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胁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691547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胁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胁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胁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胁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胁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胁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胁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t;p&gt;&amp;lt;p&amp;gt;&amp;amp;lt;p&amp;amp;gt;胁 痛 一、定义 n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胁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的病证。 n胁痛是临床是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n医宗金鉴&amp;amp;amp;#183;卷八十九“其两侧自腋而下,至 肋骨之尽处,统名曰胁。”因此,胁指侧胸部 ,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胁骨部的总称。 二、病名源流 n胁痛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三、范围 n可见于西医学多种疾病的症状表现:急、慢性 肝炎,胆囊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肋间神 经痛等。 四、病因病机

2、n胁-体表部位-非功能所示,非脏腑所在, 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表部位通过经络 与内在的脏腑相联系。 足厥阴肝经-布胁肋 胁肋 疼痛 足少阳之脉,其支者,循胁 里;其直者,循胸过季胁 不通则痛 不荣而痛 邪气阻滞 正虚失养 气滞 瘀血 湿热 阴虚 失濡 情志 不遂, 跌仆 损伤, 饮食 所伤, 外感 湿热, 劳欲 久病。 n发病:属内伤较多,因此起病一般较缓慢。 n基本病机:肝络失和。 n病理变化:“不通则痛”,“不荣而痛”。 n病位:病变脏腑主要在于肝胆,但与脾胃及肾有关。 肝胆经脉循行分布部位与胁部有关。脾胃与肝胆的关 系是五行相克而有乘侮与反侮的关系。肝肾同源。 n病性:有虚实两个方

3、面。邪气阻滞者为实,与气滞、 血瘀、湿热阻滞有关,而以气滞为主。正虚失养者属 虚,与阴血亏损,肝失所养有关。 n病机转化:胁痛初病有气,为肝郁气滞。气滞日久可 致血瘀而成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伤阴;或气郁水湿 不运而为湿,郁久仍可化热而伤阴,肝阴耗伤,邪气 留恋,终成虚实夹杂之证。 五、诊查要点 n诊断依据 1、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者, 可以诊断为胁痛。胁痛的性质可以表现为刺痛 、胀痛、灼痛、隐痛、钝痛等不同特点。 2、部分病人可伴见胸闷、腹胀、嗳气呃逆、 急躁易怒、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症。 3、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感受外湿、跌 仆闪挫或劳欲久病等病史。 n病证鉴别 胁痛与悬饮鉴

4、别:悬饮亦可见胁肋疼痛,但其 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胁胀痛,持续不已,伴见 咳嗽、咯痰、呼吸时疼痛加重,常喜向病侧睡 卧,患侧肋间饱满,叩呈浊音,或兼见发热。 n相关检查 &amp;amp;amp;#216;诊断围绕肝胆疾病进行相关的生化、超声波、 影像如CT、MRI等检查,有怀疑时可以进行肝 炎、肿瘤标志物筛查。 &amp;amp;amp;#216;围绕鉴别诊断可以进行胸部X线检查。 六、辨证论治 n辨证要点 &amp;amp;amp;#216;1、辨在气在血:在气者气郁,疼痛性质以胀 痛多见,有疼痛游走不定,时轻时重,症状轻 重与情绪变化有关;在血者血瘀,疼痛性质以 刺

5、痛多见,其痛固定不移,持续不已,局部拒 按,入夜尤甚。 &amp;amp;amp;#216;2、辨属虚属实:实证多病程短,来势急,疼 痛较重而拒按,脉实有力,病因多以气滞、血 瘀、湿热为主。虚证者病程长,来势缓,痛势 隐隐,绵绵不休,因属阴血不足,脉络失养, 因此多伴有全身阴血亏耗之证。 n治疗原则 &amp;amp;amp;#216;基本病机:肝络失和-基本治法:疏肝和络。 &amp;amp;amp;#216;“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amp;amp;amp;#216;邪气阻滞-祛邪以通-气滞者理气,血瘀者 活血,湿热阻滞者清利湿热。 &amp;

6、amp;amp;#216;正虚失养-补之以通-总以滋阴养血柔肝为 要。 n分证论治 n肝郁气滞证 症 主症:胁胁肋胀胀痛,走窜窜不定,甚则则引及胸背肩痛 。 诱发诱发 加重或缓缓解因素:随情志变变化而增减,嗳嗳气 或长叹长叹 息而稍舒。 侮土证证;腹胀胀脘痞,嗳嗳气频频作,纳纳少 舌、脉:舌苔薄白,脉弦 理 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络络脉失和 法 疏肝理气 方 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药 气郁化火:丹栀黄芩夏枯草等清肝泻热,若兼见伤阴可养肝阴。 木横侮土:酌加茯苓白术以扶土。 肝胃不和:二陈旋覆花生姜等和胃降逆。 气滞血瘀:酌加行气活血药。 n肝胆湿热证 症 主症:胁胁肋胀胀痛或灼热热疼痛。 中焦湿热热

7、阻滞证证:口苦口粘,胸闷纳闷纳 呆,恶恶心呕 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 或湿热热郁表证证:身热恶热恶 寒,身目发发黄。 舌、脉:舌红红苔黄腻腻,脉弦滑数 理 湿热蕴热蕴 结结,肝胆失疏,络络脉失和 法 清热热利湿 方 龙龙胆泻肝汤汤加减 药药 湿热黄疸:茵陈、黄柏等退黄。 热积腑实:承气汤类荡涤实热。 湿热酿石,阻滞胆道:可加三金汤甚或硝石矾石散。 湿热生虫,吐蛔者:先予乌梅丸安蛔,再予驱蛔。 n瘀血阻络证 症 主症:胁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处,痛处处拒按。 瘀血证证:疼痛入夜尤甚,胁胁下或见见有癥块块。 舌、脉:舌质质紫暗,脉象沉涩涩 理 瘀血停滞,肝络络痹阻 法 祛瘀通络络 方 血府逐瘀汤汤或

8、复元活血汤汤 药药 柴胡天花粉当归归炒山甲桃仁红红花大黄甘草 跌扑损伤所致,局部积瘀肿痛者,可酌加穿山甲,酒军。 胁下有癥块,而正气未卜先知衰者,可用破瘀之三棱、 莪术、地鳖虫之类,或配鳖甲煎丸。 n肝络失养证 症 主症:胁胁肋隐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劳加重。 阴虚证证:口干咽燥,心中烦热烦热 ,头晕头晕 目眩。 舌、脉:舌质红质红 少苔,脉细细弦而数。 理 肝肾肾阴亏,精血耗伤伤,肝络络失养 法 养阴柔肝 方 一贯贯煎加减 药药 阴亏明显:酌加石斛、玄参、天冬。 心神不宁:酸枣仁、合欢皮、炒栀子。 头目失养:菊花、女贞子、熟地。 阴虚火旺:知母、黄柏、地骨皮。 临证备要 n1、疏肝理气药多辛温香燥。多有助火伤 阴之弊,防之之法,可选理气而不香燥 者如苏梗、香椽、佛手、绿萼梅、香附 之类;或是配用柔肝养阴之白芍、生地 一类。 n2、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如现代医学之肝 炎、胆道结石的不同用药。 &amp;amp;lt;/p&amp;amp;gt;&amp;lt;/p&amp;gt;&lt;/p&g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