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急救技术解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2200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急救技术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外科急救技术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外科急救技术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外科急救技术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外科急救技术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科急救技术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急救技术解读(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外科急救技术 一止血 二包扎 三固定 四搬运 一、止血 开放性损伤,大都会合并出血。出血速 度和数量是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 因素。一般急性出血达到总血量的20% 以上,就会出现头昏眼花、出冷汗、面 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出血量 超过总量的40%50%就有生命危险 。因此,及时准确地止血,常可挽救患 者的生命,然后再进行其他有关方面的 急救处理。 下一页 出血的种类 按损伤血管的种类分 (1)动脉出血: 由于动脉血管内血压高,血液从伤口向外 喷射或一股一股地冒出,血色鲜红,流血 不止,常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出血,可危 及患者的生命。(2)静脉出血:血液持 续性缓慢外流,血色暗红,静脉出

2、血的危 险性小于动脉出血。(3)毛细血管出血 :是很微小的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样地 流出,血色也鲜红,常可自动凝固止血, 故危险性小。 下一页 下一页 按出血的部位分 (1)皮下出血:多见于跌、撞、挤 、挫伤等,造成皮下组织内出血形成 血肿、淤斑,不久自愈。(2)外出 血:外伤后血液从伤口流出,容易发 现。(3)内出血:是深部组织和内 脏损伤,血液流入体腔内或组织间隙 内,从外表看不见,只能根据患者全 身或局部症状来判断。内出血对患者 的健康和生命威胁较大,必须密切观 察处理。 止血方法与护理 加压包扎止血法 是最常用的 有效止血法,适用于毛细血 管、静脉或小动脉的出血。 用消毒的纱布垫或将干

3、净毛 巾、布料折成比伤口稍大布 垫覆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 三角巾加适当压力进行包扎 。必要时可将手掌放在敷料 上均匀加压10min左右,基 本可以止血。 下一页 下一页 指压止血法 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临时止血法, 适用于靠近骨骼较表浅动脉供血区 的出血。用拇指向骨骼压住出血血 管的近心端,使血管压闭,阻断血 流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时间不宜 过久,应随即采用其他止血方法。 各部位的止血:(1)头顶部出血:在 耳前对准下颌关节上方,压迫颞浅动脉。 (2)面部出血:在下颌骨下缘、咬肌前 缘压迫面动脉。若伤在颊部、唇部,可将 拇指伸入其口内,其余四指捏紧面颊,压 迫伤口下方之动脉干。(3)头颈部出血

4、:在胸锁乳突肌前缘,环状软骨水平,用 力将颈总动脉向后向内按压至椎体上,达 到止血目的,但绝对禁止同时压迫两侧。 下一页 (4)手掌及手指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 压迫腕部的尺、桡动脉。(5)前臂与上臂 出血:在上臂内侧中点(肱二头肌内侧沟 ),将肱动脉压迫与肱骨。(6)大腿出血 :屈起大腿,肌肉放松,用两手拇指在大 腿根部腹股沟中点,将股动脉用力压迫与 股骨。(7)足部出血:在踝关节下侧或足 背第一、二跖骨间动脉搏动部位(足背动 脉)用手压紧。 下一页 止血带止血法 1.橡皮止血带止血: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 。是急救时较简单而效果可靠的止血方法, 但是上止血带后,完全阻断了肢体的血液循 环,可引

5、起或加重肢端坏死,因此非必要时 不可轻易使用,使用后应尽早手术止血。 下一页 方法:上止血带前,先要将伤肢 抬高,尽量使静脉血回流。在上止 血带的部位,用软的敷料或衣服、 毛巾等垫好,以免止血带绞伤皮肤 和肌肉。用橡胶止血带时将橡胶管 适当拉长,缠绕肢体两周并固定好 末端,借助橡胶管的弹力,压迫血 管阻断血流 下一页 注意事项:上止血带的松紧要适当,以使 出血停止为度。不然,过紧会损伤皮肤、神 经和血管;过松达不到止血的目的,有时反 而可能造成静脉淤血。上止血带后应附加明 显标志,注明开始使用的时间。止血期间应 有专人管理,每隔1h放松止血带12min ,放松期间局部应采用其他止血方法,控制

6、出血。 下一页 下一页 2.气囊止血带:常用血压计袖带 ,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只要把袖 带绕在扎止血带部位,然后打气 至伤口停止出血。 二、包扎 包扎是外伤急救时最常用的方法。它具有保护 伤口减少污染,加压止血,固定敷料和夹板以及 减轻疼痛等作用。 用物:卷轴绷带(三角巾、多头带等),无菌 纱布。在紧急情况下,如无绷带和纱布,可用清 洁的毛巾、被单等替代。 下一页 下一页 卷轴带包扎的注意事项: 1、伤员取舒适的卧位,需抬高肢体 时应给予适当托扶物,并且保持于功 能位。 2、先作简单清创并覆盖无菌纱布, 然后再行绷带包扎。根据伤口部位选 择宽度合适的绷带卷,避免湿绷带或 沾染的绷带。 3、对骨隆

7、突处、皮肤皱襞处(如腋 下、腹股沟)等处,需用纱布或棉垫 加以保护。 4、包扎方向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包绕,每周 应压住前周的1/31/2,包扎开始和终了时均 应环行2周。指(趾)端尽可能外露,以便观 察肢体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5、包扎时用力均匀,松紧适当,要牢固、 美观和舒适。 6、出血伤口处包扎时宜稍加压力,起到压 迫止血作用;反折部分不可压在伤口或骨隆突 处,以免加重疼痛或引起压疮。 7、绷带固定时的结应放在肢体的外侧,忌 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打结。 下一页 三、固定 急救时固定的目的:避免骨折断端在搬运 时进一步损伤周围软组织;骨折固定后可 以减轻疼痛,防止创伤性休克;便

8、于搬运 。 用物:固定最理想的器材是夹板。若抢救 现场没有夹板,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如竹竿、木板、树枝等替代,紧急情况下 ,可直接借助伤员健侧的肢体或躯干进行 临时固定。另外还需准备棉垫、纱布、绷 带、三角巾或毛巾等。 下一页 下一页 骨折的临时固定法: 1、锁骨骨折:用棉垫或毛巾垫于两腋下, 用绷带或三角巾(折叠成带状),分别绕两 肩作8字行包扎,尽量使两肩后张。 2、肱骨骨折:用长、短两块夹板,长夹板 置于上臂的后外侧,短夹板置于前内侧,在 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固定。将肘关节屈曲 诚90,使前臂中立位,再用三角巾或布带将 上肢悬吊,固定于胸前。 3、前臂骨折:取两块合适的夹板,嘱伤 员

9、屈肘90拇指向上,将夹板分别置于前 臂的内、外侧,然后用绷带于两端固定, 再用三角巾或布带悬吊于胸前。 4、大腿骨折:取一长夹板置伤腿外侧, 长度自足跟至腰部或腋下,另一块夹板置 伤腿内侧,长度自足跟至大腿根,然后用 绷带或三角巾分段固定。 下一页 5、小腿骨折:取长、短2块夹板, 分别放置在伤腿外、内侧,然后用绷 带分段扎牢。紧急情况下无夹板,可 将伤员两下肢并拢,两脚对齐,分段 绷扎固定在一起。注意在关节和小腿 之间的空隙处需垫纱布或软织物,以 防包扎后骨折部位弯曲。 6、脊柱骨折:将伤员俯卧于硬板 上,不使移位。 下一页 固定的注意事项: 1、有出血的伤口,应先止血与包扎, 然后再固定骨

10、折部位。 2、处理开放性骨折时,不可把刺出的 骨断端送回伤口,以免造成感染,用无 菌纱布覆盖伤口,即作临床固定。 3、固定用的夹板与骨折的肢体相适应 ,固定除骨折部位上、下两端外,还要 固定上、下两关节。 下一页 4、夹板不可直接与皮肤接触, 其间应垫棉织物,尤其在夹板两端 ,骨突处和悬空部位应加厚衬垫, 防止受压或固定不妥当。 5、固定应松紧适度,以免影响 血液循环。 下一页 四、搬运 现场搬运伤员的基本原则是:及 时、迅速、安全将伤员搬至安全地 带,防止再负伤。从整个急救过程 来看,搬运是急救医疗不可分割的 重要部分,将搬运作为简单的体力 劳动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规范、科 学的搬运对伤员的抢

11、救、治疗和预 后都是至关重要的。 下一页 搬运方法 有徒手搬运和机械(工具)搬运。现代各种灵 巧、实用搬运工具的问世,为住房和交通道路条 件的改善,为正确、规范和科学的院前急救搬运 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徒手搬运:指在搬运伤病员的过程中凭借 人力和技巧,不使用任何器具的一种方法。此方 法适用于狭窄的阁楼和通道等或紧急情况下无搬 运工具时。常用的方法有搀扶、背驮、手托肩掮 、双人搭椅等方法。 2、机械(工具)搬运:是指用担架、移动床 (轮式担架)、轮椅等搬运工具。 下一页 危重伤病员的搬运: 1、脊柱损伤:搬运时,应严防颈部和躯 干前屈或扭转,应使脊柱保持伸直。将伤 病员俯卧于硬板或硬质担架上

12、,然后将伤 病员的头部两侧用沙袋或枕头等固定。 2、休克病人:取平卧位不必用枕头,可 用普通担架搬运。 下一页 3、昏迷病人:患者应侧卧或俯卧,头偏 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搬运时 可用普通担架或移动床。 4、呼吸困难病人;病人取坐位,不能背 驮,可用轮椅或软担架搬运。 5、颅脑损伤:搬运时应取半仰卧位或侧 卧位,易于呼吸道通畅;若脑组织暴露者 ,需保护其脑组织,伤病员头部可用沙袋 、衣物或枕头垫好,减轻震动,注意颅脑 损伤常可合并颈椎损伤。 下一页 6、胸部损伤:伤病员取坐位或半坐位, 有利于呼吸,可采用轮椅或坐式担架搬运 。 7、腹部损伤:伤病员需平卧屈膝,防止 腹腔脏器受压而脱出,脱出的内脏严禁送 回腹腔,防止加重感染,有条件需用无菌 盐水纱布覆盖,适当包扎固定。此类病人 宜用木板或担架搬运。 下一页 谢谢大家 返回首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