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常用诊疗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692269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系统常用诊疗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循环系统常用诊疗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循环系统常用诊疗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循环系统常用诊疗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循环系统常用诊疗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环系统常用诊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系统常用诊疗(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t;p&gt;&amp;lt;p&amp;gt;&amp;amp;lt;p&amp;amp;gt; 循环系统常用诊疗 技术及护理 内科护理学教研室内科护理学教研室 介入性诊治技术 介入性诊断包括 心导管检 查术,外周动脉或静脉造 影,冠状动脉造影术,心 内电生理检查等。 心脏起搏治疗 脉冲发生器 电 极 发放一定频率.振幅的电脉冲 刺激心脏 心脏有规律的收缩 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治疗 心脏起搏器的应用与发展 ? 1929年 库德医生用 针头刺入心机给予电 刺激使一个婴儿的心 脏复跳。 ? 1952年临时起搏器被 引入临床急救

2、。 ? 1960年永久心脏起搏 器开始植入人体 NBG起搏 代码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第四 位 起搏心腔 感知心腔 感知后反应方式 程控 功能 O 无 O 无 O 无 A 心房 A 心房 I 抑制 P简单程 控 V 心室 V 心室 T 触发 M多项程 控 D心房心室 D心房心室 D双重(I+T) C遥 控 S心房或心室 S心房或心室 R频率 调整 起搏器的类型 ? DDD方式(房室全 能型起搏) ? VVIR(单腔频率适 应型起搏) ? DDDR(双腔频率适 应型起搏) ? VOO方式(心室 非同步起搏) ? VVI方式(心室 按需起搏) ? VAT方式(心房 同步起搏) 适应症 &

3、;amp;amp;amp;#252;植入式心脏起搏 ? 房室传导阻滞 ? 心梗并发房阻 ? 病窦综合症 ? 快慢综合症 ? 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 的顽固性心衰 &amp;amp;amp;#252; 临时起搏器 起搏器的安置方法 &amp;amp;amp;#252;心室电极的安置 &amp;amp;amp;#252;为起搏器作一个囊袋 脉冲发生器埋葬在胸壁 胸大肌皮下组织 右心室嵌入肌小梁 护理 &amp;amp;amp;#252;术前护理 &amp;amp;amp;#252;心里护理 &amp;amp;amp;#252;辅助检查 &amp;

4、amp;amp;#252;皮肤准备 &amp;amp;amp;#252;抗生素皮试 &amp;amp;amp;#252;训练床上大小便 &amp;amp;amp;#252;应用抗凝剂者停用 护理 &amp;amp;amp;#252;术后护理 &amp;amp;amp;#252;休息与活动 &amp;amp;amp;#252;监测 &amp;amp;amp;#252;伤口护理与观察 护理 &amp;amp;amp;#252; 嘱病人平卧位或左侧卧位1- 3天 &amp;amp;amp;#252; 根据情况可适当抬高床头 30

5、60 &amp;amp;amp;#252; 勿用力咳嗽 &amp;amp;amp;#252; 协助完成生活护理 &amp;amp;amp;#252; 沙袋压迫伤口6h &amp;amp;amp;#252; 定期更换敷料 &amp;amp;amp;#252;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局部疼痛 &amp;amp;amp;#252; 观察皮肤有无变暗发紫、波动感 &amp;amp;amp;#252; 起搏器囊袋有无出血 护理 ?描记12导联心电图 ?心电监护24h 健康指导 &amp;amp;amp;#252;起搏器知识指导 &

6、amp;amp;amp;#252;病情自我监测指导 &amp;amp;amp;#252;活动指导 &amp;amp;amp;#252;定期随访 告知病人起搏器的设置频率 使用年限 妥善保管起搏器卡,外出时 随时携带 避免强磁场、高电压的场所 移动电话远离起搏器至少 15cm 健康指导 出院后半年内每1-3个月随访1次,情况稳 定后每半年随访1次,接近起搏器使用年 限时,应缩短随访间隔时间,在电池耗 尽之前及时更换起搏器。 ?避免强磁场和高电压的场所(如核磁、 激光、变电站等),但家庭生活用电一 般不影响起搏器工作。 心脏电复律 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 心肌瞬间除极,消

7、除异位性快速心 律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 。 心脏电复律 u适应症 &amp;amp;amp;#252;室扑和室颤 &amp;amp;amp;#252;房扑和房颤伴血液 动力学障碍者 &amp;amp;amp;#252;药物及其他方法治 疗无效的或严重血 液动力学障碍的 PSVT、室速、预激 综合症伴快速心律 失常 u禁忌症 &amp;amp;amp;#252;病史多年,心房明显 增大或有附壁血栓 &amp;amp;amp;#252;伴高度或完全房室传 导阻滞房扑和房颤 &amp;amp;amp;#252;伴病窦异位性快速心 律失常 &am

8、p;amp;amp;amp;#252;有洋地黄中毒、低钾 时 心脏电复律 直流电非同步电除 颤 室颤 能量选择200J360J 直流电同步电除颤 适应于室颤以外的快速心律失常 放电时电流与R波同步 能量选择 Af和PSVT100-150J 室速100200J AF50100J 护理 &amp;amp;amp;#252;复律前准备 &amp;amp;amp;#252;向患者解释目的 &amp;amp;amp;#252;术前检查 &amp;amp;amp;#252;停用洋地黄药物2448h,改善心功能、 纠正电解质,房颤的病人需抗凝治疗 &amp;amp;a

9、mp;#252;口服胺碘酮,观察EKG &amp;amp;amp;#252;术前当天禁食 &amp;amp;amp;#252;物品准备 护理 &amp;amp;amp;#252;复律中配合 &amp;amp;amp;#252;患者平卧硬板床,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做 EKG &amp;amp;amp;#252;清洁皮肤,心电监护,注意避免除颤部位 &amp;amp;amp;#252;打开电源,选择R波高耸的道联,选择同步 或非同步 &amp;amp;amp;#252;遵医嘱使用镇定剂 &amp;amp;amp;#252;除颤 &am

10、p;amp;amp;amp;#252;根据情况是否再次电除颤 护理 &amp;amp;amp;#252;电极板的部位分别为胸骨右缘23肋间和 心尖部 &amp;amp;amp;#252;两电极板的距离不应小于10cm &amp;amp;amp;#252;紧贴皮肤 不可接触病人及病床,两电极板同时放电 同时观察心电图 护理 &amp;amp;amp;#252;复律后护理 &amp;amp;amp;#252;卧床休息24h &amp;amp;amp;#252;持续心电监护 &amp;amp;amp;#252;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有无栓塞征象

11、 &amp;amp;amp;#252;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amp;amp;amp;#252;观察有无皮肤灼伤,其他心律失常 &amp;amp;amp;#252;协助医生做好处理 心导管检查术 进行心脏各室腔、瓣膜与血管的构造及功 能的检查,包括右心导管检查与选择性右 心造影、左心导管检查与选择性左心造影 。 其目的是明确诊断心脏和大血管病变的部位与 性质,病变是否引起了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 其程度,为采用介入性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提供依据。 心导管检查术 &amp;amp;amp;#252;需做血流动力学监测者,丛静脉置入 漂浮导管至右心及肺动脉。 &

12、;amp;amp;amp;#252;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有心内分流的 先心病诊断。 &amp;amp;amp;#252;心内电生理检查。 &amp;amp;amp;#252;室壁瘤需了解瘤体大小与位置以决定 手术指征。 &amp;amp;amp;#252;静脉及肺动脉造影。 适应症 心导管检查术 &amp;amp;amp;#252;感染性疾病 &amp;amp;amp;#252;严重出血性疾病 &amp;amp;amp;#252;外周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amp;amp;amp;#252;严重肝肾损害者 &amp;amp;amp;#

13、252;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 &amp;amp;amp;#252;严重心律失常 禁忌症 心导管检查术 ? 一般采用 Seldinger经皮 穿刺法,局麻后 自股静脉或股动 脉插入导管到达 相应部位。整个 检查均在X线透 视下进行,并做 连续的心电和压 力监测。 方法 心导管检查术 术前护理 ?完成必要的检查 ?做好解释工作,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完成各种术前准备,做好记录。 v皮肤准备 v去掉皮毛 v清洁皮肤 v训练床上排便 v抗生素及碘过敏试验 v评估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心导管检查术 术后护理 ?术侧肢体制动24小时,伤口行加压包扎后 沙袋压迫6小时。 ?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术侧肢体皮肤

14、颜色、 温度、感觉及运动功能。 ?常规抗炎三天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等并 发症。 ?24小时后伤口换药,指导病人适当活动 冠状动脉造影术 提供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性 质、范围、侧枝循环状况等的 准确资料,有助于选择最佳治 疗方案,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 的方法 TIMI试验分级标准 无血流灌注,闭塞血管远端无血流; 0级 I级 造影剂部分通过,冠状动脉狭窄远端 不能完全充盈; 冠状动脉远端造影剂完全而且迅速充 盈和消除,同正常冠状动脉血流。 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可完全充盈,但显 影慢,造影剂消除也慢; II级 III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PTCA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15、 冠状动脉内旋切术 旋磨术和激光成形术 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 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方法 。 方法 PTCA(经皮冠脉内球囊扩张) PTCA开通血管后,需要支 架支撑,以避免血管塌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术前护理 术前指导 常规术前护理 口服抗血小板聚积的药物 直接PTCA 顿服阿司匹林300mg或波力维300mg 择期PTCA 术前口服阿司匹林或波力维 术中配合 ?强调术中有心悸、胸闷等任何不适立即通 知医生。 ?重点监测导管定位时、造影时、球囊扩张 时及有可能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时心电及 血压的变化。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16、治疗( PCI) 术后护理 &amp;amp;amp;#252; 观察足背动脉、伤口、皮肤颜色、温度。 &amp;amp;amp;#252; 术侧肢体制动,床上大小便 &amp;amp;amp;#252; 心电、血压监护24h &amp;amp;amp;#252; 12导EKG &amp;amp;amp;#252; 常规使用抗菌素 &amp;amp;amp;#252; 准备用物,协助拔鞘管 &amp;amp;amp;#252; 抗凝治疗 &amp;amp;amp;#252; 生活护理 &amp;amp;amp;#252;

17、伤口换药后适当活动,密切观察伤口情况。 &amp;amp;amp;#252; 坚持正规服药,定期复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amp;amp;amp;#252; 按压穿刺部位1520min以彻底止血, 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砂袋压迫6 8h,术侧肢体制动24h; &amp;amp;amp;#252; 24h后嘱逐渐增加活动量; &amp;amp;amp;#252; 鼓励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 &amp;amp;amp;#252; 指导病人合理饮食; &amp;amp;amp;#252; 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 &amp;am

18、p;amp;#252;腰酸 腹胀 &amp;amp;amp;#252;穿刺血管损伤的并发 症 &amp;amp;amp;#252;栓塞 &amp;amp;amp;#252;尿潴溜 &amp;amp;amp;#252;低血压 &amp;amp;amp;#252;造影剂反应 &amp;amp;amp;#252;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术后负效应的观察与护理 正确压迫止血方法 腹膜后出血或血肿的观察 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的处 理 引起闭塞性肢体缺血的观察 局部血肿及淤血的处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amp;amp;am

19、p;#252;嘱病人术侧肢体升直制动 &amp;amp;amp;#252;咳嗽时或用力大便时压紧穿刺 点 &amp;amp;amp;#252;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及血 肿 &amp;amp;amp;#252;伤口换药后方可活动 正确压迫止血方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观察有无低血压 贫血貌 腹股沟区疼痛、张力高。 压痛 腹膜后出血或血肿的观察 立即输血和压迫止血,必要时外科修补术 处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多在拔管后13天出 现 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的观察及处理 局部出现波动性肿块 收缩期杂音 局部连续性杂音 立即加压包扎,必要时外科修补术 经

20、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amp;amp;amp;#252;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amp;amp;amp;#252;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的改 变 &amp;amp;amp;#252;下床活动后有无疼痛或跛行 &amp;amp;amp;#252;肺栓塞 引起闭塞性肢体缺血的观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包括: ?主动脉内球囊导管 ?气泵 ?压力测定系统 ?心电图触发系统 工作原理 舒张早期 球囊充盈 主动脉内 压力 主动脉舒 张压 心肌的供血量增加, 改善脑和周围血管的灌注 工作原理 舒张末期 球囊回缩 主动

21、脉瓣 开放前 主动脉舒 张末期压收缩期左心室射血阻力 左心室 后负荷 心肌耗氧量 每搏输出量 和射血分数 左锁骨下动脉 降主动脉 肾脏 接IABP机器 护理 术前准备 ?根据病情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告知, 争取尽早实施IABP术,以免错过 最佳抢救时机。 ?检查双侧足背动脉、股动脉搏动情 况并作标记。 护理 术前准备 ?完善血常规及血型、尿常规、出凝 血时等相关检查,必要时备血。 ?股动脉穿刺术区备皮。 ?术前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与安定 等镇静药物。 ?备齐术中用物。 术中配合 ?记录IABP前病人生命体征、心率、心 律、心排出量、心脏指数等相关指标, 以利于术后评价效果。 ?严密监护,备齐抢救物

22、品、器械和药品。 术后护理 ?病人卧床休息,肢体制动,协助做好生 活护理和基础护理。对意识不清病人还 应注意做好安全护理。 ?每小时使用肝素盐水冲洗测压管道,以 免血栓形成。 术后护理 ?每小时观察病人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注意观察皮肤的温度和病人自我感觉 情况。 ?每小时检查穿刺局部有无出血和血肿 情况。 术后护理 ?持续监测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意 识状态、尿量、心排出量、心脏指数 、心电图变化(主要是反搏波形变化 情况)、搏动压力情况等,观察循环 辅助的效果,如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 生。 术后护理 ?反搏满意的临床表现 病人神志清醒 尿量增加 中心静脉压、左心房压 在正常范围内 升压药物剂量大

23、幅度 减少甚至完全撤除 反搏时可见主 动脉收缩波降 低而舒张波明 显上升是反搏 辅助有效的最 有力根据。 术后护理 ?及时报告医生血、尿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根据病情逐渐减少主 动脉球囊反搏比率,最后停止反搏,进行 观察。每次变换频率间隔应在1h左右,停 止反搏后带管观察的时间不可超过23h, 以免发生IABP球囊导管血栓形成。 术后护理 ?并发症观察及处理 (1) 下 肢 缺 血 双下肢疼痛、 麻木、苍白或 水肿等缺血或 坏死的表现 。 较轻者应使用无鞘 的IABP球囊导管或 插入IABP球囊导管 后撤出血管鞘管; 严重者应立即撤出 IABP球囊导管。 术后护理 ?并发症观察及处理 (2) 主 动 脉 破 裂 突然发生的持 续性撕裂样胸 痛、血压和脉 搏不稳定、甚 至休克。 立即终止主动脉内 球囊反搏,撤出 IABP球囊导管。 术后护理 ?并发症观察及处理 (3) 感 染 局部发热、红 、肿、化脓, 严重者出现败 血症。 严格无菌操作和预 防性应用抗生素可 控制其发生率。 &amp;amp;lt;/p&amp;amp;gt;&amp;lt;/p&amp;gt;&lt;/p&g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