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7990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讲解(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组长:黄偲桓 组员:郑杰煌、涂志豪、林俊 鸿、陈嘉俊、廖宇鸿。 证券作业证券作业证券作业证券作业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简介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Deposit reserve), 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 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 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RD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全称 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 款,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不能全部放贷出去,必须按

2、照法定比率留存一 部分作为随时应付存款人提款的准备金。这个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 定的。 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商业银行等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就越 多,其可运用的资金就越少,从而导致社会信贷总量减少; 反之,如果中 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低,商业银行等上缴 的存款准备金就少,其 可运用的资金来源就多,从而导致社会信贷量增大。这样就能对经济进 行宏观调控,同时我们也要了解,由于法定准备率的调整对社会货币供 应总量有较大的影响,故各国中央银行在调整法定准备率时往往是比较 谨慎的。 农行100万存款 10万上缴央行90万用来放贷 10万/100万=存款准备金率 上调到20%,20万上缴,80万

3、留下放贷。 货币供应量变少,贷款供不应求,利息就提高了 存款准备金率与银行利息成正比 存款准备金率简介 我国法定存款金率调整的历程 阶段 1 Step 2 Step 3 1984年 1998年至2003年 2003年至2008年 2008年9月至2009年 阶段 2 阶段 3 阶段 5 阶段 4 阶段 6 Step 1 1985年至1997年 2010年至2011年6月 阶段 1 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 行职能 。 背景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 举行 ,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为让人民银行掌握相当的信 贷资金,以行使调整社会信用结 构的职能,我国

4、建立了存款备金 制度。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场景 1984年国家将商业银行的职能剥离出去成 立四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 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后, 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职的中央银行。其中 ,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 40% 1985年至1997年 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胀 提 高存款准备金率 背景 1985年,为克服存款准备金率 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国有 商业银行资金自求平衡,中央银 行改变了按存款种类核定存款准 备金率的做法, 1988年,由于 价格的全面放开和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过快,我国出现了改革以来 较为严重的经济过

5、热和通货膨 胀。 阶段 2 1985年,中央银行改变了按存款种类核定 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一律调整为10% , 这是自1984年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 第一次调整 ;1987 年,为了集中资金支持 国家重点产业和项目,中国人民银行将准 备金比率上调2 个百分点,调整至12% ; 1988年我国出现了改革以来较为严重的经 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央行又进一步将存款 准备金率上调至13% 1998年至2003年 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存款 准备金制度改革,确保经济发展,提高存款 准备金率。 背景 1997年7月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 ,进而演变成为一场席卷全亚洲 的金融危机。1998年,为了避免 亚洲金融危

6、机导致国内经济“硬 着陆” ,同时进一步完善存款 准备金制度,理顺中央银行与商 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关 系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现行存 款准备金制度实施改革。 阶段 3 由于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现行 存款准备金制度实施改革。改革的结果之一是调低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3 下调为8;1999年前后,国内又出现了经济发展疲软及通货紧缩的现象, 因此99年央行又进一步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8调整至6。 2003年至2008年 管理人民币汇率上升,稳 定货币供应量,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 背景 人们强购房的热潮. 2003 年以来,在人民币的升 值预

7、期下,国外投机性资金大 量涌入国内。2006年7月开始 ,固定资产投资活跃,国际贸 易持续保持巨额顺差,使得我 国再次面临因货币供应量过多 以及需求过大而引起的通货膨 胀。 阶段 4 2003年以来,较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外资金的大量涌入现象出现 ,因此,央行必须进行外汇公开市场业务,以国债及央行票据冲销由于 外汇储备增加的基础货币投入,以保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与此同时, 央行持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回收货币,稳定货币供应量,避免流 动性过剩。 2008年9月2009年 应对次贷危机,刺 激经济发展,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背景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 发,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形势持续

8、恶化。 与此同时,国内通胀大幅 度回落,经济增长进一步 放缓。 阶段 5 (unit: ) (unit: 亿) 大型金融机构大型金融机构 释放资金释放资金中小型金融机构中小型金融机构 (unit: )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形势持续恶 化。与此同时,国内通胀大幅度回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 。四次下 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效的保证了货币信贷扩张的趋势。取消对商业银行 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 2010年1月2011年6月 抑制通胀,持续 收紧流动性,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背景 面对国内日益严重的 流动性过剩问题和通胀 压力,央行于2010

9、年1 月起频繁上调存款准备 金率。巨量的国际热钱 涌入中国美国不断放宽 的货币政策。过低的资 本投资回报率,进一步 加剧通胀。 国内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国外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 阶段 6 面对国内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和通胀压力,央行于2010年1 月起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此次通胀的压力十分的巨大。但是存 款准备金率几乎已经到达了可调节的顶点。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 会对银行业的运转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银行业不能正常进 行常规业务。 2011年后存款准备金率下调 从2011年8月份开始,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开始下降 总需求的放缓,加之持续回收流动性的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物价涨幅自然回落, 从而

10、通货膨胀率陈也开始有所放缓下降;翘尾因素消失也是物价涨幅回落,通货膨胀 率下降的重要因素;外汇占款减少,人民币的被动扩张趋势放缓。 从2011年12月份开始,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开始 了这2年来的首次下调 中国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与预期相比有所不足,这是迫使央行下调准备金率、增加 流动性的直接原因。同时,在欧美经济动荡所造成的中国外汇占款减少、通胀水平下 滑、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弱、甚至民间借贷资金链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央行想抓住这一 时机,下调一直处在高位的准备金率,同时达到释放流动性的效果。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有效性分析 综上六个阶段的分析:我国央行在不同时 期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做了不同的调整, 我

11、们得出: 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 抑制通货膨胀,防止流动性过剩 限制贷款金额,控制融资规模 抑制房地产泡沫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有效性分析 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效性主要体现在: 实现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缓解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发展 保证货币信贷扩张,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 固定资产投资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70477.40 59028.20 55566.60 45811.70 172828.40 148738.30 137323.90 117464.50 109998.2 93368.70 88773.60 75095.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年 信贷规模 2004:2927017 2003:2479957 2008:6076697 2007:4977230 较上年增长18% 连续多年出现这种贷款绝对数量居高不下的局面与我国商业银行缺乏 其他的投资和盈利渠道、过度依赖贷款盈利的商业行为有关。 较上年增长 18.9% 较上年增长22% 2006:4046127 2005:3401748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