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人文主题的渗透与课堂教学的思考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692933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人文主题的渗透与课堂教学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人文主题的渗透与课堂教学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人文主题的渗透与课堂教学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人文主题的渗透与课堂教学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人文主题的渗透与课堂教学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人文主题的渗透与课堂教学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人文主题的渗透与课堂教学的思考(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盘锦市教师进修学院 赵继武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 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因为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教材的选编,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充 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 立德树人 1234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革命传统 教育 传统文化国家主权与 海洋意识 语文学习 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 新编教材创新设计,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 线组织单元的结构,力求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强化语文学习 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人文主题”,即课文选择大致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 如四季美景、挚爱亲情、修身正己、

2、人生之舟”等,力求形成 一条贯串全套教材的显在线索。人文主题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 系,重视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 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二、力求人文主题的充分体现 1.阅读篇章的人文主题分为:三个框架六个方面 四季美景 动物与人 人生之舟 想象之翼 至爱亲情 学习生活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阅读选文内容的特点 很多经典课文又恢复了 “时文”相对少了 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占有较大比重 经典性:经典性为主,让学生接触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 尊严感,同时贴近学生生活,反映时代特点。 如春济南的冬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纪念白求恩 诫子书,皇帝的新

3、装伊索寓言,还涉及到世说新语 吕氏春秋列子论语等古代经典。 多样性多样性: :以现代文为主,兼顾古代诗文,外国作品也占一定比重。另有 科普文章、实用文本、非连续性文本。 选文注重经典性、多样性、审美性、适用性,文质 兼美,尤其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审美性:选美文,值得咀嚼、涵泳,激发阅读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如今年增加的窃读记鸟太阳船植树的牧羊人 适用性适用性: :以学生为本,难度适中,适合教学。 如窃读记,描写了作者放学后急匆匆赶往书店,藏身于众多 顾客,借雨天窃读,到晚上才依依不舍离开的读书过程。表现了作者 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新书的渴望之情。 (去掉了难以读懂的爸爸的

4、花儿落了紫藤萝瀑布) 2.综合性学习:三个系列专题 文学部落 第四单元 专题讨论的形式 有朋自远方来 第二单元 自我介绍的形式 少年正是读书时 第六单元 编辑班刊的形式 传统文化 专题 语文生活 专题 综合实践 专题 3.名著导读:人文主题鲜明。 名著导读篇目 朝花夕拾:是鲁迅生命成长的记录,贯串着真切 的感受,渗透着人间真爱;弥漫着对乡土、民间、民俗的 浓厚兴趣;不过也有挣扎和战斗,可以帮助我们走近鲁迅 独特的个人世界。 西游记:小说的思想比较复杂,释、道、儒都有 所涉及,但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这部小说更像一个励 志故事: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 ,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

5、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苦 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林海音城南旧事:以儿童视角书写童年经验,传 达出思乡、离别、成长的主题。 沈从文湘行散记:欣赏湘西奇异秀美的风景, 感受田园牧歌般的诗意境界,体验充满悲悯的人文关怀 。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 意,既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表现出作者对俄罗斯民 族与自然的热爱。 李汝珍镜花缘:借写海外奇风异俗,提倡男女 平等,否定封建官场,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 自主阅读推荐篇目 年代覆盖面更广,古诗文的选择重 在培育以下的三方面的人文精神: 1.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 家国情怀教育; 2.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 社会关爱教育;

6、 3.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 人格修养教育。 例如谭嗣同的潼关首次入选 教材。 4.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八首,体现不同的人文主题 2 3 4 5 第一单元 四季美景 第二单元 至爱亲情 第三单元 学习生活 第四单元 人生之舟 第五单元 动物与人 学习朗读,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汉语之美 学习朗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把握情感基调 学习默读,一气呵成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学习默读,学习圈点勾画,理清作者思路 学习默读,学做摘录,把握文章中心 1 6第六单元 想象之翼 学习默读,快速阅读全文,发挥联想和想象,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艺术世界 三、人文主题在单元中的渗透与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 四季美景 描写景

7、物的一组优秀诗文,具三美:美景、美情、美言。 教学建议: 如朱自清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受到美的熏陶感染, 挖掘人文内涵,体会文中充满昂扬乐观的情调,蕴含积极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可设置为:1.品析细致生动的景物描写;2.学习清新优美的诗 化语言;3.体会充沛的情感。 如老舍济南的冬天。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人文关怀 。首先,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文辞美、景物美、意境美,感受美就是一 种人文精神体验;其次是品味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热爱自 然、热爱生活的情怀,热爱人生、热爱美好事物的生活态度。 第二单元 至爱亲情 写人记事的一组优秀诗文。以情为核,情在事中,情在物中 。 教学建议:

8、 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在教学中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 残疾人的特殊心情,理解作者的母亲在自己身患绝症的情况下,表现出 对孩子的爱与期望。通过细节品析出深沉细腻、毫不张扬的母爱和作者 的悔恨之情、生活之悟。推荐课外阅读合欢树我与地坛等篇目 ,感受母爱,思考生命的意义。 如莫怀戚散步。这篇课文入选教材20年,已经有些“新经典 ”的意味。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思自我,受到和 情感的教育:与家人相处,要更加关心理解父母,尊敬爱护老人;家庭 事务产生意见分歧时,多照顾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不要唯我独尊。 第三单元 学习生活 有关童年学习生活的一组美文。回忆童年,童真童趣;寻觅 旧影,人生感

9、怀。 教学建议: 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教学中注重从三个方面对文 章主题的引导。一是“批判说”,即揭露和批判封建教育制度,表现作 者对封建社会及其教育制度的彻底否定;二是“儿童心理说”,即通过 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热爱自然、天真的欢乐 心理;三 是“对比说”,即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作对比,儿童 热爱自然的心理,表达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如论语十二章。教学中不仅应当引导学生消除与经典的隔阂 ,吸取其中的文化营养,还应当鼓励他们对经典产生兴趣,自主阅读, 深刻体会其中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自养等方面的道理。 第四单元 人生之舟 关于人生的一组美

10、文。树立榜样,形象动人;阐释经验,体 味人生 教学建议: 如毛泽东纪念白求恩。课文的背景、文中所反映的白求恩事 迹,都离学生生活较远,建议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搜集一些白求恩生活中 的具体故事,而不是教师泛泛地介绍他的经历,让学生在感受白求恩的 人格魅力的基础上,理解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学习他毫 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如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建议在教学中结合关键语句的品 味,探讨文章的主题。注意主题的多元性:1.从环保的角度,牧羊人种 植树木,改造荒原,表现出人类勇于承担责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从人的角度,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造了荒原,这是对人类

11、毅力、勇 气和担当精神的赞美。 第五单元 动物与人 一组与动物有关的课文,表现人类与动物关系的方方面面。 教学建议: 如郑振铎猫。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敢于表达不同的认识,归 纳多元主题。1.课间中寓有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生的感触,表现了作者严 于律已的精神和仁爱之心;2.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凭个人好恶、私心 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如梁实秋鸟。文章以典雅生动的语言描写了鸟的美和对不同 的鸟的不同感受,蕴含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体味与理解。但这篇文章 不只是单纯地歌颂鸟儿,还有更复杂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 体会。如第5段,带着理性的眼光,对人们的爱鸟之心进行

12、辨析;第6段 ,描写了鸟儿给人带来的另外一种情绪-悲苦,表现了作者悲天悯人 的情怀。 第六单元 想象之翼 一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有童话、神话、寓言、诗歌,想象是 其特质。 教学建议: 如安徒生皇帝的新装。课文情节离奇,描写夸张,反映现实 却十分深刻。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童话作品的想象、夸张与现实 生活基础之间的关系,在探究中去发现皇帝及大臣们自欺欺人的丑行和 他们的虚伪、愚蠢。 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诗歌中描绘了天上美丽的街市及牛郎织 女的幸福生活。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探究诗人为什么要把天上的世 界描绘得那么美好呢?体会出诗人在诗歌中寄托自己对光明、对理想的 憧憬,从而含蓄地表达改造现实的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