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2教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2166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菱学诗2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香菱学诗2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香菱学诗2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香菱学诗2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香菱学诗2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香菱学诗2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菱学诗2教程(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幻灯片 1 张志勋 人教版九年级上 曹雪芹曹雪芹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 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 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 吗? 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 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 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简介香菱身世 香菱身世香菱身世 香菱,本名甄英 莲(偕音真应怜), 是甄世隐的女儿。小 时候生得极可爱,是 父母的掌上明珠,三 岁那年元宵,在看社 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 ,过了几年,侥幸遇 到个“风流人

2、品”的冯 公子冯渊(偕音逢冤 )真心正意地要买她 ,不料又碰到了薛蟠 。打死了冯渊,生拖 死拽地抢走香菱。 “粉妆玉琢” 香菱被薛蟠强买为妾后,被改名为香菱。当 薛蟠外出经商时,香菱得以跟宝钗一起住进了大 观园。后来在园子里,周瑞家的问她:“你几岁投 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在那里呢?今年十几 了?本处是那里的人?”香菱只摇头说:“不记得 了。” 香菱香菱 身世身世 香菱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 安静。但后来薛蟠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 命运就更为不堪,备受夏金桂的折磨,不 仅名字被改为秋菱,还险遭谋害。薛蟠出 狱后,把香菱扶了正,后难产而死。 香菱香菱 身世身世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

3、芹, 又号芹溪、芹圃。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 。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 始写作石头记,后来雪芹贫病交迫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又殇子, 禁不起丧子之痛,此年除夕(1763年2月 12日)雪芹病逝,终年虚岁48岁。 曹雪芹生于荣华,中经巨变,历尽 沧桑,于世态所味甚深,而又博学通识 ,才华富赡,胸多波澜,笔无滞碍,才 得成此绝世之作。 红楼梦又名石头 记,是以作者自己和亲戚 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 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 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 说而不是自传。 红楼梦总的主题思 想是反封建主义,在这个总 主题下,作者通过贾宝玉、 林黛玉两个典型人物,对当 时现存正统的封建

4、社会秩序 都表示反对,因而这两个典 型就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形 象。 红楼梦共写了七百多个人物, 其中称得上典型的也有数十人。如贾宝 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 袭人、史湘云、妙玉、贾母、刘姥姥等 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曹雪芹的红楼梦既是现实主义 的又是理想主义的。他对18世纪中国封 建社会的批判是现实主义的,而他对宝 黛爱情深刻动人的描写、他们至死不渝 的追求和对美好的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则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理想主义的, 而这种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正是 曹雪芹对后来社会的奉献! 字音 腻烦摩诘 揣摩 蘅芜苑 (n)(ji)(chui) (hng)(w)(yun) 暧(i) 诌(z

5、hu)颦 (pn) 臊(so) 纨(wn)榭(xi)坞 (w) 缯(zng) 鳏 (gun)橄榄 (gn)(ln) 词语解释: 造化: 腻烦: 揣摩: 诌: 鳏鳏: 穿凿: 地灵人杰: 自暴自弃: 起承转合: 福气;运气。 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到厌倦。 反复思考推求。 编造言词。 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非常牵强的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 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 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 上出神

6、,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 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香 菱 学 诗 三 步 骤 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 ; 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 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 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香菱学诗过程 拜师 初作 再作 三作 黛玉教诗 “不以辞害意”,先读王维五 言律,再读杜甫七言律,再 次李白七言绝句 “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 ,不要受缚,放胆去作 “过于穿凿,还得另作”(宝 钗:不像吟月不扣题) 呆 疯 魔 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香菱写的第一首诗 : 月挂中天夜色寒, 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

7、, 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 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 晴彩辉煌映画栏。 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 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 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 ,凑合成篇。最大的问题 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 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 月桂”“玉镜”“冰盘”等,词 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 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 套子中跳出来。 香菱的第二首诗就有所 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 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 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 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 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 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 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 一首过于穿凿了”。 香菱写的第二首诗 : 非银非

8、水映窗寒, 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 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 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 余容犹可隔帘看。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 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 ,曲折含蓄。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 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 意深,堪称精妙。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 洞的而

9、是有内容的了。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 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 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分析香菱写的第三首诗 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林黛玉 香菱 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 要的性格特征,但在本文中她指导香菱学诗是那 样热心和不厌其烦。请分析一下林黛玉在本文中 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黛玉 为人的主 流是实在 、热情, 富于同情 心,不虚 伪,不做 作。 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 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 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

10、!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 。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 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 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 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 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 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 ,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 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 ,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 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 冲击 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 诗歌创作思想?这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作用? 首先,要多读。诵读就

11、是学好诗歌的根 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 。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 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 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没有 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 总结: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 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 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为伊消 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蓦然 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 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转益多师,不耻下问 。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欣赏叹香菱。课后可试着分析一下 林黛玉在本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