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成像原理综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39947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外成像原理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红外成像原理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红外成像原理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红外成像原理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红外成像原理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外成像原理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外成像原理综述(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红外成像原理 7.1 引言 7.1.1 红外线的历史 n 1800年,赫胥耳利用太阳光谱色散实验发现了红外光。 通常取可见光谱中红光末端为780nm,比它长的光就是红外 光,或称为热射线。 n 1870年,兰利制成了面积只有针孔那样大小的探测器,并 用凹面反射光栅、岩盐及氟化物棱镜来提高测量色散的能力 ,这为红外应用的重要方面航空摄影奠定了基础。 n 1904年,开始采用近红外进行摄影。 n 1929年,苛勒发明了银氧铯(Ag-o-Cs)光阴极,开创了红 外成像器件的先河。 n 1888年,麦洛尼用比较灵敏的热电堆改进了赫胥耳的探测 和测量方法,为红外技术奠定了基础。 2 7.1 引言

2、 天 文 观 测 温度感应 数 据 传 输 医学成像 n 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荷兰、德国、美国各自独立研制成 红外变像管,红外夜视系统应用于实战。 n 1952年,美国陆军制成第一台热像记录仪。 3 7.2 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7. 2.1 红外辐射 红外辐射是一种电磁波:近红外(0.783.0m),中红外( 3.020m),远红外(20100m)。 红外辐射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 (人体、冰、雪等)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辐射。 红外辐射的倍频程比可见光宽。可见光:0.380.78m,一 个倍频程;红外线:0.781000m,商为1282210,10个倍频 程。 倍频程:若

3、使每一频带的上限频率比下限频率高一倍,即频率 之比为2,这样划分的每一个频程称为1倍频程,简称倍频程。 4 7.2 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黑体的红外辐射率和吸收率为1(客观世界不存在),其意义 体现在为衡量自然物体的红外辐射和吸收能力建立一个标准。 n 黑体 假想的全部吸收和辐射红外电磁波的理想体,其红外吸收和 辐射能力与温度无关。一般物体的红外辐射率和吸收率都小 于1,并且其辐射和吸收能力都与表面温度和波长有关。 在理论和工程实践中,常用物体的比辐射率定量描述物体辐 射和吸收红外电磁波的能力: (7-1) 即物体的实际红外辐射与同温度下黑体红外辐射之比值,显然 ,物体的比辐射率都小于1。人体为

4、0.98。 5 7.2 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不同材料的比辐射率 6 7.2 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7.2.2 红外辐射的三个规律 同温度物体的红外发射能力正比于其红 外吸收能力;红外平衡状态时,物体吸收 的红外能量恒等于它所发射的红外能量。 n 基尔霍夫定律 推论:性能好的反射体或透明体,必然是性能差的辐射体。 基尔霍夫 18241887 7 7.2 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物体辐射的红外能量密度W与其自身的热力学温度T的4 次方成正比,并与它表面的比辐射率成正比: n 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 (7-2) 可见,物体的温度越高,红外辐射能量越多。正常人体 的红外辐射功率大致为1kW。 8 7.2 红外辐

5、射的基本概念 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密度大小,随波长(频率)不同而变 化。与辐射能量密度最大峰值相对应的波长为峰值波长,维 恩通过大量实验得出峰值波长和物体热力学温度之间的关系 : (7-3) n 维恩位移定律 的单位是m,T是物体的绝对温度,单位是K。 9 7.2 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红外辐射能量密度曲线 温度 波长 物体名称温度/K 太阳110000.26 融化的铁18031.61 融化的铜11732.47 融化的蜡3368.62 人体3059.50 地球大气3009.66 冰27310.6 液态氮77.237.53 常见物体的峰值波长 10 7.2 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n 红外辐射的大气窗口

6、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输时,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有着不 同的吸收和衰减。能够透过大气的红外辐射主要有三个波长 范围:12.5um,35um,814um,通常称为大气窗口。 12.5 35814 11 7.2 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n 红外辐射的介质传输特性 许多对可见光透明的介质,对红外辐射却是不透明的。通 常把可以透过红外辐射的介质称为红外光学材料。红外光学 材料可以分为晶体材料、玻璃材料和塑性材料三种,每种材 料都对某些波长范围的红外有较高的透过率。 几种红外光学材料的透过率 单晶锗:1.820m ,最常见;单晶硅 :11m以内;多晶 硫化锌:114m ;多晶氟化镁:3 5m,高温性能稳 定

7、12 7.3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红外成像系统 被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红外热像仪) 利用物体自 然发射的红 外辐射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红外夜视仪) 利用不同物体 对红外辐射的 不同反射 核心问题:如何将红外图像转变为可见光图像? 13 7.3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自身带有红外光源,是根据被成像 物体对红外光源的不同反射率,以红外变像管作为光电成像 器件的红外成像系统。 优点:成像清晰、对比度高、不受环境光源影响。 7.3.1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缺点:易暴露,不利于军事应用。 装有红外夜视仪的步枪红外夜视图像 14 7.3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n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的系统

8、结构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红外探照灯 红外辐射光源 红外变像管 光谱转换 电子成像 亮度增强 高压电源 变像管电源 光学系统 物镜组 目镜组 15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结构示意图 7.3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16 7.3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n 光学系统 物镜组:把目标成像于变像管的光阴极面上 目镜组:把变像管荧光屏上的像放大,便于人眼观察 与常规光学仪器不同,变像管将物镜组和目镜组 隔开,使得光学系统的入瞳和出瞳不存在物象共轭 关系!渐晕系数越大越好,像面照度均匀。 17 7.3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红外变像管是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的核心,是一 种高真空图像转换器件,完成从近红外图像到可见 光图

9、像的转换并增强图像。 n 红外变像管 从结构材料上分,红外变像管可以分为金属结构 型和玻璃结构型; 从工作方法上分,可以分为连续工作方式和选通工 作方式。 18 7.3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红外变像管结构 光学纤维 阴极 外筒 电子轨迹 阳极锥电极 红外光阴极 电子光学系统 荧光屏 工作波长范围取决于红外变像管的光阴极响应谱区,一般为 0.761.2m的近红外光。 19 7.3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红外变像管的工作过程 近红外辐射光阴极面 通常变像管的光阴极采用对近红外敏感(0.8 1.2m)的银氧铯光敏层,电子光学部分相当于一 个静电聚焦系统。 电子流图像 电子光学系统 荧光屏可见光图像 高

10、能电子 20 7.3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大气后向散射现象:红外探照灯向目标发出的红外光束通过大 气时,其中一部分散射后向辐射进入观察系统。引入了图像的 背景噪声,降低了图像对比度和清晰度。 l 如何减小大气后向散射影响? 选通技术:利用发出短脉冲光的探照灯和在相应时间工作的 选通型变像管,以时间的先后分开不同距离上的散射光和目 标的反射光,使由被观察目标反射回来的辐射脉冲刚好在变 像管选通时到达并成像,由辐射脉冲在投向目标的后向散射 辐射到达接收器时,变像管恰好处于非工作状态而不参与成 像,从而减小后向散射对成像的影响。 21 优点2:精确测量 目标与观察者之 间的距离 探测距离为1220米

11、时的选通时序图 脉冲光源照明输出 后向散射辐射 目标反射辐射 选通脉冲 优点1:减少大气 后向散射对红外图 像对比度和清晰度 的影响 7.3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选通脉冲的时序要与目标反射辐射时序一致! 22 7.3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探照灯:短脉冲红外激光红外变像管:加选通电极 23 7.3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n 红外探照灯 结构包括光源、灯座、红 外滤光片、抛物面反射镜 电热光源(白炽灯);气体放电光源(高压氙灯);半导体光源(砷化镓发 光二极管);激光光源(砷化镓发光二极管) 技术要求: 红外探照灯的辐射光谱要与变像 管光阴极的光谱响应有效匹配,在 匹配的光谱范围内有高的辐射效率 。

12、 探照灯的照射范围与仪器的视场 角基本吻合。 红光暴露距离要短,结构上要容 易调焦,滤光片和光源更换方便。 体积要小,重量轻,寿命长, 工作可靠。 24 7.3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n 直流高压电源 高压电源提供红外变像管进行图像增强的能量,一般为1.2 2.9万伏。 技术要求: 输出稳定直流高压; 在高、低温环境下能保证系统正常 工作; 防潮、防震、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的特点: 能够区分军事目标和自然景物,识别伪装; 近红外辐射 比可见光受大气散射影响小,较易通过大气层(恶劣天气除 外); 由于系统“主动照明”,工作时不受环境照明影响, 可以在“全黑”条件下工作。 2

13、5 7.4 红外热成像系统 热图像再现了景物各部分温度和辐射发射率的差异,能够 显示出景物的特征。 红外热成像系统是被动式成像系统。 自然界中,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一切物体,总是在不断地 发射红外辐射。收集并探测这些辐射能,就可以形成与景物 温度分布相对应的热图像。 ThermoVision A20- V高品质红外热像仪 树林中人的热图像小图是可见光图像 大图是热图像 26 7.4 红外热成像系统 红外热成像系统 光机扫描型:图像质量好、结构复杂、成本高。 非扫描型:结构简单、图像质量逐渐提高。 光机扫描型红外热成像系统结构框图 光学系统部分 红外探测与致冷部分 电子信号处理系统部分 显示系统部

14、分 27 7.4 红外热成像系统 汇聚光束 光谱滤波 光电转换 电视光栅 28 7.4 红外热成像系统 n 光学系统 l 聚光光学系统 l 扫描光学系统 产生扫描光栅,使分立探测元件能够获取大范围景物图像 。 光机扫描型热成像系统以瞬时视场为单位,用光机扫描方 法来覆盖总视场。 接收目标或景物辐射,聚焦于探测器。 红外光学系统的特点:通光孔径和相对孔径大,工作波段 宽,像差校正困难。 29 7.4 红外热成像系统 l 物镜系统 反射式:光能损失小、不产生色差,但是视场小、体积大 ,有次镜遮挡。 折射式:结构简单,装校方便,可以满足 大视场和大孔径成像的要求;通过透镜的组合平衡系统的球 差和色差

15、。 折反式:主镜与次镜均采用球面镜,加入补偿 透镜校正像差非球面镜的加工难度。 l 辅助光学系统 场镜:指加在像平面或像平面附近的透镜,用来扩大视场, 使探测器接收的辐照均匀。 光锥:利用圆锥的高反射率聚光,缩小探测器尺寸。 中继光学系统:便于探测器件的结构安排。 前置望远系统 :减小光学扫描器件的尺寸。 30 7.4 红外热成像系统 l 扫描系统 平行光束扫描(物方扫描):扫描器在聚光系统之前,扫描 镜尺寸大,扫描速度慢,像差校正简单,对聚光光学系统要 求不高。 会聚光束扫描(像方扫描):扫描器安置在聚光光学系统和 探测器之间,对像方光束进行扫描。尺寸小,扫描速度高。 对聚光光学系统有较高要

16、求。 扫描方案可以采用不同的场扫描和行扫描组合方案,比如摆 镜场扫描加旋转反射镜鼓行扫描,折射棱镜场扫描加反射镜 鼓行扫描。 31 反射镜鼓行扫描 摆镜场扫描 反射镜鼓行扫描 折射镜场扫描 适于小视场单元器件扫 描用,不适合高速扫描 扫描效率高,像差校正有难度 7.4 红外热成像系统 32 7.4 红外热成像系统 n 多元探测器热成像系统 将多元探测器按不同方式排列起来分解景物,可 以改进每帧、每分辨单元的信噪比,提高系统的性 能。 基本摄像方式 并联扫描摄像方式 串联扫描摄像方式 33 7.4 红外热成像系统 优点:系统灵敏 度高,对探测器 速度要求不高; 缺点:探测器数 量多,电路和材 料工艺复杂。 并联扫描摄像方式 34 7.4 红外热成像系统 串联扫描摄像方式 优点:探测器性能均 匀,图像缺陷少,信 噪比提高 倍,信 号处理容易,不需要 扫描变换就可以得到 标准视频信号; 缺点:对探测器速度 要求高。 35 7.4 红外热成像系统 n 红外探测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