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外包商业模式分析系列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88027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TM外包商业模式分析系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ATM外包商业模式分析系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ATM外包商业模式分析系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ATM外包商业模式分析系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ATM外包商业模式分析系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TM外包商业模式分析系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TM外包商业模式分析系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ATM外包商业模式分析系列(一) ATM 营运是由ATM 提供商与银行合作安装ATM 以获取跨行交易手续费的业务模式。基本方式是:厂家(运营商)提供ATM 机具与维护服务;银行提供网络接入和加钞;其它投入(如ATM 安装场地租赁、ATM 监控投入、电信线路租金、ATM 耗材等)由合作双方谈判确定;双方通过签订协议,共同对ATM 所取得的收益进行分配。主要收益包括跨行交易手续费、中间业务(包括代缴费、广告、网上购物等)收益。目前,国内ATM 营运业务90%以上的收益来源于跨行交易手续费。ATM 营运市场竞争&#160; ATM 营运业务与国家政策和用卡环境息息相关,投资

2、大、回收周期长、经营管理复杂,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目前,国内ATM 营运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所需投资较大,盈利模式比较模糊,发展前景尚未明朗,只是少数运营商在个别区域、个别银行市场上的竞争,还未形成比较强势的运营商,没有任何一个运营商能够在全国范围取得竞争优势,更没有运营商能够垄断整个市场。&#160; 在ATM 营运业务中,银行处于强势地位,采取与ATM 采购相似的招标方式选择合作运营商,一些运营商急于取得市场准入资格,往往过高估计营运收益水平,低估各种成本费用,向银行让利,致使合作一开始就处于被动,投入大量资金而收益极为有限,无法收回投资,有的甚至因资金周转不灵而陷入经营

3、困境。目前国内ATM 运营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160; &#160;(1)设备制造商。主要有广州御银、深圳银通、湘计算机、深圳辰通股份有限公司等。它们以本企业生产的ATM 直接参与营运,建立自己的服务体系及备件供应体系、拥有专门的营运管理队伍。该类企业具有供货有保障、能够为设备运行提供维护和技术保障等优势。&#160; &#160;(2)第三方运营商。主要有神州数码、香港银创、高阳等。它们或者拥有一定的资本实力,或者拥有客户资源、或者拥有局部的服务体系,但难于同时获得ATM 营运业务所需的软硬件及相应技术服务支持保障。该类企业优势和缺陷都比较突出,拓展ATM

4、 营运业务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内ATM 运营商的基本情况一览表:&#160; &#160;&#160; &#160;&#160;&#160; 2011-2-12 12:03 上传下载附件 (58.06 KB) ATM 运营商盈利模式&#160; &#160;&#160; &#160; 目前,中国ATM 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跨行取款费的分成。持卡人每进行一笔跨行取款,发卡银行都需要向ATM 机布放银行支付3 元代理费。这个费用与持卡人支付给发卡银行的跨行取款手续费无关,后者由发卡银行决定,金额从免费到4 元钱不等

5、。&#160; &#160;&#160; &#160; 2011-2-12 12:04 上传下载附件 (32.49 KB) ATM 运营行业盈利水平&#160; &#160;&#160; &#160; 早在2001 年,中国的ATM 运营还不成熟,ATM 收费机制更是不够完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发(2001)144 号文的规定,ATM 跨行取款的收费标准为每笔4 元,其中由发卡行向中国银联支付的网络服务费为每笔0.7 元,向代理行支付的代理手续费为每笔3.3 元,代理手续费和网络服务费是当时ATM 运营业务的唯一收入来源。如下图所

6、示,截止2001 年末全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为3.83 亿张,联网ATM 数量4 万台,由于持卡人利用银行柜台服务的消费习惯等客观原因,ATM 的利用率较低,当年ATM 跨行交易总量(包括跨行取款、查询的交易量,下同)仅为2.58 亿笔,平均每台ATM 的年均跨行交易量仅为0.71 万笔,假设每台ATM 的年均跨行交易量中一半为跨行取款交易,以每笔3.3 元的代理手续费收入计算,每台ATM 的年度代理手续费收入仅有1.17 万元,由于ATM 设备折旧费用及维护费用高企,代理行很难在ATM 运营业务中获利。到2004 年,随着中国银联收益分配办法的发布施行,ATM 跨行取款的收费标准被下调至每笔3

7、.6 元,其中由发卡行向中国银联支付的网络服务费被调整为每笔0.6 元,向代理行(出机行)支付的代理手续费被调整为每笔3 元。虽然收费标准整体有所下降,但此时全国的银行卡累计发卡量已达到7.85 亿张,联网ATM 数量上升至6.7 万台,而且此时持卡人的消费习惯已大为改观,人们已习惯利用ATM 进行金融交易,2001 年至2004 年期间ATM 跨行交易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出银行卡发卡量和联网ATM 的增长速度,2004 年ATM 跨行交易总量达到13.77 亿笔,平均每台ATM 的年均跨行交易量猛增至2.19 万笔,假设每台ATM 的年均跨行交易量中一半为跨行取款交易,以每笔3 元的代理手续费

8、收入计算,每台ATM 的年度代理手续费收入已达到3.29 万元,代理行ATM 运营业务的经营效益有了实质性的改善。&#160; 2005 年之后,随着ATM 终端布放量的加速增长,虽然每台ATM 的年均跨行交易量有略微减少,但由于跨行交易中取款交易的比例有所上升,跨行取款交易的增速仍然超过ATM的增速,根据中国银联统计的相关数据,2006 年全国跨行取款交易达到68,889.52 万笔,较上年增长26.32%,而由于同期年摊薄平均ATM 保有量的增速仅为19.85%(年摊薄平均ATM 保有量(年末ATM 保有量年初ATM 保有量)&#247;2 ),单台ATM 跨行取款交易笔数

9、仍然保持了5.48%的增长速度,代理行ATM 运营业务的效益还在继续提高。随着跨行交易量的快速增加,虽然银行类金融机构作为代理行在ATM 运营业务中获取了一定的收益,但与此同时,银行类金融机构因本行持卡人跨行交易而产生的代理手续费和网络服务费的支出也越来越高,自2002 年7 月建行北京分行向本行持卡人征收每笔2 元的同城跨行取款手续费后,农行、中行、工行、招行等银行也陆续开始向本行持卡人收取跨行取款手续费。进入到2006 年,建行、农行等各主要银行类金融机构纷纷将ATM 同城跨行取款手续费每笔从2 元上调至4 元,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向本行持卡人跨行取款收费的政策很大程度改善了ATM 运营市场的

10、发展环境,通过向持卡人收费不仅弥补了出机行及发卡行的成本,而且通过各银行及服务主体间利益的再分配产生了利润,这为ATM 运营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根据国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在持卡人进行ATM 跨行交易的情况下,当持卡人跨行手续费 (代理手续费网络服务费)时,整个ATM 运营市场将进入市场化机制作用下的良性循环。ATM 运营进入壁垒 资金、规模壁垒&#160; ATM 运营行业属于投资密集型的行业,由于投资ATM 设备用于ATM 合作运营项目具有批量大、价值量高的特点,行业内的运营服务商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于ATM 设备投资,供银行类金融机构使用,因而对运营服务商的资金实力或融资能

11、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运营服务商承担着ATM 设备维护管理的职责,其维护管理的网络建设亦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具有相当规模ATM 终端网络的大型运营服务商将在维护管理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将对新进入行业的竞争者造成巨大的经营压力。&#160;非制造商运营机构的高成本壁垒&#160; 在目前国内的ATM 运营行业中,除银行出机机构外,ATM 运营市场参与者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ATM 制造商,二是非制造商运营机构,前者作为ATM 运营行业的上游企业在ATM 设备投资方面具有绝对的投资成本优势,以目前国产品牌ATM 的投资为例,前者的投资成本以其生产成本计算仅为大约7 万元左右,

12、而后者由于需要以1314 万元的市场价格购置ATM 用于投资,两者的投资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支出差距明显,这一差距将导致行业内以及拟进入行业的非制造商运营机构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160;ATM 布放策略的技术经验壁垒&#160; ATM 布放策略一直被视为是ATM 运营业务的成败关键,离行式ATM 布放的位置、面对的消费群体、配备的功能等决策和判断需要通过严密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分析论证得出,对于行业新入者而言,布放策略的技术经验缺乏将会构成其顺利拓展业务的重大障碍,而对于行业先行者而言,技术经验的积累则会成为其进一步抢占市场的利器。2007 年合作运营ATM 数量&

13、;#160; ATM 营运是由ATM 提供商与银行合作安装ATM 以获取跨行交易手续费的业务模式。近年,部分中小银行及信用社迫于竞争压力,虽然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有限,但仍希望加大ATM 投放力度,同时,国内一些ATM 供应商在销售难以推进的情况下,为了取得ATM 市场准入,不得不以ATM 营运方式进入市场,使得我国合作运营的ATM数量快速增长,CCID 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合作运营的ATM 布放数量达7,800 台,同比增长105%。&#160; &#160;&#160; &#160; 2004-2007 年中国合作运营ATM 布放数量:&#160;

14、&#160;&#160; &#160; ATM 营运的收益 跨行交易手续费分成&#160;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126 号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的规定:“ATM 跨行取款交易收益分配采用固定代理行手续费和银联网络服务费方式。持卡人在他行ATM 机上成功办理取款时,无论同城或异地,发卡行均按每笔3.0 元的标准向代理行(提供机具和代理业务的代理银行)支付代理手续费,同时按每笔0.6 元的标准向银联支付网络服务费。”ATM 营运获得的跨行交易手续收益就是上述的每笔跨行交易3.0 元,由厂家(运营商)与银行协商分成比例分配收益。中间业务收益分成

15、&#160; 中间业务包括代缴费、广告、网上购物等,目前该部分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包括收费标准、收费方式等都未有明确的政策依据。上述收益,按照双方协商好的收入分成比例,根据某一时段实际发生的交易量来计算,双方签署收入确认单,由合作银行定期支付给运营商。ATM 营运的成本&#160; 对于ATM 制造商(第三方运营商)而言,营运成本主要包括机具的折旧费、和其它成本。机具的折旧费根据合同收益期计算,其它成本有投入运营设备的资金占用成本和维护保养成本、设备备件投入成本、保险、运输成本、管理成本以及合同约定需要负担的其它成本(如选址、布放、ATM 耗材补充、场地租金、电费、网络接入

16、和费用、装修、监控等)。ATM 营运盈利模式分析&#160; 按照目前的状况,决定ATM 营运效益的关键因素是跨行交易笔数,其次是与银行约定的收益分成比例。如果跨行交易笔数高、ATM 制造商(第三方运营商)的分成比例高,盈利能力就强,反之盈利能力就弱甚至亏损。&#160; 在此,分别按ATM机具8 万元和10 万元(均不含税)来测算营运业务的盈亏平衡情况,以分析其盈利模式。若机具成本按10 万元计算,按8 年折旧,每年折旧费为12,500 元,每月折旧费为1,042 元;若机具成本按8 万元计算,按8 年折旧,每年折旧费为1 万元,每月折旧833 元;年维护服务费用6,000

17、元,每月分摊500 元;年管理成本1,000 元,每月分摊83 元。如果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每月营运成本合计分别为1,625 元和1,416 元。分成收益如下:&#160; 银行与厂家的分成比例为4:6 时,每笔跨行交易手续费分成收益为1.8 元;&#160; &#160;&#160; &#160; 分成比例为3:7 时,每笔跨行交易手续费分成收益为2.1 元;&#160; &#160;&#160; &#160; 分成比例为2:8 时,每笔跨行交易手续费分成收益为2.4 元。&#160; &#160;&am

18、p;#160;依据上述成本与收益分成比例分别测算,其保本跨行交易笔数如下表:&#160; &#160;&#160; &#160; 在国内,跨行交易频率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消费观念前位,跨行交易发生率较高,反之跨行交易发生率较低。但总的情况是跨行交易较低,除深圳比较特别,每天跨行交易发生笔数超过70 笔以外,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塘地区每天跨行交易笔数在3050 笔之间,其它地区每天跨行交易笔数一般在1030 笔之间。 在通常情况下,经济发达地区的银行不会轻易与营运厂家(运营商)分享利益,往往提出种种成本分担要求而且给予的分成比例也比较低,因此,在珠三角、长三角</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