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端对端”下一代互联网的未来--多维互联张雪斌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693898 上传时间:2017-09-03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33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明端对端”下一代互联网的未来--多维互联张雪斌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透明端对端”下一代互联网的未来--多维互联张雪斌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透明端对端”下一代互联网的未来--多维互联张雪斌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透明端对端”下一代互联网的未来--多维互联张雪斌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透明端对端”下一代互联网的未来--多维互联张雪斌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透明端对端”下一代互联网的未来--多维互联张雪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明端对端”下一代互联网的未来--多维互联张雪斌(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透明端对端”下一代互联网的未来 ! 报告人:多维互联 互联网的 昨天、今天 互联网规模发展从 20世纪 80年代初算起,随着 TCP/IP协议的应用,使不同网络之间通信成为可能。经过 30年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通信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 目前全球网民数已超过 20亿,中国 5.64亿已成为网民最多的国家。 全球网民20亿85%中国网民4.56亿15%互联网的 现状 随着互联网民增长,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IP地址 (IPV4 互联网协议第 4版 ),于 2011-2-3日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机构( ICANN)宣布最后一批 IPV4地址分批完毕,意味着全球将

2、面临 IPv4枯竭造成的发展受限。以我国一年内新增网民 5000万计算,不久将无 IP地址可分。 由于 IPV4地址池容量可预见性短缺,造成的“网络通信系统设计偏离”和“网络应用多样性受限” 的问题,更深层次影响了互联网的发展进程。 因此,发展下一代互联网 (NGI)是迫在眉捷,也是互联网发展 30年必然的结果。 下一代互联网 与 “ IPV6” 提到下一代互联网( NGI)自然想到 IPv6。积极发展 IPv6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选择。 下一代互联网:是指以 IPv6为基本特征,但 IPv6并不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全部,只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开始。是在新的通信技术平台上解决目前 IP地址枯竭和若干通信

3、的问题,继续演进和发展的互联网。 网民眼中的 下一代互联网 “下一代互联网 (NGI)”是一个概念 ,没有严格的定义。根据网上投票调查结果, 90%以上网民希望保留目前互联网的通信便利优势,和使用习惯。 1、让网速更畅快、更经济。 2、让计算机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直接通信。 3、网络应用更丰富、更自主、更智能。 4、网络更加安全可信、可管控。 IPv6 主要优点与挑战 优点: 1、 128二进制数表征,地址足够多。可以让地球每一粒沙子都有一个 IP地址。 2、路由表精简,报头流标签使业务分类,传输速更快的、质量更高等。 3、网络更加安全可控 挑战 1、不兼容: IPV6( 8个字段 3

4、2位)与IPV4( 13个字段 20位)报头长度不一样,不能和目前的 IPV4网络兼容。 IPv4和 IPv6双网并存长期存在引发的新的问题。推进 IPV6实施不仅是技术问题,涉及经济效益和社会问题,这将是长期、艰巨的工作。 2、因为不兼容,运营商和企业需更换/添置的网络设备,导致通信成本增加影响实施速度。 3、如何给用户带来 IPv6优异体验让用户喜闻乐道地主动切换或要求使用IPv6网络。 下一代互联网 应用畅想 尽管如此, IPv6仍然是各国实施下一代互联网主流选择方案。可以预见若干年后的互联网解决了 IP地址问题,网速将会更畅快,每个网络终端都有公网 IP地址。电脑、手机、智能家电能直接

5、“端对端”智能通信。还原了互联网“之初端对端通信本质。那么什么是端对端呢? “端对端”通信 历史和现状 端对端并不是新鲜词,互联网的 TCP/IP协议就是为端对端通信而设计的。 TCP/IP协议没有固定”服务器 /客户端“之分,根据通信任务可以互为“客户端和服务端“。由于 IPv4地址不足,出现的改良方案 NAT(共享一个 IP上网)技术使我们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因为没有公网固定 IP地址,只能沦为“客户端”被动的阅读信息,不能做服务器为别人提供信息资源和服务。个别软件采用P2P技术实现自身软件 (Soft to Soft)通信除外。 NAT技术对透明“端对端”通信影响 透明端对端 INP协议应

6、运而生 INP: 是英文 Internet Name Protocol(互联网名字协议 )是深圳市多维互联通信有限公司研发的一个网络终端协议。主要作用于在终端没有公网 IP的情况下或动态公网 IP情况下,即时完成终端,透明端对端通信,端对多端,的通信技术。 INP协议基本特性 一、目前 IPv4基础上,无需公网 IP,无需路由端口映射,跨局域网直接通信。 二、无状态、应用层全透明技术。 提供任何软件、任何协议直接访问(如:TCP/UDP/HTTP/FTP/RDP/SMTP/ICMP/TELNET等)(个别不常见的除外) 三、支持电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相互透明端对端。 四、支持 IPv6

7、与 IPv4协议无状态实时互转。 透明“端对端” 去局域网的,网络结构,每一个终端都是互联网的一部分,使互联网趋扁平化。 “透明端对端 INP协议”与 软件端对端区别 项 目 名 称 透明端对端 INP协议(互联网终端名字协议) 软件端对端 ( Soft to Soft) 工作层次 网络层 应用层 作用功能 可为设备上任何软件提供端对端通信 只能为软件本身提供端对端通信 实现方式 任何终端软件 用名字直接访问 终端软件需用 P2P技术路由映射 支持协议 任何常用协议(tcp/udp/http/ftp/RDP/telnet/sip/smtp等等 ) 只支持 UDP 硬件投入 无需任何硬件投入 投

8、入大量服务器协助完成 INP 与 IPv6 INP: 是一个网络终端协议。主要作用于在终端没有公网 IP的情况下或动态公网IP情况下即时完成终端“透明端对端通信”,端对多端,的通信技术。 IPV6: 互联网协议第 6版,相对 INP则偏重于广域网路由、通信协议。 INP和 IPV6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加快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如: 1、 IPv6实施之前,在 IPv4基础上提前享用和就用户层而言和 IPv6一样的端对端通信服务,为 IPv6推进铺垫多样化应用基础,形成用户使用习惯。 2、 IPv4、 IPv6双网并存时,提供协议过渡,双协议互转解决方案。 3、 IPv6 实施后,为终端“端对端”通

9、信,提供名字“即时寻址”方案。 INP协议体现形式 基于 INP协议给每个终端分配域名。后缀是:.xcom/.xnet/.xcn 如: abc.xcom abc.xnet abc.xcn . INP协议应用场景 支持任何软件、任何协议,但目前常见应用如下: 1、跨局域网文件共享 2、跨局域网 FTP文件传输 3、跨局域网远程控制、监控。 4、建 WEB服务器或访问 web网站 5、 VPN 6、办公系统跨局域网联网。 7、视频点播、游戏对战 8、分布式网格计算和分布式存储 . INP协议如何使用 一、下载安装,一次安装自动运行。 二、随机生成的,数字域名终生免费使用。 三、定义域名收年费。 INP协议发展情况 2011:年技术可行性论证和试验。 2012:协议研发、配套软件建设和测试。 2013: 5月正式上线运营,上线三个月以来用户一致好评,用户数快速增长。 互联网的明天 互联网发展从来就是挑战和机遇并存,问题与发展相伴。 随着 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 布署和发展目标,我相信未来互联网一定会应用更多,精彩更多! 谢谢大家,报告完毕 敬请 关注下一代互联网,关注 多维互联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