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课例赏鉴_黄娅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1688768 上传时间:2017-09-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课例赏鉴_黄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_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课例赏鉴_黄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_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课例赏鉴_黄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_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课例赏鉴_黄娅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_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课例赏鉴_黄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课例赏鉴_黄娅(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 版主持 /201278/A获 奖 课 例课堂鹿 鸣【课例实录 】一 、情境导入师(面带微笑环视教室,约 20 秒钟): 好,把我看清楚了吗?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对我进行一句话描写,最好带上感情倾向。生 :有点胖。师(笑): 还有呢?生 :感觉很有亲和力。师 :同学们觉得他“描写”得好不好?生(齐答): 不好!师 :为什么不好?因为没有很好地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人物描写有哪些方法呢?生(齐答):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板书)师 :从角度上来讲又叫正面描写,与此相对的叫侧面描写。(板书)师 :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应力求具体生动,绘声绘色地再现人

2、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经典的写人记事文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二 、品文 品人1.文本初读 。师 (PPT 展示 ): 本文对一次演讲中的任公先生作了精彩的描写,请找出你觉得描写得很具体生动的句子并作批注,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任公先生的什么特点。(学生认真阅读,圈画批注 。)生: 第7自然段“他背诵到酣畅处我们也跟着他欢喜”。我觉得这里体现了他可爱、和蔼可亲、有趣的特点。师 :“可爱”用来形容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合适吗?生(犹豫): 改成“慈祥”吧。师 :其实老师刚才是故意为难你的。小孩因为“天真”而“可爱”,梁任公先生因为“不做作

3、”而“可爱”。你的评价是很贴切的。(板书:可爱)师 :刚才这位同学找到的是动作描写,那我们再找找有没有语言描写。生 :第4自然段。“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写出了任公先生“谦虚”的特点。师 :“谦虚”,同不同意?“可是也有一点喽!”表现了什么特点?生(齐答): 自负。生 :很自信。师 :梁启超“自信”是有理由的。他四岁开始接触优秀的传统文化,十二岁中秀才,十七岁做举人。这样的人当然是很自信的。(板书:自信)生 :第 8 自然段“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我认为这里体现了梁启超先生对学问的一种深究,深入其中钻研的精神,以及“以情做学问”的学者

4、风范。师 :分析很到位,我们给她掌声。(全班鼓掌)师 :学识渊博并且用情来做学问,这样的人真是难得。(板书:学识渊博 、用情治学)生 :第3自然段“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这里作者用最简洁的语言为读者描写了一个短小精悍的梁启超的形象。师 :这个形象和邹忌的“八尺有余,形貌昳 丽”感觉是一样的吗?生 :不一样。师 :那是什么感觉?生 :虽其貌不扬,但精神抖擞。(板书:其貌不扬,精神抖擞)师 :同学们都是从正面描写这个角度找的,看一下有没有侧面描写的。生 :第2自然段“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

5、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侧面突出了任公先生做学问的严谨和对细节追求完美的性格。师: 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好了,类似的描写还有,留待同学们课下去该课例荣获2011年贵州省贵阳市第五届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筅执教筑黄娅观察筑訾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例赏鉴黄娅23201278/A本版主持 /获 奖 课 例课堂鹿 鸣研读。(板书:治学严谨)师( PPT 展示):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梁任公先生?生(齐答): 可爱、自信、学识渊博、用情治学、精神抖擞、治学严谨。师( PPT 展示): 这是通过什么途径达到的?生(齐答): 正面、侧面描写。2.文

6、本再读 。师( PPT 展示): 作者对任公先生是如何评价的?请在文中圈画出来。生(圈画,齐答):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板书:有学问 、有文采 、有热心肠)师 :有学问、有文采好理解,“热心肠”是什么意思?生 :乐于助人。师: 那我们就在文章中找找有没有关于“乐于助人”的描写。生(认真阅读,思考): 找不到。师 :那说明这个“热心肠”不是“乐于助人”。其实这里的“热”可看做“热情”,“热情”的人往往也是“感情外露”的。找找文章中有表现梁任公先生“感情外露”的句子吗?(学生认真阅读 、圈画 。)师 :梁任公先生是在讲什么内容的时候表现出这种大喜大悲的情绪的?(板书:演讲的内容)生(齐答)

7、: 桃花扇、杜甫的诗、箜篌引。(板书: 桃花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箜篌引 )( PPT 展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师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诗中的杜甫喜极而泣。为什么梁任公先生读到这里会“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生 :杜甫是为国家恢复安定、有了希望“喜极而泣”。师 :我问的是梁先生。(生沉思 。)师 :我们是否同理可推,梁任公先生也是如此。杜甫的诗老师带着同学们分析了,剩下的两个内容分组研读,思考为什么梁任公先生要讲这些内容。(学生思考 。)师 :下面请研读桃花扇的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生 :当时清朝已经灭亡了,与桃花扇的写作背景相似。师 :联系背景分析,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生 :崇祯

8、帝不是个好皇帝,梁启超为此感到痛心。生 :梁启超为大汉民族被满清统治如同当时落后的中国被外族侵略而悲痛。师 :文章中关于桃花扇的引文只有“高皇帝,在九天,不管”短短八个字,可见“高皇帝”才是让梁启超先生悲从中来的原因。“高皇帝”就是崇祯帝,我不敢说他是一位明君,但他在位17年是努力地想让明朝复兴的。可当时的明朝大厦将倾,他无力回天,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江山易主,以死殉国。而梁启超先生也曾追随过一位皇帝,即光绪帝。光绪和崇祯何其相似啊!下面我们大声地读一下第8段,感受文中蕴涵的深情。(学生大声齐读 。)师 :下面我们来听听研读箜篌引的同学的看法。生 :不应该渡河的,但竟然渡河了。因为渡河而死,这实在

9、不知道该怪罪谁。师 :你是把诗翻译了,大体上翻译对了。那么这首诗中有几个人?生(齐答): 两个。一个是要渡河的,另一个拦着不让渡河。师 :要渡河的这个人知不知道渡河的结果呢?哪一个词表明他知道结果。生 :“竟”字表明了他知道。师 :“竟”就是“竟然”,知道了却还要去做。同学们要学会从字里行间找信息。那么这首诗究竟要表达什么情感?生 :不怕牺牲的精神。生 :大无畏的精神。生 :视死如归的精神。师 :王国维先生说这首诗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凄美的一个故事,诠释了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那梁启超在讲演的开头朗诵这首诗又是在缅怀他生命中的谁呢?生 :荆轲。生 :谭嗣同。师 :哦,谭嗣同是梁启超并肩

10、作战的战友,他本可偷渡日本保命不死,但他却说:“革命是要流血的,就请从我开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们来看看下面两段文字:( PPT 展示)古乐府里头有一首 箜篌引 ,不知何人所作,据说是有一个狂夫,冬天早上,在河边 “披发乱流而渡 ”。他的妻子从后面赶上来要拦他,拦不住,溺死了 。他的妻子作了一首引,是: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梁启超先生的演讲稿梁任公先把那首古诗写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晃脑地朗诵一句:“公 、无 、渡 、河 。”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 “好! ”然后再重复地念:“公 、无 、渡 、河 。”“好 ! ”“公 、无 渡 、河 。”“好!

11、”“渡河 而死 ;其奈 公何! ”“好,真好,实在是好! ”梁任公这样自我陶醉地一唱三叹,一声高过一24本 版主持 /201278/A获 奖 课 例课堂鹿 鸣声,并无半句解释,朗诵赞叹过后,就高呼道: “思成,抹黑板,快抹黑板! ”闻一多回忆梁启超演讲师 :读到这里,我们同不同意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热心肠”的评价?生(齐答): 同意。师 :这里的“热心肠”指的是不管身在何方,位居何处,都始终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3.走近作者 。师( PPT 展示): 这次演讲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请用原文回答。生 :第9段“当时所受的感动”。生 :第3段“我记得清清楚楚”。生 :第1段“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

12、这一篇动人的演讲”。师 :什么叫“动人”?“打动人心”才“动人”。什么时候会被“打动”?被感染、被理解的时候才被打动。师( PPT 展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生 :因为打动了梁实秋。师 :梁任公先生哪里最打动梁实秋呢?是“有学问,有文采”还是“有热心肠”?生(齐答): 有热心肠。师 :“有学问,有文采”的比比皆是,而有学问,有文采又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师( PPT 展示): 通过这篇文章,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梁实秋?生 :和梁任公先生一样的。师 :梁实秋听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他读懂了“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情怀;我们读这篇文章,同样也读懂了“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

13、”的梁实秋。三 、仿写提升师( PPT 展示): 文如其人,不仅仅指的是文章的风格,也指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它们往往铺陈在字里行间。读懂了文章,往往也就读懂了写文章的人。以“读书如 ”的句式,写下你的感受。(学生思考 。)学生展示:1.读书如看人,不要只关注其外貌,重要的是其内在的深远。2.读书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交流。3.读书如同读人,开启一场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教师示例:读书如会友,仿佛与一个个老友新朋对坐着促膝长谈,一旦对了脾气胃口,会让人难以割舍欲罢不能;读书如相人,通过字里行间,就可轻而易举地将一个人解析得玲珑剔透,区分伯仲。四 、小结师: 感谢梁实秋先生,读其文,如听其声,如观其人,让我

14、们领略到“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的风采。任公先生如此,实秋先生亦然!【执教感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 1 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与前两课相比,文章相对短小,但短小并不意味着简单 。看似简单的文章,往往蕴涵深意 。如果仅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复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从文中找到描写人物精妙的句子并旁批的话,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课堂教学陷入无效的重复中 。教师教学用书 对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有如下解说: “学习本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既要学习品人,又要学习品文 。品评人物,要以性格 、品质为关注点 。品评人物,不仅要注意人物的外貌言行,还要注意探究人物的内心世

15、界 。品文,就是品赏文章(在这里是散文)的一般作法 、特殊技巧和语言艺术 。”所谓品人就是品评人物,品文就是品赏文章 。品人是从育人的角度观照文本,重在关注人物的性格 、品质,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品文是从写作的角度鉴赏文本,重在赏析文章的写人技巧,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表达交流的能力 。因此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三个:品析文章对人物的外在描写,初步概括人物形象;品鉴作者字里行间或隐或现的情感倾向,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品赏文章,解读作者的形象 。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后,我精心设计了情景导入环节 。这个环节承担了三个任务:一是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和紧张感;二是明确本课的学

16、习内容;三是复习已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围绕学习目标,本课的新课学习部分设计为 “品文 品人 ”。按照 “由易到难 ”“由浅到深 ”“由此及彼 ”的规律设计为三个小环节: “文本初读 ”“文本再读 ”“走近作者 ”。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三个学习目标 。“文本初读 ”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让学生做个热身,由已知探究未知,消除畏难情绪 。“文本再读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在作者对人物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 ”的评价中,前两个是 “显性 ”的,很好理解,而 “有热心肠 ”则隐藏在那三则演讲的内容里 。考虑到学生思维的渐进性,教师示范分析杜甫的诗,余下的两则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 。“走近作者 ”这个环节则是让学生体会 “文如其人 ”的含义 。最后是 “仿写提升 ”和 “小结 ”部分 。为了引导学生再次明确本25201278/A本版主持 /堂获 奖 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