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16、爱莲说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687667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16、爱莲说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16、爱莲说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16、爱莲说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16、爱莲说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16、爱莲说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16、爱莲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16、爱莲说(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莲说 周敦颐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 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王昌龄 荷尽已无擎雨盖苏轼 爱莲说 周敦颐 学习目标 、了解“说”这种文体。 、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 写作手法。 、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 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 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跟 现代杂文很相似。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 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 莲花峰前,

2、峰下有溪,也命名为 濂溪,后世称他为濂溪先生。他 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 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周元 公集。 一、初读课文,学习技巧 要求: 1、读准字音 2、准确停顿 3、饱含情感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 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朗读下列句子的节奏 1、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2、自 李 唐 来,世 人 盛 爱 牡 丹 3、予

3、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4、濯 清 涟 而 不 妖 5、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6、花 之 富 贵 者 也 7、陶 后 鲜 有 闻 8、莲 之 爱,同 予 者 何 人;牡 丹 之 爱,宜 乎 众 矣。 / / / / / / / / / /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 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 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蕃 淤

4、 濯 亵 鲜 fn y zhu xi xin 涟lin 蔓 mn 噫 y :多 染:沾染(污秽) :洗涤洗涤 :清水清水 :生枝蔓生枝蔓 :亲近而不庄重亲近而不庄重 :少少 独:独:唯独唯独 妖:妖:妖媚妖媚 枝:枝:长枝节长枝节 益:益:更加更加 植:植:立立 宜:宜:应当应当 二、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6、莲,花之君子者也。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水里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爱的非常多

5、。 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 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译:(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译: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 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 译: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 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译: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是很多了。 三、品读课文,赏莲美德 文章通过对莲的描绘赋予莲哪些品质?文章通过对莲的描绘赋予莲哪些品质? 莲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濯清涟而不妖 这七个短句分别描述了莲花哪一方面 的特点?

6、 1、“淤泥”和“清涟”写莲花的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莲花的 3、“香远益清”写莲花的 4、“亭亭净植”写莲花的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花的 生长环境 茎(主干) 香味 整个形体姿态 风度气质 莲 君子莲 高洁质朴高洁质朴 豁达正直豁达正直 美名远扬美名远扬 自尊自爱自尊自爱 “衬托”: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特点作为陪衬来突 出主体事物特征的手法。分为正衬和反衬。 (一) 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特点来衬托主体事物 的特征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没有直接说天姥山怎样高, 而是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山耸立天外,直插 云霄。 (二)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

7、来衬托主体事物的 特征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以悬崖恶劣的环境衬托梅花坚 强的品质,突出梅花那种顽强的精神和强大的生命力。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贪慕富贵 追逐名利 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花之隐逸者也 品格高洁 超凡脱俗 予独爱莲之 莲,花之君子者也。 不慕荣利 洁身自好 正衬反衬 四、背读课文,把握情感 文章除了对莲的高度赞美外,还有其他 情感吗 ? 对菊的惋惜,对牡丹的鄙视,对现实中君子 少而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而产生的无奈和悲 哀之情 1、背诵默写全文。 2、你喜欢什么花?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 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50字左右 例如:兰花 兰花无论置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 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 、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