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技术第1章绪论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92944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X 页数:60 大小:4.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技术第1章绪论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自动控制技术第1章绪论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自动控制技术第1章绪论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自动控制技术第1章绪论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自动控制技术第1章绪论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技术第1章绪论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技术第1章绪论解析(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动控制技术 任课教师:谭彧 毛恩荣 u本课程安排 u参考教材 u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杨叔子等编著 u自动控制理论 胡寿松等编著 嫦娥三号近月轨道示意图 1.0 控制理论应用(Application of Control Theofy) 1.0.1 应用实例 1、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软着陆过程示意图 6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 (1)着陆准备轨道:着陆准备轨道的近月点是 15KM,远月点是100KM。近月点在月心坐标系的位 置和软着陆轨道形态共同决定了着陆点的位置。 (2)主减速段:主减速段的区间是距离月面 15km到3km。该阶段的主要是减速,实现到距离月 面3公里处嫦娥三号的速度降到57m/s。

2、 (3)快速调整段:快速调整段的主要是调整探 测器姿态,需要从距离月面3km到 2.4km处将水平 速度减为0m/s,即使主减速发动机的推力竖直向下 ,之后进入粗避障阶段。 (4)粗避障段:粗避障段的范围是距离月面 2.4km到100m区间,其主要是要求避开大的陨石坑 ,实现在设计着陆点上方100m处悬停,并初步确 定落月地点。 (5)精避障段:精细避障段的区间是距离月面 100m到30m。 (6)缓速下降阶段:缓速下降阶段的区间是距 离月面30m到4m。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控制着陆器在 距离月面4m处的速度为0m/s,即实现在距离月面 4m处相对月面静止,之后关闭发动机,使嫦娥三号 自由落体到精

3、确有落月点。 距离月面100m处的数字高程图 距月面2400m处的数字高程图 2、航空喷药 Automatic spraying aircraft 飞行路径如何控制?喷药量如何控制? 3、汽车巡航定速 车速如何保持不变? 4、拖拉机导航控制 拖拉机如何按照直 线行驶,实现耕作 ? 1.0.2 1.0.2 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无处不在无处不在 1、军事、航天领域 火炮跟踪系统 我国神舟载人宇宙飞船 人造卫星 雷达跟踪系统 2、工业领域 产品加工和物流调配的自动控制;石油化工生产过 程、造纸、工业窑炉、轧钢过程的自动控制等。 宝钢冷轧带钢监测系统 机械手 3、农业生产领域 自动灌溉系统 植物温

4、室温度和湿度自动控制系统 4、商业领域 商业设备、仓储自动化设备与系统、物流监控管 理。 自动送货车 5、日常生活 机器狗 电冰箱 空调 手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的比较手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的比较 u人工控制方式 测量实际液面的高度-用眼 实际液面高度与希望液面高度相比较-用脑 按比较的结果,即液面高度偏差的正负去决定控制动作-用手 1、液位控制系统 手动控制靠人的观测与操作 1.0.3 应用实例分析 uu自动控制自动控制 人工控制中有三种职能作用:测量、比较和执行,而在自动 控制系统中也必须有这三种。 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检测水位与控制阀门 2. 工作机构位置自动控制系统 3.汽车控制系统 驾车人驾驶机构

5、汽车 实际速度预期速度 (电压) 视觉 触觉 _ + 预期行驶方向 实际行驶方向 4.转台控制系统 放大器直流电机转台 实际速度预期速度 (电压) 放大器直流电机转台 实际速度预期速度 (电压) 转速计 _ + 蒸汽机 离心机构 比较机构 转换机构 阀门 蒸汽量 5.蒸汽机转速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理论研究的是工程技术中的广义系统 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即输入或激励,包括外加控制 与外加干扰)作用下,从系统的一定初始的状态出 发,所经历的由其内部的固有特性(即由系统的结 构与参数所决定的特性)所决定的整个动态历程。 系统、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1.1课程研究对象与任务 例 小车运动系统 以f(t

6、)作为输入 以x(t)作为输入 ump2+cp+k 为方程左边的算子,它由系统本 身的结构与参数所决定,反映了与外界无关的系统 本身的固有特性。 u1和cp+k 分别为两个方程的右边的算子,反映 了系统与外界的关系。 令p=d/dt 则 一般线性系统,可用高阶微分方程表示: 左边算子反映了系统本身的固有特性; 右边算子反映了系统与外界之间的关系; y(t)为系统的输出;x(t)为系统的输入。 特别指出 u系统的初始状态也可视为一种特殊的输入,即“初始输入 ”或“初始激励”。 u输入的结果就是改变系统的状态,并使系统的状态不断 改变,这是力学中所讲的强迫运动; u当系统的初始状态不为零时,即使无

7、输入,系统的状态 也会不断改变,这是力学中所讲的自由运动。 u所谓系统的状态为零,就是指系统处于平衡位置。 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归纳 有五个方面: 1 已知系统,输入,求系统的输出,即系统分析问题。 2 已知系统,确定输入,即最优控制问题。 3 已知输入,确定系统,即最优设计问题。 4 已知输出,确定系统,即滤波与预测问题。 5 已知输入和输出,求出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即系统 识别或系统辨识问题。 1.2 系统及其模型 1、系统 将有关的部分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考察、 分析与处理,这个有机的整体称为“系统”。 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可以是元件,也可以是下一级的系 统,

8、后者称为“子系统”;而整个系统又可以是上一层系统的 子系统。 必须注意,一个系统的特性并不能看成是组成它的元件或子 系统的特性的简单的总和。 2、机械系统 u以实现一定的机械运动、输出一定的机械能,以及承受一 定的机械载荷为目的的系统,称为机械系统。 u机械系统输入与输出,又分别称为“激励”与“响应”。 u模型使人们研究系统、认识系统与描述系统的一种工具。 u这里所说的“模型”是指一种用数学方法描述的抽象的理论模 型,用来表达一个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或系统与其外部环境 之间的关系,故又称为“数学模型”。 3、 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 以地基振动位移y(t)为激励,以机器振动位移x(t)为响应,得

9、n上述都是动态模型,当系统运动很慢时,有 于是 n静态模型反映系统在恒定载荷或缓变载荷作用下或在系统 平衡状态下的特性; n动态模型则是用于研究系统在迅速变载荷作用下或在系统 不平衡状态下的特性。 1.3 反馈(Feedback) u将系统的输出,部分或全部地返回到输入,称为系统反 馈。 u系统之所以有动态历程,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之间之所以 有动态关系,就是由于系统本身有着信息的反馈。 反馈:将检测出来的输出量送回到系统的输入端,并与输入 信号比较的过程,称为反馈。 内反馈:在系统中存在的各种自然形成的反馈,称为内反馈。 外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为达到某种控制目的而人为加 入的反馈,称为外反

10、馈。 正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相加,使偏差信号增大的反馈。 负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相减,使偏差信号减小的反馈。 工作台 步进电机 驱动电路 控制命令 移动量 (输入) (输出 ) 丝杠 工作台 步进电机 驱动电路 控制命令 移动量 (输入) (输出 ) 丝杠 放大器 工作台无反馈控制原理图 工作台有反馈控制原理图 1、机械工程中的反馈控制 2、机械系统的内在反馈 u系统就是元素按一定规律的集合。即要有元素,而且元 素之间按一定规律的联系。 u联系的实质就是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u系统之所以表现出处于运动状态之中,就是因为元素之 间有着联系,有着信息传输与交换;就是因为反映系统 情况的状态变

11、量之间有着联系,有着信息传输与交换。 u系统本身信息的反馈就是系统处于运动状态的内因。 + + + 若改为状态方程若改为状态方程 令 l矩阵A:表达了系统的结构 与参数,代表了系统的固有 特性。 l矩阵A的主对角元素:反映 了状态变量本身的交互作用 情况。 l非主对角元素:反映了状 态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情 况。 l控制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反 馈控制。 + 系统状态方程框图 1.4.1、系统的几种分类 1、对广义系统可按反馈情况分 开环系统(Open-loop system):一个系统以所需要 的方框图表示而没有反馈回路。 1.4 系统分类及基本要求(Classification and basic

12、 requirements of Control Theory) 电机开环控制系统 闭环系统(Closed-loop system ):一个系统 以所需要的方框图表示而存在反馈回路。 闭环系统的输出可作为反馈信息来改变有关环节的 输入,进而改变输出的本身,以获得高精度的输出 ,所以大量的自动控制系统都采用闭环系统。 电机闭环控制系统 3、闭环控制系统组成 u输入环节:它是给出输入信号 的环节,用于确定被控对象的“目 标值”。 u反馈环节:将被控量转换为反馈信号的装置,一般为检测元件。 u比较环节: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进行比较,得到偏差信号, u控制环节:将偏差信号作必要的处理,按照一定的规律放大

13、后, 给出控制信号。 u执行环节:接受控制信号,驱动被控对象按照预期的规律运行。 u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 u利用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的偏差对系统的输出进行控制 ,使被控对象按一定的规律运行。 u抗干扰能力强,稳态精度高、动态性能好等。 u由此带来的问题: u设计不合理时,将出现不稳定。在开环控制系统中不存 在同样的问题。 u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u测量被控制量的实际值; u将实际值与给定值进行比较,求出偏差的大小与 方向; u根据偏差的大小与方向进行控制以纠正偏差。 3 对自动控制系统还可按输出变化规律分 自动调节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系统的输出仍能基本 保持为常量的系统。 随动(伺服)系

14、统:在外界条件作用下,系统的输出能相 应于输入在广阔范围内按任意规律变化的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在外界条件作用下,系统的输出按预定的 程序变化的系统。(数控机床) 1.4.2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u1、系统的稳定性:是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 件,且是重要条件。稳定性是指动态过程的振荡倾 向和系统能够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 系统在输入作用下,期望输出与输入一致。曲线逐渐接近输 入,系统是稳定的;反之如曲线,系统是不稳定的。 u2、响应的快速性:当系统的输出量与给定的输入 量之间产生偏差时,消除这种偏差的快慢程度。 快速性即动态过程进行的时间长短。过程时间越短,说明系统 快速性越好,如曲线 ;反

15、之说明系统响应迟钝,如曲线。 u3、响应的准确性:在过渡过程结束后输出量与给 定的输入量的偏差,称为静态偏差或稳定精度 。 以上分析的稳、快、准三方面的性能指标往往由于被控对 象的具体情况不同,各系统要求也有所侧重,而且同一个 系统的稳、快、准的要求是相互制约的。 稳和快反映了系统动态过程性能的好坏。既快又稳,表明 系统的动态精度高。 1.5 机械制造的发展与控制理论的应用 1.6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1 、 经典控制理论( 4050年代形成) 主要研究对象: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 主要分析方法: 传递函数,频率法,PID调节器 (频域) 主要数学工具:常微分方程和复变函数。 自动控制是

16、一门年轻的学科自动控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它在它在2020世纪世纪4040年代末才形成。年代末才形成。 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理论 2 、现代控制理论( 6070年代形成) 主要研究对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时变系统 主要分析方法:状态空间分析法,最优控制状态空间分析法,最优控制 所所用数学工具: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及数值计算。用数学工具: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及数值计算。 3 、智能控制技术( 90年代开始发展) 智能控制方法在较深层次上模拟人类大脑的思维判断过程, 通过模拟人类思维判断的各种算法实现控制。 主要有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等。 三种理论应用情况 经典理论:接近经典理论:接近9090 现代理论:现代理论:1010 智能理论:智能理论:0.010.01以内以内 由此可见,经典控制理论是基础,它非常有成效地解决单 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是解决一般工 程问题的基本方法。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