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复习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94249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管理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知识管理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知识管理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知识管理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知识管理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管理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管理复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名词解释(共有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简答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论述题(共有 2 个小题,每小题 12分,共24分 )1.知识管理产生背景就业结构日益知识化企业管理的巨大变革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2.知识的定义:知识是可用于行动的信息。3.知识的特性n 1。知识的共享性n 2。知识的隐含性n 3。知识的增值性n 4。知识的资源性n 5。知识的波粒二相性4.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知识四分法n Know-whato 描述性的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即了解事件的概念、组成与结构的知识。n Kn

2、ow-howo 程序性的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即了解事件的执行程序、步骤、方法的知识。n Know-whyo 因果性的知识(Causal Knowledge) 即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等关系的知识。n Care-whyo 指公司中存在自我激励和创造力,使其更具有竞争力。5.按知识表述方法划分n 显性知识n 隐性知识6.简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1、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 这是在个人间分享隐性知识,是知识社会化的过程。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使隐性知识得以传递。师传徒受就是个人间分享隐性知识的典型形式。2、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 这是对隐

3、性知识的显性描述,将其转化为别人容易理解的形式,这个转化所利用的方式有类比、隐喻和假设、倾听和深度会谈等。当前的一些智能技术,如知识挖掘系统、商业智能、专家系统等,则为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提供了手段。3、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 这是一种知识扩散的过程,通常是将零碎的显性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复杂化。将这些零碎的知识进行整合并用专业语言表述出来,个人知识就上升为了组织知识,能更容易地为更多人共享和创造组织价值。分布式文档管理、内容管理、数据仓库等是实现显性知识组合的有效工具。 4、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这意味着,企业的显性知识转化为企业中各成员的隐性知识。也就是说,知识在企业员工间传播,员工

4、接收了这些新知识后,可以将其用到工作中去,并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团体工作、干中学和工作中培训等是实现显性知识隐性化的有效方法。这方面,也有一些协作工具,如电子社区、E- learning系统等。7. 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关系o 数据、信息与知识 n 数据是一系列关于事件的离散的客观事实,在组织中,数据通常是关于事项的结构化的记录。n 信息是有意义的数据o 信息=数据+背景o 数据通过有目的的加工转换成信息o 信息以数据的形式存储、传递n 知识是有用的信息 o 知识=信息+经验o 数据、信息通过人的思考、整理转化为知识o 知识以数据的形式存储、传递8. 知识管理的定义狭义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

5、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广义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9.知识管理的工作对象1。知识管理是对知识及知识过程的管理2。知识管理是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10.知识管理的要素1。知识管理的主体知识管理的主体可以分为个人、企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2。知识管理的客体3。组织知识管理4。知识管理的工具-信息技术11.知识管理的客体o 知识管理的客体是知识管理所指向的对象,它主要表现为知识内容与知识过程,是知识静态和知识动态的统一。n 知识

6、管理是对知识内容的管理。n 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过程(知识流程)的管理o 知识流程的概念o 知识流程与信息流程之间的关系12.知识内容的表现形式有:一般形式;商品形式;资本形式。n 商品形式:知识作为产品具有商品的属性,并且能自由交换和拥有对知识的私有产权(表现为知识产权);n 资本形式:以知识形态存在并运动的,在商品货币关系中以商品价值形式追求增殖的价值13.知识管理特征1。知识管理是基于对“知识具有价值,知识能够创造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的,其目的是通过对知识的更有效的利用来提高个人或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2。对于企业而言,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其出发点是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7、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3。知识管理不仅是最新的管理方式,而且代表了理解和探索知识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的新发展。4。随着科技进步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的日益增大,知识管理将遍及社会各个领域,使之能摆脱传统资源或资本的限制,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5。知识管理使生产方式发生重大转变。6。知识管理使价值观念发生根本变革。7。知识管理使传统的管理职能受到冲击14.知识管理四个目的知识管理能够整合企业的知识资源,将个人知识和信息提升为组织知识。 知识管理在实现内部资源有序化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相应的客户、市场及突发事件的专家网络,能够提高对外反应速度

8、。 知识管理有助于企业从现有数据中挖掘有用知识、增强企业商务智能。 知识管理有助于发现和培育新的想法和思维。15. 组织知识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知识定义的失败,知识传播的失败,内隐知识的流失,知识的囤积,缺乏学习16. 企业知识资本管理的本质 17. 如何理解只是具有商品属性知识是人作为认识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而且不仅是对客体的机械摹写,更是一种主观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的劳动产品。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的知识产品(即知识),作为劳动产品,其使用价值都有多方面的表现。对于某些知识还可使对它的消费者在不断地积累和使用中创造出新的知识。18. 知识商品化的条件知识产品剩余知识产品的私有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

9、善19.知识资本的概念知识资本就是以知识形态存在和运动,在商品货币关系中以商品价值形式追求增殖的价值,只有当知识用于交换,以知识商品的形式存在,并且成为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价值形成和增殖的手段或载体时,才能成为知识资本。20.企业的知识资本的构成人力资源结构性资本21. 企业知识资本的7大特征o 1、知识资本的无形性与依附性o 2、知识资本的不可逆性o 3、知识资本的共享性或非排他性o 4、知识资本的非竞争性o 5、知识资本的不可分性与不可度量性o 6、知识资本的时效性与非磨损性o 7、知识资本的无限增殖性与外部性22.企业内部知识市场的主体o 买方、卖方和中介者。23.在企业内部知识市场中的

10、支付方式是:o 1 .互惠o 2 .名望o 3 .利他主义o 4 .信任24.引起知识市场失灵的原因o 信息不完备o 信息不对称o 知识的本地化特性25. 不合理的知识市场的表现o 垄断o 人为的稀缺o 贸易壁垒26.知识市场的信号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信号,主要包括:地位和教育、非正式网络和团队。27.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通过自己的劳动而取得的创造性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它本质上是一种特定主体所依法专有的财产权。28.知识产权的分类知识产权通常分成版权和工业产权两大类。版权亦称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工业产权是产业活动的知识产品所

11、有人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专有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制止不正当竞争权。29.产业结构的概念产业结构即产业间的关系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分布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一个国家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趋势。30. 克拉克的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部门以农业为主第二部门是制造业其他的经济活动归入第三部门,称为“服务产业”31. 产业结构通常可用两个指标说明:价值指标就业指标32. 简述知识管理与组织互动的三大理论观点及具体内容古典理性理论观点:是将组织

12、视为一系列功能与程序的组合,组织的绩效依赖于这些功能是否能够有效、顺畅地协调、分工与控制;组织内的员工都是理性追求效率的极大化,其工作目标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权变理论观点:权变理论认为相同背景的组织可能有相同的知识管理,但不同背景的组织则应有不同的知识管理。组织行为理论观点:认为若要了解组织知识管理的运作,不能单从组织知识管理结构与流程设计的“技术面”,来分析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必须从员工的行为面进行。33.在权变理论中,影响知识管理战略的背景变量组织的背景知识的转移与流动知识的传播媒介组织的知识文化34. 知识管理能力模式的基本结构o 研究学者Gold等人经分析发现,企业的知识管理如果能成功

13、地提升企业的优势能力,则必须具有:n 知识管理流程能力o 知识的获取流程o 知识的转换流程o 知识的利用流程o 知识的保护流程n 知识管理基础能力o 技术性的知识管理基础能力o 组织结构性的知识管理基础能力o 文化性的知识管理基础能力35.组织的知识管理模式Arthur Anderson咨询公司用7个知识管理的流程和4个用来支持及促进组织知识管理流程的因素,共同描绘出组织中知识管理的重要因素和结构,称为组织的知识管理模式创造、定义、搜集、采用、组织、运用和分享等7个流程因素有四个(领导,文化、技术和评估)36. 建立组织知识的四个主要模式(具体内容)问题解决:“目前”导向的知识创造:组织通过发

14、明或分享一种崭新的、有创意且具效率的方法来解决目前的问题时,能产生新的知识。实验与原型设计:“未来”导向的知识创造:实验(Experimenting):是指组织为了研发新知识所不断进行的实验过程。原型(Prototyping)设计:是指组织通过利用原型设计快速、成本低的优点对新产品进行实验和开发,建立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引进与吸收:“外部”导向的知识创造:引进(Importing):是指组织通过外部专家的招募、专利权的购买、取得授权、人员的外部培训等或在网络上获取外部新的知识并引进组织。吸收(Absorbing):是指组织通过与外部研究单位、咨询公司或战略伙伴的共同合作等,而从中吸收对方的知识。

15、实施与整合:“内部”导向的知识创造:组织可通过项目的实施(Implementing)来获取“实做中学习”的经验与新知识,也可以通过创意来整合(Integrating)已有的各种知识,以便产生1+12的效果,并进而发现新的知识。37. 影响组织知识建立的四个核心能力o 1).物理系统o 2).管理系统o 3).员工的知识与技能o 4).企业的价值与规范: 38. 简述知识型组织结构模式o 知识型组织结构模式主要探讨企业如何利用外在刺激的信息和知识创造并决策指导反应环境的变化与知识的学习。分为四个阶段:o 1.问题的解读与诠释阶段n 1)环境变化的刺激:有关环境(市场等)变化的信息常常不确定、片断、不完整、模糊、复杂甚至矛盾。n 2)信息的解读:组织需要利用本身知识累积所形成的智能模式,包括组织的宗旨,目标、定位、价值观、经验法则和基本假设等,归纳、分析这些现象信息,了解哪些现象信息是重要的?哪些对组织来说是危机问题?组织应该如何反应?n 3)指导知识的创造方向:组织对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