤严重程度的基本指标 。1970年上海全国烧伤会议 确定中国分度标 准。 轻度 总面积9以下的度烧伤。 中度 总面积在1029之间或度烧伤面积10 以下 。 重度 总面积在3049之间或度面积在l0 19之间,或烧伤面积不足30,但有下列情况 之一者:全身情况严重或有休克;复合伤(严重 创伤、冲击伤、放射伤、化学中毒等);中、重度 呼吸道烧伤(呼吸道烧伤波及喉以下者)。 特重烧伤 总面积50以上或度烧伤面积达20

7、 以上者 ;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烧伤指数 BI =III烧伤面积1/2II烧伤面积 BI =III烧伤面积2/3深II烧伤面积1/2浅II烧 伤面积 30III 50II 吸入性损伤 以往称“呼吸道烧伤”,是较危重的部位烧伤。 呼吸道的吸入性损伤除热力作用外,还由于 燃烧时烟雾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被吸入深 达肺泡,引起局部腐蚀和全身中毒。是烧伤 救治中的突出难题。 诊断标准 燃烧现场相对密闭。 面颈和前胸烧伤,特别口、鼻周围深度烧伤 者。 鼻毛烧焦,口唇肿胀,口咽部红肿有水泡或 粘膜发白者。 刺激性咳嗽,痰中有炭屑者。 声嘶、吞咽困难或疼痛者。 呼吸困难或/和肺部可闻及哮鸣音。 吸入性损伤临床

8、分度 病变范围 主要症状 主要体征 X线 血气分析 轻度 鼻、口、咽 咽部发干、疼痛 鼻毛烧焦 鼻咽部发红 中度 喉、气管 声嘶、上气道梗阻 气道梗阻 气管狭窄影 喘鸣、干啰音 重度 支气管、肺泡 缺氧、呼吸窘迫 干、湿性啰音 肺水肿 低氧血症 二 烧伤急救与治疗 烧伤的临床分期 有一定的规律性,伤后不同的时期有不同主 导矛盾,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急性体液渗出期 (休克期) 感染期 创面修复期 康复期 修复期 烧伤治疗原则 1.早期及时补液,维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 血容量休克。 2.深度烧伤组织是全身感染的主要来源,应 早期 切除,自、异体皮移植覆盖。 3.及时纠正休克,控制感染是防治多内脏

9、功 能障碍的关键。 4.重视形态、功能的恢复。 烧伤的急救 急救原则:迅速移除致伤原因,使 伤员脱离现场,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和 作好转送前的准备工作。 一、 “灭火”去除致伤源 (一)热力烧伤 尽快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服,特别是化纤衣服 。以免热力继续作用使创面加深加大。 用水将火浇灭,或跳入附近水池或河沟内。 迅速卧倒后,慢慢在地上滚动,压灭火焰。禁止伤 员衣服着火时站立或奔跑呼叫,以防造成头面部烧 伤或吸入性损伤。不可用手扑打火焰,以免手烧伤 。 迅速离开密闭和通风不良现场,避免发生吸入性损 伤和窒息。 用身边不易燃的材料,最好是阻燃材料,迅 速覆盖着火处,使与空气隔绝。 凝固汽油弹爆

10、炸、油点下落、钢水飞溅时应 迅速隐蔽或利用衣服等将身体遮盖,尤其是 裸露部位。待油点落尽后,将着火衣服迅速 抛弃,并迅速离开现场。 冷疗 热力烧伤后及时冷疗能防止热力继续 作用于创面使其加深,并可减轻疼痛,减少 渗出和水肿。宜尽早进行。 冷疗方法 将烧伤创面在自来水龙头下淋洗或浸入冷水中 。 水温以伤员能耐受为准,一般为520 。 冷疗的时间无明确限制,一般掌握到冷疗停止后不 再有剧痛为止,多需051小时。 适用于中小面积烧伤,特别是四肢的烧伤。 (二)化学烧伤: 所有化学烧伤时均应迅速脱去被化学物质浸 渍的衣服。 化学烧伤的严重程度除与化学物质的性质和 浓度外,多与接触时间有关。因此均应大量

11、 清洁水冲洗至少20分钟以上,可起到冲淡化 学物质和冷疗的作用。 不可因等待获取中和剂而耽误冲洗时间。而 且中和反应可产生热量,可加深创面。 头面部烧伤时应首先注意眼睛,尤其时角膜 有无烧伤,并优先予以冲洗。 (三)电烧伤 电弧引起的烧伤灭火方法同一般火焰烧伤。 电接触烧伤急救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扑灭火 焰,注意避免自身触电。 如发现伤员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现场心肺 复苏并及时转送最近的医疗单位。 二、 灭火后的处理 首先检查可立即危及伤员生命的一些情况( 如大出血、窒息、开放性气胸、严重中毒等 ) 。 脱离现场 ,移至安全地带或就近的医疗单位 。 判断伤情,初步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并注 意有无

12、吸入性损伤、复合伤或中毒等。 镇静止痛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创面处理 用身边材料如清洁的被单、 衣服等加以简单保护,以免污染,也使 创面在搬运过程中得到保护,防止再损 伤。 复合伤的处理 。 补液治疗 由于急救现场多不具备输液 条件,伤员一般可口服适当烧伤饮料。 应用抗生素 对大面积烧伤伤员应尽早 口服或注射广谱抗生素。 入院烧伤 伤员早期处理程序 轻伤员一般指轻度烧伤或无休克的中度烧 伤伤员。 重伤员指重度或特重度烧伤或已有休克征 象的中度烧伤。 轻伤员处理程序 判断伤情、了解病史 。 镇痛镇静。 视病情需要饮水进食,给予静脉补液或口服 烧伤饮料或含盐饮料。 应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13、进行创面处理 。 怎么办? 重伤员 重伤员处理程序 判断伤情,初步估计面积和深度。重点查体,测量血压、脉 搏、呼吸和体温,注意有无复合伤、中毒或吸入性损伤、并 判断其严重程度。 简单了解受伤史及伤后处理经过。 镇痛、镇静 。 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的同时抽血化验。初步计划输液量,液体 性质及输入速度。 未置导尿管者,应导尿并留置导尿管。 注意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注射抗生素或破伤风抗毒素。 创面处理 一般在休克被控制,病情相对平稳后进行。 环形、缩窄性焦痂,痂下张力较高时,应尽早切开减张。 作好记录,包括出入量、治疗措施、病情发展等。 烧伤临床治疗重点 烧伤休克 烧伤感染 烧伤后

14、营养支持 烧伤创面处理 烧伤休克 烧伤休克的特点 1.烧伤病人休克为低血容量性休克,与急性失血性 休克不同。烧伤病人的体液丢失和有效循环血量的 减少是逐渐发生的,且有一定的规律性。体液渗出 以伤后68小时为最高峰,36小时后开始回吸收。 2.体液丢失的主要成分是蛋白、电解质,因此有明 显的电解质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主要表现为低 钠、低蛋白血症。 3.代酸与呼碱并存。 4.烧伤病人发生休克的时间和程度与烧伤面积和深 度有关。 5.烧伤病人休克重,极易诱发内脏并发症,如不能 平稳度过休克期极易发生肾功能障碍和败血症,对 预后有很大影响。 烧伤休克的早期诊断 1 神志方面的变化 早期多为烦躁不安,

15、原因a 创面疼痛刺激,b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缺氧所致, 病情加重则转为反应迟钝,神志恍惚,甚至昏迷 。 2 口渴 为烧伤休克早期常见的表现之一,一般 需在体液回吸收阶段逐渐缓解。 3 血压的变化 低血压是诊断烧伤休克的一个重 要指标,但不是早期指标。早期血压可维持在正常 范围或略有增高,以舒张压增高较明显,突出变化 是脉压变小。如不能得到充分的液体复苏,血压可 明显降低。 4 心率增快 心率的变化可 作为诊断烧伤休克的早 期指标之一。 5 尿量减少 是烧伤休克的早期表现。单位时间 尿量的变化能客观的反映休克存在的严重程度,也 是判断复苏效果较为敏感的指标之一。 6 消化道症状 恶心和呕吐 主要是中枢神经系 统缺氧所致,呕吐量大时应警惕急性胃扩张或麻痹 性肠梗阻的可能。 7 末梢循环变化 正常皮肤色泽苍白,皮温降低 ,表浅静脉萎陷,严重时皮肤、粘膜发绀,甚至出 现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