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基财政学详细讲义第五章-财政支出增长及其控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89925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子基财政学详细讲义第五章-财政支出增长及其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邓子基财政学详细讲义第五章-财政支出增长及其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邓子基财政学详细讲义第五章-财政支出增长及其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邓子基财政学详细讲义第五章-财政支出增长及其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邓子基财政学详细讲义第五章-财政支出增长及其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邓子基财政学详细讲义第五章-财政支出增长及其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子基财政学详细讲义第五章-财政支出增长及其控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财政支出增长及其控制本章知识点认知度第一节 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 一、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二、方国家财政支出增长过程中的支出结构变化三、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第二节 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 一、格纳法则二、非均衡增长理论三、济发展的财政支出增长理论四、政支出增长的微观分析理论第三节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分析 一、国财政支出规模不同时期的比较二、对财政支出增长的控制 了解了解了解 了解了解了解掌握 了解掌握内容提要:本章首先对各国财政支出所普遍呈现出的增长趋势进行了描述和深入分析;然后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财政支出的增长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试图对财政支出

2、的增长作出理论上的解释;最后着重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长状况,明确指出财政支出的增长要与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学习目标:了解世界范围的财政支出增长趋势。掌握财政支出增长的几种理论解释。深刻领会财政支出的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这一论断。应用这些理论对我国财政支出增长进行分析,进而对财政支出的增长进行控制。第一节 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内容提要: 本节通过描述财政支出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均呈现出一种增长的趋势,着重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后财政支出迅速增长的原因;同时还说明了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财政支出增长过程中支出结构的不同变化。一、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西方国家财政支出增长具有阶段性

3、:(一)50-80年代: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增长都相当迅速的时期。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的上升比例都超过了20%。其中意大利、前德国的增长速度属最高之列。(二)80年代至今:财政支出的绝对额依然在继续增长,但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变化不大,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些许下降,如荷兰王国。之所以出现这样阶段性特征,主要是因为二战之后,西方国家推崇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结果导致财政支出的绝对额和相当额都开始大幅度上升。但从七十年代末开始,西方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社会普遍认为财政支出过快增长是导致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使得各国政府都尽量减缓财政支出的增长。二、西方国家财政支出增长过程中的支出结构

4、变化 在财政支出增长的过程中,其内部结构也发生显著了的变化,这实际上是对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变化的一个反映。从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府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这就使政府在社会保障支出等转移性支出方面增长得更快,而在和平时期,国防支出等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就随之而下降了。三、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一)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特征尽管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从相对数量来说都在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增长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是有所不同的。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主要集中在购买性支出方面,特别是在公共投资方面,这与发达国家转移性支出增长更快是有所

5、区别的。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很高,政府所关注的问题更侧重于社会的公平问题,而不是效率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贫穷与发展。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提高经济的效率便成为政府财政支出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支出政策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财政支出增长主要体现在能促进经济增长的购买性支出特别是有关公共投资方面的支出,而转移性支出方面的比重反而下降了。 (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出现了财政支出增长的情况。由于政府大量介入参与经济方面的建设,从而使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迅速扩张,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这种财政支出增长的态

6、势更趋明显。第二节 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内容提要: 本节主要是从两个角度介绍了对财政支出增长现象的经济学分析,一是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这方面的分析研究成果有瓦格纳法则、非均衡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理论;二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将私人产品市场的有效供应理论用于政府公共产品的供应之中,从中得出财政支出增长的规律性内涵。一、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是在对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出这个结论的,他认为这种财政支

7、出增长的趋势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一)政治因素:国家职能的扩展和国家活动范围的扩大(二)经济因素1、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实现,扩大的市场和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这种复杂性的增加会导致商法及其经济合同的实现,从而要求建立有关的司法和行政制度,以维护市场秩序,这就必然导致财政支出的增长。2、解决外部效应的需要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密集的现象开始出现,这会导致一些产品和劳务的外溢性问题,解决这一外部效应问题必须有政府,从而要求政府支出的扩大。3、收入弹性政府的教育、娱乐、文化、卫生和福利等支出的增加是由其需求的收入弹性决定的,所以当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公共

8、支出中用于教育、娱乐、文化、卫生和福利等方面的支出也会大幅度地增加。二、非均衡增长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认为财政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同一速度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激变(如战争等)的出现,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所以有人又将这一理论称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进行的,在这一时期内稳定增长和突发性增长是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又称为“时间型态理论”。该理论的关键之处在于:认为在社会的激变后的财政支出仍将保持激变期间的增长态势。(一)非均衡增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怀斯曼于20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1961年,皮科克和怀斯曼出版了联合王

9、国公共支出的增加一书,对英国从1900年至1955年间的公共部门成长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非均衡增长理论。他们对这一理论的分析是建立在一个假设前提之上的:政府喜欢多花钱,居民不愿意多缴税。(二)跳跃式的发展过程1、第一种情形2、第二种情形第三种情形上面的图表描述了社会发生激变(这里以战争为例)前后,非均衡增长理论对一国财政支出增长情况的分析。(三)理论的关键非均衡增长理论的关键在于:认为在社会的激变后的财政支出仍保持激变期间的增长态势,即现实中出现的是第二种情形。从原因上看,皮科克和怀斯曼认为存在三种效应,导致了这一势头的继续:替代效应:在战争等突发性事件出现时,社会公众能够忍受比平时更高的租

10、税水平,当增税大量增加以满足财政支出需要时,相应地整个社会的私人支出就减少了,这种公共支出代替私人支出的现象称之为“替代效应”。在社会动荡结束之后,财政支出并不会相应减少至动荡前的水平,原因是:由于社会动荡造成的后果还需要政府去处理。检查效应:社会突发性事件的出现,往往会暴露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使人们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成员就会同意增加税收,以满足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财政资金需求。三、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增长理论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增长理论主要是由R.A.马斯格雷夫(R.A.Musgrave)和W.W.罗斯托(W.W.Rostow)两人提出的。马斯格雷夫在经济发展

11、的支出政策、拉丁美洲工业化与发展所需的财政政策、财政体制,罗斯托在增长的政策与阶段中分析了财政支出增长的现象。四、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分析理论前面三个理论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对财政支出增长的现象进行解释。微观增长理论则从微观的角度,把财政支出问题转化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过程。它将私人产品市场的有效供应理论用于政府公共产品的供应之中,从中得出财政支出增长的规律性内涵。(一)公共部门产出水平的决定对公共部门产出量的水平决定,增长的微观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中间投票人和政治家追求选票最大化的理论。按照这一理论,被选出的政治家的行为,包括提供的各种产品、服务、政策和税收等,均能满足中间投票人的偏好,以求能再次当选。

12、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家所领导的政府机构或部门作为一种非盈利实体,总是力图使成本最低化,也就是说,政府部门提供的任何公共产品都是在按当时技术要求的最低成本生产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中间投票人的税基减少了,由他可支配的实际收入提高了,于是对公共产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中间投票人的收入提高了,则对公共产品的需求量会上升。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社会总税收基础扩大了,则对公共产品

13、的需求量会增加。(二)环境对公共产品产量的影响在这里,环境的含义是指:影响生产一定水平的公共产品所需的资源的社会经济和地理变量。如果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公共产品的产出水平就会发生变化。(三)人口因素的影响从经验上看,人口数量的增加显然会要求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如果政府提供的是纯公共产品和服务,由于消费的非排它性和非对抗性,因此,人口数量的增加不会导致纯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也没有理由预期人口增加将导致纯公共产品支出增加。    如果政府提供的是近似的公共产品,即纯度不一的公共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用于这类公共产品的支出增长速度会低于人

14、口的增长速度.人口变化会通过价格效应作用于财政支出。在纯粹的公共产品领域,按照前面分析,其支出是不会增加的,但由于同样的财政支出分摊到更多的人口中,每个人所分担的份额下降了,这等同于每个人为其消费的公共产品支付的价格下降了,这样每个人对该种公共产品的需求就会上升,从而要求财政支出以小于人口增长率的速度上升。(四)公共产品质量影响对公共产品质量的精确测定是非常困难的,但可以大致上进行区分。例如,当人们享受政府的某一项公共服务时,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的排队,则可以认为该项公共服务的质量较差,而当政府雇用更多职员以解决排队问题时,则可以认为该项公共服务的质量有了提高。一般而言,质量较高的公共产品要比质量

15、较低的公共产品投入更多的资源。但是,随着投入的增加,质量提高的速度是下降的。    因此,对公共产品质量的分析指标主要是根据投入大小来测定的。如学生/教师比例,在学生人数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投入的教师数量越多,学生/教师比例越低,则教育的质量就越高;又如,病人/医生比例,在病人人数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增加医生的人数,则医疗质量就会提高。(五)公共部门投入价格的影响:鲍莫尔模型除了公共产品的最终需求变化、环境影响、人口增长以及质量高低之外,投入价格的变化也是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重要因素。美国经济学家W.J.鲍莫尔(W.J.Baumol)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

16、67年鲍莫尔发表了论文不平衡增长的宏观经济学,分析了当公共部门投入价格上升不能被技术进步、规模经济所抵消时,财政支出如何增长的问题。    在鲍莫尔模型中,经济被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进步部门,一是非进步部门。进步部门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及规模经济造成人均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的部门;非进步部门是指和进步部门相比,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的部门。鲍莫尔模型正是建立在两大部门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异之上的。    在进步部门中,劳动只是一种基本手段,它被用来生产最终产品,因而劳动可以由资本来替代,如以机器代替劳动力,而不影响产品的性能。在非进步部门中,劳动本身就是最终产品,因而劳动投入的减少就可能引起产品性能的改变。像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服务、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可以称之为非进步部门。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并不是没有可能提高,而是以很低的速度提高。    进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