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5(一轮复习)讲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1161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选修5(一轮复习)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选修5(一轮复习)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选修5(一轮复习)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选修5(一轮复习)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选修5(一轮复习)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选修5(一轮复习)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选修5(一轮复习)讲述(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专题概览 命题点一 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分布 例【2013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 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 返回目录 答案 (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解析 第(1)题,从地形和降水量方面进行分析。根 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以看出甲地的等高线比乙地密集 ,坡度比乙地大。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地 区(太行山脉),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甲

2、 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第(2)题,丙地位于山谷中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如果丙地发生泥石流,主要会 对铁路、河流造成影响。 返回目录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 点 归 纳 总 结 【考点透析】 1主要的气象灾害 考 点 归 纳 总 结 类型成因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 气旋 热带、副热带海区发展 起来的强烈低气压涡旋 太平洋西北部、大西 洋西北部、印度洋北部 和西南部 干旱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 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 壤缺水 全球干旱和半干旱地 区以及季风气候区 寒潮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 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可 能伴有大风、雨雪、冻害 多见于北半球中纬度 地区,如美国,我国东 北、华北

3、地区 2.主要的地质灾害 类 型 成因基本知识特点 主要分 布地区 地 震 内 力 作 用 地球内 能以地震 波的形式 强烈释放 出来,从 而引起一 定范围内 地面的突 然震动 震级:衡量地 震释放能量的大 小。烈度:衡量 地面受到的影响 和破坏程度,主 要取决于震级, 还与震源深度、 震中距、地质构 造、地面建筑物 的坚固程度等相 关 分布 广泛、 危害大 、伤亡 大、突 发性强 主要 集中于 环太平 洋地震 带和地 中海 喜马拉 雅地震 带 类 型 成因基本知识特点 主要分布 地区 滑 坡 外力 作用 (斜 坡重 力作 用) 斜坡上 的岩体或 土体沿一 定的滑动 面整体下 滑 受三个基本

4、因素控制:不 稳定的山坡形 态;软弱面的 存在;破坏平 衡的触发因子 多发 生在山 区,破 坏性强 ,具有 偶发性 主要集 中在地形 崎岖的山 地,如欧 洲南部的 阿尔卑斯 山区、中 国的横断 山区、南 美洲的安 第斯山区 泥 石 流 山区暴 雨等激发 的饱含泥 沙石块的 特殊洪流 受三个基本 因素控制:充 足的水;足够 的堆积物;足 够的地表和沟 谷坡度 3.主要的水文灾害 类型成因主要分布地区 洪涝 洪水是特大地表径流不 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 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洪 水分为暴雨洪水、融雪(冰 川)洪水、冰凌洪水、风暴 潮洪水等。涝渍是洼地积 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 纬度 3050的近海平

5、原地区,如欧洲西部和南部, 东亚、南亚季风气候区,美国 、中美洲、南美洲东部沿海地 区 风暴 潮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 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 常升高,海水蔓溢上陆的 现象 台风风暴潮多出现在附近多 台风、飓风的沿海地带,如印 度洋北岸的南亚南部沿海、太 平洋西岸的东亚沿海地区、美 国东南沿海。温带风暴潮以欧 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 我国北方沿海地区为多 4.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类型分布和灾情特点 地 质 灾 害 地震 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 雅地震带上,多地震。主要有青藏、新 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震多发区。虽然 地震西多东少,但东部地区由于人口、 建筑物、城市密集,灾害损失大于西

6、部 滑坡 、泥 石流 我国的山地面积广,部分山区山高谷 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且上层岩 性相对松软,受重力或水力作用以及山 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滑 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灾害主要集中在 西南山区 类型 分布和灾情特点 水 文 灾 害 洪 水 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分配不 均,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洪水灾害。 分布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 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 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西部和东北高纬度 山区有融雪洪水,黄河和松花江的部分河段 有冰凌洪水 风 暴 潮 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岸,东南沿 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 在春

7、季和秋季 类类型分布和灾情特点 气 象 灾 害 旱灾 旱灾是我国发发生范围围最广、频频次高、持续时间续时间 最 长长的渐发渐发 性气象灾害。我国华华北地区由于降水变变率 大,特别别是春季降水少,春旱严严重;长长江中下游地 区7月常出现现伏旱天气 台 风风 台风风灾害的空间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杭州湾以南的台风频风频 次远远高于杭州湾以北地区, 广东东、台湾、海南、福建、浙江等省是我国受台风风 影响最大的地区 寒潮 我国受寒潮灾害影响的范围围大,频频次高,在南北 方表现现不同。北方主要表现为现为 大风风、降温、霜冻冻、 暴风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现为 降温、冻冻害、雨雪等。 从寒潮出

8、现现的次数来看,东东北地区最多,华华北地区 次之,再次为为西北和长长江流域,华华南最少 类型分布和灾情特点 生 物 灾 害 病虫 害 棉产区的棉铃虫灾害,导致棉产区棉 花产量下降。林区的松毛虫灾害,对区 域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威胁。黄淮平原的 农业区是蝗灾的重灾区,蝗灾的发生与 旱涝的关系十分密切。前期干旱少雨, 利于雌蝗产卵,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 虫成长,蝗灾就会暴发 鼠害 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 林木,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我国鼠害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对农、 林、牧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新题巩固】 【2013贵阳适应性检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海

9、岛,全岛海拔百米以下的平原低地约 占全岛总面积的30%,其余为山地和丘陵。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山 不下百余座,故台湾岛亦被称为“高山岛”。 (1)甲、乙所在地自然灾害 类型有何不同? (2)分析台湾岛自然灾害多 发的原因。 答案 (1)甲地主要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乙地主要为洪涝等水文灾害。 (2)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东部山 区地势陡峭,岩石破碎,降水多,易引发滑坡、泥石 流;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太平洋西岸,易受台风灾 害的影响;西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 生洪涝灾害。 解析 第(1)题,甲、乙两地自然灾害类型不同 ,与它们的地形特点不同有关。甲位于山区,地形起

10、 伏大,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乙位于西部平原 ,地势低平,多洪涝等水文灾害。第(2)题,联系海陆 位置、地质、地形、气候等特点,分析台湾岛多地震 、滑坡、泥石流、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原因。 命题点二 防灾与减灾的措施 例2 【2013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 (1)图示区域的气候特点。 (2)居民点所在地区的地形特点。 (3)避灾和防灾的措施。 答案 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 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 雨时流

11、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 ,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 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解析 图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据此可判断该 区域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分布,可 知居民点位于河流下游的谷底河边,集水面积广,汇集的 雨水多。洪灾发生时,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应 对措施可以采取防治结合的形式,主动迁移与主动防御相 结合。 【考点透析】 1. 主要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自然灾害防御措施 地震 做好地震监测,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研究;提高建筑 质量,加固房屋等;建立地震应急救灾体系;加

12、强宣 传和演练,提高民众的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 滑坡、 泥石流 非工程性措施: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监测和预 防。工程性措施:建设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 ,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建设护坡工程;植树造林, 改善生态环境;聚居人口迁出高风险区 干旱 做好旱情的监测和预报;因地制宜地营造农林牧相 结合的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础 建设;营造防护林;改善耕作制度;科学用水,节约 用水 寒潮 加强监测和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海上 船只提前返港;事先做好农作物、畜群的防寒准备 自然灾害防御措施 台风 利用气象卫星、雷达等对台风进行监测,加强对 台风的预报;制定救灾应急预案;海上渔船

13、尽快回 港避风;山区河边、山边住户特别要注意防洪水和 滑坡、泥石流等关联灾害;对房屋和易吹倒的树木 、雨棚等进行加固,将露于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 品移入室内 洪涝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涝进行检测,提高气象 预报的准确率;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 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加强洪泛区的土地 管理;建立洪灾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 离计划和灾害对策;实行防洪保险 风暴潮 加强对风暴潮的预警和预报工作;完善防灾体系 ;加强对风暴潮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提高民众的 防潮意识;加强防潮工程建设,加固海岸堤防,保 护红树林,提高防潮能力 2.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1)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4、 防震:进行防震演练,树立防震意识,清楚地震 时逃生的途径,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方法。 避震:在室内,保持冷静,在平房或一楼,应选 择“跑”,瞬间逃到安全地带;其他情况下以就地躲避 为好。在室外空旷地,尽量到开阔地躲避;要迅速远离 高层建筑、墙壁和桥梁等;注意保护头部。在地震危险 区、多发区或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应做好应急 预案。 震后自救与互救:a.自救:学会处理外伤的基 本方法;在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谨防烟尘呛闷窒息 ;要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充饥物品;设法与外面 的救援人员进行联系。b.互救:先救近,后救远;先 易后难;先救“生”,后救“人”;听仔细;不要盲 目乱挖、乱刨。 (2)洪水

15、应急 应该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 、山丘和高坡等,以获得逃生的机会。如果不能逃脱 ,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 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警惕和防止 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线杆上电线的电击。 考 点 归 纳 总 结 (3)龙卷风、台风、飓风中的避灾与自救 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 与龙卷风等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在野 外遇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 大树、电线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 (4)泥石流中的避灾与自救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 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

16、注意保护好 头部。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 道弯曲、汇合处。 考 点 归 纳 总 结 【新题巩固】 【2013吉林期末检测】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 农业气象灾害是由于不利气象条件的出现而使农业生产 遭受损失的自然灾害。图为2013年2月初中央气象台发布 的全国农业气象灾害预估与防御重点分布图。 (1)试依据图中标注分析任意两种农业气象灾害对所在区域农 业生产的影响。 (2)请你谈谈如何预防B、C地的干旱灾害。 答案 (1)A强降雪易使棚圈损毁倒塌,掩盖草 场,强降温会使作物和牲畜受冻严重;B对冬小麦返 青生长不利;C春播用水紧张,影响小麦、油菜、蚕 豆等早春作物的生长发育;D影响油菜、冬小麦等越 冬作物正常生长。 (2)积极整修水利、开发水源(兴修水利工程),优化 水资源配置(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增强农作物耐旱、抗灾的能力;等等。 解析 第(1)题,明确灾害的类型,再结合灾害发 生地农业生产的实际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