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县衙中的廉政文化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88750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次县衙中的廉政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榆次县衙中的廉政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榆次县衙中的廉政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榆次县衙中的廉政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榆次县衙中的廉政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次县衙中的廉政文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榆次县衙中的廉政文化何长虹        位于山西晋中的榆次老城,现今保存着一座完整的古县衙。该县衙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榆次县衙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共有26个院落,房屋400余间,按功能和作用可以分为行政管理、文化生活、神庙祭祀三个系统。行政管理系统的单体建筑主要有:大堂、二堂、三堂、六房、县丞院、钱税院、巡捕厅院、主簿院、典史院、寅宾馆院、三班院、牢房院等;文化系统的单体建筑主要有:四堂、五堂、东小院、西小院、西花园、膳房院等;神庙祭祀系统的单体建筑主要有:土地祠、侯祠、衙神庙、狱神庙、马王

2、庙、思凤楼等。整个县衙建筑群是传统王权与神权、封建礼制、古建艺术、乡土特色和官制变迁的物证,同时,一座县衙也是一部内涵丰富的文化史。漫步在青砖瓦舍的古建之中,驻足于威严肃穆的厅堂之外,使人仿佛看到当年的七品县令正堂端坐,县丞衙役分列两旁的古代官场画面,同时也感受到封建社会的官僚机构整肃官场作风,维护其统治能力的良苦用心。游历县衙的每一个院落,会发现很多房屋门口都挂有木制雕刻的楹联,这些楹联对仗工整,用词巧妙,书法考究,寓意深刻,不仅在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等方面具有比较高的研究价值,即使从当代廉政文化的角度来看,也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不管历代的吏治的具体内容如何,也不谈曾经在这里行使权力的官员

3、的政绩、口碑及结果如何,单从这些楹联匾额的内容与设置形式来看,这里确实营造出了一种强烈的古代官场的文化氛围。纵览榆次县衙中的楹联匾额,其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一、古代官员的为官理念一幅对联上书:“堂上一官称父母,莫言当官易,要广施父母之恩典;眼前百姓即儿孙,应知为民难,须多照儿孙似福星。”此联通俗易懂,近乎白话,形象地阐述了古代官场上官民关系的理念,即官为父母,民为子孙,当官的人要像父母关心子孙一样地对待老百姓。其中一句“莫言当官易”似是该联的核心,告诫官员应该在其位,谋其政,事事为百姓的利益考虑。再有,“居官当思尽其天职,为政尤贵合乎民心。”此联对仗工稳,上联讲当官要尽职尽责,下联讲办

4、事必须合乎民心。这类对联主要讲的是“当官要为民做主”之类的大道理,但同时也渗透了官为民之父母这种封建的执政观念有些对联则比较具体地阐述了为官的理念,如“官有典常,任一日则尽一日之心,况兼地广事繁,敢不夙兴夜寐;民供正课,宽几分则受几分之惠,纵使时丰岁稔,常如怨暑恣寒。”上联意思是说官有官的责任,当一天就要尽到一天的心,何况所管辖的地方广大,事务繁多,哪能不日日夜夜的操心。下联的则讲百姓为朝廷缴纳税赋,宽松一分就会减少一分的负担,即使是丰收的年景,也应该按照不利的年成来对待,居安思危才对。此联挂在大门两侧,出入必观,道理上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很容易让人捻熟于心,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二、古代官员的

5、道德修养。在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强调官员的道德情操,告诫官员们应该正确看待当官以后获得的名利与地位,保持节俭、勤勉、务实的为官形象,榆次县衙的对联中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如:“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联告诫官员不要过于看重官位的虚名,而应明确为官者的责任,不要忘记自己也是老百姓的一员,千万不要轻视了老百姓的存在。另有一对曰:“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此联用诙谐辛辣的语言直奔主题,强调做官务要实实在在,存不得半点投

6、机取巧之心,更不能做出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来。而关于讲实话,县衙内更有一块砖雕说得更加实在,“天不可欺,君不敢欺,心不忍欺,得情存哀矜意,吾心因无枉而安”。如果说前对通俗易懂,后面的话则颇有些哲学的意味,讲的是凡事均不可欺世盗名,为人不要太过张扬和聪明,只有平日不做亏心事,才能半夜不怕鬼叫门。再有,“好学近智,力行近仁,知耻近勇;在官惟明,荏事惟平,立身为清”,上联讲喜好学习就是在接近智慧,努力做事就是在接近仁德,懂得羞耻也是勇敢。下联讲做官要开明,处事要公正,守身要清廉。全联讲的是处事及为官者要办事的修养。还有,“要办事,莫生事,要任怨,莫敛怨;可兴利,毋近利,可急功,毋喜功”,可说是对

7、所有为官者的谆谆教导。三、古代官员的为官之道。榆次县衙的众多对联中,有一些讲的是为官之道,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官员应该如何处理事务,讲究办事的尺度以及需要遵循的原则。如“治赋有常经,勿施小恩忘大体;驭官别无法,但存公道去私情”。这里所说的“赋”是“兵”的意思,即带兵有带兵的规矩,不要因为小恩小惠而忘了大战略。管理好下属则必须存公道而去私情。“清心以尽心,意外升沉皆定数;办事勿多事,个中界限要分明”,其中的意思是叫人应该尽心办事,把握办事的尺度,沉稳做事,功到自然成。而“举要理繁务先大体,鸿风懿彩瞻彼前修”则教导的是工作的风格,告诉官员办事要区分轻重缓急,抓主要矛盾,瞻前顾后,注意工作的计划性。众多

8、的对联之中,有一幅尤为引人深思,仔细读之,不免拍案叫绝。该联为“浮躁一分到处便招尤悔,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不仅联中嵌入了数字对仗巧妙,而且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为官成功必须要解决两大弊端粗心浮躁与因循守旧,指出,只要浮躁一分就可能会招来追悔莫及,而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则是影响人才进步的大敌。这与当代管理学中所倡导的“细节决定成败”和“开拓创新”的理念相契合,显示出古代政治文化中的闪光点。四、古代官员的清廉之训。反腐倡廉,是一项历史的课题。古代的衙门之中,也可见到劝诫官员保持清廉,戒贪反腐的警句,仔细读来,还颇有一些哲理。“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花忘政本;养廉唯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需

9、克己守廉正”。此联上联说戒贪,并指出贪财是贪,贪名也是贪,暗示贪名也会导致忘了政本,滑入贪利的泥潭。下联说养廉,指出要养廉先要节俭,而且要从自身做起,不要镜子照别人,强调克己自律保持清廉。还有,“敬以持己,恕以接物;勤能补拙,俭能养廉”,上联讲以慎重的态度要求自身,以宽恕的心态对待外界;下联讲勤和俭的关系,要求官员要注意保持勤政和廉洁。县衙中有这样的对联,“清茶淡饭得真味;明窗几净借清风”,描述出一幅清新淡雅的为官意境。而“镜水澄华冰壶澈鉴,碧叶独秀瑶源自清”则歌颂了那些出污泥而不染,不随波逐流,保持高风亮节的官员的高尚情操,树立了廉洁官员的道德标准。纵览榆次县衙内的对联和匾额,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廉政文化建设以一些有益的启示。首先,通过文化的方式在办公场所营造出鲜明的廉政文化氛围,可以起到倡导、提醒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古代采用楹联的形式,今天则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来大力进行廉政文化的建设。其次,廉政文化的特点是既要重视内容,也要讲究形式。榆次县衙内的对联不仅在文学上颇有建树,而且在书法上也很有讲究,其中不乏经典之作。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才能让这些文字得到保留和传承。第三,廉政文化应该挖掘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理论体系的建设,传承发展,观点鲜明,通俗易懂,深入人心,使其能够潜移默化地发挥出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