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核外电子的分布规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0654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核外电子的分布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化学核外电子的分布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化学核外电子的分布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化学核外电子的分布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化学核外电子的分布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核外电子的分布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核外电子的分布规律.(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核外电子的分布规律 原子学说的发展 道尔顿:建立原子学说(原子是实心球体) 汤姆逊:发现电子(原子可以再分) 卢瑟福:原子核和电子 (电子沿轨道运转) 玻尔: 电子分层排布 20世纪20年代后:电子云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 一、原子的构成粒子以及粒子间的关系 (1)构成原子的粒子 (2) 表示的含义:_. (3)相关粒子间的关系: 质量数(A)=_+_ 质子数=_=_=_ 考点一:原子结构 原子( ) 原子核 核外电子Z个 质子Z个 中子(A-Z)个 X A Z X A Z 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质子数(Z) 中子数(N)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672610-27

2、kg 1.674810-27kg (1.672610-27) 1836 原子核半径小于 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 ,体积占原子体积 的几千亿分之一,但 :原子的质量却集中 在原子核。 a代表质量数; b代表核电荷数; c代表离子的价态; d代表化合价; e 代表原子个数 a be +d X c+ - 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中子如11H。 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电子如H+。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如Ne 、HF、H2O、NH3、CH4等。 任何元素都有零价,但不一定都有负价或正价 。如F无正价,Na、Mg、Al等无负价。 误区警示 1、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 (1)元素的定义:_。 (2)

3、核素的定义:_ _. (3)同位素的定义:_ _. (4)同位素的两个特征: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 考点二:元素、核素、同位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 中子的一种原子 把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 元素的不同原子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 数百分数一般是不变的 2、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 (5)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区别 考点二: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 核素 核素 同位素 原 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决定元 素种类 质子 中子 决定原子种类 (核素) 最外层电子数,决 定原子化学性质 几种常见的同位素: H 1

4、 1 H 1 2 H 1 3 (D)(T) 氕氘氚 D2O 重水 T2O超重水 C 6 C 6 C 6 12 1314 U 92 U 92 U 92 234235238 核材料 思考:同位素的“同”和“异”分别是什么?“同 位”是什么含义? 同:质子数相同,异:中子数不同。 同位: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 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同一种元素 的不同单质 相同质子数 、不同中子 数的原子 结构相似, 组成相差若 干个CH2 分子组成 相同,分子 结构不同 单质原子 化合物分子 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概念 研究 对象 实例 白磷和红磷 1H和1H 12 CH4和C2H

5、6 丁烷、 异丁烷 D D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质量数: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近似等于该核素的相对原 子质量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个12C原子质 量的1/12的比值。其数值近似等于该核素的质量数。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用该元素的各种天然核素的相对原 子质量及其在自然界中含量算出来的平均值。(该值为周 期表上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其相对 原子量进行计算的结果。 4、几种重要的原子量 D 考点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电子层的代号n 各 电 子 层 序号 1 2 3 4 5 6 7 K L M N O P Q 与原子核

6、的距离 从小到大 能量从低到高 电子层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表示方法 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 子层里,然后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 的电子层里。 2、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 3、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 8(当K层为最外 层时不能超过 2 )。 4、次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 18 ,倒数第三 层电子数不能超过 32 。 注意:以上四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 立地理解。 各层的电子数推断元素: 某元素的M层上的电子数是K层的3倍,则该元素 是( ). 某元素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次外层层电子数 的一半,是倒数第三层的2倍,则该元素是( ). 某元素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次

7、外层层电子数的2 倍,则该元素是 ( ). S Si C 练习练习 118号元素微粒结构的特点: 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阳离子: 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阳离子: H-、Li、Be2+ O2-、F-、Na+、Mg2+、Al3+ S2-、Cl-、K+、Ca2+ 与H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阳离子: 2、10电子、18电子微粒及反应 阳离子:Na+、 Mg 2 + 、 Al 3+ 、 NH4+ 、 H3O+ 阴离子:N3-、 O2- 、 F- 、 OH- 、 NH2- 分子:Ne、 HF 、 H2O 、NH3 、 CH4 、 10e- 10电子体之间的反应? 18e- 阳离子:K+

8、、 Ca 2 + 阴离子:P3-、 S2- 、 HS- 、Cl- 分子:Ar、 HCl 、 H2S 、PH3 、 F2 、H2O2、 C2H6、CH3OH、N2H4 18电子体之间的反应? 10e-与18e-之间的反应?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编排原则: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 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编排依据: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7个周期 三个短周期 第1周期 2种元素 第2周期 8种元素 第3周期 8种元素 第6周期 32种元素 第5周期 18种元素 第4周期 18种元素 三个长周期

9、 第7周期,应有32种元素, 现有26种元素。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一个不完全周期 (2)16个族 七个主族:由长周期和短周期元素组成, IA-VIIA 位于第1、2、13、14、15、16、 17纵行 一个第族:位于第8、9、10三个纵行 七个副族:仅由长周期元素组成,IB-VIIB 位于第11、12、3、4、5、6、7纵行 一个0族:稀有气体元素族,位于第18纵行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 主族序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8最低负价数 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1)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 (2)族序数是周期数两倍的元素: (3)族序数是周期数三倍的元素: (4)周期数是族序数两倍的元

10、素: (5)周期数是族序数两倍的元素: (6)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 元素: H、Be、Al C、S O Li、Ca Na Li 气态氢化物含氢量最高的非金属 ; 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 ; 硬度最大的单质 ; 熔点最高的单质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 反应的元素 。 最活泼的非金属 ; 最活泼的金属 ; 常见元素的一些特性: F Cs C Br C C O Al S、N 元素周期律 主要包括: 1、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3、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一、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

11、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 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1、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3、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元素结构和性质的递变: 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原子半径依次_,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 力依次_,故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_,失 电子能力依次_,所以金属性依次_,非 金属性依次_。 同主族元素结构和性质的递变: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原子半径依次_,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 力依次_,故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_,失 电子能力依次_,所以金属性依次_,非 金属性依次_。 增大 增强 减弱 减弱 减弱 减弱

12、 增强 增强 减小 增强增强 减小 Na、Mg、Al、Si、P、S、Cl 金属非金属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 程度;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即氢氧化 物)碱性的强弱;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的强弱; 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原子序数111213 元素符号NaMgAl 单质与水(或 酸)反应情况 氢氧化物 碱 性强弱 冷水 剧烈 热水较快 盐酸剧烈 盐酸 较快 NaOHMg(OH)2Al(OH)3 结论:金属性 Na Mg Al 强碱中强碱 两性氢氧化物 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 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即最高价 含氧酸)酸

13、性的强弱; 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的强弱;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原子序数14151617 元素符号SiPSCl 单质与H2化合 的难易 气态氢化物的 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的 酸性 H4SiO4 极弱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HClO4 最强酸 光照或点燃 爆炸化合 磷蒸气加热 非金属性Si P S Cl 很不稳定 SiH4 不稳定 PH3 不稳定 H2S 稳定 HCl 高温 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序数 电电子 层层数 最外层层 电电子数 达到稳稳定结结构时时 的最外层电层电 子数 12 310 1118 1 2 3 12 18 18 8 8

14、2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 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合价 原子序数 化合价的变变化 12 310 1118 10 15 410 17 410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现 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 外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均 呈现周期性变化。 化合价与原子 结构的关系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元素原 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最低负价+ 最高正价 = 8 2、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 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3、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结 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这就是元素周 期律的实

15、质。 4、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结构、性质的递 变规律及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分区: 分界线左边是金属元素,分界线右边 是非金属元素,最右一个纵行是稀有气体 元素。见下图: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预测元素的性质; (3)启发人们在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物 质,会找不同用途的元素 在位于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处寻找半 导体材料; 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合金材料; 在右上方如氯、磷、硫等处寻找制造农 药的元素; 1 B Al Si Ge As Sb Te 2 3 4 5 6 7 A AAA AAA 0 Po At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区 金属区 零 族 元 素 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