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度春节的黑板报素材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690804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欢度春节的黑板报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欢度春节的黑板报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欢度春节的黑板报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欢度春节的黑板报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欢度春节的黑板报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欢度春节的黑板报素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度春节的黑板报素材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新年这从多节日最重要的一个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创造新的进步欢度春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欢度春节的黑板报素材欢迎查阅 欢度春节手抄报内容【一】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必不可缺少的佳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因此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

2、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

3、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欢度春节手抄报内容【二】 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我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耍龙灯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9节龙、11节龙、13节龙多者可达29节15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璜具有很高的工艺价

4、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龙灯的耍法有多种9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11节、13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入海破浪非常好看 舞龙的习俗在海外华人那里得到了发扬和光大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他们就会舞起狮子耍起龙灯呈现出一片浓浓的东方气概 欢度春节手抄报内容【三】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红对联大街小巷都挂起了红灯笼到处呈现出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景象 除夕那天我们每个小朋友早早穿上了新衣服显得精神焕发奶奶夸我真漂亮妈妈准备了一桌美味可口的年夜饭有我最爱吃的红烧肉大龙虾小炒鱼我们一家人坐在大圆桌四周大家互相敬酒互相祝福我端起饮料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祝爸爸妈妈工作胜利万事如意全家人也祝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们还给了我好多压岁钱我的心乐开了花感谢他们给了我一个幸福的家 吃完晚饭我们一家人一起到院子里放烟花爸爸和大伯点燃了导火线顿时只听到一声“嗖”烟花飞上天空炸开了有的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有的拼写成各式各样的美丽的图案还有的像一个个漂亮的降落伞绚丽多彩的烟花照亮了天空我们兴高采烈地喊着欢笑着 放完烟花我们回到屋里坐在沙发上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精彩的节目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