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枣庄市医养康复医院项目环评报告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691000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X 页数:167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枣庄市医养康复医院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枣庄市医养康复医院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枣庄市医养康复医院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枣庄市医养康复医院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枣庄市医养康复医院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枣庄市医养康复医院项目环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枣庄市医养康复医院项目环评报告(1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枣庄市医养康复医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 录1前言11.1任务由来11.2项目特点11.3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21.4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22总论42.1评价目的及评价原则42.2编制依据52.3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102.4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162.5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172.6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193项目概况和工程分析243.1项目背景、产业政策和用地情况243.2建设项目概况253.3工程分析32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84.1自然环境概况484.2社会环境概况524.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控制单元治污方案与项目的关系544.4区域环境质量状况554.5环境质量现

2、状调查与评价55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65.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765.2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815.3小结916环境风险影响评价926.1环境风险识别926.2事故风险影响分析936.3事故预防措施及环境应急预案956.4小结1017污染防治措施及技术经济分析1037.1施工期环保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1037.2营运期环保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1047.3环保治理设施投资1217.4小结1228清洁生产分析1238.1项目技术水平、设备的先进性1238.2项目的节能、环保措施1238.3防疫防范措施1248.4清洁生产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1249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1269.1总量控制原则1269.

3、2总量控制因子1269.3总量控制指标12610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2810.1环境经济效益分析12810.2经济效益分析12810.3社会效益分析12811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13011.1环境管理13011.2环境监测计划13211.3环境管理人员和污水站分析仪器设备13311.4环境管理制度13411.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一览表13412公众参与13612.1公众参与的目的13612.2调查方法与内容13612.3调查结果及分析15112.4公众参与调查结论15413产业政策、规划相符性及选址合理性分析15613.1产业政策合理性15613.2规划符合性15613.3选址合理性分

4、析15814社会稳定风险评估16014.1项目社会稳定风险16014.2项目建设的规范性16014.3项目建设的相融性16014.4项目建设的可控性16114.5结论1641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6515.1产业政策相符性16515.2项目规划相符性及选址合理性16515.3环境现状与主要环境问题16515.4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措施16615.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16715.6清洁生产的先进性16815.7公众参与分析16815.8总结论16815.9建议168附件:附件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附件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附件3、高新区环保局关于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枣庄市医养康复医院项目

5、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评价执行标准与等级申请的批复附件4、枣庄市规划局关于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枣庄市医养康复医院项目的选址意见附件5、被服洗涤外协协议附件6、污水处理协议附件7、公参证明附件8、公参有效性证明附件9、危险废物处理协议及危废单位资质附件10、检测报告附件11、专家审查意见及专家名单附件12、修改说明III 南京科泓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1 前言1.1 任务由来随着高龄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特别是失能老年群体日常生活必须有人照料,社会养老资源明显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建立在多子女条件下的传统家庭照料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枣庄市立第二医院)老年康复科成立于1

6、996年,是枣庄市政府为了满足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需要而设立的一所集老年医疗、康复、护理于一体的无家人陪护业务。建科以来共收治病人8000余例,为600余例老人提供了临终关怀服务,打造的“心身并治德为本,仁爱和谐孝先行” 仁爱细微的服务品牌先后被授予省卫生系统“两好一满意”活动十大“服务品牌”称号,省市老龄委评为“敬老模范单位”,赢得社会各界的赞誉。 老年康复科开科2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根据老年疾病具有“急、险、重”,病种复杂、变化多端的特点,创造了“卧坐结合、静动结合、药疗食疗心理疗结合、病房和家庭结合”心身康复模式。现开设5个病房,拥有100余名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团结协作、仁

7、爱和谐的医护队伍。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枣庄市立第二医院)拟在枣庄市高新区复元五路以西,宁波路以南建设枣庄市医养康复医院项目,规划项目用地面积22018m2,病床数800张。该医院为专科医院,主要为需要特殊照顾的老年人及儿童提供身心康复治疗,不设传染病科室,不设手术室。枣庄市医养康复医院的建设,是对枣庄市老年康复力量的综合,是对枣庄市医养康复力量的提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其它相关规定,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委托南京科泓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环评证乙字1980号)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收集有关资料,根据

8、技术导则和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要求,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1.2 项目特点本新建项目的主要特点有:1、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鼓励类中第三十六项“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业”中第29小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本项目运营期产生医疗废水、医疗废物,医疗废水经本项目污水处理站预处理后,排入新城污水处理厂;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后,委托有相关资质单位处理。1.3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1、本项目与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的相符性问题及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2、医疗废水、医疗固废的污染防治措

9、施及环境影响分析3、周围环境对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1.4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等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见图1.4-1。图1.4-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2 总论2.1 评价目的及评价原则2.1.1 评价目的 通过对建设项目施工期、运营期可能产生的污染和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评价该项目选址合理性及污染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防治污染的措施建议,以期把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保证本区域环境质量的良好状态,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客观、公正的给出项目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对各环境要素的综合影响,从环境

10、保护的角度给出项目建设可行性的明确结论,为项目的环保措施的设计和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1.2 指导思想本次评价的指导思想是在对项目进行详细工程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合理确定评价范围、监测项目。并根据工程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监测因子、预测模型。评价力求做到依据充分、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数据准确;结论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公正、明确;环保对策建议做到可操作性、实用性强。2.1.3 评价原则按照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则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 依法评价原则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

11、规、标准、政策,分析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政策、资源能源利用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等有关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并关注国家或地方在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划及相关主体功能区划等方面的新动向。(2) 早期介入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尽早介入工程前期工作,重点关注选址、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3) 完整性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特征,对工程内容、影响时段、影响因子和作用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4) 广泛参与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行业的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及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2.2 编制依据 2.2.1 国家法规和政策(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

12、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2014年4月24日;(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7号),2002年10月28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87号),2008年2月28日;(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5年8月29日修订通过),2016年1月1日;(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6第77号),1996年10月29日;(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7) 中华人

13、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9)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1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订)(2012年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13年1月1日施行;(1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3月19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2015年6月1日;(13)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14、;(14)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15) 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0628号),2006年2月14日;(16)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的通知(环发2015162号);(17)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18) 关于加强环保审批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通知(环办函2006394号),2006年7月6日;(19) 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号);(20) 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5月23日;(21)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环发2011104号);(22)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23)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2013.05.01;(24) 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13104号)(25)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