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9924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14.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教材(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1.定义:以植物的果实(Fructus)及种子(Semen) 或相关器官入药的中药称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果实和种子是不同的器官,药材商品中未严 格区分,大多数是果实,种子一起入药,少数 是种子,也有的仅在临用时取出种子,如巴豆 ,砂仁。 2.果实类中药 2.1 入药部位 大多数用成熟的果实,有的用幼果。如:枳实, 西青果。 幼果:枳实、西青果 果穗:桑椹、荜茇 完整果实:南山楂、女贞子、瘪桃干、罗汉果、乌梅 部分果皮:陈皮、大腹皮、青皮、橘红 果柄:甜瓜蒂 宿萼:柿蒂 中果皮V.B:橘络,丝瓜络 2.2 性状鉴别 先弄清是果实的一部分还是完整果,然后按 顺序鉴别。 形

2、状:形态各异,有的呈圆形或类球形,如 五味子、山楂,有的呈多角形,如八角茴香、化 橘红。 地肤子有存皮残存,呈三角星状。 芸香科果实一般有多数凹下的油点。陈皮、 青皮、吴茱萸等。 伞形科为双悬果,有隆起纵肋。如:茴香, 蛇床子,鹤虱。 有的有花萼宿存:如蔓荆子 有的有刺状突起:如白蒺藜(刺葵藜) 有的有纵直棱角,如:使君子 大多数果实表皮皱缩,特别是肉质果 如:皱皮木 瓜,乌梅、山楂;也有的光滑,如使君子,罗汉果。 果柄及花柄残基也有助于鉴别,如马兜铃。 气味鉴别:伞形科,姜科大部分中药有香气。宁夏 枸枸子味甜,鸦胆子味极苦(根及根茎类:黄连、 胡黄连、龙胆、山豆根;种子:马钱子),五味子有

3、五味。 对于剧毒中药,尝时应注意安全。 2.3 显微鉴别 外果皮:与叶的下表皮相当,常由一列细胞组成, 外被角质层。有的有一些附属物,如:吴茱萸具腺 毛,腺鳞:蔓荆子,油细胞:五味子,壁内腺:补 骨脂。 中果皮:与叶肉组织相当,一般较厚,由多层薄壁 细胞组成,贮藏有营养物质,如五味子含淀粉粒, 另外一些果实有油管、石细胞或无机盐结晶存在, 如小茴香有油管,荜澄茄有石细胞与油细胞,山里 红有石细胞、淀粉粒、簇晶。 内果皮:与叶上表皮结构相当,大多为1列薄壁细胞 ,胡椒为1列石列细胞,另外一些核果的则由多层石 细胞组成;伞形科植物的果实的内果皮为镶嵌状薄 壁细胞。 种子 3、种子类中药 3.1 分

4、清入药部位: 假种皮:肉豆蔻衣、龙眼肉。 种皮:绿豆衣。 种仁:肉豆蔻,柏子仁。 子叶:莲子。 胚:莲子芯。 加工品:大豆卷黄,淡豆豉。 3.2 性状鉴别: 王不留行:显疣状突起。 蓖麻子:具色泽鲜艳的花纹。 表面特征 番木鳌:具毛茸。 大截科种子有种阜。 有粘性:车前子,葶苈子 断面特征:槟榔纹,如槟榔、肉豆蔻 气味:肉豆蔻气香,马钱子味极苦。 3.3 显 微 鉴 别 五味子(Fructus Schisandrae) 来源为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 的干燥成熟果 实。习称“北五味子” 。 产地产地五味

5、子产于东北三省五味子产于东北三省 。 采收采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去果梗晒干,去果梗晒干。 性状 呈不规则的圆球形或扁球形。 直径58mm。 外皮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 油性,果肉柔软,有的表面黑红 色或出现“白霜”。 种子12粒,呈肾形,表面棕黄 色,有光泽,种皮硬而脆,较易 破碎。 种仁呈钩状,黄白色,半透明, 富有油性。 果肉气弱,味酸,种子碎后有香 气,味辛,微苦。 形状 紫红色 或暗红色 种子 显微鉴别果皮: 外果皮为1列方形或长方 形表皮细胞,壁稍厚, 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 胞。 中果皮有十余层薄壁细 胞,细胞切向延长,内 含淀粉粒,散有小形外 韧型维管束十余

6、个。 内果皮为一列小型薄壁 细胞。 外果皮 中果皮 种子横切面: 最外层为1列径向延长的石细胞,呈 栅栏状,壁厚,密具细小孔沟,其下 为数列类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的石 细胞,壁厚,孔沟较大而疏,最内侧 的石细胞形状不规则,壁较薄。 石细胞下为34列较小的薄壁细胞。 在种脊部位有维管束,并有纤维束。 油细胞1列,细胞径向延长,含棕黄 色挥发油。 种皮内层细胞形小,壁略厚。 胚乳细胞呈多角形,内含脂肪油和糊 粉粒。 外层石 细胞 内果皮 石细胞下 薄壁细胞 油细胞 内种皮 胚乳细胞 内侧石 细胞 粉末:暗红色。 果皮的表皮细胞呈多角形。排列紧密整齐, 表面有微细的角质线纹,内含颗粒状色素物 质,随

7、处可见类圆形或多角形的油细胞。其 四周有67个细胞围绕。 种皮外层石细胞群呈多角形或稍长,大小皮 显均匀,直径或长度2850m,壁厚,胞 腔小,内含棕色物质,内层石细胞呈类圆形 ,多角形,肾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长70 100130m,壁较薄,胞腔较大,密具 细壁孔。 种皮油细胞类圆形,含黄色挥发油。 导管螺纹,偶有网纹,直径1524m。 胚乳细胞呈多角形,壁薄,内含脂肪油及糊 粉粒。 淀粉粒类圆形或多角形,可见脐点,偶有复 粒。 果皮的表皮 细胞及油细胞 外层 石细胞 胚乳 细胞 内层 石细胞 成分含挥发油类,木脂素类,有机酸类等 ,其中木脂素类成分为主要有效成分。 五味子甲素-五味子素 理

8、化理化 TCLTCL鉴别检查五味子甲素鉴别检查五味子甲素 附注 1. 华中五味子S. sphenanthera Reha. et wils 的干燥 成熟果实。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湖北、河南、 陕西、山西、甘肃、等省区。 性状较小,直径25mm,不规则形,表面暗红色 或棕褐色,果肉质较薄,无光泽,内含种子12粒 ,种子较北五味子稍小,表面黄色呈颗粒状。 2. 为葡萄科一种植物的果实,多呈不规则球形,直 径58m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皱缩不平,内 含种子23粒,种子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圆形,一 端钝圆,一端稍尖,表面红棕色,背面有一匙状 浅沟,腹面有一突起的棱(种脊)两侧各有1长 圆形凹陷,味酸,

9、微甜。 葶苈子(Semen Lepidii, semen Descurainiae) 来源为十字花科(Curciferae)植物播娘蒿 Descurainia sophia(L.) Webb ex Prantl 或独行 菜Lepidium apetatum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前 者习称“南葶苈子”,后者习称“北葶苈子”。 产地产地播娘蒿主产于华 东、中南等地,独行菜主产 于华北、东北地区。 采收采收夏秋果实成熟时 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 种子,去掉杂质。 播娘蒿 独行菜 性状南葶苈子 呈长圆形而略扁,长约1mm ,宽约0.5m。 外表面棕色或红棕色,一 端钝圆,一端近截形,两 面常

10、不对称。 在放大镜下观察,表面具 细密网纹,可见二条纵纹 。 压碎后富油性,气微,味 微辛并有粘性。 北葶苈子: 扁卵形,长约1.5mm,宽约0.51mm。 一端钝圆,另一端渐尖而微凹,凹处现白色点(种 脐)。 表面具多数颗粒表面具多数颗粒 状突起,可见状突起,可见2 2条条 纵列的浅槽纵列的浅槽。 味微辛,味微辛,遇水粉遇水粉 滑性较强。滑性较强。 显微北葶苈子横切面: 表皮细胞外壁特化成粘液层,由许多粘液细胞组成,厚达 216m,基部为未粘液化的纤维素条,呈乳头突状突起。 栅状细胞侧壁及内壁增厚,木化,宽26-34m。 色素层细颓废,色深。 胚乳细胞1列,内含糊粉粒。 子叶及胚根细胞,壁厚

11、,呈不规则多边形,内含糊粉粒。 成分南葶苈子含挥发油,油中含异硫氰酸苄酯等 含硫有机物,另含强心甙等。 北葶苈子含芥子甙,挥发油及强心成分。 理化 NaoH 滤过 (1)粉末1g 放冷后水23mg使溶解 溶液 取溶液0.5ml,加5%HCl酸化,即有H2S气体产生,遇 新制的Pb(AC)2试液,显光亮的棕黑色。 取亚硝基铁氰化钠少许,置白瓷板上,加水溶解, 再加制备的滤液1D,即显紫色。(检查异硫氰甙类 ) (2)取药材0.6g,检测膨胀度,北葶苈子12,南葶 苈子3。 山楂(Fructus Crataegi) 来源为蔷薇科(Rosaceae) 植物山果红Crataegus pinnatifi

12、da Beg.var.major N.E.Br或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 果实。 产地产地主产于山东、河北、河南 、 辽宁等省。 采收采收果实成熟时采收,称鲜切 片晒干。 性状 药材为圆形横切片,多 卷边,皱缩不平。 外皮红色,有细皱纹和 灰白色的小点。 果肉深黄至浅棕色,横 切面具35粒浅黄色果 核,有的已脱落,呈中 空的环状,有的片上可 见短而细的果柄或凹陷 的花萼残迹。 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药材 外皮 果肉 显微山果红果实横切面: 外果皮细胞一列,类方形,细胞内 含棕红色色素,外被角质层。 中果皮极厚,外果皮下有12列含 有棕色色素的薄壁细胞,

13、中果皮薄 壁细胞中含有淀粉及少数CaC2O4簇 晶,V.B纵横散在。 淀粉粒细小,类三角形,类圆形, 直径48m,脐点多呈“一”字形 ,多为单粒,也有复粒,CaC2O4簇 晶直径2028m。 山楂果实横切面: 外果皮细胞1列,长方形,切 向延长内含棕色色素。 中果皮多为薄壁组织,外果 皮下为10余列扁长方形薄壁 细胞,向内细胞渐大,有较 多石细胞散在,石细胞类圆 形,少数不规则形,直径60 100m,壁厚薄不一,孔沟 明显,草酸钙族晶散在,直 径1220m。 成分主含有有机酸:山楂酸(Crataegic acid),酒石酸,柠檬酸,黄酮类,内酯, 糖类,皂甙等。 附注 南山楂:为野山楂Crat

14、aegas Cureata sieb.et zu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南山楂”,主产于江 苏,浙江,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均为野生。 性状果实较小,类 球形,直径0.8 1.4cm,有的压成饼 状,常有种子露出, 表面棕色至棕红色, 有细皱纹和灰白色小 点,有宿萼痕迹,质 坚硬,核大,果肉薄 ,棕红色,气微,味 酸,微涩。 显微横切面的中果皮薄壁细胞中含CaC2O4簇晶及方 晶,石细胞淡黄色,多数散在,含山楂酸,鞣质皂 甙,果糖,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油等成分。 苦杏仁(Semen Armeniaceae Amarum) 来源为蔷薇 (Rosaceae)植物山杏 Prunus atmen

15、iaca L.var, ansu Maxium. 东北杏Pruaus mandshuria kochne西 伯利亚杏Prunus sibirica L.及杏 Prunus Armeniac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 产地山杏主产于辽宁、河北、内蒙古 、山东等省区,多为野生;西伯利亚杏 主产于东北、华北地区,为野生;东北 杏主产于东北,野生;杏主产于东北、 华北及西北等省区,栽培。 性状 几种杏仁外形相似,呈扁心脏形,长1- 1.6cm,宽0.7-1.3cm,厚5-7mm,顶端略 尖,基部钝圆,左右不对称。 种皮薄,棕色至暗棕色,有不规则的皱 纹。 尖端稍下侧边缘有一短棱线痕(种脐)。 基部钝圆,左右不对称,有一椭圆形点( 合点),种脐与合点间有深色的线形痕( 种脊),从合点处分散出许多深棕色的维 管束脉纹,分布于种皮中。 用温开水浸润后剥去种皮,内有白色子 叶2枝,富油性,其尖端可见小形的胚根 与胚芽。 无臭,味苦。 显微种子横切面 种皮的表皮为1层薄壁细胞 ,散有近圆形的橙黄色石细 胞,内为多层薄壁细胞,有 小型维管束通过。 外胚乳主一薄层颓废细胞。 内胚乳为1至数层方形细胞 ,内含糊粉粒及脂肪油并含 细小的草酸钙簇晶。 子叶为多角形薄壁细胞,含 糊粉粒及脂肪油。 表皮 外胚乳 内胚乳 成分含苦杏仁苷(Amygdalin)另含苦杏仁酶 ,苦杏仁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