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排水工程施工详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9437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2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排水工程施工详解(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路基排水施工 路基排水施工 路基排水施工 水的作用是造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因素。水的危害,例 如对土体的浸泡、饱和、冲刷作用,是路基病害发生的重 要原因之一。路基范围内排水处理的好坏对路基的整体稳 定和防止基床病害影响甚大。 地下水进入路基土体,降低路基强度,引起翻浆、冒 泥,冬天还容易引起冻胀破坏。地面水在路基边坡上流动 还会对边坡冲刷,不利于路基的稳定性。 路基排水施工 一、路基排水的目的与设置原则 (1)路基排水的目的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与水的关系十分密切。路 基的病害有多种,形成病害的原因也很多,但水 的作用是主要因素之一。路基排水的目的在于确 保路基始终处于干燥、坚实和稳定状态。 路基

2、施工中,应校核全线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是 否完备和妥善,必要时应予以补充或修改,应重视排 水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效果。设置施工现场的临时性排 水措施,保证路基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路基养护中,对排水设施应定期检查与维修,以 保证排水设施正常使用。 (2)路基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1)排水设计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因势利导、综合整治,讲 究实效、注意经济,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 2)各种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 3)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查明水源与地质条件,各种排水 沟渠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相配合,做到综合整治,分期修建。 4)路基排水要注意防止附近山坡的水土流失,尽量不

3、破坏天然 水系,不轻易合并自然沟溪和改变水流性质,尽量选择有利地质 条件布设人工沟渠,减少排水沟渠的防护与加固工程。对于重点 路段的重要排水设施,以及土质松软和纵坡较陡地段的排水沟渠 ,应进行必要的防护与加固。 5)路基排水要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和道路等级等具体情况,注意 就地取材,以防为主,既要稳固适用,又必须讲究经济效益。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n边沟 n截水沟 n排水沟 n跌水与急流槽 n渡水槽与倒虹吸 n蒸发池 路基排水施工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1. 边沟 设置位置: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 多与路中线平行。 设置作用: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 结构:浆砌片石、栽砌卵

4、石、水泥混凝土预制块 横断面形式:梯形:土质 三角形:机械化施工、矮路堤 流线形:积雪、积沙路段 矩形:石质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设置要点: u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平坡路段,边沟纵坡宜不 小于0.5。 u无需水力计算,紧靠路基设计,不允许其他沟渠的水引 入,不允许与其它沟渠合用。 u不宜过长,不超过200300m利用自然沟渠、排水井、 涵洞等排出 u出口处妥善处理: 防冲刷(涵洞、急流槽、跌水)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2. 截水沟 设置位置: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

5、的 适当地点,尽量与大多数水流方向垂直。 设置作用: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 保证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角不受流水冲刷。 挖方路段截水沟截面形式: 挖方路段 山坡填方路段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u挖方路段截水沟: d5m,地质不良地段可取10m或更大,截水沟下侧可 堆置挖沟土方,且顶部设倾向沟内的 2%的土台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u填方路段 截水沟: 截水沟与坡脚之间,要有不小于2m间距,并做成倾向沟内 的 2%的横坡。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截水沟的横断面形式:梯形、与地面水流方向垂直 1:m=1:11.5,b0.5,h0.5(按设计流量计算) 纵坡及长度:纵坡宜不小于0.3;长度

6、以200500m为宜。 设置要点: 沟壁底:密实、不滞留、不渗水,需加固、铺砌 截水沟施工要求: (1)截水沟的位置:在无弃土的情况下,截水沟的边缘离开挖方 路基坡顶的距离视土质而定,以不影响边坡稳定为原则。如系一般 土质,至少应离开坡顶5m;对黄土地区,不应小于10m,并应进行 防渗加固。截水沟挖出的土,应及时平整夯实,使沟两侧形成平顺 的斜面。 路基上方有弃土堆时,截水沟应离开弃土堆坡脚15m,弃土堆 坡脚离开路基挖方坡顶不应小于10m,弃土堆顶部应设2%倾向截水 沟的横坡。 (2)山坡上路堤的截水沟离开路堤坡脚至少2m,并用挖截水沟的 土填在路堤与截水沟之间,修筑向沟倾斜坡度为2的护坡道

7、或土 台,使路堤内侧地面水流入截水沟排出。 截水沟施工要求: (3)截水沟长度超过250m时,应选择适当地点设出水口,将水引 至山坡侧的自然沟中或桥涵进水口;截水沟必须有牢靠的出水口, 必要时需设置排水沟、跌水或急流槽;截水沟的出水口必须与其他 排水设施平顺衔接。 (4)为防止水流下渗和冲刷,截水沟应进行严密的防渗和加固处 理。地质不良地段和土质松软、透水性较大或裂隙较多的岩石路段 以及沟底纵坡较大的土质截水沟和截水沟的出水口等,均应采取加 固措施防止渗漏和冲刷沟底及沟壁。 截水沟施工要求: (3)截水沟长度超过250m时,应选择适当地点设出水口,将水引 至山坡侧的自然沟中或桥涵进水口;截水沟

8、必须有牢靠的出水口, 必要时需设置排水沟、跌水或急流槽;截水沟的出水口必须与其他 排水设施平顺衔接。 (4)为防止水流下渗和冲刷,截水沟应进行严密的防渗和加固处 理。地质不良地段和土质松软、透水性较大或裂隙较多的岩石路段 以及沟底纵坡较大的土质截水沟和截水沟的出水口等,均应采取加 固措施防止渗漏和冲刷沟底及沟壁。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3. 排水沟 设置作用:引水,排除来自边沟、截水沟、或路基范围内其他 水源的水流,引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指定地点。 设置位置:离路基尽可能远些,距路基坡角不宜小于2m。 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底宽与深度不宜小于0.5m,(水 力计算选定)土沟的边坡坡度约为1:1

9、1:1.5。 纵坡:可取0.51.0,不小于0.3,不大于3。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平面上力求短捷平顺,以直线为宜,或采用大半径曲线( R=1020m)转向;连续长度宜短,不超过500m 纵坡宜不小于0.3,不大于3%;若大于需加固处理,大于7%需 改为跌水或急流槽。 设置要点: 出水口:使原水道不产生冲刷或淤积;锐角或圆弧相交 路基排水施工 排水沟施工要求: (1)排水沟的线形要求平顺,尽可能采用直线形,转弯处宜做 成弧形,其半径不宜小于10m。排水沟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通常不宜超过500m。 (2)排水沟沿路线布设时,应离路基尽可能远一些,距路基坡 脚不宜小于34m。 (3)当排水沟

10、、截水沟、边沟因纵坡过大导致水流速度大于沟 底、沟壁土的容许冲刷流速时,应采用边沟表面加固措施。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u沟渠加固 a:石灰三合土抹平层 b:干砌片石,碎石垫平 c:平铺草皮 d:浆砌片石,碎石垫平 e:竖铺草皮、砌石底 f:砖砌水槽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4. 跌水与急流槽 适用情况:用于陡坡地段,沟底纵坡可达45度 跌水的构造: l有单级和多级之分 l沟底有等宽和变宽之别 单级跌水l用于较长陡坡地段的沟渠 u跌水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基本构造:进水口 消力池、出水口 l一般,跌水台阶高P最大 不超过2.0m。 l常用简易多级跌水,台高约0.40.5m,护墙用石砌 或混凝土

11、结构,墙基埋深为水深a的1.01.2倍,并不小 于1.0m,墙厚0.250.3m。 l消力池其消能作用,底部具有12纵坡,底厚0.35 0.3m,末端设有消力槛,槛高一般1520cm。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适用情况:坡度更陡,是山区公路回头曲线,沟通上下线路基 排水及其他沟渠进水口的一种常见排水设施。 结构:砌石和水泥混凝土结构,亦可用岩石坡面挖槽 u急流槽 构造:进口、主槽和出口。 路基排水施工 跌水与急流槽施工要求 (1)跌水与急流槽必须采用浆砌圬工结构。跌水的 台阶高度可根据地形、地质等条件决定,多级台阶的 各级高度可以不同,其高度和长度之比应与原地面坡 度相适应。 (2)急流槽的纵坡

12、应按图纸所示进行施工,一般不 宜超过1:1.5,同时应与天然地面坡度相配合。较长的 急流槽,槽底可设几个纵坡,一般是上段较陡向下逐 渐放缓。 (3)当急流槽较长时,应分段砌筑,每段不宜超过 10m,接头用防水材料填塞,密实无空隙。 路基排水施工 跌水与急流槽施工要求: (4)急流槽的砌筑应使自然水流与涵洞进、出口之间 形成一个过渡段,基础应嵌入地面以下,其底部应 按图纸要求砌筑抗滑平台并设置端护墙。 路堤边坡急流槽的修筑,应能为水流入排水沟提供 一个顺畅通道,路缘石开口及流水进入路堤边坡急 流槽的过渡段应连接圆顺,如采用喇叭口接入。 (5)边沟、急流槽接入涵洞进口处,应加设消力池, 当急流槽水

13、流大且流速较大时,为防止溅水上路基 ,宜在急流槽下部槽口上加设盖板。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5. 倒虹吸与渡水槽 设置原因:当水流需要横跨路基,同时受到设计标高的 限制,可以采用管道或沟槽,从路基底部或上部架空跨越 ,前者称为倒虹吸,后者为渡水槽。 倒虹吸设置条件:路基横跨原有沟渠,且沟渠水位高于 路基设计标高,不能按正常条件设置涵洞。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5. 倒虹吸与渡水槽 倒虹吸作用原理:借助上下游沟渠水位差,利用势能迫使水流 降落,经路基下部管道流向路基另一侧,再复升流入下游水渠。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5. 倒虹吸与渡水槽 倒虹吸管道:箱形和圆形,以水泥混凝土和钢筋 混凝土结构为主

14、,孔径0.51.5m,管道附近路基 填土一般不小于1m,并不超过3m。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5. 倒虹吸与渡水槽 倒虹吸构造: 管道两端设竖 井,井底标高 低于管道,起 沉淀泥沙和杂 物作用,进口 处设置沉沙池 和拦泥栅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5. 倒虹吸与渡水槽 渡水槽架设要求:满 足道路净空和美化要 求;结构上具有足够 强度;效能上适合排 水要求。 渡水槽构造:进 出水口、槽身和下 部支承。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5. 倒虹吸与渡水槽 二、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6. 蒸发池 适用条件:气候干旱,排水困难地段,可利用集中取 土坑或专门设置蒸发池排除地表水。 设置要求:蒸发池与路基边沟间应设排水

15、沟连接。其 边缘与边沟距离应不小于5m,池中水位应低于排水沟 沟底。 容量:每个蒸发池容水量不宜超过200300m3,蓄水 深度不应大于1.52.0m。 二、地下排水设施施工 n暗沟(盲沟) n渗沟 n渗井 路基排水施工 路基排水施工 三、地下排水设施施工 1. 暗沟(盲沟) 构造原理:沟内分层填以大小不同的颗粒材料,利用渗水材料透水 性将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沿沟排泄至指定地点。 盲沟设置及作用: l一侧边沟下设盲 沟,用以拦截流向 路基的层间水,防 止路基边坡滑坍和 毛细水上升危及路 基。 三、地下排水设施施工 l两侧边沟下设盲沟, 用以降低地下水位,防 止毛细水上升至路基工 作区,造成冻胀

16、或翻浆 。 l设在路基挖方与填方 交界处的横向盲沟,用 于拦截和排除路堑下面 层间水或小股泉水,保 持路堤填土不受水害。 暗沟的形式 三、地下排水设施施工 基本构造: l横断面成矩形,亦可做成上宽下窄的梯形。 l盲沟底部中间填以粒径较大的碎石,空隙较大;粗里碎 石两侧和上部,按一定比例分层填以较细粒径的粒料; 底部和顶部一般设有30cm以上的不透水层。 l沟底具有12的纵坡,出水口底面标高应高出沟外 最高水位20cm。 三、地下排水设施施工 路基盲沟 (1)盲沟通常为矩形或梯形。在盲沟的底部和中部 用较大的碎石或卵石(粒径3050mm)填筑,在碎石或 卵石的两则和上部,按一定比例分层(层厚约150mm) 填较细颗粒的粒料(中砂、粗砂、砾石)作成反滤层, 逐层的粒径比例,大致按4:1递减。砂石料颗粒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