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及问题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88753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及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试论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及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试论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及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试论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及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试论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及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及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及问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学考试电子政务专业本科毕 业 论 文题 目: 试论我国电子政务现状与对策 作 者: 陈 喆 所在单位: 哈尔滨龙运科技有限公司 黑 龙 江 大 学2011年2月24日二 论文评语表答辩日期 年 月 日成绩评语:指导教师: 论文答辩委员会主任: 年 月 日 内容摘 要电子政务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在我国蓬勃发展。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在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上行使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开展政务活动。在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又成为整个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实现网络化虚拟政府,对干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把各级政府建设成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

2、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电子政府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梳理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探讨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应对措施,并对我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关键词: 电子政务 发展概况 问题 对策 目 录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4(一)第一阶段启蒙期5(二)第二阶段探索时期5(三)第三阶段起步期6(四)第四个阶段是进入新世纪时期7二、电子政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8(一)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9(二)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不强的问题9(三)电子政务带动自主产业发展的问题9(四)一些主要因素影响未来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的问题10三、我国电子政务

3、应采取的措施14(一)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心下移。14(二)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电子政务将发挥重要作用14(三)建设以政府为目标,重点发展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15(四)提升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15(五)构建全国重点应用项目15(六)加强促进信息资源共享。15(七)加强电子政务的法制环境建设,逐步取消电子、手工的双轨制。16(八)提升电子政务审批服务、办事服务的新水平。16(九)完善管理体制机制。16(十)提高电子政务17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一世纪 80年代以前,第二个

4、阶段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第三个阶段是上个世纪90年代,第四个阶段2001、2002年以来,大体上分成这么四个阶段。(一)第一阶段启蒙期20世纪80年代以前,就是1980年以前。早在1972年,当时的周恩来总理就在一个报告上做出明确的批示,要求加强计算机的应用。根据这个批示,有关的政府部门就开始采取积极的行动,引进或者是利用国产的计算机来处理统计数据和一些必要的重要的科学计算的数据。当时70年代中期用的最多的是处理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是结构化程度最好的,最适合用计算机来处理。所以在70年代中期,首先在国家统计局和有关其他一些部门的统计系统开始使用,在电力、地震、地质、气象等部门也开始用计算机来处

5、理一些数据。在这个阶段运用的顶峰或者最辉煌的就是第三次人口普查。第三次人口普查,是中国政府部门一次在当时最大规模的系统的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海量的数据处理的一个成功的例子。这个工作当时在发展中国家是处于领先地位,也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赞扬。(二)第二阶段探索时期主要是指20世纪的80年代。80年代初,在国务院的领导下掀起了新技术革命和对策的讨论,历时一年多,最后形成一系列的报告,其中有一个方面讲到了我们如何应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根据研究的结果和讨论的意见,国家当时成立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领导小组,成立了相应的办公室。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在各个部门的配合之下,提出了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等12个国家级

6、的大系统的建设。在12个大系统和由此影响下的其他的中央部门和一些省市,都开始运用信息技术来建设相应的管理系统或者计算系统,或者办公自动化系统。这个阶段是政府运用信息技术或者是政府信息化,或者说电子政务的一个探索的阶段。中国电子政务的提出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建设目标为: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逐步实现决策与政府行政管理的信息网络化。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所开展的办公自动化(OA)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为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奠定了基础。(三)第三阶段起步期时间推进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也取得了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起步的阶段。1993年,国务

7、院成立了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1995 年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调整为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这个阶段中阶电子政务的建设、政府信息化也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产生了一些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发展。首先是办公自动化得到了发展。包括两方面,一个是计算机网络变得可靠,性能稳定,系统可靠,价格相对有了很大的下降。这样就使得我们各个部门利用网络在政府机关内构建局域网,在地区构建广域网,或者是一个一个部门构建纵向网,从原来的十分困难,十分昂贵,很不可靠,走向比较容易,比较可靠,价格也可以接受的这样的状态。1993年底,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中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

8、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金字号工程在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是最有里程碑意义的。 1994年在中国互联网也进入商用。互联网的商用为构建政府网络提供了技术和其他各个方面的支撑。所以我们办公自动化在这个阶段就得到了比较多的发展,文件的传输系统、公文流转系统在一些政府部门,在1995、1996年的时候,在中央和地方的一些政府部门就启动了无纸化的公文流转,而且在个别的地方也实现了无纸化的公文流转。 1998年4月,青岛市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网站“青岛政务信

9、息公众网”。 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局、办)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其目标是在1999年实现6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在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7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设立了办事窗口。 2002年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中办18号文发布以后,进一步推动了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经过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

10、,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开通运行,各级政府网站基本建立,为党和政府有效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建立了新的桥梁和纽带。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银行、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四)第四个阶段是进入新世纪时期最近一两年来,电子政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管理,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各建设单位把电子政务作为一把手工程。这对加大业务部门和建设部门的协调力

11、度,强化业务应用的先导性,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各项目建设单位也初步形成了高层次、组织化和规范化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形成了一系列工程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保障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顺利实施。第二,各部门在建设电子政务工程时,注重发展模式的创新。包括运行与维护模式的探索、国产设备的应用和工程建设的管理等方面。例如,中联部建设的政党外交信息系统,所有软硬件设备都具备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其表现的安全与稳定性不逊于国外同类产品。中储棉总公司建设的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在管理上采取商业化的服务外包模式,既有效解决了自身技术力量的不足,又降低了运行维护的成本。文化部和扶贫办在运行与维护模式上进

12、行了大胆探索,利用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资源托管数据,从而既避免了数据管理设备场地的重复建设,又得到了专业化的运维保障服务。第三,电子政务建设的制度规范逐步建立。加强了项目的申报审批、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监督检查,以及验收评价等环节的管理,对保证电子政务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建设规模、提高投资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就整体而言,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成熟度不够。虽然近年来有所发展,但是政府的信息化在很多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电子政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电子政务建设一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有益经验,另一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以下三个

13、问题值得高度重视。(一)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软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普遍低于30%,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应用的需要。一些网络资源的当前利用率不足5%,个别项目的存储资源可支撑10年的业务增长需求。电子政务应用方面,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已建电子政务工程中,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3%;面向决策支持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8%。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公众的效能尚未充分显现出来。(二)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不强的问题各部门丰富的专业信息资源还没有

14、形成共享机制。跨部门业务协同亟待从国家层面予以梳理和完善,支撑业务协同的技术条件尚需在各部门的工程中予以落实。电子政务系统对已建公共资源的使用还不充分。中央部委90多个专网的业务,目前仅有3个部门的6项应用迁移到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国家标准,还没有得到广泛采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的互连互通和整体发展。(三)电子政务带动自主产业发展的问题电子政务工程采购的软硬件产品中,自主品牌产品的装备严重不足,采购金额还不到采购总额的四成。国产软硬件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基本为国外产品。国产软硬件产品中,合资、外资产品占绝大部分,自主品牌所占比例仍然很低。核心的软

15、硬件产品基本为国外垄断,我国自主生产的数据库、操作系统、高端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几乎没有得到应用。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对自主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四)一些主要因素影响未来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的问题影响未来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对电子政务建设产生影响;二是“十二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本身的进展对电子政务的发展产生影响;三是未来网络民主与网络监督对电子政务建设产生影响。 1、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对电子政务的影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目前,经济复苏的迹象非常明显,中国经济正带领世界经济复苏。在充分肯定中国救市政策的同时,将救市政策概括为“三强三弱”,从“三强三弱”中可以看到,在后危机时代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转型趋势。 一是保增长的动力强劲,措施得力;调整经济结构相对较弱,步履艰难。各级政府用了很大精力保增长,但调整经济结构方面相对较弱。而且政府在推动经济,振兴十大产业规划方面,有明显的非市场化倾向。 二是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成效明显;内需启动迟缓,消费拉动相对较弱,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过去,我国一直走外向型经济主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