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片钳与LTP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9961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膜片钳与LTP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膜片钳与LTP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膜片钳与LTP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膜片钳与LTP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膜片钳与LTP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膜片钳与LTP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膜片钳与LTP讲解(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 膜片钳与膜片钳与LTPLTP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王凯 2014.5 2 2 来源和机理来源和机理 细胞膜由脂质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 ,蛋白质又包括整合蛋白和表面蛋白 。 离子通道是一种特殊的膜蛋白,它横跨 整个膜结构。 带电离子在膜内外的不同分布态势和在 不同状态下的动态变化是可兴奋细胞静 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基础。这些无机离 子通过离子通道的进出所产生的电活动 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膜的结构和离子通道 3 3 1.结构研究: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蛋白质序列;X光绕 射方法确定其三维立体结构。 2.功能研究:电生理测定通过离子通道的电流或测量细 胞膜电流或膜电位的变化,反映离子通

2、道个体或群体的分 子活动。 3.结构和功能相结合:利用基因突变技术在一级结构 的特定部位删除、添加或改变残基的序列,然后检测突变 后的功能改变。 如何研究离子通道如何研究离子通道 4 4 美国的两位科学家 彼得阿格雷 罗德里克麦金农 利用X光绕射方法得到 了K离子通道的三维结 构,二位因此获得2003 年诺贝尔化学奖。 结构研究结构研究 5 5 采用记录离子通道电流来间接反映离子通 道功能,目前有如下两种技术 电压钳(Voltage clamp)技术 膜片钳(patch clamp)技术 离子通道功能观察离子通道功能观察 6 6 20世纪初由Cole发明,Hodgkin和Huxley完善,目的

3、 是为了证明动作电位的峰电位是由于膜对钠的通透性 发生了一过性的增大过程。但当时没有直接测定膜通 透性的方法,于是就用膜对某种离子的电导来代表该 种离子的通透性。 电压钳技术电压钳技术(Voltage Clamp)(Voltage Clamp) cole K+电流 Na+电流 7 7 电压钳技术目前主要用于巨大细胞的全细胞电流研究, 特别在分子克隆的卵母细胞表达电流的鉴定中发挥其它技术 不能替代的作用。但也有其致命的弱点: 微电极需刺破细胞膜进入细胞,以致造成细胞浆流失,破 坏了细胞生理功能的完整性。 不能测定单一通道电流。因为电压钳制的膜面积很大,包 含着大量随机开放和关闭着的通道,而且背景

4、噪音大,往往 掩盖了单一通道的电流。 对体积小的细胞(如哺乳类中枢神经元,直径在1030m 之间)进行电压钳实验,技术上有更大的困难。 电压钳的缺点电压钳的缺点 8 8 为了弄清膜电导变化的机制和离子通道的 存在,也为了克服电压钳的缺点,Erwin Neher和 Bert Sakmann在电压钳的基础上发 明了膜片钳,并利用该技术首次在蛙肌膜上 记录到PA级(10-12A)的乙酰胆碱激动的单通 道电流,首次证明了离子通道的存在。并证 明在完整细胞膜上记录到的膜电流是许多单 通道电流总和的结果。这一技术被誉为与分 子克隆技术并驾齐驱的划时代的伟大发明。 二人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Ne

5、her) (Sakmann) 膜片钳(膜片钳(Patch Clamp)Patch Clamp) 9 9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利用尖端直径0.5-1um的玻璃电极吸附到细 胞膜表面,通过负压吸引使电极尖端和细胞 膜形成紧密封接,使与电极尖开口处相接的 细胞膜小片区域(patch)与其周围在电学上 绝缘,在此基础上固定膜电位(clamp),然后 对电极尖端下面积仅为几平方微米的细胞膜 片上一个或几个离子通道的电流进行记录。 核心部分是一场效应管运算放大器构成的I- V转换器,它的正负输入端子为等电位。向正 输入端子施加指令电位(Vc)时,经过短路 负端子可使膜片等电位,从而达到电位钳制 的目的。离子

6、通道电流可作为I-V转换器内的 高阻抗反馈电阻的电压降而被检测出。 10 10 电子学部件:放大器; 计算机接口,数据采集 、分析系统。 光学部件和光电接口: 显微镜;监视器等。 机械系统:防震台等。 辅助系统:电极拉制器 ;切片机;孵育槽;灌 流系统等 膜片钳实验系统组成膜片钳实验系统组成 11 11 膜片钳的几种记录模式膜片钳的几种记录模式 膜电位或膜电流膜电位或膜电流 单通道电流单通道电流 12 12 1.液体配制:主要根据研究通道的不同,配制相应的液体,基本原则是保持两 个平衡:渗透压平衡和酸碱平衡。所有液体在使用前必须过滤。 2.标本制备 3.记录 4.资料分析: (1)一般电学性质

7、:通过I-V关系计算单通道电导,观察通道有无整流。通过离子选 择性、翻转电位或其它通道激活条件初步确定通道类型。 (2)动力学:开放时间、开放概率、关闭时间、通道的时间依赖性失活、开放与关闭 类型(簇状猝发样开放与闪动样短暂关闭),化学门控性通道的开、关速率常数等。 (3)通过对全细胞激活曲线或失活曲线的分析,可得到半数激活或失活电压Vh及斜率 因子K。 (4)药理学:阻断剂、激动剂或其它调制因素对通道活动的影响。 (5)综合分析得到最后结论。 膜片钳实验的基本过程膜片钳实验的基本过程 13 13 250 ms 400 pA mEPSC sEPSC、mEPSC 突触电流突触电流 14 14 此

8、项技术首先要使电极和细胞形成高阻封接,而要成功形成高阻封接,除了制 备合符要求的电极外,制备活性好的细胞是必须的,要求细胞表面光滑,有弹性 ,表面无麻斑。 如果有关实验要在脑片上进行,就涉及到脑片制作,适用于膜片钳研究的脑片 制作尤其是成年动物的脑片制作尤其难,因此,有人说膜片钳的成功80%在于标 本的制备。 传统膜片钳技术每次只能记录一个细胞,而且从找细胞、形成封接、破膜等整 个过程都需人工操着,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失败,而如果细胞质量不好,成功 率更低,因此,对实验人员来说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即使有经验的人员,一 天也只能成功记录10-20个细胞,而脑片实验往往每天只能得到1-2个实验数

9、据, 一个实验课题往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因此要求实验者要有充裕的时间进行 此项工作。 膜片钳实验的难点膜片钳实验的难点 15 15 膜片钳技术的应用膜片钳技术的应用 细胞特性的研究 离子通道的鉴别 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突触联系、突触传递的研究 疾病机制研究 药物筛选 其他 16 16 长时程增强(LTP)是评价学习记忆及其突触可塑的常用的电生 理指标。目前,海马脑片离体实验己经广泛用于学习记忆方面的 研究,利用膜片钳技术记录脑片LTP,可在细胞水平研究学习记 忆的机制。 当今从不同方面对突触LTP与学习记忆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结果大致可概括为: l影响LTP的因素确

10、实对学习研究过程产生明显的影响 l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也影响LTP形成 l诱导海马脑区的LTP形成可提高学习记忆活动,学习过程中伴 有海马脑区LTP的形成。 突触可塑、学习记忆及其机制的研究突触可塑、学习记忆及其机制的研究 17 17 膜片钳技术的联合应用膜片钳技术的联合应用 膜片钳和钙图像技术的联合应用 Ca2+是重要的信使物质,Ca2+ 的信使功能是通过调控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来实现的。Ca2+ 信号的产生和终止是细胞内Ca2+ 增减、波动的结果。因此测定细胞溶质中的Ca2+ 浓度是 十分重要的。 钙荧光指示剂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 也是较好的测定胞内Ca2+ 浓度的方法。目前常用孵 育

11、法将荧光指示剂如Fura-2/AM导入细胞。因为荧光指示剂被酯化后, 很容易跨过质膜进 入细胞内。在胞内, 酯形式指示剂被非特异性酯酶水解, 重新与Ca2+ 结合,在340nm 380nm 的荧光强度比值能够很好的反映Ca2+ 浓度。应用酯类的荧光物质负载进入细胞的方 法尽管较为简便,但是,荧光染料会累积在胞内的酸性细胞器中(称为隔室效应) ,而不是与 细胞胞浆内的游离Ca2 + 相结合,因此会导致测量上的误差,且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植物细胞 ,因为植物细胞的质膜存在非特异性酯酶,导致指示剂未进入胞内即被水解,利用膜片钳 的全细胞技术,可将荧光探针直接导入细胞,从而避免隔室效应,也可通过膜片钳电极

12、将 细胞内的荧光探针抽吸稀释掉,从而测定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等)内的游离钙离子浓 度。将膜片钳和钙图像技术联合应用可在测定细胞内游离Ca2+离子浓度的同时检测离子通 道的功能改变。 18 18 学习记忆的主要研究手段 行为学:水迷宫,八臂迷宫,fear conditioning,跳台, 穿梭箱 突触可塑性:主要包括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和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 分子生物学:钙调蛋白激酶II(CaMKII),CREB,PKA等 LTPLTP 19 19 LTP学习记忆的细胞学基础 在突触前给予高频电刺激后,随

13、后的单个刺激引起的突触后诱 发电位的幅度将显著增大,诱发电位的潜伏期缩短,这种现象可 持续很长时间,在活体动物可持续几天到几个星期,在离体标本 可持续几个小时,这就是LTP现象。 LTP诱导机制 已经肯定有突触前谷氨酸递质和突触后谷氨酸受体(尤其是 NMDA受体)、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参与。 LTPLTP 20 20 突触可塑性是学习记忆研究方 面近年来进展最快、成果最大 的研究领域。很多脑区都发现 了突触可塑性现象,如小脑、 海马、皮层以及伏隔核等。 海马区主要有三个突触回路,包括: (1)前穿质纤维-齿状回通路,即PP-DG pathway (2)苔状纤维-海马CA3通路,即MF-CA3 p

14、athway (3)Schaffer纤维-CA1通路,即SCCP-CA1 pathway LTPLTP 21 21 高频刺激突触前纤维引起突 触前神经元去极化,引发谷 氨酸类神经递质大量释放; 谷氨酸类神经递质作用于突 触后的AMPA受体,引起细胞 膜的去极化,解除镁离子对 NMDA受体的阻滞使该受体激 活并进一步引起大量的钙离 子内流; 电生理记录上反映为EPSP 或EPSC幅度的增加,即 LTP。 钙内流引发一系列胞内信号 通路激活和生化反应发生, 使突触后反应能力增加; LTPLTP原理原理 22 22 海马脑片海马脑片LTPLTP 记录电极 海马脑片上电极的放置 23 23 在体在体L

15、TPLTP 刺激电极: 采用针灸针,多为 双极电极 定位坐标(mm):AP 8,LM 4 ,DV 3.2-3.5 记录电极:采用针灸针,为单 极电极 定位坐标(mm): AP 4,LM 2 ,DV 3.2-3.5 AP anteroposterior 前囟前后 LM lambda 人字缝尖 DV dorsoventral 颅骨(硬脑膜)平面向下 大鼠体重:180-240g 24 24 在体在体LTPLTP和膜片钳脑片和膜片钳脑片LTPLTP的区别的区别 在体海马LTP的优势在于能较真实的反映生理状态下神 经突触活动的情况,在整体条件下观察神经突触活动的 变化,利于宏观角度研究和探讨相关机理。脑片标本可 提供与在体相似的突触结构和神经环路,其优势在于排 除活体血压、温度、电解质、血脑屏障等干扰因素,按 照不同的实验目的可改变脑片灌流液的成分和条件。 25 25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