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语文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89349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 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 字词盘点 1.读生字 2.识多音 3.辨字形 4.解词语 浑厚:淳朴,敦厚。 铿锵:有响亮和激越的含意。 气势磅礴: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 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遐:远。迩:近。 作家作品 陈祖芬,女,1943年出生,上海人,作家。 主题思想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作者用文艺笔调报道了青年摄影师邓伟 为当代文化名人摄像立传的事,一个个画家、作家、学者的音容笑 貌、道德专长,奔涌于笔端,犹如色彩缤纷的文化大千世界,使读者 对一个个当代文化名人有了种种真切的感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各是谁? 明确摄影师:邓伟。四个文

2、化名人:国画大师石鲁、美学大师朱 光潜、学者作家钱锺书、书画家李可染。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四部分的内容要点。 明确(1)邓伟凭着执着的精神和为名人摄影立传的理想打动了人, 为垂死的国画大师石鲁留下了一张苍劲深沉、气势不凡的头像。 (2)记叙了邓伟与朱光潜四年中的多次交往,介绍了一位勇于迎战 困难,负重爬越知识高山的美学大师,显现了朱光潜博大精深的知 识和深邃的思考力,也折射出邓伟拍摄文化人肖像过程中的知难而 进精神。 (3)记述了邓伟凭自己的真诚和执着,赢得了钱锺书的理解和信任 ,融化了钱锺书的执着,终于拍到了钱锺书的肖像,留下一个“甘心寂 寞”做学问的人的风采。 (4)这部分写邓伟与画家

3、李可染结成忘年交的经过,处处以赞赏的 语气展现这位名人和蔼可亲、诲人不倦、追求纯真的形象。 (教材P76)一、这篇报告文学以一个青年摄影师拍摄名人肖像为 线索,刻画了四位文化名人的形象。说说四位文化名人各自给你留 下了怎样的印象。 参考答案(1)国画大师石鲁是苍劲深沉、气势不凡的人。(2)朱光 潜一位勇于迎战困难,负重爬越知识高山的美学大师,有博大精深 的知识和深邃的思考力。(3)钱钟书是一个“甘心寂寞”执着做学问 的人。(4)李可染是一位和蔼可亲、诲人不倦、追求纯真的画家。 (教材P76)二、这篇报告文学四个部分的开头有什么特点?作者 为什么这样写?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开头以一个细节描写突出邓

4、伟要见到石鲁的 不容易;第二部分开头以心理描写突出邓伟此次走进朱光潜家的复 杂心情与感慨;第三部分开头直接一句话概括邓伟见到钱钟书对方 的艰难;第四部分由李可染在写给予邓伟评价的字开头。这样的开 头,形式多样,富于变化,意在突出邓伟为名人摄影立传的执着的精 神、拍摄文化人肖像过程中的知难而进精神,邓伟凭着执着的精神 和高洁的理想打动了人,他忘我的工作境界、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 、赢得了被采访者的理解和信任。 (教材P76)三、报告文学常常借助细节描写增强文学性。请找出 文中的一处细节描写,说说它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答案示例(1)邓伟“下意识地从病房的小玻璃窗上先看一眼石鲁 ”“把脸贴在玻

5、璃窗上”,这一动作细节,把邓伟仰慕石鲁的内心激动 传递给了读者。 (2)情绪“中断”“开关拔了”,用比喻的手法刻画了邓伟思绪突变的 心理细节。 (教材P76)四、我们在读书时常常看到一些富有哲理的话,这些话 会影响我们的言行,帮助我们成长。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句富有哲理 的话,并用行楷抄写。 答案示例“尽心极力的塑造不定保证作品的成功和效果。用谈 话和举动为自己制造出来的公开形象往往是一位成功作家的最失 败的创作,当然也许是一位坏作家的最好的创作。”这话蕴含深刻 的哲理:学术的成功来自追求者自甘寂寞的默默坚持,不哗众取宠 反倒能求得真知,为名利而包装出来的只是廉价的产品,这就是“尽 心极力的塑造不一定保证作品的成功和效果”的意义。文学无须 包装,学术无须包装,一位求得真知的学者或作家无须哗众取宠,那 些哗众取宠的包装产生的轰动效应,只会败坏真正学者、作家的声 誉。如果把此效应当作最高的收获和追求,反证出他只是一位低品 位的作家或欺世盗名的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