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3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929312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2.3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 2.3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 2.3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 2.3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 2.3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2.3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2.3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 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背景助读基础梳理 1.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诗、画成就都 很高,被苏轼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 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辋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 居之地。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混乱,王维厌倦官场 生活,晚年曾经在此隐居,“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信奉佛教,寻访山林,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表现隐居山林、脱离尘 俗志趣的积雨辋川庄作即作于此时。 背景助读基础梳理 2.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

2、职务,返居成都草 堂。四月,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人由成都乘舟东 下,经渝州(今重庆)至忠州(今重庆忠县)。旅夜书怀为途中所 作。 3.新城道中(其一)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苏轼视察 杭州属县,自富阳赴新城(今浙江富阳新登)途中。诗人沿途看到山 岭白云缭绕,树梢朝阳悬挂,野桃笑脸迎人,溪柳摇曳多姿,溪水清澈 见底心中无限喜悦,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背景助读基础梳理 4.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南宋著名 诗词作家。其词作多记游咏物,抒写个人身世及离别相思,情真意 切,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隽。 扬州慢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

3、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 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代。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 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 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背景助读基础梳理 5.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 珠之子。清词三大家之一。长相思写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 作于随康熙帝出巡山海关外的途中。 背景助读基础梳理 背景助读基础梳理 背景助读基础梳理 背景助读基础梳理 背景助读基础梳理 5.积名句 (1)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 (3)

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赤 壁赋)(2012山东高考) (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2013湖北高 考) 背景助读基础梳理 (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2014浙江高考) (6)杜甫五律旅夜书怀的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 绘的景象雄浑阔大,反衬了作者孤苦漂泊的悲怆心情。(2015山东 高考) (7)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了到 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2015课标全 国)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目标一】 赏析旅夜书怀的

5、语言 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风格的诗句是哪几句?联系全诗抒发的感 情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最有代表性的诗句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上句 写天地之广大:星垂,而使平野更加开阔。对句则以江流暗示岁月 的流逝:月涌,更显大江流动。然而,天地虽大,诗人却只不过是其间 的一只沙鸥而已,这境况又何等凄凉;更何况岁月不停流逝!此时诗 人已到垂暮之年,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在这苍茫的背景下,诗人的身 影就显得更加渺小与孤寂。可见,这两句虽然体现了诗人沉郁雄浑 的风格,却也寄托了诗人的身世凄凉之感。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目标二】 赏析新城道中(其一)的意境 二、三两联写了哪些景物?各自有着怎样

6、的特点?营造了一种怎 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以“披絮帽(丝绵帽)”状山顶“晴云”的洁白柔软,以“挂铜 钲”写树梢上“初日”的橙红明亮,以“含笑”比拟山野桃花的娇艳怒 放,以“短”写山中人家竹篱的低矮古朴,以“自摇”写溪边绿柳的轻盈 起舞,以“清”字写沙溪之水的清澈明净。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清 新明丽、生机盎然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山行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目标三】 品味扬州慢的语言,赏析词作的表达技巧 这首词中哪个词或字最能概括扬州城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 感情? 参考答案“都在空城”的“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二十四桥”等说明昔日扬州是人

7、们向往的大都会,景色美丽,繁华 热闹。可是战争却将扬州城变成了一座空城。词人路过扬州,目睹 了遭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不由得感慨万千。一 个“空”字,寄托了词人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 人民不幸的哀思。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目标四】 简要概括长相思的内容,体味词人的情感 这首词上下两片各自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上片写山水行程。说“身”,诉诸视觉,在空间上展开。一 路跋山涉水,在苍凉的去处,那万丈穹庐下的营帐,望去好似繁星落 地,璀璨异常。下片承接“夜深千帐灯”,继续写“夜”,过渡自然。写 深夜不寐时的思乡之情,说“心”,诉诸听

8、觉,在时间上展开。抒发了 词人对“故园”无尽的思念、对家的无尽的思念。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阅读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思考:这首诗中哪些诗句具有“诗 中有画”的特点?又是怎样体现的? 参考答案“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白鹭雪白,黄 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白鹭飞翔,黄鹂啼鸣,一取其动态,一取其声音 。在背景上,“漠漠”,写出了水田的一望无际、苍茫一片;“阴阴”,描 绘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自近而远,富有立体感。这样,碧空中 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高低和谐,极具层次感,如一幅画展现在 读者面前。此可谓“诗中有画”,给人以画意盎然的印象。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

9、一法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手法精当绘风物 苏轼的新城道中(其一)描写了诗人出巡途中所看到的美丽 景色,赞美了山村人家平和的劳动生活。全诗含蓄蕴藉,意境优美 。中间四句组成一套山水画屏,美丽清新,其写景手法精当巧妙,尤 为人称道。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两句描写远景:雨后的早晨, 山中景色焕然一新。一座座峰峦眉清目秀,头上顶着洁白的云朵, 宛如戴上轻软的丝绵帽子;太阳刚刚升起,挂在高高的树梢,好像一 面黄澄澄的铜锣。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将晴天云朵比喻成 絮帽,初升

10、旭日比喻成铜锣,想象奇特,生动别致,山中的景物描写这 般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不能不让人称赞。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两句描写近景:诗人一路前行 ,路旁景色使人目不暇接。你看,矮矮的竹篱后面,盛开的山桃花探 头探脑,红扑扑的脸儿满含笑意;清清的沙溪边上,柳树摆着轻盈的 枝条,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一花一木都是这样春意盎然,这样殷 勤好客啊。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桃花笑,柳条舞,自然景物被赋予 人的神态举止,真是妩媚极了。 新奇的比喻,巧妙的拟人,不仅描绘出山野花木之美,而且烘托出 诗人山行之乐,内心之乐和景色之美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这就是 人们最爱追求的

11、那种艺术境界:情景相生。 美文品读素材开发 肩 膀 辽宁一考生 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 ,他将挚意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他用厚实的肩膀承担起生命的 重量 美文品读素材开发 在这个有着惨白月色的夜晚,他独坐短松冈,一壶清酒伴着泪千 行,他的面容在月光下憔悴而又落寞。他一定是赶了好久的路才回 到这里,他来不及洗去脸上的浮尘,来不及整理泛白的鬓角,他只想 快快回到这里,再好好看看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他仿佛又看 见她凭栏倚窗,乌黑的长发倾泻而下。可如今,只有那棵棵松树掩 映下的坟冢默默地回应他的呼唤,他的手轻轻抚过坟头,将清酒缓 缓洒在坟前,深深凝望后毅然转身。

12、这是怎样的悲痛!曾经伉俪情 深,如今只剩下形单影只,但他没有沉沦,他用坚实的肩膀撑起这份 悲痛,撑起残破的家,撑起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化作一首千百年来被 人传诵的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起对亡妻的思念。 美文品读素材开发 左牵黄犬,右擎苍鹰,身着锦衣华服,骑匹高头大马,浩浩荡荡踏过 平冈,他挽弓射箭,呼啸声射透天边云朵,霞光万丈,那是对他豪迈忠 义的褒奖、勇敢无畏的表彰。他在军帐中端起一碗酒,二话不说干 脆饮下,一擦嘴角,再度斟满酒,全然忘了鬓角的银丝,他口出豪言 誓将大宋一统于吾王!他再一次

13、用肩膀撑起报效祖国的铁胆丹心 ,用肩膀承担起统一大宋的豪情壮志。一杯酒,映着发红的双颊,将 忠心与道义用肩挑!他泼墨写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持节 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起对国家的忠心。 美文品读素材开发 他满腔报效祖国的热血被群小破坏殆尽,他被一贬再贬,从京城 到黄州,到密州,到杭州,到惠州,甚至到了荒凉的儋州,他却执着地挂 念天下苍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杭州有苏堤,惠州有苏公祠,朝廷 待他不好,但他待百姓不薄,他把民生扛在肩膀上,兴修水利,解缓灾 役,他如此坦荡的胸怀,没有装下半分钩心斗角的

14、邪气,却将社稷与 百姓放在比自己的荣辱还重要的位置。他用他的肩膀,撑起热爱生 命、关怀百姓的爱民之心,用他的肩膀承担起“上可陪玉皇大帝,下 可陪卑田院乞儿”的豪言壮志。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起国计民生的大任。 美文品读素材开发 品读提示 文章侧重从三个方面表现苏轼在三个不同时期肩负 的不同使命,同时文章又能将苏轼与众多历史名人进行对比,突出 了苏轼的肩膀厚实、宽大,能够承担起个人和历史的大任。 古代像苏轼这样的文人很多,但拥有如此厚实肩膀的只有苏轼一 个。陶渊明只愿躲进精神的桃花源,自己独享清闲;杜甫,那忧国忧 民的慨叹的确沉重,却放弃了用肩膀承担为民造福的重任只有 苏轼有如此厚实的

15、肩膀,上关百姓国家,下系骨肉情怀。 仰望苏轼的肩膀,那是一座山 美文品读素材开发 东坡志林记载,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而遭御史弹劾,在湖州 被追赴诏狱时,面对哭送的妻儿家人言道:“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 一诗送我乎?”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时期,这种幽默对缓解人的心 理压力也能起到积极作用。东坡晚年被再贬至惠州,三贬至儋耳。 然而沉重的政治迫害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把他击倒。此时,他 更注意运用幽默的力量来帮助它超越政治的险恶和人生的痛苦。 惠州一绝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 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反映了东坡晚年被贬岭南一带时的幽 默诙谐精神和乐观旷达情怀。他善于采撷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生 动细节作“幽默观”,从而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和足够的体力来航 渡人生的苦海。 运用方向 这则材料可以用在“旷达洒脱”“诙谐幽默”“笑对挫折 ”“我心自在”“乐与忧”等主题的写作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