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pcblayout原则概述d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89992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57.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关电源pcblayout原则概述d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开关电源pcblayout原则概述d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开关电源pcblayout原则概述d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开关电源pcblayout原则概述d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开关电源pcblayout原则概述d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关电源pcblayout原则概述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关电源pcblayout原则概述d(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关电源PCB_LAYOUT原则1.0目的:规范PCB的设计思路,保证和提高PCB的设计质量。2.0适用范围:适用于PCB Layout. 3.0具体内容: (1) A:Layout 部分2-19(2) B:工艺处理部分20-23(3) C:检查部分24-25(4) D:安规作业部分26-32A: Layout 部分一、长线路抗干扰 如:图二图一 图二在图二中,PCB布局时,驱动电阻R3应靠近Q1(MOS管),电流取样电阻R4应靠近U1的第3Pin,即上图一所说的R、D应尽量缩短高阻抗线路。又因运算放大器输入端阻抗很高,易受干扰。输出端阻抗较低,不易受干扰。一条长线相当于一根接收天线,容易引入

2、外界干扰。又如图三: (A) (B)在图三的A中排版时,R1、R2要靠近三极管Q1放置,因Q1的输入阻抗很高,基极线路过长,易受干扰,则R1、R2不能远离Q1。在图三的B中排版时,C2要靠近D1,因为Q3三极管输入阻抗很高,如Q2至D1的线路太长,易受干扰,则C2应移至D1附近。二、小信号走线尽量远离大电流走线,忌平行。三、小信号处理电路布线尽量集中,减少布板面积提高抗干扰能力。四、一个电流回路走线尽可能减少包围面积。如:电流取样信号线和来自光耦的信号线五、光电耦合器件,易受干扰,应远离强电场、强磁场器件,如大电流走线、变压器、高电位脉动器件等。六、多个IC等供电,Vcc、地线注意。并联单点接

3、地,互不干扰。串联多点接地,相互干扰。 七、弱信号走线,不要在棒形电感、电流环等器件下走线。如以前SU450,电流取样线在批量生产时发生磁芯与线路铜箔相碰,造成故障。A:噪声要求1、尽量缩小由高频脉冲电流所包围的面积,如下(图一、图二)图一一般布板方式:散热器图二2、滤波电容尽量贴近开关管或整流二极管如上图二,C1尽量靠近Q1,C3靠近D1等3、脉冲电流流过的区域远离输入、输出端子,使噪声源和输入、输出口分离,如A105。 图三图三:MOS管、变压器离入口太近,EMI传导通不过。 图四图四:MOS管、变压器远离入口,EMI传导能通过。4、控制回路与功率回路分开,采用单点接地方式,如图五。 图五

4、 1、3842、3843、2843、2842IC周围的元件接地接至IC的地脚 (第5脚);再从第5脚引出至大电容地线。 2、光耦第3脚地接到IC的第2 脚,第2脚接至IC的5脚上。图六5、必要时可以将输出滤波电感安置在地回路上。6、用多只ESR低的电容并联滤波。7、用铜箔进行低感、低阻配线,相邻之间不应有过长的平行线,走线尽量避免平行、交叉用垂直方式,线宽不要突变,走线不要突然拐角(即:直角)。B、抗干扰要求1、尽可能缩短高频元器件之间连线,设法减少它们的分布参数和相互间电磁干扰,易受干扰的元器件不能和强干扰器件相互挨得太近,输入输出元件尽量远离。2、某些元器件或导线之间可能有较高电位差,应加

5、大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免放电引出意外短路。C、布局要求1、除温度开关、热敏电阻外,对温度敏感的关键元器件(如IC)应远离发热元件,发热较大的器件应与电容等影响整机寿命的器件有一定的距离。2、对于电位器,可调电感、可变电容器,微动开关等可调元件的布局,应考虑整机结构要求,若是机内调节,应放在PCB板上方便于调节的地方,若是机外调节,其位置要与调节旋钮在机箱面板上的位置相适应。3、应留出印制PCB板定位孔支架所占用的位置。4、位于电路板边缘的元器件,离电路板边缘一般不少于2mm。D、对单元电路的布局要求1、要按照电路的流程安排各个功能电路单元的位置,使布局便于信号流通,并使信号尽可能保持一致的方向。

6、2、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元件为中心,围绕它来进行布局,元器件应均匀整齐,紧凑地排列在PCB上,尽量减小和缩短各元件之间的连接引线。3、在高频下工作要考虑元器件的分布参数,一般电路应尽可能使元器件平行排列,这样不仅美观,而且装焊容易,易于批量生产。布线原则:1、输入输出端用的导线应尽量避免相邻平行,最好加线间地线,以免发生反馈藕合。2、走线的宽度主要由导线与绝缘基板间的粘附强度和流过它们的电流值决定。当铜箔厚度为50m,宽度为1mm时,流过1A的电流,温升不会高于3,以此推算2盎司(75m)厚的铜箔,1mm宽可流通1.5A电流,温升不会高于3(注:自然冷却)。3、ROUTE线拐弯处一般取圆弧形,

7、而直角、锐角在高频电路中会影响电气性能。4、尽量避免使用大面积铺铜箔,否则,长时间受热时,易发生铜箔膨胀和脱落现象,必须用大面积铜箔时,最好用栅格状,这样有利于排除铜箔与基板间粘合剂受热产生的挥发性气体。5、元件焊盘中心孔要比器件引线直径稍大一些,焊盘太大易形成虚焊,焊盘外径D一般不少于(d+1.2)mm,d为引线孔径,对高密度的数字电路,焊盘最小直径可取(d+1.0)mm,孔径大于2.5mm的焊盘适当加大。6、电源线根据线路电流的大小,尽量加粗电源线宽度,减少环路阻抗,同时使电源线,地线的走向和数据传递方向一致,有助于增强抗噪声能力。7、地线:(a)、数字地与模拟地分开,若线路上既有逻辑电路

8、又有线性电路,应使它们尽量分开。低频电路的地应尽量采用单点并联接地,实际布线有困难时可部分串联后再并联接地,高频电路的地宜采用多点串联接地,地线应短而粗,高频元件周围尽量用栅格状大面积地铜箔。(b)、接地应尽量加粗,若接地线用很细的线条,则接地电位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使抗噪性能降低,因此应将接地线加粗,使它能通过三倍于PCB板上允许的电流,如有可能接地线应23mm以上。(c)、接地线构成闭环路,只由数字电路组成的印制板,其接地电路却成闭环路大多能提高抗噪能力。图三 图四(d)、散热器接地多数也采用单点接地,提高噪声抑制能力如A166,更改前: 多点接地形成磁场回路,EMI测试不合格。更改后:不

9、接地接地 单点接地无磁场回路,EMI测试OK。开关电源的体积越来越小,它的工作频率也越来越高,内部器件的密集度也越来越高,这对PCB布线的抗干扰要求也越来越严,针对D82与D63的布线,发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如下:整体布局:D82是一款六层板,最先布局是,元件面放控制部份,焊锡面放功率部份,在调试时发现干扰很大,原因是3843与光耦位置摆放不合理,如:如上图,3843与光耦放在MOS管底下,它们之间只有一层2.0mm的PCB隔开,MOS管直接干扰3843,后改进为:将3843与光耦移开,且其上方无流过脉动成份的器件。走线问题:功率走线尽量实现最短化,以减少环路所包围的面积,避免干扰。小信号线包围

10、面积小,如电流环:A线与B线所包面积越大,它所接收的干扰越多。因为它是反馈电流大小而调节3843输出的,误动作将直接导致环路不稳。光耦反馈线要短,且不能有脉动信号与其交叉或平行。PWM芯片(如UC3843、3842、2843、2842的第3PIN)电流采样线与(第6PIN)驱动线,以及同步信号线,走线时应尽量远离,不能平行走线,否则相互干扰。因:3PIN的电流波形为6PIN及同步信号电压波形是:(1)散热片分布均匀,风路通风良好。散热片挡风路, 通风良好,不利于散热。 利于散热。(2)电容、IC等与热元件(散热器、整流桥、续流电感、功率电阻)要保持距离。以避免受热而受到影响。(3)电流环为了穿

11、线方便,引线孔距不能太远或太近。(4)输入/输出、AC/插座要满足两线长短一致,留有一定空间裕量,注意插头线扣所占的位置、插拔方便,输出线孔整齐,好焊线。(5)元件之间不能相碰、MOS管、整流管的螺钉位置、压条不能与其它元件相碰,以便装配工艺尽量简化电容和电阻与压条或螺钉相碰,在布板时可以先考虑好螺钉和压条的位置。(6)元件摆放整齐、方向尽量一致对于PCB板上的贴片元件长轴心线尽量与PCB板长轴心线垂直的方向排列、不易折断。(7)反面元件的高度(如D64)(8)滤波电容走线A:噪音、纹波经过滤波电容被完全滤掉。B:当纹波电流太大时,多个电容并联,纹波电流经过第一个电容的流量比第二个、第三个大很多,往后逐渐减小,第一个电容产生的热量也比第二个、第三个多,很容易损坏,走线时,尽量让纹波电流均分给每个电容,走线如下图A、B: 如空间许可,可用图B方式走线(9)高压高频电解电容的引脚有一个铆钉,如下图所示,它应与第一层走线铜箔保持距离,并要符合安规。(10)金属膜电阻下不能走高压线、低压线尽量走在电阻中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