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本章整合1 中图版必修3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91418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0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本章整合1 中图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本章整合1 中图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本章整合1 中图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本章整合1 中图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本章整合1 中图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本章整合1 中图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本章整合1 中图版必修3(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答案: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交通 经济发展的差异 农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岛屿影响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对迁入地的影响 一、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 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 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对区域差 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3)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 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不同区域的发 展方向和状况。 【典例1】 下图

2、为世界某两地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冬季降水较多,共同的影响因素有 ( )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山地地形 沿岸暖流 A.B.C.D. (2)甲、乙两地所在区域的耕作制度差异较大,但主要粮食作物相 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B.土壤C.地形D.降水 尝试解答:第(1)题,甲地和乙地位于冬季风的 坡,盛行风 从海上带来水汽,受地形 ,两地冬季均降水 。第 (2)题,受纬度位置影响,两地 条件不同,耕作制度不同;受季 风气候雨热同期、 丰富的影响,两地均可种植水稻。 尝试解答答案:(1)迎风 抬升 较多 (2)热量 降水 题目答案:(1)B (2)D 二、我国重要的地

3、理界线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黑河腾冲线。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 山东缘。 (2)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

4、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4.河流界线 (1)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秦岭。 (2)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3)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4)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 5.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 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2)降水量和干湿地区的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青藏高原东 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大兴安岭 西侧张家口兰州

5、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阴山贺 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3)热量和温度带界线。 1月0 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青藏高原区的分界线):青藏 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 祁连山天山一线。 【典例2】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水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两条河流之间为我国的一列重要山脉,说出此山脉的走 向,并列举此山脉与我国的哪些地理分界线吻合。(列出三点) (2)B河流域及其以东地区是我国洪涝灾害易发地区,试分析原因 。 尝试解答:第(1)题,结合图示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

6、我国 地区,A表示 ,B表示嫩江,两条河流之间的山脉为 ,呈东北西南走向。地理界线可以从地形、气候、 、植 被等方面分析。第(2)题,B河流域及其以东地区地处 ,易发洪涝灾害的原因可从地形地势、 等方面分析。 尝试解答答案:(1)东北 黑龙江 大兴安岭 河流 (2)东北平原 气候 题目答案:(1)东北西南走向。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和 非季风区分界线;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分界线;农耕区和畜牧区分 界线。 (2)B河流域及其以东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床坡降 很小,泄洪能力很弱);降水集中于夏季(尤以7、8两个月降水集

7、中), 并常有暴雨。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的分析思路 该原因必然是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的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 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的紧缺原因,包括为 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的问题等。 2.解决该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思路 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跨区域调配资源等。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主要分析影响线路选择的区位因素,如西气东输线路选择的影响 因素分析如下。 (1)地形、地质条件:为了降低工程施工难度和减少施工量,节约 建设成本,天然气管道一般修建于地形平坦、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 。 (2)河流:跨越河

8、流会增加施工的技术难度,增加建设成本,因而天 然气管道的修建尽量不穿越或少穿越河流。 (3)市场:为了增大天然气的消费市场,管道的修建尽量选择人口 密度较大和城市较多的地区。 (4)补充气源:为保证天然气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西气东输工 程绕道经过了陕甘宁地区,将其作为补充和调峰气源。 4.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评价思路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 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生态环 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 【典例3】 读我国部分地区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完成下列各 题。 (1)填写地名:a是 ,b是 。 (2)试从西部地

9、区与东部沿海地区资源分布、市场消费、环境保 护等方面,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3)图中A是 省,该省的最主要能源是 。 (4)A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试分析西电东送对该省交通运输 及经济发展的意义。 尝试解答:能源资源 的不平衡是我国实施能源资源跨区域 调配的主要原因。西气东输西起轮南,东到 。山西省调出的 主要能源是 ,将煤炭转化成 输出,可以缓解 压 力,提高经济效益。 尝试解答答案:供需 上海 煤炭 电能 交通 题目答案:(1)轮南 上海 (2)西部地区天然气储量大,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贫乏;西部地 区经济比较落后,能源消费量小,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费 量大;有利于调整

10、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 (3)山西 煤炭 (4)有利于缓解该省的交通压力;把部分煤炭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 ,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产业转移的分析方法 1.影响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思路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发达国家到发 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其 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 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 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 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如 下。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思路 当今世界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存在着区域差异。 【典例4】 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读图,完成下列 各题。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尝试解答: 尝试解答答案:生产 研发中心 改善 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