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887392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桥梁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桥梁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桥梁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桥梁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梁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前言高速公路新沂段沥青上面层采用的是AK-13A型沥青混合料,这是一种均匀密实、嵌挤的连续型级配,具有较好的抗滑性能和防水损害能力。AK-13A型沥青上面层虽然厚度只有4cm,但碾压到规定压实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它不仅与沥青料马氏最大理论密度的客观性、真实性有关,同时还受到混合料级配组成、碾压湿度、施工机械等因素的影响,笔者在现场质量控制中必现了几点影响压实质量的因素,总结了几点对关键工序进行合理控制的对策与措施。20.6mm筛孔通过率对马氏空隙率的影响在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油石比、击实温度、击实次数等对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但试验中发现,在相同油石比、击实温度、击实次数状态下

2、,混合料0.6mm筛孔通过率对马氏空隙率的影响也很明显(参考五组筛分试验结果对照表)。混合料孔隙率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凝土的技术性能,也关系到最大理论密度的确定,从而也就影响到压实质量的检测评定标准,因此,施工当中应严格控制混合料的级配组成。3 最大理论密度的确定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是确定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和现场密实度的依据。目前常采用计算法来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密度。在热拌沥青混合料过程中,如果沥青不可能渗入矿料颗粒的开口孔隙中,则矿料以其毛体积出现在沥青混合料中,这时应采用矿料的毛体积密度来计算最大理论密度。如果矿料颗粒的开口孔隙全部被沥青充满,则矿料颗粒带着被其吸收的沥青在混合料

3、中占有体积,也就是矿料以其表现体积出现在沥青混合料中,此时应采用矿料的表现密度计算最大理论密度。而实际热拌混合料时不到一分钟,沥青就会渗与矿料的开口孔隙中,但不会全部充满孔隙。因此为了取得较为准确的理论密度,根据矿料的质量性质,本路段规定:4.75mm以上的集料采用毛体积相对密度和表现相对密度的平均值,4.75mm以下、矿粉、沥青采用表现相对密度计算。下面是计算过程。表1筛分试验结果对照表筛孔(方孔筛)mm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空隙率%规范级配 100 90100 6080 3053 2040 1530 1023 71

4、8 512 48 通过率 1 100 90.5 70.1 44.1 33.4 24.6 20.5 13.7 9.4 6.0 3.72 100 93.6 69.0 43.6 32.9 24.1 18.7 13.4 10.0 6.0 3.93 100 95.14 69.05 43.55 32.94 25.91 19.15 13.71 9.83 5.97 4.04 100 95.1 70.2 44.3 33.4 25.5 18.2 13.0 10.2 6.0 4.35 100 95.7 70 44.1 33.4 23.5 16.5 12.1 9.6 6.0 4.4表2矿料颗粒筛分分析矿料 通过下列筛

5、孔(方孔筛)百分率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1料 100 77.5 6.1 1.0 0.2 0.2 0.2 0.2 0.2 0.22料 100 99.6 94.2 10.3 0.3 0.2 0.2 0.2 0.2 0.23料 100 100 100 94.9 5.7 0.3 0.2 0.2 0.2 0.24料 100 100 100 99.6 90.4 63.4 42.3 26.2 16.7 5.7矿粉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8.8 90.2表3矿料密度试验结果矿料密度 1料 2料

6、3料 4料 矿料 沥青 油石比表观相对密度 2.930 2.932 2.902 2.897 2.700 1.028 5.2%毛体积相对密度 2.865 2.865 2.847 平均值 2.898 2.890 2.902 2.897 2.700 1.028 吸水率 0.92 1.06 沥青砼配合比:1料:2料:3料:4料:矿料:沥青30:30:28.5:305:5.2其中矿料采用徐州牛蹄山辉绿岩;沥青采用科氏SBS改性沥青。最大理论密度计算:Gmax=(100+5.2)/(30/2.898+30/2.890+8.0/2.902+28.5/2.897+3.5/2.700+5.2/1.028)=2.

7、651鉴于压实质量检测的依据为马氏最大理论密度,那么马氏最大理论密度的真实与否,也直接影响到压实度检测标准的公正性、客观性,因此,施工当中应做到每天或上、下午分别进行马氏实验和混合料的配比及级配检验,以确定能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场压实质量的检测依据最大理论密度。4关于沥青论和了的级配组成与控制混合料的级配对碾压后所能达到的密实度有明显的影响,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混合料级配不能过粗或过细。级配过粗表明粗集料通过量偏多,施工时易产生离折,达不到压实度要求;级配过细混合料不能形成很好骨架作用,降低路面的使用性能。对于AK13型沥青混合料,主要控制好2.36mm、4.75mm、9.5mm筛孔通过率,这四档

8、是级配的控制点,应尽可能使这四档通过率接近级配范围的中值。下面是本路段两种矿料混合料级配著称情况(表4,表5)。5关于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温度与碾压工艺碾压温度是影响沥青砼压实的最主要因素,温度越高,越易压实。考虑到沥青上面层厚度薄,温度散失快,一方面要尽可能提高碾压温度,另一方面初压时一定要本着紧跟慢压的原则,即初压压路机要一直碾压到摊铺机跟前,尽量减少温度的散失(因为经现场量测,混合料温度从摊铺到初压前散失最快、最多),为复压和终压提供较高的碾压温度。坚决避免为了提高路面平整度而减低碾压温度的倾向。表4矿料 配合比(%)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百分率16.0 13.2 9.5 4.75 2.3

9、6 1.18 0.6 0.3 0.15 0.0751 29 29 23.3 3.0 0.3 0.1 0.1 0.1 0.1 0.1 0.12 32 32 32 30.8 3.9 0.1 0.06 0.06 0.06 0.06 0.063 7.0 7.0 7.0 7.0 6.7 0.5 0.0 0.0 0.0 0.0 0.04 28.5 28.5 28.5 28.5 28.4 25.2 16.4 10.5 6.3 4.1 1.5矿粉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4 3.2混合料 100 94.3 72.8 42.9 29.3 20.0 14.2 9

10、.9 7.6 4.9规范级配中值 100 95 70 41.5 30 22.5 16.5 12.5 8.5 6.0表5矿料 配合比(%)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百分率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1 30 30 23.3 1.8 0.3 0.1 0.1 0.1 0.1 0.1 0.12 30 30 29.9 28.3 3.1 0.1 0.06 0.06 0.06 0.06 0.063 8.0 8.0 8.0 8.0 7.6 0.5 0.0 0.0 0.0 0.0 0.04 28.5 28.5 28.5 28.5 28.4 25.8

11、 18.1 12.1 7.5 4.8 1.6矿粉 3.5 3.5 3.5 3.5 3.5 3.5 3.5 13.5 3.5 3.5 3.2混合料 100 93.1 70.1 42.9 29.9 21.7 15.7 11.1 8.4 4.9规范级配中值 100 95 70 41.5 30 22.5 16.5 12.5 8.5 6.0为了达到要求的压实度,碾压过程中在保证压实遍数的前提下,要尽量缩短碾压时间,这就要求压路机的吨数要大,数量安排要合理。本路段采用:初压用2太16吨双钢轮前进静压后退振压2遍,复压用3太26吨胶轮压路机各压2遍,终压用2台16吨双钢轮静压各一遍。全线质量检测结果见表6。

12、表6压实度 全线钻芯151点,代表值99.3%平整度 八轮仪检测,平均值0.63mm渗水 全线检测151处,均在50ml/min以下构造深度 151点,均值0.8mm6关于沥青混合料的离析离析现象主要表现为表面粗料集中,通常离析处空隙较大,雨水易渗入,在快速行车荷载作用下容易遭到破坏。因此,应切实防止离析现象的发生。沥青上面层离析主要分为“块状离析、条带状离析及表面粗颗粒后的洞眼。要避免着系离析的出现,首先要严格控制矿料的级配,特别是中部颗粒的数量。中部颗粒数量过少,影响面层的均匀性;数量过多影响路面的压实性。因此,象2.36mm和4.75mm的通过率应接近级配范围中值。其次,要优化摊铺工艺,

13、将摊铺机调整到最佳状态。布料器的高度位置要适宜,满足布料器的混合料膏腴布料器2/3的要求;熨平板的激振强度要合理,不能过大(过大易把细料振下去),也不能过小(过小表面细料过多)。另外,对施工中产生的表面粗颗粒后的网眼,应安排专人用细热料及时填补。7结束语随着沥青砼路面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施工技术经验不断的积累,其施工工艺也不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1、沥青中面层已全部完成。2、沥青中面层已交验,符合规范要求。3、清扫中面层。4、施工放样工作已完成。5

14、、对拌和站、摊铺机、压路机、运输车辆进行全面检修、保养,确保正常运转。组织人员对各机具外部彻底清洗,避免机具附着物对沥青层造成污染。(二)、拌和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采用意大利DG240间歇式拌和机拌制,对沥青储存器内的MAC沥青在使用前先进行搅拌,搅拌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同时应对MAC沥青进行加热使温度达到180以上,方可泵入拌合机内使用。矿料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20。矿料干拌时间为10s;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为40-50s,出料温度控制在180-185。(三)、运输沥青混合料的运输采用15辆20T自卸车运输

15、,为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现场安排专人清扫车厢,并在车厢内侧板与底板均匀涂一薄层油水(柴油与水1:40)混合液。在拌和站向运输车上放料时,每放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的位置,以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为保证混合料温度和防止混合料被污染,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用耐高温保温蓬布覆盖,摊铺时再掀开蓬布。在摊铺机前保证有5辆运料车等候。卸料过程中,料车停在摊铺机前10-30cm处,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输车挂空挡,靠摊铺机的推动前进。 混合料运输到施工现场温度应控制在165-170之间。1、AK-13A配合比的设计要求几年来,对许多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水破坏研究证明,不管沥青面层是一层、二层、还是三层,不管是普通沥青混凝土,还是改性沥青或加抗剥落剂的SMA,只要自由水侵入并滞留在沥青混凝土的空隙中,在大量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都会产生沥青剥落和水破坏现象。并且是沥青面层中哪一层空隙率大,一旦水进去,那一层就会产生水破坏。其中现场空隙率在8-15%之间,水破坏最严重。进行AK-13A配合比设计首要指标是空隙率,现场空隙率不大于7%,室内试验设计空隙率3-5%.矿料间隙率计算以集料的毛体积密度计算得出,不大于18%,不小于15%.合成级配曲线采用粒径的0.45次方级配图绘制,在该图上合成级配曲线呈小头“S”型。特别注意0.075mm,2.36mm,4.75mm,1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