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大纲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691436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55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大纲(1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机械基础(3)教学大纲1机械制图教学大纲5分析化学教学大纲9普通化学教学大纲13化工原理教学大纲17物理化学教学大纲19水力学教学大纲23电工学(4)教学大纲29环境监测教学大纲34排水工程教学大纲39给水工程教学大纲43水泵与水泵站教学大纲47机械制图教学大纲49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5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58固体废物的处理教学大纲63环保设备应用教学大纲67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教学大纲70水处理微生物学教学大纲74专业英语教学大纲78建筑概论教学大纲82污水处理工艺教学大纲85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88建筑概预算教学大纲91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教学大纲95现代企业管理学教学大纲98分析

2、化学实验教学大纲102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大纲104排水工程实验教学大纲106给水工程实验课教学大纲110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112水力学实验教学大纲114环境噪声控制实验教学大纲115水处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117机械基础(3)实验教学大纲121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12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125固体废物的处理实验教学大纲127认识实习教学大纲129生产实习教学大纲131固废处理实习教学大纲133给水工程实习教学大纲135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习教学大纲137毕业实习教学大纲139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41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43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45化工

3、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47噪声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48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50毕业设计教学大纲152154机械基础(3)教学大纲学时:48代码:551016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制定:李纯彬审核:刘静香批准:田 坤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近机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机械方面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得到某些基本技能训练,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机械常用工程材料和热处理的基本知识;2.熟悉各类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3.熟悉力、力矩、力偶的概念和性质,能熟练计算力的投

4、影和平面问题中力对点的矩;4.熟悉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和简化结果,能计算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和主矩。能熟练地应用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5.理解滑动摩擦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特征,熟悉摩擦角和自锁的概念;6.理解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其基本假设,熟悉内力、应力、变形、应变的概念;7.熟练掌握用截面法求杆件在基本变形(轴向拉压、扭转和弯曲)时的内力,并绘制相应的内力图;8.熟练掌握拉(压)杆应力和变形的计算及强度计算;9.掌握常用金属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理解虎克定律;10.理解剪切的概念,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11.熟练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及强度和刚度计算;12.理解平

5、面弯曲的概念,掌握弯曲内力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写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熟练掌握画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方法; 13.掌握梁的正应力计算、正应力的强度条件,理解梁的挠度与转角概念;14.了解机构的组成,弄清运动副的概念,能绘制常用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15.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组成及其主要优缺点,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他形式;16.熟练掌握平面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急回运动和行程速比系数、传动角、死点位置;17.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应用,了解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18.掌握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掌握用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9.了解其他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应用等;

6、 20.了解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场合;熟悉三角带的结构及其标准、三角带传动的张紧方法和装置;21.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受力情况、弹性滑动及打滑、三角带传动的失效形式,了解其设计准则、设计方法和步骤;22.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23.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了解平面齿轮机构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24.掌握渐开线的性质及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基本参数及各部分几何尺寸的计算;25.熟练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性及渐开线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等;26.掌握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及根切现象,了解变位齿轮;27.熟悉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应用,掌握齿轮的常用材料、失效形式及

7、设计准则,掌握齿轮的结构和润滑;28.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29.了解轮系的分类和功用,熟练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30.了解轴的分类、常用材料及其选择;了解轴的结构设计方法;了解提高轴疲劳强度的结构措施和工艺措施;31.了解键联接的主要类型及应用特点,掌握键的类型及尺寸的选择方法,并能对平键联接进行强度校核计算;了解花键联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了解销联接的类型、特点及应用;32.掌握滚动轴承的构造、基本类型、代号和类型选择;34.了解常用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主要类型和用途;35.了解螺纹及螺纹联接件的类型、特点、标准、结构、应用场合及有关的防松方法;三、课程的内容1

8、.绪论机械的组成、机械设计、课程内容、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学习方法。2.机械常用工程材料及钢的热处理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热处理工艺;钢的表面热处理及化学热处理;碳钢、合金钢及铸铁的分类、牌号、性能及主要用途;主要有色金属的种类及其性能。3.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矩、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与平衡、物体系统的平衡、滑动摩擦、摩擦角、自锁现象。4.杆件的变形及强度和刚度计算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受力特点、变形特点、内力分析、强度计算;剪切时的受力特点、变形特点、内力分析、强度计算;扭转时的受力特点、

9、变形特点、内力分析、强度计算、刚度计算;弯曲时的受力特点、变形特点、内力分析、强度计算。5.常用机构平面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其绘制;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急回运动和行程速比系数、传动角、死点位置;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作图法设计平面凸轮及廓线;齿轮应用和分类。6.机械传动带传动的作用和分类、工作原理、主要类型、特点和应用范围、V带型号和构造、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弹性滑动、传动比和打滑、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带传动的参数选择、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带轮的材料和构造、带传动的张紧和维护;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和应用、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10、、渐开线的形成、渐开线齿廓满足定比传动、齿轮各部名称和尺寸计算、渐开线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轮系的分类、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轮系的功用;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7.轴系零部件和联接件轴的分类、常用材料及其选择、提高轴疲劳强度的结构措施和工艺措施;滚动轴承的构造、基本类型、代号和类型选择;常用联轴器的功用、类型、特性、标准及选择原则;常用离合器的功用、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联接的概念、螺纹联接的类型、螺纹联接的主要形式及螺纹联接零件、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四、课程的重点、难点1机械常用工程材料及钢的热处理 重点:金属材料的性能、牌号和选用;各种热处理方法及钢在各种热处

11、理下的性能。2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重点:物体的约束与受力分析,平面一般力系的计算。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系的平衡。3杆件变形及强度和刚度计算重点:杆件中基本变形内力的求法,以及杆件基本变形的强度及刚度计算。难点:弯曲时的内力图、强度计算。4常用机构重点: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其绘制;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急回运动和行程速比系数、传动角、死点位置。难点:凸轮廓线设计中所应用的“反转法”原理。5机械传动重点:带传动和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计算方法。难点:齿轮传动工作原理。6轴系零部件和联接零件重点:滚动轴承、轴、螺纹联接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选择。难点: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五、课时分配表

12、序 号 课程内容总学时讲课实验习题课机动1机械工程材料及钢的热处理222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443杆件的变形及强度和刚度计算148224常用机构8645机械传动121026轴系零部件和联接零件667机动22合计4836822六、实验项目表及基本要求实验一:拉伸和压缩实验要求:了解万能试验机的工作原理;观察低碳钢、铸铁试件的拉压过程,给出破坏分析,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S 、强度极限b 、延伸率、断面收缩率;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b ;分析试验结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实验二: 机构现场认识实验要求:了解常用机构的结构特点及类型,了解常用机构的运动传递情况。实验三: 插齿原理演示实验要求:通过观察插齿

13、加工齿轮的全过程,加深对范成法加工齿轮的理解,了解各种传动的用途。实验四: 机械零件现场认识实验要求:了解各种常用基本零件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及安装;了解各种常用基本部件的安装、定位、张紧、润滑与维护。七、考核办法笔试(闭卷)。八、使用说明1.本大纲是依据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制定的。2.本大纲为进行机械基础教学指导性文件,大纲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3.为达到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课内总学不少于42学时。九、教材及参考书1.机械工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绍甫主编2.机械设计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邓昭铭主编3.机械基础 高等教

14、育出版社 杨可桢主编机械制图教学大纲学时:56代码:581150专业:非机类专业制定:机械制图教研室审核:钱文伟批准:马国亮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工程制图是一门研究用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绘图、读图能力。本课程任务为学习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国家标准关于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2.熟练掌握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和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和尺寸分析。3.熟练掌握正投影法的投影规律。4.熟练掌握基本立体的投影以及立体表面点的投影。5.熟悉截切体和相贯体投影的求法,熟练掌握相贯线的特殊情况。6.熟练掌握组合体的画法以及尺寸标注,具备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的能力。7.具备熟练阅读组合体视图的能力。8.熟悉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熟悉剖视图的概念和画法,掌握断面图和规定画法与简化画法,理解第三角画法。9.熟悉螺纹的要素、画法、标记等内容。10.熟悉螺纹紧固件的画法、标记等内容。11.掌握齿轮、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