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毒病识别及防治措施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1693755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病毒病识别及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水稻病毒病识别及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水稻病毒病识别及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水稻病毒病识别及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水稻病毒病识别及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病毒病识别及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病毒病识别及防治措施(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稻病毒病识别与防治措施 福建省植保植检站 水稻病毒病种类有: 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齿矮病、水稻草状矮化病; 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 水稻矮缩病、水稻瘤矮病、水稻簇矮病 、水稻橙叶病、水稻黄叶病、水稻东格 鲁病、水稻黄萎病。 南方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是我省水 稻新发生的病毒病。近年来,水稻南方黑 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发生呈逐年加重 态势,局部地区或田块由于防治不到位而 损失严重,已经成为我省水稻生产危险性 最大的病害之一。水稻苗期、分蘖前期感 染发病后基本绝收,拔节期和孕穗期发病 损失30%左右。 锯齿叶矮缩病 心叶、叶尖旋转皱缩卷曲 叶片叶鞘有脉肿 叶缘有锯齿状缺刻 病

2、株明显矮化 水稻锯齿叶矮缩病 馆前陈莲20070807 植株明显矮化 症 状 锯齿叶矮缩病 叶尖 旋转 叶缘 有缺 刻 锯齿叶矮缩病 锯齿叶矮缩病 锯齿叶矮缩病 锯齿叶矮缩病 叶鞘与叶片主脉上有明显脉肿 锯齿叶矮缩病 070929南山桥下 锯齿叶矮缩病 齿矮病在晚稻上的田间症状 三元区岩前下 寨村8月18日 锯齿叶矮缩病 在菜后稻上的发病 锯齿叶矮缩病 三元区岩前下 寨村10月8日 锯齿叶矮缩病 单季稻(后期)的齿矮病 锯齿叶矮缩病 植株染病后前期一般不抽穗 极少 数病 株在 后期 染病 后有 抽穗 现象 。 锯齿叶矮缩病 偏施氮肥的田段发病较重 晚稻田, 8月份发 生情况 锯齿叶矮缩病 晚稻

3、田, 10月份发 生情况 锯齿叶矮缩病 锯齿叶矮缩病 同一品种 在不同人 不同时间 移栽的发 病情况 发病区 健株 锯齿叶矮缩病 染病株的稻桩再生苗也表现出发病症状 锯齿叶矮缩病 锯齿叶矮缩病 寄主植物 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是由水稻齿矮病毒(RRSV )感染引起的一种水稻病毒病,我国是1979 年在我省沙县首次发现。该病除为害水稻外 ,也可为害小麦、玉米、甘蔗、稗草、李氏 禾等18禾本科植物。 锯齿叶矮缩病 传毒介体 o 该病毒由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as)传播,传 毒率为2.5%-55%,病毒在虫体内循回期10天,能终 身传毒,但不能经卵传至下一代,也不经水稻种子 传毒,有间隙

4、传毒现象有,间隙期1-6天。褐飞虱 取食稻苗后病毒随唾液传毒至稻株,病毒在稻株体 内的潜育期为10-25天,水稻感染病毒后经13-15天 潜育才显症,潜育期长短与气温相关,温度高潜育 期会缩短。 南方黑条矮病 症 状 水稻各生育期均受该病毒侵染,秧苗期及本田初期受 侵植株症状表现明显。 发病稻株叶色深绿,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 折(多见于叶片基部), 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倒生须根; 病茎表面有乳白色的蜡点状突起,早期乳白色,后期 褐黑色, 病植株根系不发达,须根少而短,严重时根系呈黄褐 色。 高节位分蘖。 南 方 水 稻 黑 条 矮 缩 病 特 征 症 状 ABCD A: 病苗(右)矮缩叶

5、片僵直; B: 分蘖期病株矮缩丛生 ; C: 拔节期病株高位分枝倒生须根及茎秆蜡点状小瘤突; D: 病株抽穗困难旗叶宽短及叶面瘤突 不同生育期感病植株在拔节期表现的症状 拔节后茎部乳白色瘤突逐渐变为黑褐色 秧苗期识别病株 本田早期识别病株 福建长汀县南山镇桥下村 江苏邳州市八路镇 南方黑条矮病 SRBSDV对玉米的为害 早期受侵植株严重矮缩不穗, 中后期受侵植株矮化穗小粒瘪 河南玉米上的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 福建小麦上的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 南方黑条矮病 SRBSDV对玉米的为害 早期受侵植株严重矮缩不穗, 中后期受侵植株矮化穗小粒瘪 南方黑条矮病 南方黑条矮病 杂交稻重于常规稻,嫩绿田块重于黄老

6、稻苗田块 ,中稻、烟后稻、双季晚稻混栽区重于连片稻作 区。育秧移栽田发病重于直播田;局部地区严重 发生。 发生特点 南方黑条矮病 海南:5万亩 广西:27万亩 广东:8万亩 江西:38万亩 湖南:116.73万亩 福建:10万亩 南方黑条矮病 传毒介体 南方黑条矮病 白背飞虱若虫及成虫均可在水稻植株上获毒和传毒,但不 经卵传毒。获、传毒率若虫高于成虫;若虫在水稻病株上 取食5分钟不能获毒,取食10分钟获毒率约5%,取食30分 钟及更长时间获毒率正在测定中;若虫获毒后,需5-7天 (冬季人工养虫室内测定值)病毒循徊(增殖)期才具传 毒能力,此后终生可传毒;白背飞虱的传毒能力还与测试 的寄主植物及

7、其生育期有关, 白背飞虱在水稻幼苗间的传 毒效率要高于向玉米幼苗的传毒效率, 水稻至抽穗期后, 白背飞虱的接毒率明显下降。 传毒介体 南方黑条矮缩病 寄主植物 水稻南方黑条缩病是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毒(SRBSDV)感染引起的一种水稻病毒病, 我国是2001年在我省广东首次发现。该病除 为害水稻外,也可为害玉米、薏米、稗草、 白草、水莎草等植物。 水 稻 水 莎 草白 草 稗 草 薏 米 玉 米 南方黑条矮缩病 o 应采取“切断毒链、治虫防病、治秧田保大田 、治前期保后期”综合防治策略。抓住秧苗期 和本田初期关键环节,实施科学防控。 1.农业防治 (1)选育和推广抗(耐)病品种;秧苗期控氮

8、稳磷增邻科学肥水,提高水稻植株抗病能力。 水稻病毒病 防治措施 (2)发病地区于水稻收获后翻犁稻田将残株深埋 土中,清除田边杂草以防范传播病原媒介昆虫 褐飞虱之潜伏。 (3)秧地要远离病田,尽量集中连片统一育秧。 (4)秧田整地时必须事先施药以彻底防除潜伏于 附近杂草之媒介昆虫。 水稻病毒病 防治措施 (5)种子处理。每公斤稻种拌10吡虫啉可湿性粉 剂1520克,待药液充分吸收后播种,减轻稻飞 虱在秧田期的前期传毒。 (6)推广防虫网育秧。即播种后用20目防虫网全程 覆盖秧田,阻止稻飞虱迁入到秧苗上传毒危害。 (7)对发病秧田,要及时剔除病株(集中埋入泥中 ),移栽时适当增加本数,保证基本苗数

9、量。 水稻病毒病 防治措施 (8)插秧后加强田间检查,分类指导。 对大田分蘖期丛发病率2以下,及时直接踩入泥 中,发病率220的田块,及时拔除病株(丛),并就 地踩入泥中深埋,然后从健丛中掰蘖补苗,同时要加强肥 水管理,促进早发,保证有效分蘖数量及有效穗数。 水稻病毒病 防治措施 2.化学防治。抓住秧苗期至本田前期关键环节。 狠抓秧田期防治,把住前期危害传毒关。 秧苗稻叶开始展开至拔秧前三天,要根据稻飞虱虫情 监测情况,酌情施药防治媒介昆虫,秧田附近之杂草亦必 须同时施药。秧苗移栽前35天,喷施“送嫁药”,预防 飞虱传毒。药剂宜选击倒快、杀伤力强、高效低毒的药剂 ,可选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10、16-20克/亩(或25 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克/亩)加48毒死蜱乳油80毫升/ 亩 加入3%植物激活蛋白30克/亩(或2%宁南霉素水剂 200ml/亩或5%盐酸吗啉胍可溶粉剂80-100克/亩等抗 病毒药剂)及叶面肥。 水稻病毒病 防治措施 2.化学防治。抓住秧苗期至本田前期关键环节。 抓好本田前期防治,把好再次传毒关。 栽后3-7天及栽后15-20天,各用药一次,亩用25 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克/亩加48毒死蜱乳油80-100毫 升/亩,或10醚菊酯悬浮剂1020毫升/亩,加入3% 植物激活蛋白30克/亩(或2%宁南霉素水剂200ml/亩或 5%盐酸吗啉胍可溶粉剂80-100克/亩等抗病毒药剂)及 叶面肥对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 水稻病毒病 防治措施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