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校长培训班研修 报告.docx

上传人:镜花****ul 文档编号:11691107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期校长培训班研修 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三期校长培训班研修 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三期校长培训班研修 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三期校长培训班研修 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三期校长培训班研修 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期校长培训班研修 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期校长培训班研修 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推进学校教育和谐发展 第三期校长培训班研修报告 通过近一年的学习,我通过视屏聆听了专家和学者的多场报告,尤其是观看校长的领导艺术,受益匪浅。深刻明白了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校长要有领导艺术,更要有学校管理的新理念,才能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本人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推进学校教育和谐发展的几点体会。 一、构建特色校园物化环境,营造优雅物质文化 学校的物质文化是形象文化。学校内的校园建筑、校园环境,既是师生教学、生活、活动的基本设施,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学校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是学校独有的文化特征的显

2、发,它以独特的文化精神内涵,影响着师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有潜移默化、传播精神文明的隐性作用。 (一)优化校园环境文化工作,体现学校文化内涵 学校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应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学校净化是学校文明的第一标志。在校园的每一角落、每一教育场所、生活场所要保持洁净,做到视线所到之处无垃圾、无脏物、无乱摆,每个师生员工都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学校绿化则是构建生态校园的重要基础,各景点的设计要巧妙,花草树木布局要错落有致,疏密合理。注重细节,不放过每一个角落,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建设清新宜人,优美雅致的校园。 多年来,我校一直特别注重育人环境的优化,进入校园,映入眼

3、帘的是绿色的花草树木,充满绿色的意蕴。针对学校面积较小的特点,精心设计,调整绿化布局,扩充绿地面积,广栽花草树木,使校园处处有绿意,时时有花开,四季如春。温馨美丽的校园唤起师生的爱美之情,也激发了师生美化校园的良好愿望。为了搞好校园的卫生,学校将公共卫生任务分解到各班,实行卫生责任制,列入班风评比“争夺流动红旗”活动,抓好检查督促落实工作,使校园时时整洁,处处新鲜。美化校园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学校教育,大大增强广大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接受校园环境的文化熏陶。 (二)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拓展育人新天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

4、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内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将打造“操场文化”、“走廊文化”、“楼梯文化”,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在操场围墙创设“文化长廊”,“文化长廊”的对面开辟体育运动壁画,与操场的运动设施设备相映成趣。体育运动壁画的另一面是学校的宣传栏、校版报。在教学楼与办公楼以及过道上的合适位置悬挂规格统一的瓷砖制作成的伟人头像和名言警句、学生美术作品镜画。教学楼侧面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题词的红色大字。在校门口原有的“中国地图”与“世界地图”,启示着全体师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此旁边显眼位置增设“校务公开栏”和

5、“喜讯栏”,接受校内外有关人士的监督和及时公布师生获奖、文章发表等成功的喜讯,分享成功的喜悦。一楼墙壁上悬挂着新的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成为学生们时时处处的行为准则。学校各种标牌精美雅观。同时,为了使上下课铃更有艺术化和人性化,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声,课前一分钟先温馨提示,课余时间则播放轻松欢快的轻音乐或校园歌曲,让师生身心得到调节和美的享受。 (三)加强各处室的文化环境建设,营造奋发向上的“学园” 教室的布置要注意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各班师生可从实际出发,突出自身的特点,体现不同的风格与追求,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风、学风、教风建设来体现隐性文化,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

6、自我,张扬个性的场所。可以设置各种各样的板块:“优作园地”、“我们的故事”、“成长的足迹”学生的优美作文、成长记录、美术作品在这里展示,从而形成了每个班级不同的人文氛围,孩子们的汗水在这里凝聚,智慧在这里闪光,个性在这里飞扬,梦想在这里起航图书室、阅览室是营造书香校园,为师生提供精神食粮和向知识海洋扬帆挺进的重要场所,学校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书籍,提供丰富新鲜的文化营养,更好地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语)。学校各办公室以及共他功能室文化环境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精心组织,精细管理,巧妙设置,营造浓郁的办公室

7、、功能室的文化氛围。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标准评选“文明办公室”,激发全体教师员工创设文明处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少先队大队部是学校德育建设的主阵地,是一所学校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可以反映出一所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平。为此,让大队部淋浴在文化的春风中对于校园的文化建设更有重要的意义。我校的大队部在文化性、艺术性、教育性以及童趣化上做出了有效的实践探索,成为少先队员们学习、活动的“学园”和“乐园”。 (四)努力构建数字化校园,引领学校走上教育信息化的快车道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文化校园的主要特征之一。积极发挥计算机网络系统及计算机管理人员在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及电子政务中的作

8、用,运用宽带、局域网将校园内的各种信息数字化,做好“平台进教室”工作,学校多媒体室的筹建使用,学校网站的创建,以增进交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知识视野,提高信息素养和工作学习的水平。精心设计网页,经常更新网站内容,丰富信息流量,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实现学校文化与社区文化以及家庭文化一体化。 (五)综合治理,打造“平安校园” 学校必须加强与社区居委会、驻地派出所、工商、文化等部门的联系,开展“警民共建文明学校”活动,建立家长学校,重视家校联系,使学校文化与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相融合,形成合力,增强功能。加强对师生的安全防治教育,掌握安全防护基本知识和基本

9、技能,提高安全保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提防“坑蒙拐骗”,远离“黄赌毒”。特别要教育学生远离不良网吧,不跟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接触等等。有条件的校园可以增设保安人员,加强执勤值班,以防止歹徒进校伤害师生人身安全,对校产防偷、防盗。我校近年来抽出资金装设安全监控防护与广播指挥系统,实行全员值日负责制,全程监护校园,全方位进行安全管理,做到执教一校,平安一方。 二、打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培育健康向上的学校精神 学校是一个物质与精神共存的家园,优质的精神文化必须能够满足人们健康的精神成长的要求,使学校与健康的精神发展保持和谐。学校建设应在保证物质条件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师和学生的精神世界上,使人的精

10、神更自由,精神生活更拓展、更丰富。提升精神世界,并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跃升。 (一)打造“文明、和谐、求真、团结、进取”的向上精神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学校应认真总结本校的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的精神,提炼富有内涵和个性的办学理念,通过长期积淀为学校的校园精神文化。 1、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的师德建设活动。注重与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结合起来,突出组织“对学校有信心,对工作有责任心,对同事有诚心,对学生有爱心,对家长有耐心”的“五心”活动,使师生、家长凝心聚力。 2、与时俱进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把“八荣八耻”作为学校德育主

11、要内容,教育师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以学会做人为目标,结合学科教育和基础道德规范养成训练,牢牢把握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任务: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重点把贯彻“八荣八耻”与守则和规范的实施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努力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有强大精神支柱的人,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形成“人人尽知,人人践行”的校园新风尚。 3、提高师生的团队精神。在师生中开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有创造性的活动,如节日慰问或庆祝活动、文体活动、

12、“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外出实践活动等等。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享有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对学校有贡献,工作有成绩的教师或学生学习积极分子、“三好学生”及时地予以表彰,使“我为团体争光,团体以我为荣”成为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 (二)打造“文明、尚学、合作、创新”的教师文化,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需要提倡并建设新的学校文化,而学校文化的转型,其根本在于教师文化的革新。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蕴涵于教师文化中,没有教师文化的深层支撑,任何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都是表面和暂时的。 1、开展教师专业阅读和校

13、本培训。丰富培训形式,提供多元发展空间,构建教师文化。学校进行自主发展式培训,合作互动式培训,专家引领式培训,结合读书活动,构建“书香校园”,以“终身学习”的理念为指导,鼓励教师阅读专业书籍,促进教师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引领学校校本培训的教科研工作。 2、开展校本研究,重建教研文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以专业引领的形式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发挥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实行抓线领导联系制、教研组长负责制,以“行政引领,同伴互助,专业发展”为主要活动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要求教师“功在课前,效在课中,思在课后”,“一个课例,三个平台,多次研究”,“一人开课,多人得益”。注重进

14、行反思性教学研究,并做好反思记录,使大家在反思中提升业务和综合能力,并成为一种反思文化现象。 (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共创和谐的制度文化 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制度形成应该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才能体现绝大多数人的意志,更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最终才能转化为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1、以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为学校管理目标,建立“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学校教育以块为主、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党、团、工、妇等在办学和管理中的作用,保证民主渠道的畅通,开创齐抓共管,凝心聚力的新局面。以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职称评聘)岗位责任制为杠杆,优化学校人力资源配置,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2、推陈出新,逐步完善常规管理制度。为适新形势下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符合学校办学实际,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学校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要进行整理完善,该废止的废止,该创新的创新,该补充的补充,以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热爱校园,建设校园的主人翁意识,特别是我校注重深化出勤、评价和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重视师德考评和年度考核。逐步实行“以岗定薪,优绩优酬”分配制度,让多做工作做好工作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